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即Token,眾安科技的新區塊鏈項目背後有何門道?

2020-12-06 雷鋒網

人們常用「大潮退去後,才知誰在裸泳」形容熱潮褪去後的的慘澹景象,如今這幅景象也在區塊鏈行業發生著。隨著虛擬貨幣泡沫的破裂、投機者相繼離去,真正的實踐者正漸漸浮出水面。

不同於商業機構的區塊鏈實踐完全摒棄token,也異於公有鏈中作為激勵機制的「代幣token「,眾安科技瞄準資產通證化方向,認為「業務或者產品即通證",致力於加速數字資產的價值流通。就在近日,眾安發布了基於區塊鏈資產協議的保險通證(以下簡稱PBT)白皮書和開放資產協議,並推出了一款已落地的PBT產品——飛享e生。

從「通證資產化」到「資產通證化」

2018年以來,通證經濟的說法逐漸在業內流行開來,有人更是旗幟鮮明表示「資產通證化是未來」。「資產通證化」的「資產」指的是物理世界資產,形式包括不限於數據、票據、保單、應收帳款、實體資產等。

眾安科技CTO李雪峰解釋稱,「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一共有4種資產:一是原生的數字資產,類似於比特幣;其次是次原生的數字資產,不是因為區塊鏈產生,比如電子票以及數字積分;第三種是可以上身份證的物理世界資產,比如步步雞和鑽石溯源項目;第四類是沒有必要、或者無法上身份證的物理世界資產,有如火柴或者一滴海水。」其中,第一類的原生資產與次原生的二類資產真實度高,更受到業務方和監管的肯定。第三類資產就是所提通證化的主要對象,資產與區塊鏈通證相互映射,以通證代表實際的資產/產品。

從過去的「通證資產化」到如今的「資產通證化」,背後折射出了部分區塊鏈從業者脫虛向實,立足於實際應用的思考。以李雪峰的話來說,「我們希望Token能夠回歸本源,作為一種原生數字資產,結合區塊鏈作用於金融行業。」

在這個大方向下,他們提出了資產開放協議,應用到保險領域就是PBT。「我們發布協議的目的是,目前能為自己的業務賦能,未來向行業推廣,全行業協同、實時化監管,擴大經濟生態圈。」

那麼PBT究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了解,保險科技的發展較落後於金融其他細分領域,保單信息的流轉環節也一直存在若干痼疾。

例如險企與再保險公司的溝通方式以郵件往來為主,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統計;保險共保的投保周期動輒長達數個月,用戶、企業都費時費力,並且在多家保險公司同時流轉過程中,用戶敏感數據可能面臨丟失、洩露的風險;另外,當用申請保單質押貸款時,往往出現因用戶還款超時導致保單提前失效,保單價值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其他機構使用該保單資產需要經過繁瑣的確認認證等問題。

而白皮書描繪了一幅流通更加透明、便捷、低成本、安全的願景圖。據介紹,通過協議,通證被賦予了資產屬性,打破了過去只是存放在區塊鏈上而無法流通的問題。當產品完成通證化後,保險條款將更加透明,同時由於各家保險產品都是使用標準一致的接口和數據格式,因此用戶可以統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產;保險公司也將在再保、共保、渠道對帳等場景下大幅降低對接的成本和數據審核成本,而在隱私方面,保險通證相較傳統數據隱私保護更加周密,因此保險公司不需要用戶的真實投保信息即可獲得實際投保總額,完成正確決策。

在保險圈外,PBT還試圖連通其他行業場景打破數據孤島,比如助力保險與醫療、汽車行業場景間的數據流動。

剖析PBT流轉全流程

為了向全行業證明PBT的實際效果,吸引更多相關方加入協議,航旅出行綜合保障飛享e生成為第一款PBT產品。為什麼它是第一隻「螃蟹」,「雖然這是小產品,但是很綜合、全面。再考慮到第一款PBT開發周期問題,飛享e生大約花了兩周開發完成,而更大的產品耗費的時間更長,需要個把月。」李雪峰解釋說。根據計劃,他們會在公司內部全產品線逐步推廣,「將眾安所有適合的產品搬上區塊鏈,包括健康險、車險等。」

飛享e生通證構成圖,via 白皮書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了解,目前白皮書披露了四種PBT:千人千面型的保險通證PBT501、同質保險通證(互助保險) PBT502、組合型保險產品 PBT701、營銷渠道組合保險PBT901。飛享e生就是第三類PBT701,綜合了多個PBT501 和PBT502的保險通證,由一個主險(旅行意外傷害條款)和七個附險(恐怖活動條款、航班延誤條款、個人隨身物品損失保險條款等)組合而成。

另外,PBT的底層技術由安鏈雲平臺支持(Anlink)。據稱,該平臺採用了新一代DAG(有向無環圖)技術,可擴展性更好,以及「預言機-業務預處理器-智能合約處理器」、見證者與Proof-of-Stake混合的共識機制,性能、隱私保護等足以支持非高頻應用。

其實,從技術層面看,PBT的流通與比特幣的流通沒有區別,因為都是區塊鏈原生資產。差異在於業務層面,每個聯盟成員需要安裝鏈節點客戶端,客戶端有全節點和輕節點兩種,用戶也需要下載帶有數字錢包功能的保險App。當用戶通過法幣購買一單保險後,數字錢包中就會出現一個包含所有保單信息的token,包括投保人、被保人、投保時間、保險金額等。用戶還可以根據需求,做後續商業交易。與傳統的購買體驗幾乎無差,用戶還能多體驗一個功能:查看帳戶名下所有PBT。

PBT業務流通示意圖,via 白皮書

以保單質押場景為例。眾安認為「世界上會有無數個聯盟鏈,網絡中的主要業務決定各角色的權限」,而該場景是在保險區塊鏈網絡發生,所以保險公司有著決策權,銀行只是輕節點,它能做的就是在用戶發起保單質押請求後,向保險公司確認保單的真實性。

「只要給銀行接口,它就能查詢數據……銀行圈也會有一個聯盟鏈,如果有需要,保險公司會作為一個輕節點參與。」李雪峰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中還有兩個特殊的參與者——審計方和監管方。據介紹,PBT網絡會邀請獨立第三方審計作為全量可新節點加入,保存完備的通證數據。由於結合了屬性加密和安全多方計算等密碼學技術,保險公司聯盟成員可以查看用戶通證的公開信息,但無法查看用戶自身的隱私信息。

據稱,眾安正與普華永道協商審計推進工作,普華永道未來有望成為審計節點。

至於監管方,他們將成為監管節點加入網絡中時,可以實現對所有保險企業的實施業務監管,且無需信任成本。

眾安稱,保險通證有望讓面向過程的穿透式監管成為可能。監管的難點是實時性和協同性,而區塊鏈網絡+PBT將使「監管機構從原來一個點、一個點被動地進行監管,到對生態進行整片的監管,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收集數據和判斷數據有效性。」 

結語

「我們始終覺得現在的區塊鏈使用方式是不對的,作為中國國家和國際區塊鏈標準制定者之一,我們可能有一些義務感,希望站出來扭轉當前對區塊鏈不是特別好的看法,做資產類的落地……區塊鏈無國界,如果不主動進行標準化工作,未來會吃虧。」李雪峰闡述了為何眾安要發布這樣一個開放資產協議的兩個緣由。

而對於未來可能存在的標準之爭問題,他的想法也更加開放,「但是我們只是開了這一道門,之後會是什麼樣協議成為標準,其實這已經不是我們所關心的了,我們要的是區塊鏈用法在這個行業能夠推廣起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眾安科技通過CMMI-ML3資質認證 提供國際標準軟體服務能力
    近日,CMMI研究院對外公示,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安科技」)正式通過CMMI-ML3資質認證。此次認證通過,標誌著眾安科技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為核心,將為金融保險行業客戶,提供具備國際標準的軟體工程服務和項目管理能力。
  • 眾安在線、安心保險的海水與火焰
    新成立的保險公司普遍存在一定盈虧平衡周期,需在市場拓展、團隊搭建、產品研發和模式探索等方面投入資源,且網際網路保險公司與成熟保險企業在打法上也存一定差異。簡言之,作為保險新勢力,網際網路保險正處發展最較勁階段。最考驗高管團隊的綜合水平。這方面,眾安在線和安心保險也不太樂觀。
  • 解碼眾安2019財報:虧損幅度收窄保險業務實現盈利
    得益於承保虧損收窄及投資收益大幅上升,保險業務已於2019年度實現盈利。保險業務盈利的背後,是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報告期內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54億元,但這個數字好於市場的預期。野村證券發布研報稱,受益於在線產品的快速增長,將眾安在線目標價由27.49港元上調0.2%至27.55港元,評級由「中性」升至「買入」。
  • 眾安保險APP月活躍度5年間增幅約746.3% 頭部效應凸顯
    相比傳統險企的數位化轉型,由新興網際網路保險領域激發的市場空間則更為巨大,而新興網際網路領域數字用戶競爭較為激勵,流量有向頭部網際網路保險企業聚集的趨勢。  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在「保險+科技」雙輪驅動,眾安保險也在利用自身科技實力和網際網路運營能力,持續鞏固自有平臺的營銷
  • 頭部效應凸顯,眾安保險APP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市場滲透率行業領先
    10月,眾安保險以232.5萬活躍用戶規模居首,同時在保險服務行業滲透率最高,達到5.3%。而剛剛過去的「雙11」,各保險公司也將APP作為營銷服務的主戰場,而眾安保險在活動期間日活用戶高峰時達到82.7萬人,投保用戶數同比增長247%。用戶每3天打開一次,眾安保險APP用戶活躍度最高數字時代,保險科技應用不斷加深,險企對於移動端數字用戶的爭奪也日趨激烈。
  • 眾安科技總經理助理田海江:助力銀行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增長大腦
    我今天要分享的助力銀行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增長大腦,就是姜興提到的,我們怎麼去把眾安科技這家公司核心的產品和能力更多的推廣到銀行,這是我要跟各位分享的主要內容。  眾安科技是一家立足於保險科技的公司,第一個話題就很簡單,很多管理者會問「眾安科技跟保險什麼關係?眾安科技的哪些產品可以服務銀行?以及我們跟銀行的化學作用火花在哪裡?」
  • 眾安保險智能中心孫谷飛:如何搭建一個「體系化」的數據中臺?
    我來自於眾安保險,目前主要從事眾安保險AI、大數據的研究和落地。數據價值體系的現實困境數據中臺這兩年非常火,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及數據中臺在眾安的實際落地經驗,在眾安我們是如何保障數據管理、加速數據流通,促進數據價值挖掘。
  • 亞洲保險市場報告2018:網絡風險、自然災害與保險科技
    過去兩年,行業的巨頭變更和企業間併購活動頻發,與此同時,技術成為保險世界中的新語言——包括保險科技、數位化、聚合者、區塊鏈、衝擊者、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然而,儘管我們漸漸熟悉這一類詞彙和技術,我們仍然沒有看到它們對傳統、全球性的保險巨頭的運營模式產生巨大影響。
  • 對話眾安在線CEO陳勁:上市每個過程都以分秒來計算
    另據招股書披露,目前眾安保險提供的財產保險產品涵蓋意外險、保證保險、健康險、責任險、信用保險、貨運險、家庭財產保險及其他保險類別。按生態系統劃分,眾安保險提供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主要可分為五個領域,即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車險及航旅生態。其中,生活消費類別佔比雖下降,但在五大類別中仍佔比最高。
  • 保險科技行業深度研究:未來真正有前景的方向是什麼
    保險科技產業鏈的代表公司合計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如圖 3,據我們估計,目前具有一定規模(有公開估值數據且在 10 億人民幣以上,或有較大融資歷史)的保險科技產業鏈公司共有 23 家。根據最新融資和可比估值,我們估算當前具有一定規模的保險科技產業鏈公司的合計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
  • 「三馬」賣保險啟動 葫蘆裡賣什麼藥?
    就在不久前,眾安保險背後的兩大股東才就行動支付展開過一輪激戰。阿里小微高管高調批評微信不安全,微信轉身就推出個人全額賠付險。這種基於「網際網路」需求產生的保險,正是眾安保險看中的地盤。馬明哲在發布會上表示,小額,數量大,標準化的產品是比較合適在網上購買的。
  • 「I’m賣保險,I』 interesting!」保險人很酷也很暖
    保險人不再是傳統的「被誤解」「被偏見」的職業,而是「有點酷」、有「科技含量」的職業。在保險業的創新發展中,眾安保險也積極發揮著科技的能動性。七年前,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啟了中國保險業線上化轉型探索。憑藉七年的經驗積累,已沉澱了一套成熟的保險科技產品及解決方案,從業務、技術、數據、組織層面幫助保險行業實施全面的數位化戰略。
  • LFM 分析區塊鏈概念大爆發 港股最全區塊鏈概念名單出爐
    《白皮書》認為,未來區塊鏈將深入產業,賦能實體經濟,帶動產業升級。區塊鏈概念不斷爆發,港股的機會來了嗎?港股區塊鏈概念又將上演怎樣的劇情?港股比較知名的區塊鏈概念又有哪些呢?新浪港股為你整理了一份區塊鏈港股大名單。
  • 區塊鏈場景應用"塊"馬加鞭 A股概念公司頻蹭熱點
    「例如,實時錄入商品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並對商品流向進行全程追蹤,掌握商品流通細節,定向召回問題產品,實現去向可追,最終增強企業信譽度和消費者購買信心。」實際上,區塊鏈解決產品溯源問題,已經在部分巨頭企業中快速推廣。
  • 保險科技大爆炸,顛覆了什麼?
    2017年,我國第一家僅有4歲的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標誌著「保險科技「正式成為保險行業下一個競爭前沿。經過幾年的發展,科技加持的保險市場已經是另一番模樣。從銷售渠道、產品設計到服務體驗,保險行業正逐步實現著以「渠道變革」為主要目標模式轉向以「產品和服務創新」的科技型目標管理。自2012年至2017年底,保險科技行業發生的私募股權交易總金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截止2017年年末,國內保險科技的創業公司成立200餘家。悅保科技就是其中一家是站在保險業背後的技術賦能的公司。
  • 財聯社保險早會(4月24日)
    政策方向銀保監會擬規範保單質押貸款,嚴控套利風險行業動態眾安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挖掘保險新生態每天被詢價幾十次,瑞幸帶火了董責險美國金融科技創企Even Financial收購數字人壽保險公司LeapLifeOneDegree推出全港首個純醫療寵物保險美國餐飲業與保險公司就營業中斷險展開立法博弈英國保險供應商針對特斯拉汽車推出按裡程計費保險項目
  • 讀透區塊鏈系列篇3-區塊鏈世界中的關鍵角色Token|火星號精選
    實際上這個概念表示的太過狹隘,僅僅體現了早期區塊鏈網絡中比特幣、以太幣類似貨幣的屬性。區塊鏈領域中token的含義遠遠超出了這一功能特證。區塊鏈領域中token是各種權利、權益的憑證集合。誰擁有了token,就對token背後所代表的事物擁有、使用、轉讓的權力。token本身可以是區塊鏈內生資產比如比特幣、以太幣。
  • 中機區塊鏈實驗室:用區塊鏈的token思維來改造韋爵爺的麗春院?
    本故事由中機區塊鏈實驗室發布,編輯:nq1919區塊鏈如此火熱,有人說區塊鏈最厲害的是比特幣,有人說是去中心化,有人說是加密,這些都是片面的,都是從技術是生產力的角度解釋區塊鏈,其實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生產關係的重構,重構新的信任文明社會。
  • 近場通訊老兵入局區塊鏈,挑戰低成本加速物聯網落地 | TokenShow
    國內一個從事進場通訊技術研發多年的團隊,他們創立一個區塊鏈項目MTC,選擇「非即時物聯網通訊」的細分市場入局,利用Mesh網絡協議技術,希望從底層設備改造開始,利用區塊鏈向上構築一個去中心化的自主網。非即時物聯網通訊構建物聯網,成本如何降低?MTC將會構建一個機器與機器通信的去中心化Mesh基礎網絡。
  • 技術派的較量:15家數字科技代表公司一年「成績單」
    ,大數據行業、金融科技領域更加強調合規、規範化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愈加受到重視;區塊鏈更是在1024講話之後迎來政策利好;「To B賦能」依舊是關鍵詞;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與應用加速落地,且各有亮點;資本回歸理性;更多科技公司走上上市之路……數字科技領域已然交出了一份屬於2019年的「科技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