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另外兩種是咖啡和可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發展茶樹栽培業既可發展多種經營,繁榮經濟,又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收入。因此,發展茶葉生產有重要的意義。
(1)茶對於發展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茶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茶樹具有穩產、高產的特點,種茶不與糧油棉爭地,且收入穩定。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可加速山區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社員收入。我省有廣闊的山區和丘陵地,更為發展茶葉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茶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飲料。它不僅具有止渴生津、消除疲勞、益思明目、驅除疾病的藥效和一定的營養價值,而且湯色明亮,香氣芬芳,滋味可口,風味獨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隨之增加,特別是邊疆的一些兄弟民族食用肉類、乳類較多,向來有飲茶的習慣,茶葉就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為了滿足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必須積極發展茶葉生產。
(3)茶葉是我國的傳統出口商品之一。我國茶葉品種花色多,品質優良,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的日益廣泛,茶葉出口量也不斷增加。因此,積極發展茶葉生產,對於增加出口,多創外匯,促進對外貿易,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的意義。
茶樹在分類上屬山茶科,茶屬。其外部形態器官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茶樹的根系屬直根系,由主根、側根和細根組成主根由種子的胚根發育而成,垂直向地下生長,入土較深,將茶樹固定在土壤中,起支撐植株和貯藏養分的作用。主根上生出的許多側根組成輸導網,起輸送養分和水分的作用,稱為輸導根。側根上再長出更多細小的細根,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稱為吸收根。
種子直播的茶苗,主根較發達,可深達1米以上。側根和細根主要分布於5一50釐米的土層,以2080釐米處最多。
無性繁殖的茶苗,在嫩枝條的基部切口處或傷口癒合的地方形成不定根。這些不定根中的一條或幾條繼續分化生長,向土壤深處伸展,起主根的作用,其餘的根向水平方向發展,形成根系,所以無性繁殖與種子繁殖的茶樹相比,根系的形態是有所不同的。
在我省大、中葉種二、三年生的幼齡茶園中,根幅和樹冠基本上是相對稱的。在正常情況下投產的茶園,茶樹的根幅大於樹幅,而衰老茶樹的根幅則小於樹幅,但經臺割或深翻改土後,根幅可比原來擴大。
根系分布的深度、廣度因品種、樹齡、土壤性質、種植方式、耕作管理技術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喬木或小喬木品種,樹勢高大,根系分布較為深廣;灌木品種樹勢矮小,根系分布則較為淺狹。從幼年到成年,茶樹的側根和細根由樹於附近逐漸向行間伸展;衰老茶樹則逐漸向內縮小,所以,衰老茶樹必須進行臺割或重修剪,使根頸附近長出大量的不定根,以代替原來老根,進行自然更新。但在臺割或重修剪後,必須採取深耕和增施肥料來配合新根的生長,使衰老茶樹儘快恢復樹勢。
茶樹根在有機質多的疏鬆土壤中比在黏土中分布深廣,土壤疏鬆而不肥沃,根系只向深處伸展;土壤長期積水,則根系生育不良。種植方式不同,根系的分布也不同。叢栽茶樹的根系向四周伸展,單行條栽的根系向行間兩邊伸展,雙行條栽的根系向兩側大行間伸展。此外,深耕施肥等耕作技術,也影響根系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