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林木育苗技術缺少目標性和規劃性,種植效果不理想且時間長,給林木育種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影響。為此,林木育苗技術創新成為當務之急,需改良傳統技術,通過層級法處理種子,提高林木經濟效益。特別是種子休眠期,合理處理種子有助於提高種子發芽率。總結如下:
1林木育苗技術種類
以往林木育苗技術具有一定隨意性,缺少對種子的優選,嚴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基於這一背景,林木自然發芽時間長,影響林木育種效果,需要對傳統技術集中改良,選擇適合的育苗技術。
一是無性繁殖栽培技術包含嫁接育苗、組織培養技術和扦插育苗技術。一直以來,林木基因育苗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有助於病蟲害防控。同時,樹苗無性繁殖還能調節林木階段性發育規律,提高林木發育水平。
二是其他育苗技術。除了無性繁殖技術外,生物技術與林木育種管理有助於提高培育效果,不僅可以提高林木基因管理,還能改良優秀基因,通過移植操作完成林木種植。比如,生物製劑運用到林木培育項目中,通過植物激素、保水劑創建技術監管機制提高苗木質量,為苗木生長提供技術支持。
2林木育苗技術
2.1科學選擇育苗基地
為保證育苗質量,需要選擇適合的育苗基地。例如,楊樹對土壤無較高要求,選擇育苗基地時以土壤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質地疏鬆多孔、地勢平坦為主。對於長時間種植棉花、玉米及蔬菜的田地,不建議用於育苗基地種植,選擇壤土與沙壤土育苗為主。育苗前深耕翻地,土地深度保持在40cm左右,根據土壤條件施加腐熟肥料3000kg。隨後,打梗做苗床,苗床長度根據地形確定。苗床長度高,表示土壤效率好。苗床長度控制在10m。
2.2科學插穗
現階段,林木種植以楊樹、青楊為主。該品種具有較強的抗寒性和生存能力,生長快,由簡裝母株選擇完全木質化且生長健壯、萌芽飽滿的枝條作為插穗。插穗時間為秋季楊樹落葉前。
選擇結束後做好插穗貯藏管理,常見方法有挖坑雪藏法,結合插穗長度開挖貯藏坑,底坑堆積50cm的雪,50-100根為一捆,分層直立在背陰的坑內雪藏,保證雪與插穗接觸後踩實。掩埋插穗過程中,間隔一定距離增加一個通氣孔。春季,及時檢查插穗,防止溫度過高導致插穗提前萌發而受損。待積雪融化後,掩埋插穗上方覆蓋稻草,延緩積雪融化。
2.3 插穗技術
科學控制扦插時間,扦插頭後取出修剪,提升插穗保水效果。剪掉插穗上部選擇中下端用於種條扦插,可以保證楊樹苗健康生長。插穗高質量,土壤墒情充足時,插穗枝條應短截。插穗直徑保持在20mm,長度20cm,6個健康萌芽枝條。修剪後的插穗捆綁整齊後浸泡在4%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利用生根粉溶液浸泡24h。消毒後的插穗有助於病蟲害防控,確保插穗水分充足,提升插穗成活率,儘早發芽。
2.4 扦插時間控制
以楊樹為例,林木扦插最佳時間為春季和秋季,其中春季成活率高。插穗扦插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溫度控制扦插時間。通常,楊樹扦插時間在3—4月,但在實際扦插時需要結合本地氣候溫度確定。土壤層深度20cm,溫度保持在10℃,即可扦插種植。若溫度過低,扦插後插穗可能被凍死;若溫度過高,插穗葉芽會由於缺少水分而死亡。
種植過程中,株距保持在20cm左右,行距控制在60cm,插穗和地表呈45°夾角傾斜插入土層內。扦插深度應根據實際溫度環境確定。如果當地乾旱,扦插深度以插穗露出地表為宜;如果土壤良好,育苗地插穗露出地面一兩個芽。扦插結束後踩實,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用黑色地膜覆蓋,有助於抗旱保墒,提高土層溫度,保證儘早發芽生根。扦插時應根據插穗等級扦插,做好分層,保證插穗方向相同,防止倒插。
2.5苗床管理技術
①科學排灌。4月為幼苗生長的重要時期,扦插後需要及時澆灌,保證插穗根部與土層緊密結合,有助於提高成活率。扦插5~7d後澆灌一次,苗期灌溉2次。林木發芽後做好澆灌。多雨季節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積水過多影響林木苗生長。
②合理施肥。林木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根據幼苗生長狀態實時追肥,有助於提高林木生長量。追肥時間控制在6—7月,採取開溝施肥法將肥料填入土壤後灌溉,每667m2施加氮磷肥20kg,間隔20d追肥一次。8月停止施肥,防止枝條徒長影響木質化。
③加強病蟲害防治。以楊樹種植為例,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40%氧化果樂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噴灑,有助於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楊樹常見病蟲害為銹病,使用代森錳鋅、多菌靈、粉鏽寧等殺菌劑800倍液噴灑,一周噴灑一次,持續2次,有助於提高防控效果。
3結語
林木育苗技術管理時,應根據當地情況加強技術管理,保證林木育苗達到理想的種植效果,為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空間,提高技術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