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用航天技術「上天」的種子,「落地」後帶來了什麼好處?
由太空育種技術培植的超級「太空南瓜」,其中一個「太空南瓜」直徑超過0.7米,高0.8米,重量達170斤。視覺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小的成就,就之前我國利用航天技術,帶一些種子上天都備受大家的關注。
育種專家們藉助載人航天工程提供的平臺,利用特殊的空間環境培育出農作物新產品,極大地提升了農業創新和生產技術水平。
不過這些上過天的種子,在宇宙環境的強輻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場的共同作用下,都讓這些種子基因發生了改變,要經過至少4代的培育,才能篩選出攜帶新性狀的新材料、新種質,最終培育出遺傳穩定、品質優良的新品系、新品種。
不過這和一般的種子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這些搭坐載人太空梭的種子,在飛到太空的時候會因為空間變化產生基因突變,讓這些種子具有很高的成活率和很高的變異頻率,其結構穩定性也變強,就連育種周期都縮短了。
據了解稱,我國先後30多次利用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和其他返回式太空飛行器搭載植物種子,已累計種植1.5億畝,創造經濟效益2000億元以上。給人們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和創收。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會培育出更加優秀的農作物,也會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好處。
參考:科技日報,新華網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