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修剪後茶樹側根營養吸收的信號轉導機制研究

2020-12-07 茶與生信

Metabolomic Analys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Signaling Mechanisms for Nutrient Uptake by Lateral Roots of Pruned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修剪是茶樹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是修剪以後,茶樹根部吸收養分的動力學機制尚不清楚。因此作者檢測了修剪以後茶樹側根的代謝變化。元素分析表明,修剪顯著增加了側根對養分的吸收。代謝概況分析顯示側根有明顯的代謝變化。KEGG分析顯示,側根中的類黃酮生物合成,苯丙烷類生物合成和胺基酸代謝等途徑受到差異調節。咖啡因代謝被顯著阻礙,而乙烯信號被顯著誘導。此外,三羧酸循環中的中間體被上調,表明TCA循環的速率很高。因此作者認為,修剪有助於茶樹側根吸收更多的養分。

材料與方法(簡要)

材料:12年生龍井43側根,

處理:修剪和不修剪

檢測:80度48小時後,檢測各種營養元素,液相液質檢測各種代謝成分, qRT-PCTR

發表期刊:JAFC

發表日期:7 July 2020

通訊作者和單位:陳暄(副教授)和黎星輝(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相關焦點

  • 發展茶樹栽培業有什麼重要意義?茶樹根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它不僅具有止渴生津、消除疲勞、益思明目、驅除疾病的藥效和一定的營養價值,而且湯色明亮,香氣芬芳,滋味可口,風味獨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隨之增加,特別是邊疆的一些兄弟民族食用肉類、乳類較多,向來有飲茶的習慣,茶葉就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為了滿足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必須積極發展茶葉生產。(3)茶葉是我國的傳統出口商品之一。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茶界百科01 ▏茶樹形態—根
    根〔root〕茶樹的地下器官。根的主要功能:①固定支撐樹體;②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分,並向地上部輸導;③貯藏、合成物質,如茶氨酸就是在根系合成後向地上部分輸送;④作為營養繁殖的材料(如根插)。    根系〔root system〕植株全部根的總稱。茶樹根系由主根、側根、吸收根和根毛組成。按其髮根的部位和特性分為定根和不定根。根系形態與繁殖方式關係密切。
  • Sci Rep:中國農科院茶葉所成浩NMT檢測茶樹根部吸收NH4+和NO3-的特性(第193期) | imOmics精華速遞
    關注公眾號,回復文獻編號,獲取文獻全文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重大研究計劃「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2007~2016 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茶樹的形態特徵是由根、莖、花、果實組成
    1、根(1)茶樹的根部由最初胚根發育而成,由主根,側根和鬚根組成。通過扞插和壓條繁殖的茶樹,根系由營養器官的分生組織分化而成,通常只有側根和鬚根,主根通常不明顯。主根粗而垂直向下,生長能力很強。生長在土壤深紅色和黃色土壤中的茶樹主根深度大於1m;在沙質土壤中,主根可以深達2至5米;在硬碟結構的粘土中,它只在硬碟上。表層土壤生長。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14(Conclusions and Perspectives)
    conserved feature   保守特性fungi   真菌此外,事實上幾乎所有脅迫途徑都涉及到MAPKs,MAPKs是從真菌到植物再到後生動物中保守的脅迫信號。其他保守特性包括廣泛使用的鈣、ROS、NO 和脂質分子作為次級信號分子,儘管這些次級信號分子的產生和轉導在植物中(與其他生物)有所不同。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揭示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9月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江雲課題組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孫金鵬課題組應用最新的非天然胺基酸編碼技術,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重要的信號轉導機制
  • 吳妃玲:茶樹的芽、根、莖、葉、花、果、到底有什麼特徵?
    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植物,一株完整的成齡茶樹由芽根莖葉花果組成。陸羽茶經是這樣描述茶樹的形態特徵的,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餅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芽萌發後展葉的嫩梢被稱為新梢,根據新梢展葉的多少可分為一芽一葉梢、一芽二葉梢等,採摘下來的茶葉即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制茶原料。而茶樹芽體因品種和環境的關係在大小、色澤、茸毛多少上具有一定差異,尤其以品種的特性、溫度及水分的影響最大。
  • 茶樹葉綠體穀氨醯胺合成酶基因研究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loroplastic glutamine synthetase gene (CsGS2)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茶樹是一種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9-3(離子脅迫信號-3)
    本篇文獻翻譯還參考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倪建平老師發表在《中國稻米》雜誌上的對朱健康院士綜述「Abiotic Stress Signaling and Responses in Plants」的譯文。PP2C通過去磷酸化作用負調控蛋白激酶級聯信號系統,參與細胞周期、脅迫信號轉導、基因轉錄、蛋白質翻譯及翻譯後修飾等細胞活動過程。此外,SOS2與2C類蛋白磷酸酶ABI2相互作用,也使SOS2處於非激活狀態。
  • 恭喜西南科大代謝組學研究再登環境頂刊
    紫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的糧食作物,在中國得到廣泛種植,在中國的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總面積的70%。但是紫薯的可食用部分為塊莖,與土壤直接接觸,容易被鈾和鎘汙染。本研究選擇紫薯(以下簡稱紫薯)為實驗材料,考察了它對鈾和鎘的吸收行為及對礦質營養的影響,並使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分析了鈾和鎘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 文獻閱讀:基於葉綠體基因組研究茶樹起源
    根據形態特徵,茶樹栽培種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阿薩姆種和中國種,這兩種茶在形態上具有很大差別。由於它們之間很容易授粉,因此產生了它們的雜交種:Cambod種。儘管認為茶樹起源地普遍被認為是印度,緬甸和中國接壤的地區(印度半島東南部、緬甸北部、中國西南部(西藏)的交界點,也有的認為是緬甸北部、越南和中國四川,這是我在其他資料上看到的),但尚不清楚中國和阿薩姆邦茶的具體起源地。所以作者嘗試利用葉綠體基因組來探究印度種茶樹的起源。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4(Sensing of Organellar Stress)
    本篇文獻翻譯還參考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倪建平老師發表在《中國稻米》雜誌上的對朱健康院士綜述「Abiotic Stress Signaling and Responses in Plants」的譯文。relayed  被轉導,轉發subcellular   亞細胞locations  位置nucleus   核然後,信號會轉導到不同的亞細胞位置上如細胞核上。
  • 這是植物的根!|科學人
    鬚根系在主根發育早期就從莖的基部長出很多發達的側根(不定根),以至於並不存在明顯的主根。而直根系有一條由胚根發育而來、相對粗壯而垂直的主根,當主根發育一定時期後,會向四周長出較為細弱而水平的側根。最近,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廖紅團隊,在《整合植物生物學報》(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發表綜述文章[1],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植物根系的一大作用就是吸收營養,反過來,營養條件也影響著根系的構型。在植物生長必需的17種礦質元素中,氮和磷是植物需求量最高。
  • Nature communications: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機製取得新進展
    GPCR主要通過G蛋白或者Arrestin信號轉導行使功能,然而無論是G蛋白還是Arrestin,如何識別特異的受體產生的信號指令,並翻譯成下遊的功能的機制是不清楚的。,報導了他們應用最新的非天然胺基酸編碼技術,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重要的信號轉導機制的詳細過程。。
  • 每日摘要:非典型AUX/IAA蛋白IAA33負調控生長素信號轉導(The EMBO Journal)
    IAA33是一種缺乏TIR1結合域的非典型AUX/IAA蛋白,其在植物生長素信號轉導和發育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中,作者的研究顯示IAA33通過與ARF10/16相互作用來維持根末端幹細胞特徵,並負調節生長素信號轉導。IAA33與典型AUX/IAA抑制子IAA5競爭與ARF10/16的結合,從而保護其免受IAA5介導的抑制。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鈣信號轉導被認為是植物抗寒和耐熱的關鍵,但其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根是植物登陸後進化的器官,它的出現是植物適應陸地環境的重要一步。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現有研究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