動物也瘋狂:達爾文深信狗也有失望和沮喪的情緒!

2021-01-08 愛笑的陽陽李

我們非常困惑,不知道奧利弗在摧殘浴巾或者在窗邊獨自哀號時,他毛茸茸的腦袋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就很多方面而言,我們在試著理解小動物的所想與所做之間的關係時,總是會感到十分困惑。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動物都是「自動裝置」,缺乏情感和自我意識,他們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就像活機器一樣。對笛卡兒和很多哲學家來說,自我意識與情感這兩種能力是人類獨有的,這條理智與道德的韁繩將人類拴在上帝身邊,用來證明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出來的。這種認為動物如同機器的觀點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幾百年間,在爭論人類在智力、推理、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優越性時,這種觀點被反覆提起。進入20世紀後,這種在其他動物身上發現和人類相似的情感或者意識的做法大多被認為是幼稚或者荒謬的。

在對這種人類特殊論的反駁觀點中,在西方科學界引起最多共鳴的是達爾文提出的理論,他首先發表在《物種起源》上,隨後又見於《人類的由來》,後來在他1872年出版的《人和動物的感情表達》一書中進行了非常詳盡的描述。《人和動物的感情表達》(簡稱《感情》)是達爾文最後一部支持他關於「人類只是另外一種動物」這個重要理論的出版物。他認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有著相似的情感體驗,這是人類和動物的祖先均為動物的另外一個證據。

在《感情》一書中,達爾文描述了黑猩猩的粗魯、蔑視和厭惡情緒,巴拉圭猴子的驚訝,狗之間、狗與貓之間以及狗與人類之間的愛。或許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他認為很多動物都能採取報復行動、有勇敢的表現,並且能夠表達它們的不耐煩或猜疑情緒。達爾文曾養過一隻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母獵犬,因為在她的幼崽被帶走殺死之後,她「為了釋放自己與生俱來的母愛,將舔舐(達爾文)雙手的欲望演變成了一種永不滿足的熱情」。因此,他深信狗也有失望和沮喪的情緒。

「在我家的不遠處,」他寫道,「有一條岔路通向右邊的溫室,我常去那裡看一會兒那些實驗植物。這時,我的狗都會非常失望,因為他不知道我是否會繼續遛他;只要我的身體稍微轉向那條路(有時我只是想試試看他的反應),他的表情就會瞬間大變,讓人忍俊不禁。家裡的每個人都了解他沮喪的表情,還把這叫做『溫室的臉』。」

根據達爾文的描述,狗的這種失望情緒是很明顯的:他會耷拉著腦袋,他的「整個身體會微微下沉且一動不動,耳朵和尾巴突然耷拉下來,但是絕對不會搖尾巴……他看上去可憐兮兮的,非常沮喪」。不過,「溫室的臉」只是達爾文發現的開端。

之後,他記錄了極度悲傷的大象、心滿意足的家貓、美洲豹、非洲獵豹和虎貓(他們都用喉嚨裡發出的呼嚕聲表示其滿意的情緒)以及老虎(他認為老虎開心的時候根本不會發出呼嚕聲,但是會發出「一種奇怪而短促的抽鼻子的聲音,同時會閉上眼睛」)。他寫到倫敦動物園裡的鹿向他靠近,他認為這是他們的好奇心使然。他還提到了麝牛、山羊、馬,還有豪豬的恐懼和憤怒情緒。他還對它們的笑聲感興趣,「年幼的猩猩在開心時……會咧開嘴笑,還會輕聲笑,而且他們的眼神會更加明亮」,達爾文說。

直到1874年《人類的由來》修訂本出版時,達爾文才直接指出其他動物身上出現的精神失常的現象。他寫道:

人類與其他高等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有個別共同的本能——他們擁有相同的感覺、直覺和知覺——相似的情慾、情感和情緒,甚至包括一些比較複雜的情緒,比如嫉妒、猜疑、競爭、感激和寬容;他們都有欺騙行為,而且有報復心;有時他們會對嘲笑比較敏感,甚至會有幽默感;他們會疑惑,也會好奇。雖然程度差距非常大,但是他們擁有相同的器官進行模仿、關注、思考、選擇、記憶、想像、聯想和推理。同一物種中的個體在智力上會從無知慢慢發展到非常出色。他們也有精神失常的現象,但是比人類要少很多。

達爾文似乎並沒有對這個課題進行過原創性研究,相反,他引用了一位蘇格蘭醫生兼博物學家威廉·洛德·林賽的話,後者相信除人類之外的動物也會發瘋。1871年,林賽在他發表於《精神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希望能夠證明,實際上,不論是精神正常還是精神失常,都會發生在人類和其他動物身上。」

林賽對二者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人類的精神失常。1854年,他被任命為位於珀斯的默裡皇家精神病研究所的醫務官,任職長達25年。同時,他保持著自己對植物學的興趣,並於1870年出版了一本關於英國地衣的暢銷書。和達爾文一樣,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由於他「在博物學方面的傑出貢獻」,英國皇家學會曾授予他一枚勳章。1880年,他的傑作《低等動物的意識》出版了,該書分為兩卷,在書中,他把自己對博物學方面的興趣和治療精神疾病的經驗結合在了一起。書中涉及道德與宗教、語言、兒童與「野人」的精神狀態等。但真正的傑作則是第二卷《精神病》。

和達爾文一樣,林賽認為精神失常的人、罪犯、非歐洲人以及動物的精神狀態是相似的。我們可以通過「用牙齒瘋狂撕咬」和「髒兮兮的習慣」等特徵對精神失常的人進行識別。林賽寫道,很多精神失常的人「像野獸一樣吃東西、喝水,他們會撕生肉吃、舔水喝,他們囫圇吞咽食物和填飽肚子的方式都和某些食肉動物相似」。他還認為,他們中有許多人不喜歡和其他人類待在一起,而是寧願和其他動物待在一起,並學習動物的語言等,以便與非人類夥伴進行溝通。林賽提到了一個被稱為「鳥人」的義大利「傻子」,他會單腳跳、用鳥展開翅膀的方式伸展手臂,還會把他的頭埋在自己的胳肢窩下面。每當他受到驚嚇或者看到陌生人時都會發出鳥叫聲。

林賽還提到了野孩子,比如印度的狼孩,據說是由狼撫養長大的。他把他們歸類為精神病患的亞類型。這些人用四肢走路、爬樹,在夜間潛行,像牛一樣舔水喝,吃東西前先嗅一嗅。他們會啃骨頭,拒絕穿衣服,而且不會說話,沒有羞恥感也不會微笑。和他之前的幾代醫生一樣,林賽通過和其他動物類比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病人。

著名的倫敦貝德拉姆(Bethlem)皇家醫院經常發生混亂的現象,所以「瘋人院」(Bedlam)這個詞由此得來。這裡的精神病患也會被拿來和動物比較,並對他們進行和動物類似的治療。在1770年醫院禁止普通大眾進入參觀之前,貝德拉姆一直是廣受歡迎的景點。當時,參觀精神病患者被視為一種很好的娛樂項目,例如有位病人一整天都會像公雞一樣打鳴,你還能看見工作人員在醫院裡到處追趕病人。儘管貝德拉姆如同一所關著精神病患的動物園,但它也收治精神正常的人,這些人之所以被託付到這裡,是因為他們的家人認為他們很麻煩或者太古怪了。和動物園一樣,對於較難控制的病患,醫院會扒光他們的衣服,在他們脖子或者腳腕拴上鏈條並鎖到牆上。醫院裡散發出的惡臭和惡劣的條件並不奇怪,加上很多病患的怪異行為,使得這家醫院讓人想起養狗場或者馬戲團。隨著時間的推移,醫院的條件已有所改善,但到了1811年,一位訪客稱該醫院仍在使用鎖鏈和手銬,而且部分不可治癒的病人還「一直戴著腳鐐,他們待他像野獸一樣」。

林賽一直很好奇,因為除了在另外一所英國精神病院擔任醫務官以外,他沒有把自己的研究範圍局限在行為舉止像動物一樣的人類身上,而且他也沒有把動物看作愚蠢的野獸。林賽反而認為,動物也會精神失常,他甚至深信某些患有精神病的人類在智力上還不及精神正常的狗或者馬。《精神病》一書可以說是維多利亞時代精神疾病方面的指南手冊,林賽在其中假設了很多種動物的精神疾病,從痴呆症、慕雄狂到妄想症、抑鬱症等。

林賽還認為動物會表現出很多種被稱為「受傷害的情感」的症狀,並就此到舉了很多案例。例如,有一位鸛鳥媽媽寧願「任由自己」被活活燒死也不願捨棄年幼的孩子;還有一隻紐芬蘭犬遭到主人責罵又被主人狠揍一頓,後來主人帶著家裡的孩子們(狗平常的玩伴)出門時把他關在了家裡,他非常傷心,結果他「有兩次想把自己淹死在水溝裡,不過都活了下來……最後他絕食而亡」。

所有的研究過程對林賽來說都很有價值,這不僅因為他相信其他動物身上發生的精神失常和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還因為這個過程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被他稱為「精神缺陷或精神障礙」的現象如果發生在馬、牛或者狗的身上會很可怕,因為這些動物出現暴力或者攻擊行為的原因往往令人費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馬、狗和其他牲畜都生活在距離人類較近的地方,而牛或瘋狂到想要踩踏人的馬則會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

相關焦點

  • 饕餮動物的達爾文
    當他心不在焉地在劍橋大學神學院學習時,達爾文參加了「美食家俱樂部」。他們一周聚會一次,搜尋那些餐館中罕見的動物來品嘗。  達爾文的兒子弗蘭西斯評註他父親的信件時,提到「美食家俱樂部」曾經吃過的動物包括鷹和麻鴉,但是「一隻灰色的老貓頭鷹破壞了他們的食慾」,他們說其味道「無法描述」。
  • 揭秘達爾文最後實驗:探索人類情緒表情扭曲
    在達爾文的實驗中,參與者用「痛苦」描述相中人的表情。在劍橋大學的實驗中,參與者則使用「悲痛」、「焦慮」和「發狂」這些詞達爾文和劍橋大學實驗的參與者對這種表情的描述相同  達爾文使用的照片由法國神經病學家杜徹尼-博洛尼拍攝,他將面部表情稱之為「靈魂的體操」。實驗中,達爾文要求賓客用最恰當的語言描述每幅照片中的表情,而後對他們的描述進行分析,尋找其中重複出現的詞語。達爾文希望確定是否存在「具有普遍性的核心情緒」,情緒是否隨著歷史變遷發生變化以及是否受到語言或者文化因素的影響。
  • 人與動物的同理心,動物是否和人類一樣,相互理解思考?
    因此,具有同理心更容易與人溝通和獲得成功。不過,即使是人的個體之間,有無同理心和同理心的大小都有差異。而人與動物的同理心並不是一個層次,兩者的同理心只是一種在最原始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上的相似。人類所具有的一些心理特點,如情緒、好奇心、模仿性、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製造工具、抽象力、自我意識、語言、社會性等,動物也會有。
  • 世界上最聰明的5種動物,看完超乎你的想像,有的動物太不可思議
    我們人類有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聰明」的證據,那麼除了我們人類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擁有不一般的智力呢?作為靈長類動物的黑猩猩,有98%的基因都是和人類相同的,它們能製造和使用工具,有組織的打獵。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在我讀高一時(1982年),正在「向科學進軍」的中國大張旗鼓地紀念達爾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許多達爾文著作和進化論科普作品,激發了我對生物學的興趣,並一直持續下來。今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達爾文生於1809年2月12日)和《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出版於1859年11月22日),世界各國科學界正在轟轟烈烈地慶祝,國內還未見到有什麼舉動,不知是否也會使一些中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而不是像近年來那些高考狀元一律功利地選擇金融、經濟作為專業?
  • 能和動物交流的人,可以與各種動物近距離交流,工作就是陪狗聊天
    許多人可能有過這樣一個夢想,那就是可以和動物交流,但現在看來不過是天方夜譚罷了,畢竟動物又不會說話怎麼可能和人們交流呢?但其實這並不是天方夜譚,現實中確實有著這樣的人,他們可以說是自帶親動物體質的人,動物緣好到爆,他們被稱為動物耳語者。
  • 達爾文生命進化理論的誕生
    回顧達爾文的早年生活和受教育程度,很難說通往未來科學的偉大道路是一帆風順。達爾文(Darwin)是六個孩子中的老二,出生時是一位正派的英國紳士。他的父親羅伯特·沃林·達爾文(Robert Waring Darwin)博士首先將他送往英國國教的什魯斯伯裡學校,然後又送往愛丁堡大學,希望他的兒子能從紮實的科學教育中受益並追隨父親的腳步。
  • 達爾文的進化論有那麼多的缺陷,為什麼還令那麼多人瘋狂的推崇?
    說起進化論,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是由英國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提出來的,尤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闡述了人類與大自然的進化之論!而且這個進化論是當代的生物學核心思想之一!很多人都說,晚年的達爾文信奉基督教,推翻了自己進化論,這個說法在達爾文的女兒那裡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回覆,達爾文晚年根本沒有信奉基督教!為什麼很多人都要推翻達爾文的進化論呢?甚至還有人不惜以達爾文的身份來推翻進化論!是進化論本身的缺陷還是有人故意惡意的攻擊呢?
  • 這是一個有關達爾文和《物種起源》的故事
    據說,達爾文的父親對此非常不滿,認為這孩子只知道玩兒狗和老鼠,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總之,在達爾文的年輕時代,他跟當時上流社會的年輕公子哥沒有什麼區別。 轉機發生在1831年,當時,達爾文認識的一位博物學家,聽說海軍正在為一次環球航行配備一位年輕的學者隨行,於是將達爾文推薦了上去。
  • 《瘋狂動物城》:偏見無處不在,瘋狂的背後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迪士尼的作品總是充滿了對真善美的傳遞和描述。在大人們看來,總會覺得這些故事簡單幼稚,因為公主和王子最後總會幸福地生活在城堡裡。而《瘋狂動物城》卻打破了人們對於迪士尼動畫的認知。《瘋狂動物城》表面上構建的是夢想的動物烏託邦,但其實暴露出的,更多的是關於偏見和歧視、關於競爭與分裂、關於排斥和不信任。它所構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再單純地針對一兩個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著非常突出的性格特點。
  • AI情緒識別技術:你的情緒將不再由你自己定義
    其成員往往很難從傳統習俗轉而適應西方的行為和情感。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米德的觀點在西方幾乎都是科學共識,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情感並非是跨文化統一的。埃克曼卻對此表示懷疑。埃克曼質疑的源頭可以追溯至查爾斯·達爾文的研究。1872年,達爾文在《人與動物情感的表達》中指出,一些本能行為,比如驚訝地抬起眉毛,在動物和人類之間沒有區別。
  • 日本人的沮喪:重建金字塔實驗失敗之後,引發更多人類起源謎團
    接下來,這個團隊的成員們沮喪的發現,他們無法將巨大的石料通過人力升起並堆疊在一起,最終只能通過直升機完成了這次令他們無比尷尬的任務,他們在無情的埃及沙漠中遭受了令人沮喪的挫敗。複製大金字塔的建築成了一個玩笑。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在他父親的眼裡,達爾文非常懶惰,父親曾表示,除開射擊、養狗和捉老鼠外,其它事物完全不能引起達爾文的興趣。」  3.曾經有一段時間,達爾文在他父母的堅持下,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但是由於他害怕看到血液,因此考慮放棄。  4.最終,達爾文獲得了劍橋大學神學學位。  5.達爾文喜歡進行收集,尤其是收集甲蟲。
  • 狗也有狗脾氣:與遺傳基因有關 主人能後天改造
    南方網訊  最新研究發現,像人類一樣,狗也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徵。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戈斯林等人,專門做了一個狗性格類型測試研究,一共78條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狗參加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狗實際上比我們人類所認為的要有個性。
  • 從《瘋狂動物城》反思人類的動物權利觀
    近期熱映的迪士尼動畫片《瘋狂動物城》,以人類的視角建構了一個反常識的動物大都市:柔弱的兔子可以當警察,狡黠的狐狸也能做良民,溫順的綿羊反倒成了幕後黑手。這種挑戰人類習慣認知的劇情設計,實則傳遞出一種反歧視的權利觀:動物同人一樣,沒有三六九等,它們需要被尊重、被保護,每個個體都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 《X探險特工隊》:動物對人類的瘋狂報復
    達爾文博士率領的X探險特工隊來到了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決心查明這一切。後來他們發現,竟然是曾經的動物保護學者查爾斯博士利用能夠幹擾動物腦電波的機器控制了動物的行為,他的目的竟然是代替動物討伐人類! 粉碎瘋狂博士計劃的重任落在X探險特工隊的身上:溫柔的柔柔、勇敢的大勇、學霸豆丁、危機時挺身而出的阿寶,以及能夠與猩猩溝通的大森,這幾位夥伴深入瘋狂博士的秘密研究基地,在大猩猩的幫助下最終打敗了被瘋狂博士控制的各種兇惡動物。
  • 研究:人類可通過聲音頻率判斷所有陸生動物情緒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6日報導,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人類可以通過叫聲的頻率識別所有陸生動物的情緒,這項研究證明了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一個多世紀前提出的的觀點:人類和動物用相似的方法表達情緒,這一發現將對動物保護事業大有幫助。
  • 《好狗特攻隊》影評:一部喜劇告訴你人類對動物的殘酷現狀!
    最近韓國一口氣推出了兩部跟動物有關的電影,分別是《獸頭救兵》和《好狗特攻隊》。演員上不能不提的當然是另一位主角德國牧羊犬Ali,雖然它是首次演戲,但不論是動作還是表情都難不到這隻動物明星,就連替他準備好的狗替身也沒能用得上,它的表現好得連一眾劇組人員也非常佩服。《好狗特攻隊》的劇情簡單鮮明,雖然橋段很容易被猜想得到,誕生在當中加入不少搞笑片段和對話,讓即使是動物加人的公式之作都能擦出火花,是一部歡樂小品。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選擇方向非常明確,因此千百年來就馴化出了寥寥幾種牛,而且不同地區的牛即便是在歷史上從未雜交過,馴化出的結果也都差不多,日本的和牛與澳大利亞的肉牛在外形上差別並不大。而養狗的目的則是多種多樣,打獵、看家、牧羊、拉雪橇,乃至作戰等等,每一種功能都對狗有著不同的要求,或強壯、或耐久、或嗅覺靈敏、或頭腦聰明,人們會出於不同的目的來篩選狗的後代,於是狗就比牛更加多種多樣。
  • 達爾文生平
    環球旅行為達爾文提供了深入自然的機會,也讓他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進化論思想便是由此成形的。 從小獵犬號回來後,達爾文已經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地質學家。他的發現讓萊爾對他肅然起敬,二人也因此開始了他們的終生友誼。 1839年,達爾文出版了描述小獵犬號航行經歷和發現的《航海日誌》,很快成為19世紀最為暢銷的旅遊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