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實錄】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主持人:各位人民網的網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由人民網科技頻道航天瞭望站為大家帶來的直播節目。我們是人民網神九報導組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的直播室為您帶來訪談。今天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孫寶升。

孫寶升:人民網的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另一位嘉賓是我們人民日報社的記者餘建斌老師。

餘建斌:各位網友下午好。

主持人:昨天神舟九號成功發射萬眾矚目,不光是吸引全中國人,甚至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我們現在再回顧一下昨天發射的狀況場景。

我們知道今天下午14:12分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就要進行第一次自動交會對接了,現在已經是北京時間13:37分,我想問問孫總,現在整個測控系統,現在準備情況怎樣呢?

孫寶升:測控系統從發射開始,一直對整個神九包括天宮提供支持,目前整個主要是運行段的測控支持,主要是有陸海基測控網和兩個中繼衛星為整個飛船和天宮提供,包括遙測遙控、圖像話音傳輸的支持,目前狀態都正常。

主持人:餘老師,您是什麼時候來到飛控中心的呢?

餘建斌:我從發射的當天就過來了。

主持人:您一直待到現在,心情怎麼樣?

餘建斌:很期待。特別是這次載人自動交會對接,因為神八的時候沒有人,雖然狀態都是載人,由於沒有人,這次神九有人以後,大家的興趣點和關注是高度關注,特別讓人興奮。

主持人:孫總,中心這次在任務當中承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孫寶升:我們中心主要負責中繼衛星為飛船和天宮支持,中繼衛星是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我們天地的測控網。它上來以後,為天宮和飛船的測算覆蓋率和天地信息傳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覆蓋率原來只有陸海基,陸海基包括測控站,包括遠望測量船,整個陸海基加起來,覆蓋率是不到20%。中繼星上來以後,包括神八、神九,兩顆中繼星上來以後覆蓋率達到70%,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

主持人:就是天地合一,一起用。

孫寶升:現在地面還在用,就是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備份,對測控系統的可靠性來說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天基和地基兩個合在一塊兒用。

主持人:現在覆蓋率70%,未來什麼時候達到100%。

孫寶升:第三顆星發射以後,在神十的時候會達到百分之百。

主持人:也就是明年。

孫寶升:對。今年是兩顆星的支持。

主持人:餘老師,去年您是在飛控中心嗎?

餘建斌:去年神八發射的時候和天宮發射的時候在航天城,著落的時候,落區,我當時在內蒙古。

主持人:那個時候跟現在,您覺得整個有什麼區別嗎?大家的準備狀態怎樣?

餘建斌:無人和載人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主持人:今年有機會去返回嗎?

餘建斌:今年不去落區,主要在北京航天城。我插一句,孫總,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你剛才說覆蓋率提高到70%,其實從我們以前神舟任務的時候,可能因為覆蓋率比較低,我們給航天員安排的任務,在測控區上,可能比較緊,是不是,很緊張。這次時間覆蓋率高了,我們比較從容一點。

孫寶升:是這樣。再用一個數字表示,現在飛船轉一圈,繞地球轉一圈是90分鐘,我們現在大概將近60多分鐘都可以一直和它有聯繫,包括測控信息,包括可以直接看它的圖像,圖像的上下行交流都可以。

主持人:我看這次整個任務好象基本都是在白天進行的,而且包括這次對接都是在光照區進行的,對咱們測控有幫助嗎?還是一樣。

孫寶升:基本上一樣。因為測控最主要是無線電,無線電波對有沒有光影響不大。但是對圖像來說,我覺得對大家的觀賞性,這個會有很大的好處。包括交會對接的過程。包括剛才說的返回,去年是晚上,晚上的效果有些就看不清了,今年是在白天,是在上午。這樣的話,我估計大家看起來效果會更清晰,轉播起來,包括咱們轉播起來會更好一些。

主持人:對。正好這裡有一個模型,可能很多網友不太知道測控系統在哪個地方能體現出來,你能不能講解一下。

孫寶升:測控系統在飛船上和天宮上都有合作目標,我先說一說比較明顯的就是這根天線,這個很小,小剖面天線。

主持人:大的是天宮一號。

孫寶升:這是天宮,這是神九,在天宮上這個剖面天線大概是1米左右,這是縮比,口徑是1米。和天鏈中繼星配合傳輸的,它的數據從這個地方發到中繼星,再從中繼星發到地面。收的東西也是從中繼星到這兒來,收到的數據,這是天宮的。

飛船的就更小,飛船的在這個位置,可能大家看不到,也有一個小的,口徑更小一點。

主持人:那個1米,這個是多少?

孫寶升:是0.3米,這個比較小,因為速率低一點。這是對天極的。地級在肚皮底下,看不到,對測量船的,還有測控站的,它的天線在下面這個位置。

主持人:咱們只能監測到對接時候兩個天底運動的狀態,還是航天員在裡面的生物特徵呢?

孫寶升:測控能力還是很強的,相對運動是外側,就是軌道測量,我們一直也在測,兩個相對運動。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你說的裡面的測量,裡面的測量就是說,現在有幾大類,一種就是整個飛船和天宮本身的工作狀況,它自身的好壞,專業名詞就是用遙測傳下來。另外一種是航天員本身的體徵,叫生理遙測,也是通過這個傳下來的。還有就是圖像、話音,就是從上面看航天員活動的圖像,包括他的聲音,都是通過這個傳。

主持人:今年我們可以有視頻的通話交流。

孫寶升:對,這個功能實際上在神八的時候已經有了,在天宮上已經有,因為當時沒有人,好象沒有展現出來。今年有人了以後,功能就充分展現出來了。

主持人:現在已經是13:45分了。離對接的時間也只有不到20分鐘的時間,咱們中心現在工作人員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

孫寶升:現在應該在跟蹤過程中。現在一刻鐘,因為離得比較近了。我們對神九和天宮可以同時進行測控,我們一起對它進行測控,在我們同一個波速裡面。

主持人:現在可以看到航天員的狀態嗎?

孫寶升:那沒有問題。航天員的遙測都在傳。

主持人:今天有新聞報導一些現在航天員的身體狀態,包括可能臉部有一些浮腫等等狀態,這些咱們都可以看到嗎?

孫寶升:對。但是我是覺得也不一定是浮腫,因為航天員的圖像是一直在下傳,我覺得是廣角鏡頭有關係,我自己看

正對著這個位置沒有什麼變化,是不是兩邊航天員的問題,有點變形,不是有什麼問題。

主持人:在太空中待了這麼天了。

孫寶升:這個要等他們自己下來講。

主持人:餘老師,你跟了這麼多次,你對測控系統也有所了解吧?

餘建斌:測控系統對載人航天特別的重要,應該說,是載人航天的生命線。因為測控系統這個詞可能比較專業,就是飛船的通信、導航,所有的基本上這一塊都在這裡,天上的飛船。

主持人:是他們的順風耳、千裡眼。

餘建斌:天地互相之間的聯繫都在這裡,對老百姓來講比較專業,是幕後英雄。

主持人:一說測控系統這幾個字大家都不太明白。

孫寶升:實際上是看不見,不像飛船這樣。

餘建斌:特別是像去年神八無人交會對接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測控系統。

主持人:能否介紹一下呢?

餘建斌:請孫總介紹。

孫寶升:測控系統從交會對接來說,它的功能,剛才說了能夠傳飛船和天宮的一些狀態傳下去。另外,把圖像也傳下去,把航天員的身體狀態的參數,包括心率、血壓基本的生理參數傳下去,這次是一大類功能,把上面活動的飛行器和航天員的基本狀態傳下來,然後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包括飛船和航天員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接收以後進行處理,實際上是判斷它的工作狀態好、壞,這是它的一大功能,我們把它接收下來,處理下來,然後給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看。

主持人:我能感覺到一點,為什麼測控系統最重要,像發射場,發射完了以後就完成任務了,返回的時候,返回艙返回的時候才會用到,測控是從頭跟到尾。

孫寶升:我們的工作時段是從T0,從點火,點火時飛船是一方面,火箭同樣需要測控系統,系統的飛行狀態也是傳下來由測控系統來進行診斷。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已經說是140米停靠站,我知道會有好幾次變軌,能否講講變軌的作用呢?

孫寶升:整個過程,我說一下大概的過程,我參加整個飛控。有幾個,今天最主要有幾個點,因為從昨天開始,就已經逐步的變軌在逼近,有幾次變軌,主要是飛船發射的軌道和天宮的軌道有一定的距離,就是說逐步的是飛船追天宮,是從發射到現在都是這樣的過程,現在不停的,天宮叫目標飛行器,飛船是跟蹤飛行器,幾個變軌都在飛船上來做,按照原來設計做四到五次,變軌以後能夠追上。今天有幾個停靠點,到比較近的時候,停下來,我想主要是判斷一下狀態,再接著往前走,現在是140米的停靠點。前面還有400米的停靠點。

主持人:不斷逼近的過程中。

孫寶升:對。到一定距離後要停靠一下,要判斷一下狀態。

主持人:現在已經13:52分了,還有整整20分鐘,我們現在來切換一下央視的信號,看一下現在實時的畫面。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歷了40多個小時的太空生活,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迎來了相擁天宮的一刻。今天下午,神舟九號將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本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可以說,3人以非常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控交會對接任務。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上)正在接近天宮一號(下)。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    1日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進入發射前6小時準備程序,北京飛控中心和飛船試驗隊完成神舟八號發射窗口和發射諸元的計算與覆核。    2時,北京飛控中心全體參試人員進行任務前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經檢查,天宮一號飛行正常,測控通信系統全區工作正常,已具備執行神舟八號發射和後續交會對接任務的條件。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對接 連接形成組合體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王兆耀回顧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情況
    2012年6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中新網 發表於 2016-10-19 08:37:23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5拉近神舟九號對接機構對接環的6根滾珠絲杆緩緩收縮,拉近兩個太空飛行器,使前端框面互相貼合,240秒。6拉緊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機構對接面上分別安裝6組12把對接鎖,每把對接鎖的拉力達3噸,當對接機構端面接近到約4毫米時,神舟九號對接鎖的主動鉤啟動,與天宮一號上的被動鉤一一鎖緊,約4分鐘。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現在我向大家通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圓滿成功的消息。 昨天傍晚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的主著陸場區,成功回收。至此,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成果豐碩 先後6次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
  • 神舟九號飛船
    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在繞地球共舞12天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短暫分離;14日20時整,兩位舞伴再度牽手,第二次交會對接取得成功。  3天後,天宮一號與神八飛船揮手作別,從交會對接軌道回到長期運行軌道。資料圖: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指揮長景海鵬(中)、航天員劉旺(左)、航天員劉洋(右)模擬器進行上升段操作訓練。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 任務全面實現預定目標
    本報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曹紅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裡程碑。
  • 神舟九號:微重力下的細節
    (秦憲安/圖)儘管美國和前蘇聯在1960年代就已經完成了手動交會對接,這項工作時至今日仍然是相當困難的。2012年6月29日上午,三名中國航天員隨神舟九號的返回艙返回地面,降落在內蒙古。經過短暫的重力再適應,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先後出艙。中央電視臺直播了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