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入伍!宿遷籍航天衛星雷達測控員李龍飛守護嫦娥五號飛天!

2020-12-05 網易新聞

近日,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的新聞,讓大家為之自豪!嫦娥五號還將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然而,你知道嗎?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附近,有一位宿遷人在守護!

12月3日下午,記者通過多方尋找,聯繫上了李龍飛。採訪中得知,他還是一名二次入伍的軍人。

「能夠見證,我很驕傲!」

李龍飛在測控點工作

12月3日下午5點鐘左右,26歲的李龍飛說起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發射的高光時刻,依然激動萬分。嫦娥五號承載著人類進一步探尋月球秘密的美好願景,奔向浩渺的太空。

李龍飛是宿遷市泗洪縣重崗街道英李村人,在這次嫦娥五號發射過程中,他在附近的測控點擔負火箭跟蹤、測量工作。

「我們是9月份的時候接到這個任務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和戰友就每天反覆練習,確保任務萬無一失!」李龍飛說,雖然離嫦娥五號非常近,卻從未看一眼火箭發射,他要專心做好火箭跟蹤、數據測量等本職工作。

「我只是其中一個」

李龍飛(左二)和戰友在一起

這幾天,李龍飛和很多人一樣,默默關注著嫦娥五號。「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實現在月面預定區域軟著陸。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李龍飛幾乎可以準確地說出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嫦娥五號的動態消息。

而對於離嫦娥五號如此近,卻未能親眼目睹飛天的精彩時刻,李龍飛說:「雖有遺憾但更自豪,嫦娥五號飛天,離不開無數航天人,日夜不歇地奮戰,默默地在背後守護,我只是其中一個!」

據悉,李龍飛除了參與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工作,還先後參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嫦娥四號等測控任務。作為「萬裏海天第一棒」,他的工作至關重要。

兩次入伍義無反顧

李龍飛二次入伍時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李龍飛曾兩次入伍,這要從他就讀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說起。2012年9月,李龍飛從泗洪考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就讀數控專業。入學當年,從小就對軍營充滿嚮往的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進入山東某部隊服役。兩年的訓練生活,磨練了他的剛強意志,最終獲得了優秀士兵、訓練標兵等稱號。2014年退役後,回到了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繼續讀書。

回到校園後,李龍飛泡在圖書館啃書本、不會的知識點第一時間請教老師同學,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深深刻在了他的骨子裡。學習上不掉隊,思想上不滑坡,他和同學一起成立了學校弘毅班軍事社團,通過社團在學生中傳遞愛國強軍的思想。他還參加了志願者活動、參與無償獻血等。2017年畢業時,他被評為優秀畢業生。

臨近畢業時,他已謀得一份好工作。可就在那一刻,軍營的號角又在他的心中響起。他做出了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選擇——二次入伍!他前往海南某部隊服役,再次穿上一身戎裝。

當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李龍飛也完成了自己階段性的使命。他說,作為一名參與大國航天事業的新時代青年工作者,內心非常自豪。李龍飛說,感謝家鄉和母校對他的培養。未來,他將始終聽黨話,跟黨走,與祖國共成長,為國家作貢獻。

相關焦點

  • 助力「嫦娥五號」飛天!楊本湘,雲南施甸好兒郎!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作為多次參加航天發射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來自雲南保山市施甸縣的楊本湘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知道嗎?
  • 嫦娥五號昨天奔月 兩位浙江的年輕人正在守望嫦娥
    這次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它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很多人驚嘆於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間,很少會去注意那些在現場忙碌的航天一線人員。然而,正是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航天人,通過十幾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鑄造了中國探月夢。
  • 「嫦娥」飛天的背後有我們默默守望
    「嫦娥」飛天的背後有我們默默守望——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陵水測控站「嫦娥五號」任務團隊速寫,映入眼帘的還有十個大字——紮根三腳嶺,青春獻航天。對於這位已經執行了60餘次航天發射測控供電保障任務的「老前輩」而言,這是他最重要的人生信條。
  •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2018年,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發展中獨樹一幟、氣勢恢弘,在全年全球實施的114次的航天發射中,中國航天發射活動次數達到創紀錄的39次,首次摘得世界航天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桂冠。在2019年中國航天任務活動實施日曆中,將有哪些重要航天發射?將有哪些重磅太空飛行器閃亮登場、光耀太空?中國民營航天將經歷怎樣的成長和進步?……讓我們來一起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展望那些即將上演的中國航天重頭戲。
  • 「雲視角」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每一次捷報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飛行。
  • 草種搭載嫦娥五號飛天 第八次空間誘變實驗開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3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已隨嫦娥五號同時飛天,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這是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第8次將牧草種子送入太空。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計劃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安排、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
  • 楊本湘:27年真情守護助力「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升空
    原標題:楊本湘:27年真情守護助力「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升空   >  通訊員 何玲 攝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從「東方紅一號」躍然於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從「載人航天」到「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黃梅姑娘掌舵火箭運行方向煤油加注團隊一哥來自松滋負責平臺崗位的是武漢小夥據新華社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江蘇「最強大腦」助力嫦娥五號飛天
    的「快遞員」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她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承擔火箭燃料化驗工作。他們這對航天伉儷,在文昌發射場上比翼雙飛,貢獻力量。今年33歲的王亞,來自鹽城亭湖區,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設備科科長。「發射場有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保五大系統。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伍鯤鵬、白國龍/新華社 2017-06-22 16:25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美太空軍火速出手,俄發現大批衛星和雷達消失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4日的報導稱,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之後,美國五角大樓深受震動,美太空軍雷蒙德上將更是在蘭德公司舉辦的論壇上表示,美國空軍將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為太空軍提供飛機等物資。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每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長五」飛天 「嫦五」奔月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四季沐歌:見證「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攜手中國航天奔向更好...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再度吸引全世界航天迷、科技迷們的目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探測器衝上雲層,並於發射升空約2200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正式開啟我國航天領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舉,更將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篇章。
  • 嫦娥攬月|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月亮會在夜晚懸掛在我們的頭頂,而作為地球唯一的一顆非人造的天體衛星,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月球形成的原因感到好奇,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有科學家提出假說。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千克重的月球土壤樣品。
  • 中國航天四十年 那些令人難忘的飛天時刻
    神舟飛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衛星發射中心。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計劃正式啟動,發射場就定在了創造了無數輝煌戰績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0月15日,將被所有中國人銘記,因為在這一天的上午9時,中國首艘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搭載著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騰空而起,並於16日6時成功返回。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中國的嫦娥飛天、日本的輝夜姬、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這些都是人類關於月球的美好想像。人類1957年正式進入太空後,月球成為人類開展深空探測活動的第一站。1959年1月2日,蘇聯經歷了「月球計劃」三次任務失敗後,終於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