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暮橋(1904-2005),江蘇無錫人。當代中國傑出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鬥,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獲得者,被譽為「市場經濟拓荒者」,是新中國第一代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官員之一。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滬杭甬鐵路總工會常委、組織部長。1931年後,任南京民眾教育館《民眾周報》編輯,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理事,《中國農村》月刊主編。1935年5月5日,與羅瓊在上海結婚。9月,參加籌辦新知書店。秋冬之變,根據黨的"八一宣言"、"十二月決議"精神,在《中國農村》月刊上發表文章,號召全國鄉村工作者,團結起來,共赴國難。12月,參與發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8年10月後,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抗日軍政大學華中總分校訓練部部長,山東省參議會參議員,山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兼實業廳廳長。 1947年後,任華北人民政府財經辦事處副主任,中央財經部秘書長。
1949年後,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秘書長,私營企業局局長,中紀委委員。1952年後,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物價委員會主任。1975年後,任國家計委顧問兼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顧問,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總幹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計劃學會會長,中國統計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物價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79年,發表了系統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經驗的著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成為中國大陸經濟體制改革和堅持正確發展方針的啟蒙教材。針對當時城鄉存在大量失業和半失業人員的問題,提出社會主義勞動力仍歸勞動者自己所有的觀點。1980年6月,率先提出,從改革流通制度著手,比從改革分配製度著手更為重要。20世紀80年代末期,提出各地區的發展戰略應以全國的戰略規劃作為基礎。沿海外向型地區的發展戰略,應當與腹地的發展戰略配合研究。1991年,指出應當逐步改用利率政策,要儘快學會用經濟方法,運用財政、稅收、銀行信貸等經濟槓桿加強宏觀調控,加快建立和完善間接調控體系。
2005年3月獲得第一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7月22日17時12分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主要著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村經濟常識》、《中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問題》、《舊中國的農村經濟》、《薛暮橋經濟論文選》、《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薛暮橋學術精 華錄》、《薛暮橋回憶錄》。
親身參與中國兩個經濟體制建設的薛暮橋,於2005年7月22日去世。中國現存的經濟學家裡,再沒有人有他對中國經濟體制產生這樣的影響:在中國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制建設階段,他都曾親身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