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2020-12-06 澎湃新聞

嫦娥五號攜帶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兩類草種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微博@新華視點 圖

@新華視點 12月3日消息,記者當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進行空間誘變實驗。這些種子承載著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的重任,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

(原題為:《「嫦娥」為何攜草種漫遊太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嫦娥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還帶了兩類草種上天,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空間誘變實驗。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
  • 草種飛上太空!嫦娥五號開展空間誘變實驗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2020年11月24日凌晨,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探測器搭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 草種搭載嫦娥五號飛天 第八次空間誘變實驗開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3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已隨嫦娥五號同時飛天,開啟了空間誘變實驗之旅。這是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第8次將牧草種子送入太空。
  • 嫦娥五號不僅「挖土」還要育種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陳海波)嫦娥五號不僅要「挖土」,還承擔了不少科學實驗任務。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了該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牧藥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子,正在開展空間誘變實驗。這些種子承載著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的重任,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除了月壤,嫦娥五號還帶回了強大「武器」,中國不能被「卡脖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除了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外,它還帶回了一些強大的「武器」,在某些領域中國不能被「卡脖子」。據人民網12月24日報導,2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其他物品,包括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材料。
  • 華南農業大學跟嫦五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專家:無價之寶
    華農提供的40克水稻種子經歷太空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始了探月之旅。隨著嫦娥五號升空的還有一批作物資源。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試驗載荷資源。
  • 9份種子「上天」了,太空遊了一輪後要成誘變優良品種
    近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珍貴樹種與木本花卉航天搭載實驗種子交接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交接的航天育種搭載實驗種子有珍貴樹種與生態造林樹種種子5份和木本花卉種子4份。據省林業局介紹,這批種子經歷「太空旅行」回到廣東後,將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和廣東省林科院組織在惠州市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開展科研實驗,培育大徑材珍貴樹種和選育航天誘變優良品種,力爭建成我國第一個林木航天育種方向的科技示範基地。
  • 奔月種子已發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種篩選
    2020年年末,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除了帶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還有一批帶到太空中進行航天育種的水稻種子。這批種子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後,經過幾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種子已經發芽,科研人員正在準備進行下一步研究。
  • 華農水稻隨「嫦娥」再上天,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開始了歷時23天、行程超76萬公裡的地月往返徵程。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此次空間搭載試驗的重要科研單位。
  • 乘嫦娥五號「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在嫦娥五號同行的「乘客」中,還有一批40克重的「香絲苗」水稻種子,而在這批去過月球的珍貴種子中,有一些已經開始發芽了。可別小看這批種子,它們可創造了一個首次——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將產出100%中國原創科研成果。其實,除了上了天空的這批水稻種子,接下來要說的這種水稻也備受關注。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