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鳳蓮帶你談美食,小編今天給大家聊一聊茶樹形態特徵的介紹。
茶樹是一種高等植物,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其地上樹冠部分由莖、葉、花、果實、種子組成,地下根系部分由長短粗細不色澤不同的茶根組成。
1、根
(1)茶樹的根部由最初胚根發育而成,由主根,側根和鬚根組成。通過扞插和壓條繁殖的茶樹,根系由營養器官的分生組織分化而成,通常只有側根和鬚根,主根通常不明顯。主根粗而垂直向下,生長能力很強。生長在土壤深紅色和黃色土壤中的茶樹主根深度大於1m;在沙質土壤中,主根可以深達2至5米;在硬碟結構的粘土中,它只在硬碟上。表層土壤生長。
(2)橫向生長的側根生於主根上,主要分布在60 cm以內的土層中。主根和側根具有棕灰色或紅棕色且壽命很長。主要功能是固定茶樹,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從土壤輸送到地上部分,且貯藏地上部分合成的有機養分,以供生長需要。
(3)鬚根,也稱為吸收根,是白色透明狀,其上有根毛。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此外,根系還可以合成一些有機物質。鬚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大致分為3至4層。超過一半的分布在水平幅度80釐米深度和40釐米深度範圍內。其中深度在20~30cm的根幅最大,往往達140~160cm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根系可以發展為兩種類型:分枝根系和叢生根系。
(4)分枝根的特徵是側根強壯,粗度和長度與主根相似,甚至超過主根。這種根系出現在茶樹的壯年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層並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是茶葉高產性狀。叢生根系主要沿水平方向生長,多出現在有硬碟結構土壤的表層。這種根系是由於土壤層淺,地下水位高,主根衰退或移栽時被切斷,由側根發育而成。
由於不同的耕作技術和環境條件,根繫結構可能發生各種變化。例如,可以促使根系向士壤深層發展施肥太淺,可能誘導根系向土壤表面生長,耕除草不及時,可能破壞茶樹的結構根系。因此,茶園的耕作應根據茶根的分布特點,避免對根系的造成損傷。
2、莖
茶樹的莖是從最初的胚莖生長發育而成,由樹幹和枝條組成。茶樹通過樹幹向上和四周擴展,獲得陽光雨露和空氣。枝條的綠色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莖主要由韌皮部,木質部和髓三部分組成。主要功能是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養分通過木質部傳遞到樹枝上。同時通過韌皮部將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輸送至根部貯藏髓則是貯藏養分的重要場所。有機質和能量可以滿足茶樹生長發育的基本需求。
同時,葉片也是茶樹蒸騰和呼吸的重要器官。蒸騰作用能夠散發樹體因陽光照射而累積的熱量,並促使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料;呼吸作用可以與外界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更重要的是,人們主要種植茶葉以生產用於收穫幼葉的成品茶。
因此,處理採葉和留葉之間的關係更為重要。葉片互生,有鋸齒,短柄和葉脈。葉脈多為8~12對,少為5~7對。中間一條主脈,沿主脈分生出側脈,側脈至葉綠2/3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支脈相連。葉的形狀有橢圓、圓、卵、倒卵、披針等幾種,色澤有淺綠、綠、深綠、黃綠、紅紫等。
4、花
茶花由花託,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為兩性花,開花較多,多是白色或淡黃,少數為粉紅色。雄排列數輪著生於雌蕊的周圍,每雄旐分花絲、花葯兩部分,是製造精細胞的器官,有200~300枚。唯蕊分為子房、花柱和柱頭三部分。子房內有胚珠,是發育卵細胞的器官,下面有蜜腺,可分泌蜜汁;子房上面為花柱柱頭3~5裂,可以黏附花粉。昆蟲將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卵細胞受精後發育成果實和種子。茶花的每年開花盛期為10月至11月。山茶花的壽命一般為2至3天,在陰雨天氣可以延長到1周時間。
5、果實
和種子茶果為蒴果,呈球形或半球形,有幾個腎形,少數呈腎形,有3~4室,每室1~2粒種子。活力強的種子是深褐色,略帶光澤,富有彈性,內部子葉飽滿。茶樹的坐果率低,一般不超過10%。根據生產實踐,茶農若要提高茶子產量,可以嚴格控制採摘、蓄養春夏茶,多施有機肥米料和磷鉀肥;並且還可以在開花盛期進行人工授粉,時間最好在上午九點鐘以前或者放養蜜蜂,增加授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