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4日22時54分37秒,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飛船上升級發動機點火,坐在艙內的尤金·塞爾南與哈裡森·施密特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後一批登上月球的太空人。時隔三年多後1976年8月18日6時36分月球24號飛船著陸月面,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
輝煌的歷史永遠屬於過去,算起來人類已經有四十四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這一次翻開人類太空歷史新篇章的將是中國航天人。
就在上月末,被我們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悄然到訪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這回,「胖五」帶著嫦娥「五妹」奔向月球。而僅在四個月前,「胖五」陪伴「天問一號」探測器踏上我國首次火星探索之旅。
十六載「嫦娥」探月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當然,這也是人類時隔四十多年後再次登臨月球,終於又有一個大國有能力將設備運抵月球並再度返回;雖不是人類歷史開創性的動作,但亦是絕對的壯舉。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月球是邁向深空的「前哨站」。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十六年以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了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而這一次嫦娥五號的使命,就是如約實現探月工程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回」,既是返回地球,也是人類重回地月往返時代。如果一切順利,我國航天技術將迎來重大跨越,並為我國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經驗和技術,為後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
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關注,還在於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了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而在上述四個項目中,每一個都面臨多項技術風險和挑戰。
六十載北汽造車
如果說中國航天代表了國家最尖端、最前沿的科技實力,那麼,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汽車工業則是中國綜合工業實力的最直接印證。與中國航天一樣,中國汽車工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過程。如今,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各個賽道持續加速,已經能夠與合資品牌正面抗衡。
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份SUV銷量93.7萬輛,同比增長9.9%,環比增長6.8%。1-10月,SUV累計銷量690.3萬輛。10月轎車銷量94.8萬輛,同比增長8.8%,環比增長2.1%。1-10月,轎車累計銷量717.7萬輛。不難發現,SUV和轎車已平分天下,且在高增速的助推下,SUV銷量超過轎車指日可待。
雖然銷量被統計於SUV市場內,但硬派越野車其實並不能稱為SUV。雖然目前其市場份額較小,但極具增長潛力。而北京越野則是這一細分市場的引領者。這與北京汽車在越野領域六十多年的深耕不無關係,可以說,北京越野是中國越野車歷史的開創者。
時間回到1966年,當時中國汽車工業處於落後階段,為了打造國人自己的越野車,國家將研製軍用越野車的任務下達給北京汽車製造廠,在老一輩北汽人的努力下,BJ212成功問世。當年,毛主席就乘著剛剛投產下線、首次亮相的BJ212,檢閱了長安街兩旁的部隊。
到了1969年,BJ212越野被選入我國軍隊裝備序列,成為0.5/0.75噸級第一代軍用輕型越野車。在70、80年代,BJ212成為炙手可熱的官車。1986年,北京汽車利用引進技術對BJ212(後更名為BJ2020)進行了產品升級,使得在1999年的閱兵儀式上,又一次看到了北京越野車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越野車,BJ212更是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留下了揮之不去的「212情結」。從1965年開始量產到2004年最後一臺BJ2020VJ越野車駛下總裝線,BJ212累計生產72萬輛,可以說,它不僅滿足了國防建設的需要,更塑造了北汽最原始的品牌性格。
在老一輩兒看來,BJ212就是他們青春的影子、永恆的回憶。尤其是部隊大院長大的70後80後們,小時候在院子裡沒事掰根212的天線玩玩,拉拉車門跳進去坐坐,晚上踢球把車子大燈點亮當做照明燈用,然後被車隊隊長提著掃把追著打;再長大點兒,BJ212連同長江750、草綠挎子一起,成為了這撥年輕人經典一代的裝逼利器。
時光荏苒,經歷過高潮,也經歷過低谷。2016年北汽越野車年銷量僅8361輛,而到2019年北汽越野車銷量達到3.6萬輛,近四年年度複合增長率為37.5%,而其中主銷車型BJ40 2019年細分市場份額達到70%,在越野車這個國內市場份額僅為1%的細分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其原屬於北汽集團負責的部分生產與銷售工作也獨立運作,不斷整合研發、生產、營銷品牌等環節,開始一體化經營。事實上,2010年開始北汽越野車便制定好產品路線,秉承「2468」和「3579」兩條整體發展路線,像BJ30屬於「3579」承載式泛越野產品系列,而BJ40、BJ80系列就屬於「2468」中硬派越野車型代表。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北汽自主陣營中,北京越野車儘管體量不大,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大王牌。一方面,作為自主品牌中為數不多的硬派越野車品牌,北京越野可以說引領著國內硬派越野車細分市場的產品走向;另一方面,曾兩次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它更代表著北汽的高端研發與製造實力。
自從前兩年的《流浪地球》大火至今,人們不斷將目光投射到地球之外,與航天的跨界營銷日益成為車企進一步彰顯品牌格調、提升品牌認知的有效手段。吉利、長安、長城等自主車企不外如此。北汽越野選擇與探月合作,凸顯了其跨界營銷的特點,重視精神與產品層面的契合。
總結:
逆勢上揚的品牌,必有其獨到的本領。
當車市低迷,存量競爭時代需要更強產品力與更鮮明的品牌特徵,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漂亮數據的背後,北汽越野思路漸漸清晰。聯手探月、注重研發、打造越野文化,北汽越野正選擇多個角度,深入發掘「存量市場」中的「新增量」。
放眼全球一流的車企,不難發現,文化才是一個品牌的真正核心。北汽越野未來要做的,便是打造帶有其自身屬性的越野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北汽越野打出了諸多的「組合拳」。
從旁觀到親躬,從相知到契合,在嫦娥五號升空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跨越和北京越野的激越,更有中國製造的匠心和家國榮耀的傳承。以大國航天的前沿尖端為背書,北京越野專業專注品牌形象進一步深化。
(文/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