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2020-06-17 南方plus客戶端

近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珍貴樹種與木本花卉航天搭載實驗種子交接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交接的航天育種搭載實驗種子有珍貴樹種與生態造林樹種種子5份和木本花卉種子4份。

據省林業局介紹,這批種子經歷「太空旅行」回到廣東後,將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和廣東省林科院組織在惠州市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開展科研實驗,培育大徑材珍貴樹種和選育航天誘變優良品種,力爭建成我國第一個林木航天育種方向的科技示範基地。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省林業局透露,這批實驗種子包括降香黃檀、交趾黃檀、木荷、楓香、馬尾松等珍貴樹種與生態造林樹種種子5份,鳳凰木、藍花楹、多花紅千層、臘腸樹等木本花卉種子4份。試驗種子於5月5日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通過長徵五號B火箭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5月8日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成功在東風著陸場著陸回收。5月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了開艙儀式。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本次試驗船搭載實驗共有75家單位參與,搭載樣本總數近千件(份),學科領域涉及作物與林草花卉育種、中草藥和芳香植物育種、食品營養和釀酒、空間生物、生物醫藥和微生物空間誘變、應用材料空間科學試驗等。本次試驗船在軌飛行約67小時,軌道高度300~8000公裡,穿越範艾倫輻射帶,接受的空間總輻射劑量和微重力環境不同於以往的所有航天搭載試驗,為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寶貴機會。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據專家介紹,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和廣東省林科院將系統開展本次搭載種子的選育研究工作,爭取選育空間誘變新種質,同時進一步遴選優良的下一批搭載實驗材料,積極為廣東航天育種示範基地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省林業局透露,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範基地位於雞籠山林場龍山森林公園西側,佔地425畝,立足於國內珍貴花木品種資源的儲備,培育大徑材珍貴樹種和選育航天誘變優良品種,豐富花卉樹種的花色層次,發展珍貴優質用材樹種,力爭建成我國第一個林木航天育種方向的科技示範基地。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航天育種是林木育種的重要方式,科研實驗落地廣東,是對廣東林木育種工作的肯定,標誌著廣東省林木良種選育工作躍上新的臺階,對提升林木良種選育水平、推進林木種苗高質量發展、推動廣東現代林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今後,廣東省將繼續推動打造廣東林木航天育種的亮點和名片,為林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知多D

航天育種,又稱太空育種、空間誘變育種,是指利用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將植物材料帶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導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出新材料、新種質,培育新品種的育種途徑和方法。

航天育種是集航天技術、農業育種技術和生物技術於一體的跨學科的高新技術。與傳統誘變育種相比,航天育種具有變異幅度大、有益變異多、穩定性強、育種周期短等特點,且不存在基因安全問題,是培育高產、優質、多抗良種的有效途徑。經過30餘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我國航天育種在農、林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記者】黃進

【通訊員】林蔭

【作者】 黃進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還帶了兩類草種上天,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空間誘變實驗。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
  • 【關注】隆回的金銀花種子搭乘「天宮二號」飛上太空!
    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草種搭載嫦娥五號飛天 第八次空間誘變實驗開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3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已隨嫦娥五號同時飛天,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這是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第8次將牧草種子送入太空。
  • ...搭載「胖五」火箭遨遊太空的野生花卉種子回來了!哪些種類?為啥...
    這批來自大慶的種子,也跟隨著「胖五」一起衝向太空。「送野生花卉種子『上天』,這在全市還是首次。」中野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廣宇介紹說,他們從花卉的自身抗性、形態特徵、應用價值等多方面考量後,決定了此次「上天」種子的品類,其中包括山韭、二色補血草、駝舌草、狼尾花、金蓮花等8科、15個屬、79樣份的萬餘粒種子。
  • 嫦娥五號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 華農水稻隨「嫦娥」再上天,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人類為什麼要把種子送到太空?與以往的航空育種相比,這次又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要把水稻種子送上天?嫦娥五號在完成月球探測、採集2千克月壤樣本的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戰的同時,也是一次在深空開展空間誘變實驗和航天育種研究的寶貴機會,將進一步促進空間誘變育種相關研究,為天地一體化科研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嫦娥五號空間搭載試驗,是繼2020年4月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搭載試驗後,華農參與的又一次空間科學重要科研活動。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華南農業大學跟嫦五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專家:無價之寶
    大洋網訊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見到了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 種子送上太空,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未來會有太空豬肉嗎?
    嫦娥五號搭載的種子。葉青攝最早將種子送上天,是在1946年7月9日。1983年,美國派克種子公司首先想到利用遠射項目,他們決定讓自己的種子享受一下太空旅行,美其名曰要看一看種子在太空這種極限條件下能不能保持活力。於是乎在1983年4月4日,一批水果與蔬菜種子,約重11.3公斤,飛向了命運未測的太空。但這次種子太空旅行,時間較短,回到地球後,種子沒有發生任何變異,照常發芽、成長、結果,甚至連味道都一樣。
  • 打算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應該看看專家如何培養「種子選手」
    我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有幾點:1、太空育種,其實就是通過把種子送上太空,通過宇宙粒子的衝擊,讓種子的基因產生一定程度的誘變。被送上太空的植物種子很多,但是其實外界環境的變化,只對其中一小部分的種子產生影響。(能真正被海外教育改變、發生脫胎換骨變化的,畢竟是留學生中的少數。
  • 奔月種子已發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種篩選
    2020年年末,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除了帶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還有一批帶到太空中進行航天育種的水稻種子。這批種子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後,經過幾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種子已經發芽,科研人員正在準備進行下一步研究。
  • 曾利用航天技術「上天」的種子,「落地」後帶來了什麼好處?
    曾利用航天技術「上天」的種子,「落地」後帶來了什麼好處?視覺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小的成就,就之前我國利用航天技術,帶一些種子上天都備受大家的關注。育種專家們藉助載人航天工程提供的平臺,利用特殊的空間環境培育出農作物新產品,極大地提升了農業創新和生產技術水平。
  • 解種子難題 上「種子選手」
    在此,為何要特別強調「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因為農安天下,種為基石,種業競爭關係到整個國家、整個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高科技戰爭。事實上,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有的種子「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而在消費升級背景下,老百姓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因此,解決好種子問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