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種搭載嫦娥五號飛天 第八次空間誘變實驗開啟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3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已隨嫦娥五號同時飛天,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這是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第8次將牧草種子送入太空。

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介紹,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及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該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蘭州牧藥所表示,「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提升一個產業」。受制於優質牧草品種缺乏、育種技術滯後,我國草種業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要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問題,打破優質草種主要依賴進口的困境,開展種質資源的源頭創新是重中之重。

自2009年以來,蘭州牧藥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團隊瞄準航天育種新領域、新手段、新方法,先後通過神舟八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天宮一號、實踐十號、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嫦娥試驗返回艙等太空飛行器,先後7次將9類38份牧草種子送入太空。育種專家悉心照顧、精心選育經歷了空間誘變實驗的種子,並於2018年成功培育出國家新品種「中天1號紫花苜蓿」。該品種在形成苜蓿產業化方面具有優質、高產的品種優勢,正在北方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與此同時,團隊開展的苜蓿、燕麥和紅三葉等牧草航天育種試驗研究亦進展順利。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還帶了兩類草種上天,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空間誘變實驗。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
  • 草種飛上太空!嫦娥五號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2020年11月24日凌晨,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 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微博@新華視點 圖@新華視點 12月3日消息,記者當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 嫦娥五號不僅「挖土」還要育種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陳海波)嫦娥五號不僅要「挖土」,還承擔了不少科學實驗任務。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牧藥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正在開展空間誘變實驗。這些種子承載著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的重任,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源:央視新聞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這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任務,同樣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二次入伍!宿遷籍航天衛星雷達測控員李龍飛守護嫦娥五號飛天!
    近日,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的新聞,讓大家為之自豪!嫦娥五號還將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然而,你知道嗎?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附近,有一位宿遷人在守護!12月3日下午,記者通過多方尋找,聯繫上了李龍飛。採訪中得知,他還是一名二次入伍的軍人。「能夠見證,我很驕傲!」
  • 華農水稻隨「嫦娥」再上天,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開始了歷時23天、行程超76萬公裡的地月往返徵程。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此次空間搭載試驗的重要科研單位。
  • 除了月壤,嫦娥五號還帶回了強大「武器」,中國不能被「卡脖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除了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外,它還帶回了一些強大的「武器」,在某些領域中國不能被「卡脖子」。據人民網12月24日報導,2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其他物品,包括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材料。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 2017年初夏,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實踐十八號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它的第二次發射,箭指群星的「大地神弓」將再次拉開。
  • 嫦娥五號靠什麼往返地月?
    ◎ 張美書 張平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11月24日,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首次地月往返之旅。付毅飛 攝30臺發動機助推長徵五號飛天中國探月工程,此前實施過5次發射,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完成。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北京越野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冰)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
  • 助力「嫦娥五號」飛天!楊本湘,雲南施甸好兒郎!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作為多次參加航天發射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來自雲南保山市施甸縣的楊本湘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知道嗎?
  • 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嫦娥五號【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圓滿完成火箭發射及入軌段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 號、6 號將奔赴下一測控海域繼續執行後續任務,遠望3 號船將參加嫦娥五號後續海上測控任務。
  • 胖五搭載嫦娥五號,一飛沖天
    今天凌晨四點,中國大運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俗稱「胖五」搭載嫦娥五號遙感衛星成功發射,奔向月球。這是胖五今年成功五連發。它的連續成功,是我國建立宇宙空間站的必要條件,具有裡程碑歷史意義。而自07年我國開始向月球發射衛星開始,我國登月計劃實施,包括人類月球探測器背後成功著陸。
  • 長徵五號再出徵,將搭載嫦娥五號,成為人類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
    而根據年初公布計劃,中國在2020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將有望達到40次之多(目前已進行34次),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航天發射頻繁的一年,而其中的重頭戲當屬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按照計劃,在經過幾天的加注推進劑、準備以及調試工作之後,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的最後一步。
  • 飛天——開啟國人對浩瀚宇宙的發問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和標識,並將該次任務命名為「天文系列」,這標誌著中國人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可是,中國的飛天之路卻是一條坎坷而又充滿艱辛之路。>歌聲嘹亮1956年,中國成立航天工業委員會,正式開啟飛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