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還帶了兩類草種上天,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2020-12-0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空間誘變實驗。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

這是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我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實驗草種。

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專家表示,受制於優質牧草品種缺乏、育種技術滯後的影響,我國草種業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和打破優質草種主要依賴進口的困境,開展種質資源的源頭創新是重中之重。

據介紹,自2009年以來,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團隊瞄準航天育種新領域、新手段、新方法,先後通過神舟8號、10號、11號、天宮一號、實踐十號、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嫦娥試驗返回艙等太空飛行器,先後7次將9類38份牧草種子送入太空。該所育種家悉心照顧、精心選育經歷了太空遨遊的種子,並於2018年成功培育出國家新品種「中天1號紫花苜蓿」。該品種在形成苜蓿產業化方面具有優質、高產的品種優勢,正在北方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與此同時,團隊開展的苜蓿、燕麥和紅三葉等牧草航天育種試驗研究,進展順利。

來自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的消息還提到,此次上天的兩類草種,隨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回到地球後,還將進行地面選育工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微博@新華視點 圖@新華視點 12月3日消息,記者當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 草種飛上太空!嫦娥五號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2020年11月24日凌晨,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 草種搭載嫦娥五號飛天 第八次空間誘變實驗開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3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已隨嫦娥五號同時飛天,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這是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第8次將牧草種子送入太空。
  • 嫦娥五號不僅「挖土」還要育種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陳海波)嫦娥五號不僅要「挖土」,還承擔了不少科學實驗任務。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牧藥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正在開展空間誘變實驗。這些種子承載著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的重任,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
  • 華農水稻隨「嫦娥」再上天,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開始了歷時23天、行程超76萬公裡的地月往返徵程。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此次空間搭載試驗的重要科研單位。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除了月壤,嫦娥五號還帶回了強大「武器」,中國不能被「卡脖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除了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外,它還帶回了一些強大的「武器」,在某些領域中國不能被「卡脖子」。據人民網12月24日報導,2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其他物品,包括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材料。
  •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據省林業局介紹,這批種子經歷「太空旅行」回到廣東後,將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和廣東省林科院組織在惠州市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開展科研實驗,培育大徑材珍貴樹種和選育航天誘變優良品種,力爭建成我國第一個林木航天育種方向的科技示範基地。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為什麼只帶回來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
    這幾天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在月球風暴洋上登陸了,正在進行月球土壤和巖石的採集工作,但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為何嫦娥五號只採集了2公斤的樣本呢?很多網友疑惑當年的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一次性帶回來了上百公斤的月球土壤,同時還帶回來了幾個大活人,所以也就有網友覺得是不是因為中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太落後了。
  • 嫦娥五號最新消息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給大家分享一下嫦娥五號最新消息;同時也給大家帶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些知識,比如嫦娥五號降落月球時間;嫦娥5號帶多少月壤;嫦娥五號怎麼返回等。   現在看到的嫦娥五號最新消息是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於 12 月 1 日 23 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12 月 2 日 22 時,經過約 19 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開展月面採樣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國家航天局供圖(新華社發)本報北京12月2日電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完美落月,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接下來,就要開啟此次任務的關鍵環節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