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考研複習
這麼多年來,「考研熱」一直是熱門現象,同時,無論是在校生還是往屆生,他們的考研動機也是五花八門。
那麼,到底什麼是考研動機?這與考研成功又有何關係?
冷絲認為,與滿足人的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在學習動力因素,它往往轉化為個體學習的意向、願望 和興趣等,這就是考生的動機。
就此來看,考研動機不外乎四種類型,冷絲逐一進行解釋。
其一,對於學術和科學研究的追求,這是部分考生的動機。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建立於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在本門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一類考生,他們的考研動機就是致力於學術和科學研究,是出於內心的自主選擇。
這一類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後大多會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也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實現學術理想和抱負。這類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力足,自主學習能力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需求空間、學習環境和物質保障。
所以,冷絲也認為,這一類考生和就讀的研究生最容易取得成功。
其二,很多考生的考研動機就是為了獲得一張高學歷文憑。
隨著高校的擴招,研究生教育變成普通大眾自主選擇接受教育的權利,受傳統觀念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許多家長和學生將高學歷等同於高級人才或高收入、高級職位,盲目追求高學歷,奢望通過學歷教育這一把鑰匙打開通往成功的大門。當然,接受過系統專業的研究生教育後,學生會在某一學科領域內取得一定成績,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夠更好應對未來的職業挑戰,獲得更大的成就。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部分學生單純追求學歷,強調應試,忽視主觀意願、職業規劃,入學後忽視自身學識與能力的提升,隨波逐流,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這一類考生取得考研成功的的機率也是較大的,但機率不如第一類考生。
其三,考取碩士研究生,很多考生將此視為改變現狀和滿足現實需求的途徑。
很多學生都是出於「改變個人現狀」這一動機而最終選擇考研。知識就是力量,通過獲取更多的知識可以實現命運的轉折,原有狀態和現實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對原所在城市、所在院校、所學專業的不滿意;對自身條件的不滿;對現所從事工作的不滿意;更新知識,升職的需要;出國或繼續深造的需要;實現父母願望的需要等等。
應該說,這一類考生的成功率也還說得過去。
其四,許多考生有規避風險傾向,不想輕易就業,用考研的方式暫緩就業。
高校畢業生將全部面向市場自主擇業,特別是高校擴招以來,招生規模的持續增大,一味追求學歷教育,這就使得勞動力市場局部性、地區性、行業性出現供大於求的現狀,不少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境。
既然如此,考取碩士研究生則成為不少本科生的規避風險的選擇,既可以暫時緩解就業壓力,也能提升學歷與學識水平。
不同的入學動機反映了不同的入學意願,考研成功率也就大不相同,奔著學術研究而去的考研學子最容易取得成功,原因很簡單——考研動機和研究生培養目的一致,在初試和複試環節都有很大的優勢。
同時,冷絲還要提醒: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並有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努力探索一條有效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與學生個體自主選擇的雙贏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