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雪穎,36氪經授權發布。
UP主的商業化問題,是現在B站與競爭對手PK的護城河。現狀是,有人手握百萬粉絲不知道如何變現,也有腰部UP主接商單接到手軟。
在B站和西瓜視頻之間,UP主爭奪戰的硝煙味愈發嗆人了。
被B站捧紅的李永樂老師,近日登上了《人物》雜誌,更有趣的是,文章裡幾乎全篇沒有提到B站,而文章下方海報透露了玄機: 西瓜視頻搜索李永樂老師。
7月26日,李永樂在最新的視頻中宣布,西瓜成為了他獨家內容發布平臺。被西瓜挖走的B站大咖,李永樂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6月14日,曾經在B站上聲名鵲起的UP主「巫師財經」正式宣布離開B站,加入西瓜視頻。此外,「溫義飛的腦洞財經」、「捕月說」、「科技袁人」、「媽咪說」等UP主也被挖到了西瓜視頻。
巫師財經在B站的投稿停留在5月2日
不僅自己下場挖,西瓜視頻還委派MCN來挖人。西瓜視頻持股25%的MCN機構風馬牛傳媒就籤走了B站曾經的「趕海天團」,漁人阿烽、老四趕海、漁戈兄弟等UP主。
西瓜視頻挖人的秘訣主要是兩個字:有錢。據了解,巫師財經拿到了2年1000萬的獨家籤約費,而李永樂老師的籤約費也動輒千萬,仍有一批UP主正在成為西瓜視頻圍獵的目標,他們在西瓜給出的誘人籤約條件和B站的社區氛圍中糾結,選擇西瓜視頻開出誘人條件的,也不在少數。
「你關注的UP主在西瓜視頻更新了」, 成為了圍繞B站的陰影。面對競對的挖角,B站也發起了反擊。
為了搶回知名遊戲UP主「敖廠長」,B站也花了大價錢。根36氪報導,合約的價值高達4000萬,雖然B站官方否認了這一價格,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的協議中包括視頻發布和商單,每個部分都有保底收入,每年涉及800萬的保底收入。
隨著B站逐漸走入主流戰場,能否守護住自己生態內成長起來的UP主,是B站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之一。在B站11周年的演講裡,陳睿提到了B站的三個使命,其中一個就是「搭建一個讓創作者施展才華的舞臺」。如今,這個目標變得更加迫切。
留住UP主,這直接關乎B站的護城河。和愛優騰花高價採買版權不同,得益於B站良好的社區氛圍,B站有很多自發的內容創作者,這讓B站不花錢,或者花相對少很多的錢就換得可觀的流量。
可一旦這個根基遭到動搖,B站上缺乏活躍自發的UP主或者留不住成長起來的UP主,那麼,平臺引以為豪的優質原生內容也將遭到衝擊。最終的後果是,B站的ROI變高。
換句話說,這一仗,敗,則內容生態繁榮不再;成,則B站社區的可持續性得到保障,在抖音快手的夾擊之下可以穩住自己的陣營。
B站如何打贏這場UP主的防守戰?
光靠社區氛圍來為愛發電是不夠的。長遠來看,還是要完成UP主成長路徑和商業化通路的閉環。那麼,B站上UP主生存現狀如何?
目前,各憑本事賺錢,賺錢路徑多元化,變現效率差異大,是B站上UP主生存現狀的關鍵詞。
UP主「老蔣巨靠譜」在一期有關商業化的視頻中提到,有一個100多萬粉絲的UP主私下問他關於如何和甲方談合作等基礎的問題。
「他都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但當時對怎麼商業化仍然毫無概念,我覺得這真的就是一件很離譜的事情,在微信公眾號下是不會發生的。」 老蔣說道。
有人手握百萬粉絲不知道如何變現,也有腰部UP主接商單接到手軟。
知情人士告訴投中網,一個粉絲在15萬左右的科技財經類UP主,就能接到了和大廠合作的機會,商務收入一天能到十萬。
目前,UP在B站主流的變現方式有平臺收益、充電打賞、直播、廣告、電商、知識付費、平臺籤約、售賣周邊等幾種方式。
相比Youtube靠貼片廣告的收益,和內容創作者進行分成不同,B站早早就向用戶承諾了不插入廣告,這使得平臺失去了最穩定直接的可補貼給UP主的收入來源。
疫情期間,UP主「徐大sao」 公開自己一期播放量千萬級別的視頻所帶來的平臺收入僅為4855.31元,UP主的生存現狀一度引發了熱議。
此後,B站官方調整了收益規則,投中網了解到,一位UP主400多萬播放量,開通激勵計劃之後,獲得了7000多元的平臺收益,合每萬元的平臺收益在15元左右。
光靠平臺收益,顯然難以養活全職的UP住,更不用說內容團隊了。
充電是B站上的在線打賞,用戶可以在UP主的個人空間或者視頻頁面選擇給UP主輸入「電池量」,充電完成後,用戶的ID將會出現在相關頁面。每十個電池代表一塊錢,UP主可以將其取出,但B站會收取30%的渠道服務費。
充電打賞起到了鼓勵UP主的創作積極性,並且一定程度上起到補充收入來源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UP主來說,只能當做「零花錢」。
此外,直播也是B站在主推的一種讓UP主分到蛋糕的形式。B站直播比較多樣化,除了顏值、遊戲之外,還有知識分享類、電臺類、自習室類的視頻。但有UP主告訴投中網,直播不管是變現還是增粉的效率,都不算高,只能作為收入補充。
知情人士告訴投中網,對於B站的中腰部、頭部UP主來說,接廣告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在B站上俗稱恰飯。
接廣告常見方式有貼片、植入、定製、口播、動態轉發等幾種方式。
植入類廣告一般都是軟廣,UP主不在視頻中明說這是廣告,貼片廣告類似Youtube片頭和片尾的廣告,電商類的品牌主選用這種方式投放的較多。
貼片廣告主要以硬廣為主,不存在「欺騙」觀眾的問題,但由於貼片廣告和視頻本身可能存在相關度較低的問題,也會引起一部分用戶的反感。
定製也是B站中一種主流的商單類型,UP主的整期視頻都是為了客戶服務,軟廣和硬廣的形式皆有,有能力做出創意的UP主尤其受到品牌主的喜愛,例如UP主涼風就是其中的代表。
而口播類似綜藝節目中,表明該節目的贊助方,這種形式多以頭部UP主為主。
動態轉發和微博體系內的玩法相似,UP主轉發合作方的廣告內容,即可獲得收入。
一位UP主告訴投中網,找他動態轉發有的繪畫課程、美妝品牌、數碼產品等,也有小UP主希望他轉發自己的視頻。
各類廣告的定價,目前存在大量的不透明,受到UP主粉絲數、UP主資源、品牌方、雙方談判能力等多因素的影響。知情人士告訴投中網,同樣量級UP的植入廣告,價格有可能相差好幾倍。
此外,UP主還要平衡個人背書、頻道調性的問題,廣告也不是想接都能接,操作不當,就容易被扣上「恰爛飯」的帽子。
「一般只要粉絲破5000都可以接廣告」,UP主「大貓在北京」在視頻中說道,「我有接受到很多廣告的邀約,我都沒有接。對於頻道的定位,未來想把它做成什麼樣子,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另外,即便這個產品很好,如果廣告比例一多的話,會有點變了味道。」
「其實在B站開通激勵計劃以前,就有一部分早期UP主,發掘了很多除廣告以外的變現方式,種類比普遍認知得更加多元。」 UP主「大蜡燭」告訴投中網,「不應該把命題定義成有哪幾種變現模式,世界上商業模式那麼多,任何一中方式加視頻,都是有想像力的。」
那麼,UP主到底賺了多少錢?
作為一個60萬粉絲的UP主,「老蔣巨靠譜」透露自己從去年7月到現在,總共賺了不到15萬元。入帳主要從後半年開始,從B站官方獲得的收入不到3萬5,直播收入在4萬到5萬之間,廣告收入了超過5萬,還有一部分靠專業度和影響力變現的收入。
雖然去年賺得不多,「老蔣巨靠譜」表示還算滿意,因為上一年的精力都在潛心做內容。摸清了商業化路徑之後,在平衡質量和變現的前提下,他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對40萬以上的收入有信心。
UP主FUN科技也曾在粉絲數28萬時公開自己的全年收入為18萬多,大部分的收入來自自營淘寶店的盈利,還有一部分來自平臺的流量分成,剩下來自各種平臺的商務合作。
B站頭部UP主「機智的黨妹」也透露過自己的收入,在300萬粉絲量級時說道:「當你的父母看見你比絕大部分同齡人賺的都要多的時候,這件事件就水到渠成了。」黨妹表示如果她保持2019年的淨收入,「五六年之後可以在浦東買個兩室吧」,不過粉絲已經翻倍的她,現在的淨收入一定不止這個數了。
總體來說,B站上內容創作者的商業化路徑還有待完善。B站在7月推出了「花火平臺」,相當於抖音的「星圖」,意在連接UP主和品牌方,向UP主提供系統報價參考、訂單流程管理、平臺安全結算等功能,同時為品牌主提供智能推薦、數據展示、項目協同管理等服務。平臺將向客戶收取5%的服務費,但不會向UP主收費。
同時,另一個變現路徑「懸賞計劃」也正在推進當中。「懸賞計劃」主要是電商帶貨模式,視頻和直播間可掛上淘寶連接,點擊即可進入商品詳情頁。
某品牌商告訴投中網,UP主的抽傭比例在20%~50%之間,B站和淘寶的合作並不讓人意外,B站需要開拓自己的電商路徑,而淘寶也需要抓住這個年輕人聚集的平臺。
在這些措施推進之下,B站能守護住自己的UP主嗎?
UP主「大蜡燭」告訴投中網,他認為凡是在B站粉絲有一定量級的UP主,特別是粉絲過了十萬門檻的UP主,心裡都會有數,B站是他們未來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主戰場。而字節跳動處於上市前期,它需要包裝一個更大更美的故事。當西瓜視頻更多五倍,甚至十倍的價格時,當然有人心動,可能會去「薅羊毛」,但也可能「薅一段時間就回來了」。
「社區第一,也是B站工作人員極其重視的。某種程度上,B站,是中國目前絕無僅有的地方。」
「大蜡燭」認為,B站未來會出現更多向「羅翔」一樣的KOL,「站外很多人覺得B站的核心競爭力是批量生產網紅UP主,而UP主有點像低配的明星。但我認為,未來視頻UP主的想像力是會比明星更大,因為視頻UP主依靠新的媒介形態,可以在產業鏈裡更全面的整合資源。我從投資的角度看,如果這一代UP主繼續成長,很多UP主未來會比明星更有能力轉型成一個企業經營者。」
他還向投中網透露,他已經在推進相關的創業項目,打算與更多高校老師合作,致力於打造一個由高校專家組成的網際網路民間智庫,項目目前已經拿到了融資。「這是上海交大創科基金今年為止投下來的唯一的一個項目」,他說道。
科技在加速,但大眾對此的掌握速度可能連線性的增加都沒有實現。而現在,願意讀一個萬字長文去理解前沿趨勢的人的比例很低,更多的知識工作者應該面向公眾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傳遞信息,「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大蜡燭」說道。
投資過星球研究所、真實故事計劃、三聲的高樟資本也盯上了B站的生態。
高樟資本合伙人範衛鋒在接受UP主「魔鬼投資人」的採訪時透露:「B站UP主,據我所知,每年收入以千萬級計算的,大有人在,我覺得未來空間會越來越大,隨著B站的擴大,隨著B站更加的主流化。」
儘管樂觀派把B站UP主的未來描繪得很樂觀,現實還是透露著涼意。
遊戲區UP主布「魯Sir_」在今年年初的一期視頻中宣布退出B站,一年的時間他的B站粉絲做到了26萬,但全年收入只有10萬塊錢,淨虧100萬元。
「不瞞各位,我的家族其實非常富裕,我也正是那所謂的富二代」,他在視頻中說道,父母給他買了一個1700萬的房子之後,他開始產生了壓力,為了快速把帳號做起來,他開始去蹭熱點,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內容,後面發現這樣喪失了他的初心。
「魯Sir_」放棄了將UP主作為安身立命的職業,雖然他之後又更新了視頻,但他選擇了一種更加簡單的方式:為愛發電。
「魯Sir_」是幸運的,用愛為B站發電的同時,還有家族企業可以繼承。
但「魯Sir_」畢竟是極少數,B站能把蛋糕做得多大,又有多少可以和內容創作者分享,依然是擺在B站面前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