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是最常見的茄科蔬菜,原產熱帶地區,是從國外引進的植物類型,因為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口感,加上既可以作為蔬菜,又可以夏季解渴,當做水果吃,所以在大部分的亞熱帶地區和溫帶地區種種面積大。有網友問:西紅柿一天澆幾次水?農耕子就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專門解答。
西紅柿莖蔓特點和利用方式
1.西紅柿每個莖節都可以發芽,也可以紮根,抗旱能力強。根據這個特點,就可以挖大窩,淺栽,多次培土,從而形成強大根系,從而增加抗旱能力。西紅柿分布範圍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抗旱能力,沒有水源的地方都可栽植,並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就是這個原因。
2.西紅柿蔓生,晚熟品種可以無限生長,所以,為了延長採收期,可以採取落蔓的方法。落蔓以後,莖稈接觸地面,也可以紮根,從而提高抗旱能力。同時,落蔓可以降低株高,養分運輸快,產量明顯提高。落蔓可以通過吊繩再落繩落蔓,也可以傾斜綁蔓降低生長速度,從而控制株高,更可以鬆綁以後自然落蔓,讓莖稈盤在地面,再配合壅土等措施,就可以多收穫西紅柿。
3.配合落蔓,可以重新培養新的植株。落蔓以後,基部會萌生新的萌芽,保留健壯的枝條培養成新的植株,再將老的植株下部逐步剪掉,從而在秋末採收大量的高質量西紅柿。
4.地膜覆蓋可以保溼,減少澆水量,提高產量。實踐證明,西紅柿覆蓋黑色地膜或者銀灰色地膜,可以減少病蟲害,土壤含水量保持相對穩定,產量高。所以說,地膜覆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
西紅柿一天澆幾次水?
西紅柿在幼苗期容易旺長,所以在坐果期以前都是控制旺長為主,不存在一天澆幾次水的問題。即便是在分苗期和移栽期,也都是在下午太陽落山前後澆水移栽,第二天再澆一次水穩苗和促進根系和土壤接觸即可,西紅柿根系吸收水分能力很強,緩苗時間短,需水量很少。
西紅柿坐果以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達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狀態,只要土壤表面不出現龜裂狀態,一般都不會澆水。因為西紅柿地上部分很旺盛,需要的水分很多,如果澆水不對,很容易出現萎蔫現象,所以,澆水的時候儘量在太陽落山以後,溫度降低到27度以下的時候澆水,有利於晚上吸收水分,讓莖稈水分達到飽和狀態,才可以保證開花和坐果,更有利於茄果膨大。
西紅柿在高溫季節,一般都是5-7天澆水一次,或者說採收一次西紅柿澆水一次,澆水量控制在不積水的程度,也就是說,保證25釐米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就可以了,切忌大水漫灌,造成根部窒息和莖葉旺長。
所以說,西紅柿不存在一天澆幾次水的問題,反而是控制澆水量,避免瘋長為主要灌溉要領。生產中深栽幼苗,多次覆土,落蔓,利用莖蔓生根增加抗旱能力,也可以利用莖蔓二次發芽特性,培養新的植株,可以節約土地,減少勞動力和節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