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飛向「天宮」:神舟九號發射過程全記錄

2020-11-2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6日電(記者鞏琳萌、白瑞雪、趙薇、李惠子)夏風拂過青草,發射場上如鋪了一塊綠色的地毯。

    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在最燦爛的季節為神舟九號飛船送行。

    6月16日,58.3米高的船箭組合體佇立在藍天下,靜待騰空而起的時刻。在它上方約343公裡處,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迎來故鄉的航天員。

    鏡頭一:航天員出徵

    15時47分。明媚的陽光灑向航天員公寓——問天閣。

    神九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從問天閣南側門依次走出。

    指令長景海鵬走在最前面。距離神七飛天過去近4年,45歲的他腳步更顯穩健。「棕黃的陸地,奇峻的高山,緞帶似的江河,要多美有多美。」神七歸來後,景海鵬一直對太空裡看到的祖國美景念念不忘。而今,他終於得到機會再飽眼福。

    43歲的航天員劉旺走在景海鵬左邊。為這一刻,他努力了14年。1998年,劉旺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之一。在此前的乘組選拔中,他屢屢因毫釐之差與飛天擦肩而過。這次入選後,他格外珍惜機會,苦練手控交會對接,在1500多次訓練中成功率達到驚人的100%,在沒有任何參數輔助的情況下手控操作精度勝過自動交會對接精度。

    33歲的女航天員劉洋,像一個小妹妹,跟在景海鵬和劉旺的身邊。高挑白皙的她是記者們鏡頭裡的「寵兒」。她帶著甜甜的微笑向人群揮手致意。49年前的今天,蘇聯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成為叩問太空的第一位女性;而今,太空將迎來一朵「中國玫瑰」。

    「出發!」廣場上響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莊重有力的命令。

    5公裡外,高大的發射塔架旁,神舟九號飛船正等待3名乘客的到來。

    鏡頭二:關閉艙門

    「歡迎來到神舟九號飛船。」站在飛船艙門邊,48歲的飛船總裝工人孫佔海跟3名航天員打招呼。這是他自神六以來第三次在載人飛行任務中負責關閉艙門。

    劉旺對飛船的內飾嘖嘖稱讚。被稱為「改進型」的神舟八號、九號、十號,軌道艙和返回艙為航天員留出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內部布局、裝飾、標識以及便於航天員使用的助力裝置更整齊、更規範。儀表和照明也進行了改進。返回艙的儀表既能實時顯示圖像,還能實現圖像與計算機數據的疊加。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李衛說,所有改進,都是為了讓航天員更安全、更舒適。

    劉洋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位置。飛船為了適應搭載女航天員的需要,專門為她開闢了用於換裝和衛生處理的「私密空間」。

    3名航天員各就各位,按照程序展開操作。孫佔海拿起專用清潔布,開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艙門的密封圈。「關門之前一定要再把密封圈擦乾淨,這樣才能保證飛船密封良好。」

    準備就緒。對講機裡,分系統指揮員向孫佔海發出命令:關閉艙門。

    轉身之前,孫佔海仔細凝望了每一個人的臉。

    3名航天員微笑著向他揮手告別。

    門很重,關的時候要花點力氣。孫佔海先關了返回艙的門,又去關上了軌道艙的門。

    鏡頭三:起飛

    18時22分。

    一輪驕陽還掛在天上,烤得現場的工作人員直冒汗。

    發射塔架的迴轉平臺全部打開。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完整呈現在人們面前,箭體上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映照下分外鮮豔。

    發射場系統北京特工院空調專業高工陳洪琪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架的人員之一。

    「火箭推進劑在加注之後和外界有一個熱交換的過程,如果溫度上升過快,推進劑性能會受影響。」陳洪琪說,「為了應對夏季高溫,我們改造了推進劑升降溫系統,通過採取技術措施,使發射時推進劑溫度處於最佳狀態。」

    從早晨開始,陳洪琪一直待在發射塔架上,監督設備運行狀態。

    「10分鐘準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零號指揮員王軍的每一條口令,都通過面前的話筒傳遞到發射場各個角落。20年前第一次現場看發射時,他還是一名燃料劑加注庫房控制臺操作手;而今,他已成長為發射現場的總調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三位零號指揮員。

    「三分鐘準備!」

    發射場上異常安靜。青草香味四處瀰漫,這是這個季節才能聞到的味道。

    「一分鐘準備!」

    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陸晉榮說,考慮到交會對接需要和飛船本身的能源需要,神舟九號將實施零窗口發射,點火時間誤差必須控制在正負1秒之內。

    指控大廳裡,所有人屏氣凝神,只能聽到零號指揮員讀秒的聲音——

    「5、4、3、2、1,點火!」

    一條橘紅色的火龍從長徵二F遙九火箭的底部猛地噴射出來,幾千攝氏度高溫的烈焰,在幾秒鐘內就將導流槽中數百噸水變成了蒸汽。

    火箭拔地而起!轟隆巨響強烈震動著耳膜,數千米外現場的一些觀眾捂上了耳朵。

    上升!上升!上升!

    一道壯美的弧線划過藍色天際。

    鏡頭四:入軌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

    18時47分,長徵二F遙九火箭將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九號飛船準確送入近地點約200千米、遠地點約220千米的初始軌道。

    這是長徵二F火箭第10次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165次飛行。

    「十全十美!」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使用了迭代制導技術的長徵二F火箭,精度較之前顯著提高。

    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廳後排,載人航天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一直緊盯著屏幕,密切關注3名航天員的情況。

    「與戰士站崗、炊事員做飯一樣,航天員是一種職業,工作就是飛行,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這項工作會逐步常態化,就像我們每天上班一樣。」楊利偉說,「這次他們在太空逗留的時間比較長,我會繼續密切關注戰友們的動態。」

    戈壁灘的夕陽,還留戀地掛在酒泉發射場上空的一角。

    在廣袤的宇宙裡,在343千米高度的近圓對接軌道上,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做好準備,等候著與神舟九號「太空牽手」。

    中國人真正「入住」天宮的夢想,即將變為現實。

相關焦點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    分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和遠望六號測量船上的新華社記者,用文字記錄了飛船發射的全過程。    零時——4時:發射窗口完成計算    今夜無眠。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國內外16個陸基測控站點、太平洋上的三艘遠望號測量船,今夜無眠。
  • 神九飛船首次載客會天宮 三航天員入住感覺良好
    18日17時07分,當順利從飛船進入天宮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向地面發出報告時,神舟九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組成的組合體已平穩飛行近3個小時。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成功飛向「天宮」:神舟九號發射過程全記錄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6日電(記者鞏琳萌、白瑞雪、趙薇、李惠子)夏風拂過青草,發射場上如鋪了一塊綠色的地毯。    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在最燦爛的季節為神舟九號飛船送行。
  •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電視截圖)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視頻報導特輯  「神七」飛天之旅精彩圖片回放  中新網9月28日電 題: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作者:張哉麟 朱鵬英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從相繼成功發射到「天神之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9月15日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神舟九號飛船
    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太空新旅 築夢天宮——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瞻
    進入太空後,它將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完成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30天載人飛行。9月15日,我國用長徵二號F-T2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月25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天宮二號成功進行兩次軌道控制,將天宮二號調整至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上,使其正式進入交會對接準備階段。
  • 新聞資料:"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全記錄(組圖)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二日電(記者 齊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陳炳德今天上午九時三十九分宣布:「神舟」六號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載有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飛船今天上午九點整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胡錦濤、溫家寶等多位中國高級領導人分別前往酒泉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聽取有關匯報,觀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實況。  發射飛船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四秒鐘後升空,轟鳴聲迴蕩在戈壁灘上空;  點火第一百二十秒,火箭拋掉逃逸塔,這是火箭第一個分離動作。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中新網 發表於 2016-10-19 08:37:23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一號發射過程視頻 神舟11號發射精彩瞬間回顧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視頻: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是第三次飛赴太空,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22點15分,神舟三號飛船乘長二F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號是在模擬載人狀態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神舟四號2002年12月30日,中國發射了第四艘無人飛船神舟四號。當時飛船在零下20多度的惡劣氣候條件下順利起飛,創造了世界超低溫發射的奇蹟。
  • 熱烈祝賀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 北京羅麥科技集團觀摩發射
    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北京羅麥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航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汪靜女士攜羅麥集團高管、羅麥科技高級經銷商委員會副秘書長及公司員工代表到場觀摩了發射全過程。  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2012-06-24 11:06:57中國網: 神舟九號報告,儀表顯示分離正常。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約58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全長10.4米,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2年,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
  • 【直播實錄】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
    主持人:昨天神舟九號成功發射萬眾矚目,不光是吸引全中國人,甚至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我們現在再回顧一下昨天發射的狀況場景。我們知道今天下午14:12分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就要進行第一次自動交會對接了,現在已經是北京時間13:37分,我想問問孫總,現在整個測控系統,現在準備情況怎樣呢?
  • 神舟十一號太空之旅
    10月份的大漠寒意襲人,但昨夜今晨,戈壁灘上的東風航天城度過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不眠夜,今晨7點30分28秒,迎著朝陽,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成功飛向太空。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後,經兩次變軌進入高度約為350公裡的近圓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天宮一號降軌至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等待神舟八號飛船。神八發射入軌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的第一次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結束後,飛船於1天內返回地面。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這次交會對接的成功為我國未來建設自己的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報導,此次交會對接主要分為如下4個步驟完成。由神舟十一號經歷5次變軌進入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兩名航天員回到飛船返回艙,封閉返回艙與軌道艙的艙門,換上航天服,做好一些列的準備工作。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