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水稻隨「嫦娥」再上天,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2020-11-26 騰訊網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開始了歷時23天、行程超76萬公裡的地月往返徵程。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此次空間搭載試驗的重要科研單位。

經過系列嚴格評審和地面試驗,華農提供的水稻材料隨著嫦娥五號飛向月球。人類為什麼要把種子送到太空?與以往的航空育種相比,這次又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要把水稻種子送上天?

航天育種的原理並不複雜:空間環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弱磁場及複雜輻射等特點,太空射線中複雜的高能重離子衝擊生物細胞,誘導其產生遺傳變異,就能獲得新的性狀。而且誘導突變的方式有很多,有科學家在地面上模擬太空中的射線,達到誘變效果;也有科學家採用化學物質誘變的方法。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子元曾評價,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種物理誘變因子應用於植物誘變育種,但它們的規模和成就均不如航天育種大。

這次嫦娥五號的地月往返過程中,將經歷完全不同的宇宙高能輻射、微重力、交變磁場等空間環境因素,可能對實驗材料的變異率和變異幅度帶來重大影響,從而為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航天育種變異規律提供重要的實驗樣本和數據。

等到水稻種子從太空歸來,還要經過數年的培育、篩選、驗證等工作,才能知道是否出現了「好的性狀」。「我們的工作是從樣本後代中篩選出對人類有益的突變性狀,如抗病害、抗倒伏、高產等等。」 華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說。

過去,由於農作物的生長繁殖周期比較長,一批空間誘變的材料可能需要三五年時間才能完成鑑定和篩選。如今,以水稻為例,通過快速加代繁殖的手段,可以在1年時間內篩選出對人類有用的性狀。之後,科學家會通過一系列的自交或者雜交,嘗試將這種好的性狀穩定下來。穩定下來的材料,經過與其他的品種的「比拼」,如果成績很好,再通過審定,才允許進入生產。

國標優質一級,高抗稻瘟病、高抗白葉枯病水稻新品種「華航57號」

香型、多抗、優質、絲苗型水稻新品系「華航聚香絲苗」

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嫦娥五號將實施我國首次月面取樣返回任務,實現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嫦娥五號在完成月球探測、採集2千克月壤樣本的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戰的同時,也是一次在深空開展空間誘變實驗和航天育種研究的寶貴機會,將進一步促進空間誘變育種相關研究,為天地一體化科研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嫦娥五號空間搭載試驗,是繼2020年4月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搭載試驗後,華農參與的又一次空間科學重要科研活動。在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飛行任務中,華農組織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優勢科研院所,精心遴選了水稻、甜玉米、南藥、微生物等31份材料參加搭載試驗。

自成立以來,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利用空間誘變及現代生物學技術,已先後培育出57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各級品種審定,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近年來,航天育種研究團隊針對市場需求,在特優質、高抗病、輕簡化品種選育方面取得新突破,近期育成的多個品種米質均達國標優質一級、高抗病蟲害;在香型絲苗品種培育方面也取得系列進展,所選育的「華航聚香」系列品系在生產上表現突出。

【記者】鍾哲

【通訊員】 郭灼 方瑋 謝韓

【作者】 鍾哲

廣東教育頭條

相關焦點

  • 華南農業大學跟嫦五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專家:無價之寶
    大洋網訊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見到了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 遨遊太空的水稻與常規水稻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營養價值更高?
    據了解,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華南農業大學組織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優勢科研院所精心遴選的水稻、甜玉米、南藥、微生物等31份材料……從育種角度看,航天育種引發種子基因變異的頻率相對較高,類型更豐富、有益變異更多,有專家指出航天育種有益突變頻率是地面育種的10倍。從糧食生產的角度看,一切是為了糧食安全,在可耕種土地有限的情況下,我國要實現每年增產只能依靠良種,航空育種是一種高效育種路線。遨遊太空的水稻與常規水稻有什麼不一樣?
  • 含淚告別竹鼠,村霸華農再出發
    編者按在流量變現實屬必然的年代裡,華農兄弟「恰飯」的頻率遠不及他們視頻更新的頻率。除了與KEEP、天貓618、墨跡天氣等大廠商合作,相比之下,華農的視頻裡更多會推銷自己淘寶店裡的助農產品。與其他努力希望廣告柔和、不露痕跡的其他自媒體人相比,華農的廣告總是直接而生硬。
  • 轉基因水稻技術解密:原理清晰 操作嚴謹繁瑣
    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於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測她蓋頭下的模樣。轉基因實驗究竟如何操作?轉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水稻技術達到什麼程度?
  • 日夜佇立在華農校園,他們是誰?
    他曾對自己約法三章:不涉足官場,不積累財產,只當好教授。他曾深受農民兄弟的尊敬,他們親切地稱他為「谷種佬」。他是一位背負重任而躊躇前行的開拓者,他心中最炙熱的底色是紅色,一生為國,終成「一門三院士」的佳話,讓「篤學明德、躬行踐履」的丁穎精神薪火相傳。丁穎雕像有兩座,一座位於教一前面,一座位於昭陽湖畔的院士廣場。
  • 爆紅後的華農兄弟:國慶有100多人來看竹鼠
    憑藉著略帶喜感的語言和真實的農村風景,華農兄弟成為如今社交網絡上最受關注的自媒體之一。他們平時的拍攝是什麼狀態?爆紅幾個月後,他們現在的生活如何?  近日,華農兄弟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  他們的視頻裡,有很多值得網友二次創作的「梗」,比如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吃掉的竹鼠「小白」,再如最多的形容詞「很漂亮哦」。視頻裡,劉蘇良誇竹鼠漂亮、野果漂亮、鴨子漂亮、花菇漂亮……但每每誇完不久,好多動植物轉眼就「挨宰」。
  • 轉基因水稻技術解密:原理清晰操作嚴謹—新聞—科學網
    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於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測她蓋頭下的模樣。轉基因實驗究竟如何操作?轉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水稻技術達到什麼程度?
  • 華農兄弟這次抓白竹鼠,居然差點被咬,他卻發出寵溺的笑聲!
    華農兄弟,大家都知道吧,他們可是最近的大網紅了。在各大網站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創作的"吃竹鼠的一百個理由"系列視頻也帶給了我們很多歡樂,第一次看他們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他們的視頻很無聊,但是看到了之後,才會發現他們的魅力。
  • 華農兄弟與竹鼠的告別式,看哭了上百萬網友
    這隻竹鼠吃的太多了,我養不起它,還不如把它做成烤竹鼠……」靠「吃竹鼠的100種理由」兩位農村小夥組成的華農兄弟在2018年全網爆紅,但在2020年1月17日,春節前最後一餐竹鼠全宴之後,竹鼠便在華農兄弟的鏡頭中消失了……2020年9月16日,竹鼠消失243天後,華農兄弟再次走入竹鼠棚,只不過這次棚裡沒有「中暑的竹鼠」,只有劉蘇良拿著的一大兜竹鼠公仔和滿屏的
  • 嫦娥5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此前的探測器不過是近距離觀察,嫦娥5號卻要針對月球的地質情況進行判斷。我們都知道,此前的4個探測器不是做了飛躍測試,就是永久地留在了月球表面,基本上是廢棄了。而嫦娥5號還要將採集的月壤樣本帶回地球,所以工程師們專門設計的返回器和軌道器,再返回地球之後還要對它進行進一步地研究。相比其他幾個探測器,嫦娥5號的結果可能要更好一些。
  • 嫦娥五號上天、奮鬥者號下海,它的身影竟曾多次出現!
    而且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並共同見證嫦娥五號、奮鬥者號「上天下海」的全過程,科研人員也通過科普的方式分別進行了講解。特別是對嫦娥五號這次從月球返回地球的「返鄉」,更是全程進行了科普,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就讓我們了解到了什麼是「半彈道跳躍式返回」,並且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式來返鄉。
  • ...追記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
    這是兩位老人畢生的積蓄,盧院士有一個女兒,但他選擇把錢毫無保留地全部捐給學校……」這個有關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的小故事,是華南農業大學青年教師黨林夕於今年7月1日在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所講,聽者無不動容。40多天後的8月12日凌晨,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牽掛他的人。
  • 嫦娥在月亮上幹什麼有工作嗎 嫦娥在月亮上住的行宮叫什麼
    很多電視劇中的嫦娥都是美麗的象徵,而且還是非常孤獨的,那麼嫦娥到底在月亮上都忙些什麼呢?每個神仙都有自己掌管的事情,那麼嫦娥是做什麼工作的呢?    嫦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嫦娥本來是後裔的妻子,但是因為偷吃了後裔在嫦娥那裡求的不死藥,然後就奔月成仙了,不過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版本,還有其他的很多版本。
  • 嫦娥五號還帶了兩類草種上天,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空間誘變實驗。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
  • 乘嫦娥五號「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在嫦娥五號同行的「乘客」中,還有一批40克重的「香絲苗」水稻種子,而在這批去過月球的珍貴種子中,有一些已經開始發芽了。可別小看這批種子,它們可創造了一個首次——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將產出100%中國原創科研成果。其實,除了上了天空的這批水稻種子,接下來要說的這種水稻也備受關注。
  • 麥當勞「點亮夢想」圓滿收官,兒童畫作隨嫦娥五號飛向月球
    在長五火箭發射現場歡呼的十幾名紅衣孩子,就是這幾萬名孩子的代表,他們受邀來到文昌參加「點亮夢想」活動收官儀式,親眼觀看火箭發射,並與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面對面交流「月球上有沒有外星人」、「到月球上幹什麼」、「以後我們還將去宇宙的哪些地方」等等問題。
  • 嫦娥五號探測器 地球上有隻「大眼睛」在看你!
    中電天奧某項目測控分系統項目主任設計師盧歐欣介紹,測,就是測量,測距離(高度)和速度,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天了,離地面有多高,飛的有多快,得靠它;控,就是遙控,就是遠程發指令,嫦娥五號探測器飛的那麼快那麼遠,地上的人要遠程指揮它,要「和它說句話」,得靠這個。
  • 華農人:習慣了!
    不低了呀,我們都零下10多度了~  小新:你們有暖氣好不好?而且你還在吃冰棍?!  北方同學:安啦,給你郵點暖寶寶過去.......  面對起床困難症,聰明的你早有無需驚擾室友又能完好下床的對策——將厚厚的衣物整齊堆在枕邊。  襪子裡塞秋褲,秋褲裡塞秋衣,秋衣外面再套一層厚厚的毛衣和外套......  把自己裹成一個「粽子」,是對廣州冬天最好的尊重。  7: 30A.M.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如果採集的樣本和阿波羅的不一樣,說明什麼
    再加上我們人類本身對月球的認識並不是很充分,NASA希望我們分享數據來讓他們更好地認識月球,我們也是理解的。至於我們是否會按照NASA的意願分享他們想要的成果,那就不知道了。畢竟,NASA自己很多時候都不要我們一起玩。
  • 雜交水稻是不是轉基因水稻?兩者有什麼區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轉基因技術突飛猛進,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有網友提問轉雜交水稻屬不屬於轉基因?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水稻有什麼區別?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什麼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種植,雜交水稻不能自己留種再次種植。其次,什麼是轉基因水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