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來自太空的紅茶,「英紅九號」航天種子育苗成功

2021-03-05 清遠發布


遨遊太空2個月的

「英紅九號」航天種子

目前育苗成功啦

「英紅九號」航天種子育苗的成功是繼今年3月16日在廣東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航天育種新聞發布會暨「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授牌儀式後又一個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重大好消息。

第一棵(右)和第二棵(左)。圖:英德發布

經現場了解,神舟十一號帶回的「英紅九號」種子共30顆,通過茶葉專家和英德市老一隊茶業有限公司共同努力,經過近三個月的精心培育,目前有4顆種子已發芽成活,四棵當中一棵高近12釐米,另一棵高近9釐米,第三棵高近2釐米,第四棵剛破土發芽。

據馮平董事長介紹說,目前表面觀察到「英紅九號」航天種子育活的苗葉片呈橢圓形與普通「英紅九號」的呈長條形葉片略有所差異,詳細情況有待茶葉專家具體研究比較。

葉片對比。左圖為「英紅九號」航天種子 葉片,稍呈橢圓形,右圖為普通「英紅九號」葉片。圖:英德發布


當天在老一隊公司調研的清遠市農業局局長張偉傑也現場見證了「英紅九號」航天種子成活的育苗,並指出,此次英紅九號航天育種的成功,對英德紅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一定要對培育出得幼苗嚴加管理,為培育新品種努力工作。

據英德市老一隊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平介紹說,英德紅茶「英紅九號」是名優產品,品質好、產量高,得到了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高度認可。通過此次航天育種的成功,將會使這個產品種子儲備更加優化,希望將英德紅茶「英紅九號」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50克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航天種子。資料圖


據悉,2016年9月15日,由英德市老一隊茶業有限公司採集於英紅鎮茶園生產基地的50克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茶樹種子,隨「天宮二號」進入太空進行航天育種,並於11月18日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遨遊太空63天。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航天育種成為我國茶樹航天育種的先行者,也為英德紅茶開發更高品質的新品種和新產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網絡圖片


據廣東省農科院茶研所所長、廣東省茶樹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操君喜介紹,所謂的航天育種,是集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育種技術於一體的育種新途徑,是當今世界農業領域中最尖端的科學技術之一

事實上,這並非英德紅茶種子首次乘座飛船登上太空。廣東省農科院茶研所在2000年和2015年都曾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合作將英德紅茶種子送上太空,但最終回收的種子因為發芽率低而宣告失敗。

操君喜指出,航天育種與傳統的地面誘變育種相比,具有變異幅度大、有益變異多、穩定性強、周期短等特點。作為英德紅茶當家品種的英紅九號,是繼西湖龍井、武夷大紅袍等之後進入太空開展空間生物多樣性科學實驗時間最長、搭載量最多的又一個名茶品種

這次老一隊進行的航天育種的嘗試,是廣東茶樹育種研究由傳統常規育種向航天誘變育種領域進軍的一次探索,也能為廣東茶樹育種創造了新的材料,對於在品種選育方面提升英德紅茶核心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操君喜介紹說。

清遠發布編輯部

編輯:方寸

來源:英德發布

相關焦點

  • 英德紅茶4顆太空種子發芽
    太空種子發芽率僅兩成以下2016年9月15日,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茶樹種子隨天宮二號進入太空進行航天育種,並於11月18日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2017年3月16日上午,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廣東英德市老一隊茶業有限公司「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牌匾,同時將50克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航天種子順利交回英德。從事茶葉培育和生產約50年的高級農藝師教授王醫鳳被特聘為此次太空種子培育的負責人。據他介紹,太空種子總共35顆,其中2顆用於檢測水分,3顆被老一隊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平收藏,實際用於育種的共30顆。
  • 「黃精種子」遨遊太空成功返回,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何述金應邀出席「黃精種子」交接儀式經嚴格科學篩選,此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黃精種子」為湖南道地藥材黃精實驗品種5月5日首次送入太空,完成了高真空、微重力、高能粒子輻射、地磁場交變等特殊太空環境因素影響的刺激性太空實驗,並於5月8日成功返回地球。此次實驗有望產生潛在有益的變異,培育出優良的新太空生物新品種。
  • 「九號宇宙」沉浸式航天主題研學基地落戶松滋
    4月23日—24日,松滋市舉辦「築夢宇航·攜手未來」航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本次活動是在國家航天局新聞中心指導下,由松滋市人民政府主辦。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舉辦了航天知識公開課走進松滋校園、松滋航天科普圓桌論壇、「九號宇宙」松滋館奠基儀式、「瓢蟲一號」衛星閃耀松滋等活動,旨在為普及航天知識、激勵青少年進行科學探索,進一步凝聚力量,實現中國航天在新時代的新作為。
  • 神舟九號飛船
    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
  • 平塘: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
    8月28日,位於「中國天眼」科普教育基地的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經一個月試運營後正式對外開放。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了不少訪客前來參觀,各種科技感十足又新奇的設備、體驗項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各種體驗項目前,都排起了長隊。
  • 黔南平塘: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
    8月28日,位於「中國天眼」科普教育基地的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經一個月試運營後正式對外開放。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了不少訪客前來參觀,各種科技感十足又新奇的設備、體驗項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各種體驗項目前,都排起了長隊。
  • 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將在黔南正式開館
    位於「中國天眼」科普教育基地的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將於6月5日正式開館。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包含賽博城市、火星文明、未來科技三大太空主題體驗區域,超過30項太空主題互動項目。  航天模型展示  在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的第一個展廳,是賽博城市,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工作人員沈雨童向記者介紹了該展廳的功能。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首先是湘繡手繡國旗,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旗,每面不到1克重,紅旗綢由專供天安門國旗的紅旗廠特製。同展櫃還有神舟飛船上的「中國載人航天陶瓷藝術品搭載專用證物」。另一個展櫃有太空中的中國茶葉,傳統的中國文明象徵「絲綢、陶瓷、茶葉」在太空湊全。另外,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在太空執行任務時航天服上的國旗,在創紀錄的33天太空飛行直播中多次與觀眾見面,這回是首次實物展出。
  • 李錦記與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合作的3D航天食品印表機研製成功
    深圳2017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早前,百年醬料世家李錦記與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合作研製的3D航天食品印表機研製成功,經過多方測試和試用後,於12月18日正式在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移交給李錦記醬料集團。
  • 成功飛向「天宮」:神舟九號發射過程全記錄
    神九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從問天閣南側門依次走出。    指令長景海鵬走在最前面。距離神七飛天過去近4年,45歲的他腳步更顯穩健。「棕黃的陸地,奇峻的高山,緞帶似的江河,要多美有多美。」神七歸來後,景海鵬一直對太空裡看到的祖國美景念念不忘。而今,他終於得到機會再飽眼福。    43歲的航天員劉旺走在景海鵬左邊。
  •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1 育苗地概況育苗地位於天台縣西部農業園區林業種苗科技示範園內,地處東徑 120°50′ 、北緯 29°10′ ,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適宜。
  • 三名神舟九號航天員即將踏上太空徵程
    新華網酒泉6月16日電(記者李惠子 白瑞雪 趙薇)西北戈壁大漠烈日炎炎,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的三位中國航天員周六踏上徵程。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身著乳白色的艙內航天服,從東風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的航天員專用通道緩緩走出。他們的服裝重約14.5公斤。
  • 【關注】隆回的金銀花種子搭乘「天宮二號」飛上太空!
    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航天的種子 ——「小小太空工程師」航天科普活動圓滿完成
    ,此舉標誌著「小小太空工程師」航天科普活動圓滿結束。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原院長黃春平、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原局長劉建中、北京科技聲像工作者協會會長張健為來自北京市昌平區新龍學校、北京市昌平區智泉學校的獲獎師生頒獎。本次活動共有六名學生獲得「小小太空工程師」稱號。據悉,「小小太空工程師」項目由北京科技聲像工作者協會主辦、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承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支持。
  • 今天你吃航天食品了嗎?
    這一技術在「阿波羅」計劃中首先使用,讓航天員吃上了含有蔬菜的太空食品。運動鞋中應用的航天服「中空吹塑成型」製造技術;餐桌上太空育種生產的草莓、茄子、南瓜,太空花卉,汽車發動系統裡的密封圈……看似遙不可及的航天,其實離我們很近。  碩大的橘黃色南瓜、飽滿的五彩辣椒,餐桌上隨意的一道菜,或許就來自外太空。從神一到神九的太空旅途中,空間實驗不勝枚舉,種子卻從未缺席。
  • 林木育苗技術,合理處理種子,有助於提高種子發芽率
    以往林木育苗技術缺少目標性和規劃性,種植效果不理想且時間長,給林木育種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影響。為此,林木育苗技術創新成為當務之急,需改良傳統技術,通過層級法處理種子,提高林木經濟效益。特別是種子休眠期,合理處理種子有助於提高種子發芽率。
  • 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成功 將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北京時間6月9日晚8時1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記者 齊彬攝   北京時間六月九日晚八時十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位於四川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航天發射。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 文·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柳城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大連航天育種專家謝輝就一直關注它的動態:從在海南發射場升空,到第一次變軌,再到進入月球遠距離軌道、近距離軌道,成功著陸月面,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他時刻通過電視和手機觀看相關消息。
  • ...搭載「胖五」火箭遨遊太空的野生花卉種子回來了!哪些種類?為啥...
    能開出什麼樣的花了這些種子都來自哪?據了解,這批種子來自大慶中野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野生花卉的遷地保護、新品種培育、種子儲備、衍生品開發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公司。他們已經連續三年對航天育種進行準備。去年10-12月份期間,經過再一次的取種、篩選、檢測等種子精選工作,這批種子被送到了北京空天探索信息科技研究院。今年5月5日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