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飛拉薩客機襟翼卡阻無法減速或飛高,盤旋一小時安全降落

2020-11-23 澎湃新聞

10月25日,廈門航空MF8411航班(重慶—拉薩)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這架機齡為7年的波音B737-700客機的一側襟翼突然出現卡阻故障,造成無法減速,也無法上升高度。為確保安全,當班機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於拉薩機場上空盤旋減重。北京時間14點52分,航班在拉薩機場安全落地,機上88名旅客和機組成員平安歸來。

剛剛,廈航官方通報出來了,通報全文如下:

10月25日,從重慶飛往拉薩的MF8411航班於11:01正常起飛。13:47,該航班在即將抵達拉薩貢噶機場時,機組監控到飛機機械故障報警,顯示飛機襟翼出現不對稱。在高高原地區出現這種故障,對機組專業技術和處置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由於高高原機場運行條件複雜,廈航相關航班均採取三人制機組,配置兩名機長一名副駕駛。發現故障報警後,機長謝清忠和機長單東嚴格按照程序,執行快速檢查單進行檢查,並將故障信息告知廈航運行控制中心。

13:56,廈航運行控制中心接到機組通報後,立即啟動應急處置程序,召集飛行、機務性能工程師等值班人員進行技術支持,共同研討落地方案,降低安全風險。

根據高高原機場的地形高度限制以及天氣條件,空地協作綜合判斷分析,決定在機場上空盤旋耗油,以減小落地時的重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接地時的速度,確保人機安全。

隨後,機長謝清忠沉著冷靜地將故障性質、落地準備時限等信息通報乘務組,要求做好陸地撤離準備。並要求做好客艙廣播,穩定旅客情緒,撤離時聽從機組指令。

乘務長車豫閩接受機長指令後,迅速果斷通知乘務組全體成員,進行有計劃陸地撤離準備,並進行客艙廣播,將飛機故障情況通報給旅客,告知全體旅客相信機組,聽從指揮。

為了更高效地進行應急撤離,乘務員通過客艙廣播徵集應急響應援助者,共有十幾位男性旅客主動舉手,表示願意在應急撤離時提供協助,配合乘務員進行有計劃陸地撤離準備。

經過了1個小時的盤旋,機組在當地民航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冷靜處置,操縱飛機對準跑道下降高度,平穩地降落拉薩貢嘎機場。

14:52,飛機成功著陸,客艙響起熱烈掌聲。飛機停穩後,機上79名旅客有序下機,紛紛稱讚當班飛行員過硬的飛行技術和專業素養。

目前該架飛機仍然停留在拉薩機場,機務人員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全面檢查。

圖片來源:飛常準業內版圖片來源:民航西藏區局黨建工作微信公眾號

襟翼是指飛機機翼邊緣部分的一種翼面可動裝置,主要功能是改善飛機機翼的升力係數,為飛機提供額外的升力。襟翼可裝在機翼後緣或前緣,可向下偏轉或(和)向後(前)滑動,增大機翼的彎度。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公眾號

如果舉個例子來解釋「襟翼不對稱」這個故障的話,可以這樣理解:

雜技演員進行走鋼絲的表演,他通常需要雙手伸開來保持平衡。同樣的,飛機在天上飛行時也要追求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需要保持平衡,原理跟雜技演員走鋼絲一樣。

正常情況下,飛機左右兩邊的襟翼是同時放出,同時收起的,因為這樣才能使得飛機左右兩側受的力一致。

但是如果飛機在空中出現了襟翼不一致,比如左邊襟翼放出來但是右側襟翼沒放出來這種情況,那就相當於讓走鋼絲的人左手讓他提了一桶水,另一隻手什麼都沒拿一樣。

這種情況還能保持平衡嗎?其實受過訓練技藝高超的雜技演員還是有能耐保持平衡的,只是飛機也像這個雜技演員一樣,走起鋼絲來會很彆扭,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對飛行員的駕駛操作會產生什麼影響?

襟翼作為一種增加升力的裝置,在著陸期間,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飛機在快接地之前減小能量(主要是減小動能),更有利於飛行員著陸前的操縱以及著陸後的減速和剎車。

遇到這種情況,要考慮到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空中飛行時,襟翼不對稱有可能會帶來操縱困難,如果沒有自動駕駛或者人工幹預,飛機會不自覺的向另一側橫滾;

二是在著陸時,這個裝置出現不對稱之後,落地的速度就會比正常落地速度大很多。根據機型的不同和襟翼位置的不同,最大可能增加60節(11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飛行員操縱起來會更困難,同時落地之後剎車能力更差,飛機更難停下來;

三是在高高原機場,隨著高度的升高,空氣更加稀薄(單位體積內的空氣密度降低了),發動機進氣量會減小,發動機會變的軟弱無力(推力減小),飛機的各個操控面操縱效果更差,飛機的靈活性降低。同時因為更大地面速度落地(有可能會導致輪胎超速,甚至爆胎),高高原機場所需跑道長度也要比正常的跑道更長(拉薩貢嘎機場跑道長達4000米),以適應變快的落地速度。

四是要考慮疊加的速度影響。由於襟翼不一致需要較大的速度(前文說過最大可以大將近60節),同時在高高原機場的飛機地速比平原還要大很多(正常飛機測量的空速每升高1000英尺真空速會增加2%,拉薩貢嘎機場標高是11800英尺,再加上風的影響地速會增加24%左右)所以飛機落地時的相對速度就大的很誇張了。

網傳飛機接地時速度在200節左右,換算之後就相當於以370公裡的時速接地,如果這個數據真實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機會使用這麼大的速度在地面飛馳吧?

遇到這類情況,飛行員一般會如何處置?

現代的航空駕駛體系已經非常的完善,已經把大部分的故障信息做了分類和索引,使用標準化流程和檢查單就可以處理這種單一的故障。困難的是要對這個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最佳處置策略。

襟翼不一致故障出現以後,機組開始分工,一名駕駛員繼續監控飛機並通訊,另外一名駕駛員開始查找《快速檢查單》。根據檢查單裡的內容,識別故障,判斷故障,看是否能夠消除故障。

如果無法消除,那麼就要根據手冊內容開始評估該故障對飛行性能帶來的影響,做出保守並比較合理的評估,判斷飛機是否可以繼續適航。如果不適航就要考慮如何進行返場,開始進行性能計算,比如跑道是否夠長,落地有沒有不利因素,這個故障會對落地前後帶來哪些影響,通告公司運控部門獲得技術上的支持,機組需要地面提供什麼樣的援助,要跟乘務組進行怎樣的分工等等。

昨天這起事件中,有兩個小細節,體現出機組做了認真分析。

一是此次航班機組盤旋近10圈,就是為了消耗燃油,降低飛機重量,進而達到降低接地速度的目的;

二是在視頻裡可以看到消防車輛很早就在跑道附近就位了,說明機組及時通知了機場當局,要求消防車就位,防止飛機落地後由於飛機速度太大導致輪胎起火或者冒煙的情況發生。

僅從這兩個表象來觀察,也能看出機組落地前是經過認真的評估過的,已經充分考慮過各種可能的風險,而實際在飛行中,機組他們評估的內容肯定還會有更多。

當然,這起事件並不構成迫降。迫降一般是由於某些不可抗原因不能繼續飛行而被迫在陸地或水上降落,構成迫降比較常見的原因比如發動機起火、客艙起火、飛機失壓、嚴重燃油洩漏、起落架無法正常放出以及飛機被劫持等等。

其實對旅客來說,大可不必恐慌,只要是一種機器,都會有出現故障的可能。甚至可以說,和汽車、列車、輪船一樣,作為大眾交通工具,全世界的每一架使用中的民航客機,都會在某天突然出現或大或小的機械故障。

故障並不可怕,民航系統十分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遠超其它交通工具,絕大多數故障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的,即使極個別情況超出了可控範圍,民航人也一定會按照處置預案盡最大能力保障人機安全。

中國飛行員們每年要進行兩次或以上的復訓考核及檢查。正常來講,襟縫翼失效屬於常規練習科目,對飛行員來說難度不算大。但這次比較特殊。高高原機場對飛機的性能影響太大,歷史中也鮮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正常出現這個情況飛機應該去其他機場備降更好(逃離高高原的影響),但是因為飛機設計的限制,飛機出現襟縫翼失效後,飛機的飛行高度就不能超過20000英尺,而根據拉薩的航圖,扇區安全高度都需要達到20000英尺甚至更高的高度才能離開拉薩貢嘎機場,兩者相互矛盾,所以飛機無法離開機場範圍,必須選擇就地降落。

作為旅客,遇到類似緊急情況該怎麼做?

謹記:睜大眼,閉上嘴,仔細聽機組人員說什麼,仔細看機組人員怎麼做,了解離你最近的撤離出口,明白自已要做哪些個人準備,如何在飛機接地時防衝擊。直到你離開飛機脫離險境前,必須毫不懷疑、毫不遲疑的聽從命令服從指揮。

在此次事件中,廈航當班乘務組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在機長確定處置方案後,乘務組將飛機故障情況及時通報給了旅客,並要求旅客相信機組,聽從指揮。為確保萬無一失,乘務長帶領全體乘務員,向旅客介紹了防衝擊姿勢的做法,完成了客艙準備。

再次通過下面這幾幅圖,讓大家重新回顧或者認真學習這個在飛機上最重要的「防衝擊姿勢」:

而本次事件中,更加令人感動的是,在乘務員徵集應急響應志願者時,有十多個旅客主動舉手,申請協助乘務員進行應急處置,為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和勇敢擔當點個讚!

不應忽略的是,有效的空地協作、地面相關單位及時到位的應急救援措施也是保證航班平安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航西藏區局接到消息後,立即啟動了《拉薩貢嘎機場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視情提升響應等級,並第一時間與軍方互通消息。各方應急救援力量迅速響應、充分做好了地面救援準備工作。

駐藏空軍某基地指揮所接到報告後迅速轉進一等處置,通過航空管制,命令所有在空飛機盤旋等待或返航、區域內所有飛行器避讓故障飛行器,通知臨近的日喀則機場做好備降準備。同時,做好地面救援準備,消防車、救護車等緊急進場,加強雷情監控,提供風向、風速氣溫等氣象資料,幫助民航部門制定處置方案。

掌聲送給為此辛苦保障的每一個人,你們的努力同樣功不可沒!

圖片來源:民航西藏區局黨建工作微信公眾號

當然,雖然這次廈航成功處置不安全事件,但我們依然要本著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原則儘快查明原因,防微杜漸,努力避免類似不安全事件重演。

正如習總書記在今年會見川航「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時曾提到的那句話: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飛行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看似平凡,但保障每一個航班安全就是不平凡。

今天,讓我們一起,為廈航鼓掌!

校審:吳 笛

編輯:楊 洋(團南京市棲霞區委)

(本文原標:《重慶-拉薩的航班安全降落 | 廈航機組成員為何值得點讚?》)

相關焦點

  • 廈航一航班因襟翼卡阻,盤旋近一小時後降落
    10月25日,廈門航空MF8411航班(重慶—拉薩)在拉薩降落前出現機械故障報警,在拉薩機場上空盤旋近一小時後平安降落。據了解,航班預計到達時間為13:40,而到了北京時間14:52該飛機才成功著陸拉薩機場,機上88名旅客和機組人員平安落地。MF8411航班值飛飛機為波音737-700客機,機齡7.2年。廈門航空官方回應稱,從重慶飛往拉薩的MF8411航班在拉薩降落前出現機械故障報警。
  • 廈航航班迫降拉薩 襟翼卡阻,無法減速
    廈航MF8411航班重慶飛拉薩途中襟翼故障成功降落25日14點20分,駐藏空軍某基地指揮所接到民航報告,廈門航空MF8411航班從重慶飛往拉薩,途中一邊襟翼卡阻,無法減速,也上升不了高度。為確保安全,機組於拉薩機場上空盤旋減重。
  • 襟翼故障空中盤旋1小時 廈航機組如何化險為夷?
    襟翼突發故障 機上88人平安歸來  25號,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廈門航空MF8411航班,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一側襟翼突然出現卡阻故障,造成飛機無法減速,也無法上升。情況發生後,當班機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最終飛機在空中盤旋約1小時後,在拉薩機場安全降落,機上88名旅客和機組成員全部平安。
  • 襟翼突發故障 機上88人平安歸來
    襟翼突發故障 機上88人平安歸來   25號,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廈門航空MF8411航班,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一側襟翼突然出現卡阻故障,造成飛機無法減速,也無法上升。情況發生後,當班機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最終飛機在空中盤旋約1小時後,在拉薩機場安全降落,機上88名旅客和機組成員全部平安。
  • 重慶飛往拉薩一航班襟翼系統故障已安全落地
    新華社拉薩10月25日電(記者 劉洪明)記者從民航西藏區局獲悉,25日由重慶起飛的MF8411航班在拉薩貢嘎機場進近過程中,飛機發生襟翼系統故障,經及時正確處置,已於14時53分安全落地,機上旅客、機組88人一切平安。
  • 客機液壓系統失效,曾經的戰鬥機飛行員機組挑戰不可能的降落
    現代客機飛行控制主要依靠各個控制翼面的動作實現,包括升降舵、方向舵、副翼、襟翼、縫翼、擾流板等,它們控制著飛機的升降、轉向、傾斜、減速等動作,而這些翼面主要靠液壓系統驅動,如果液壓系統出了問題,飛機基本上算是失控了,所以飛機的液壓系統一般都有備份。
  • 南航A380客機襟翼動力驅動組件故障停飛(圖)
    11點左右,中國南方航空官方微博發布信息表示,「29日,南航A380執行的北京-上海浦東CZ6000/ CZ6999航班,因機械故障,需從國外調運航材,已安排一架A330代飛該航班,時刻不變。對於無法搭乘該航班旅客,已安排儘快免費籤轉,由此給旅客造成的不便並將儘快排除故障,南航深表歉意。」據了解,今日原定北京飛廣州的A380也將停飛改為A330代飛。
  • 故障分享:襟翼手柄卡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愛修飛機,ID:csnn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故障簡述襟翼手柄在UP時,提起襟翼手柄有明顯卡阻,襟翼手柄從UP一直到DOWN位比較順暢,未見卡阻。
  • 客機發動機壞了 還能繼續飛嗎?
    而不久前,伊朗一架載有426名乘客的波音747型客機在飛行時,客機3號發動機部分脫落並砸壞了機身。所幸的是,客機立即返航安全迫降於機場,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那麼,少了一個發動機,客機還能繼續飛行嗎?  多種氣動布局的優化  氣動布局對商業客機而言,重要性相當於先天條件,如果氣動從一開始就設計錯誤,或者存在安全隱患,抑或影響經濟性,那麼這款客機的壽命也不會長久。第一代噴氣式客機基本採用了翼根式發動機布局,把動力系統安裝在機身與機翼的結合部位。這樣設計的優勢在於風阻較小,在發動機推力還不給力的年代,有利於增強飛行員對客機的控制能力。
  • 客機發動機壞了,還能繼續飛嗎?
    10月15日,伊朗一架波音747客機飛行時,3號發動機部分脫落,所幸客機隨即安全迫降於機場,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圖片來源:aljazeera.net據美聯社報導,10月15日,伊朗一架載有426名乘客的波音747型客機在飛行時,客機3號發動機部分脫落並砸壞了機身。所幸的是,客機立即返航安全迫降於機場,並未造成人員傷亡。那麼,問題來了,少了一個發動機的客機,還能繼續飛行嗎?隨著民用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商業客機不斷更新換代。
  • 杭州機場疑似無人機黑飛,客機空中盤旋十幾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17日晚21點左右,杭州蕭山機場這一時段的航班紛紛出現延誤或是空中盤旋多圈,或是備降等待。許多親臨此景的網友在網上留言爆料:是由於無人機致使了這一時段航班出現一連串的問題。「好幾架無人機,肉眼都能看得到!」經過查驗,這一時段確實有多架客機出現上述的備降、盤旋等問題。
  • 東航五星機長駕機伴飛C919全程揭秘:空中盤旋20多圈
    這是客機首飛時的慣例——一架伴飛飛機提前起飛,嚴格按照首飛路線到既定空域「踩點」,實地了解首飛高度層的風、溫、雲等氣象條件後,將信息實時通知地面指揮,讓首飛飛機根據這些信息做好航前準備;在空中,乘坐伴飛飛機的工程技術人員近距離監控觀察首飛飛機的飛行狀態、對飛機外觀、液壓系統和起落架等;首飛和伴飛機組保持通話溝通,為首飛飛機提供高度和速度參考,並在特殊情況下及時發出預警。
  • 世界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降落重慶 將飛往南京
    經過19個小時的飛行,今日凌晨1時35分,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終於抵達重慶江北機場。 「陽光動力2號」是全球最先進的太陽能飛機,也是首架長航時、不必耗費一滴燃油便可晝夜連續飛行的太陽能飛機。這架飛機自本月9日開啟環球之旅。中國重慶是這次環球之旅的第五站。按計劃,在重慶短暫停留之後,飛機還將途徑中國南京,之後繼續向東飛越太平洋。
  • 加拿大第一航空公司客機襟翼故障返航渥太華
    圖:2008年2月23日,加拿大第一航空公司(First Air,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7F,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FAB)C-FNVK號波音737-2R4C型客機停在渥太華麥克唐納·卡蒂爾國際機場(Ottawa Macdonald-Cartier International Airport,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YOW,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
  • 馬航客機緊急迫降吉隆坡 航線圖被形容觸目驚心
    原標題:馬航客機緊急迫降吉隆坡 航線圖被形容觸目驚心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近來「厄運不斷」,繼MH370航班失聯和MH17航班墜毀後,又遭遇航班返航和緊急迫降等問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14日報導,馬航MH198波音737客機,於當地時間13日晚10時20分從吉隆坡起飛,原計劃前往印度海得拉巴。
  • 國內飛濟州航班無法降落…"簡直經歷了一場生死滿飛機都是尖叫
    有網友在朋友圈爆料,昨天寧波飛往濟州島的一架航班,飛臨濟州島上空時,突然遭遇強風,一直盤旋難以降落,隨後飛回寧波。今天的春秋航空9C8652(後經記者核實,此處應為網友筆誤,準確航班號是9C8625),經歷了最大的生死考驗,飛機飛到韓國濟州上空一直盤旋難以降落,活生生的超級大過山車般的,全程有嘔吐的,有尖叫的,甚至在大哭。最感動的是我前面的有個女孩的父親對女孩說:『有爸爸在,別怕,別哭』;我和我同伴緊緊拉著手,嚇得全身無力發抖!聽乘務長說:『我們的飛機要返航飛回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心裡久久不能平復。
  • 為等冷風吹散北京霧霾 俄航SU200空中盤旋1個半小時
    ,多個飛北京航班備降其他機場。有網友稱,俄羅斯航空SU200航班沒有備降,午夜在內蒙古上空盤旋約1個半小時,直到冷空氣抵達,才於今日2時10分降落北京。  這架客機隸屬於俄羅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俄航),航班號為SU200,從莫斯科飛往北京,機型為空中巴士A330-343。今日11時許,新京報記者從俄航了解到,「因為霧霾,該航班晚點1小時10分鐘」,降落時間為26日2時10分。
  • 飛機降落時,高度下降機頭卻在上抬?背後原理你應該知道
    譬如老鷹捉小雞時先是高速俯衝,盤旋下降接近地面時,老鷹的身體會後仰,用爪子抓住小雞。這之中有明顯速度降低,試想如果老鷹一直呈俯衝狀,不減速,肯定會倒栽蔥。飛機降落時會機頭抬升我們騎馬也是一樣,急速奔跑狀態轉入停止,人和馬都會抬頭後仰,如果還低頭狂奔,肯定是向前栽下去,當然,如果後仰超過一定角度也會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