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產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微量卻能影響細胞分裂、分化、伸長以及植物的發芽生根、株高分枝、開花結實等方面,對植物生長發育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獨腳金內酯作為近年來最新鑑定的重要植物激素,與農作物株型、產量和養分利用關係密切。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植物生長的關鍵「因子」

  已有研究表明,獨腳金內酯分子早在12億~7.25億年前已出現,伴隨植物從水生向陸生演化這一重大事件,逐漸演化出一系列重要生物學功能。

  獨腳金內酯在植物諸多生長發育過程和環境適應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從植物根系分泌到土壤中,能夠促進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的共生,進而幫助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同時土壤中的獨腳金內酯能夠刺激寄生雜草種子萌發,造成農作物的嚴重減產。因此,對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研究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近年來,團隊研究發現,獨腳金內酯能夠誘導其受體D14與F-box蛋白D3/MAX2以及抑制蛋白D53/SMXL2,6,7,8形成複合體,啟動信號轉導,誘導該抑制蛋白發生蛋白降解,解除對下遊基因的轉錄抑制,調控分枝(分櫱)數目、株高、葉片形狀、下胚軸伸長等發育過程。

  「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的鑑定是該激素信號轉導研究的瓶頸,目前僅鑑定到少量響應基因,這遠不足以解釋獨腳金內酯在植物生長發育多個方面的調控作用。」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冰告訴《中國科學報》。

  解密調控之路

  為突破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研究瓶頸,近期研究人員合成了獨腳金內酯的人工合成類似物GR24的4種對映異構體,發現GR244DO能夠以依賴於受體D14的方式,特異地激活擬南芥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401個早期響應基因(約90%為新發現的響應基因),揭示獨腳金內酯可能通過調控細胞骨架發揮生理功能,並發現其通過誘導抗旱關鍵基因AFL1的表達調控植物抗旱性。

  研究發現,獨腳金內酯通過激活BRC1的表達上調HB40的表達,進而提高側芽中脫落酸的含量抑制分枝發育,通過上調TCP1的表達促進葉片伸長,通過激活PAP1、PAP2、MYB113和MYB114的表達,上調花色素苷合成基因DFR、ANS和TT7的轉錄的表達,促進花色素苷的積累,揭示了獨腳金內酯信號通路中的轉錄調控網絡。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在生長素、赤黴素、茉莉素和獨腳金內酯等依賴於泛素降解系統的激素信號通路中,抑制蛋白不能直接結合DNA,通過結合轉錄因子並抑制轉錄因子的轉錄活性,阻遏激素響應基因的表達。

  團隊進一步發現SMXL6,7,8能夠作為轉錄因子直接結合DNA並負調控自身基因的轉錄,從而維持自身的穩態和適度的獨腳金內酯信號響應。這與生長素、赤黴素和茉莉素通路中抑制蛋白不直接結合DNA的經典機制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同時,SMXL6,7,8能夠招募轉錄因子並抑制其轉錄活性,阻遏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的轉錄,調控分枝等發育過程。因此,SMXL6,7,8是具有轉錄因子和抑制蛋白雙重功能的新型抑制蛋白。

  探索之路未止

  該研究工作被認為是獨腳金內酯信號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對改良植物株型及營養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研究發現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SMXL6、SMXL7和SMXL8是具有抑制子和轉錄因子雙重功能的新型抑制子,揭示了獨腳金內酯調控植物分枝數目、葉片伸長和花色素苷積累的分子機制,為探索植物激素作用機理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謝道昕和湖南大學教授姚瑞楓在專門為該研究撰寫的評述文章中指出。

  但在研究人員看來,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中仍存在諸多未解之謎。

  李家洋表示, 比如擬南芥SMXL家族的其他成員以及SMXL6,7,8在水稻等作物中的同源蛋白是否也具有轉錄因子功能?SMXL6,7,8的轉錄因子功能是如何進化產生的?SMXL6,7,8通過結合哪些轉錄因子特異性調控不同的生長發育過程?「對這些問題的解析將有助於進一步解析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途徑,深入了解獨腳金內酯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機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82-x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06-2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但對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
  • 植物激素的二次「綠色革命」
    中國園林網11月1日消息:一個世紀以來的實踐證明,植物激素在作物遺傳改良和育種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植物激素研究一直是「熱門」     會議執行主席、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說,自從上個世紀初期發現植物激素以來,以植物激素為主體的研究幾乎涉及到植物生物學的各個領域,研究內容包括激素的化學本質、生理功能,生物合成途徑及其調控,信號轉導途徑及其調控,激素與植物生長發育,激素與植物對環境脅迫適應性等方面。
  • 李傳友研究組茉莉酸信號轉導機理獲重要發現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讓農作物更高產耐旱 科學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本文轉自【新華網】;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日前提出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對改良農作物株型、提高營養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1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蛋白質網絡的廣泛信號整合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蛋白質網絡的廣泛信號整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9:46:17 德國環境衛生研究中心Pascal Falter-Brau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茉莉酸(Jasmonate,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根毛是根表皮細胞特化形成的一種單細胞管狀突出物,它們能有效增加根的表面積,促進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毛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源信號的影響。前人研究發現茉莉酸可以影響植物根毛的發育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晰。
  • ABA等植物激素調控與蛋白翻譯後修飾研究
    景傑生物/報導 編者按: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細胞接受一定信號誘導,在植物特定組織代謝合成,並通過與特定蛋白質受體結合來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微量生理活性有機物質。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在植物應對逆境方面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鈣信號轉導被認為是植物抗寒和耐熱的關鍵,但其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揭秘植物「身材」管家:獨腳金內酯信號傳導有「絕活兒」雙功能抑制...
    ,發現一系列調控自身轉錄的轉錄因子,同時參與了抑制蛋白調控分枝等重要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這是繼該團隊關於「闡明獨腳金內酯通過誘導其抑制因子D53降解調控水稻的分櫱和株型」的成果入選「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後,該團隊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領域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獨腳金內酯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可同時調控株高、光形態建成、葉片形狀、花青素積累、根系形態等諸多生長發育過程以及植物對乾旱、低磷等環境脅迫的適應。
  • 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來源:生物通 2006-12-11 10:00         細胞表面所接收的信號怎樣傳遞到胞內,介導複合物的產生和發育過程的
  • 獨腳金內酯——具有植物保護潛力的新型植物激素
    在其發現近40年後,有研究表明其對真菌也有生理作用,能誘導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菌絲分枝,而叢枝菌根可促進有機磷和其他礦物的吸收增加,改善土壤微環境,使植物持續生長。獨腳金內酯廣泛存在於高等植物中,於2008年被認定為一種新型植物激素,近年來關於獨腳金內酯生物學功能的研究成為了植物學界研究的熱點。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因此,一些細胞應答來自初級脅迫信號,而另外一些主要來自次級信號。乾旱脅迫和鹽脅迫有各自獨立和一些共同的信號轉導機制。乾旱和鹽脅迫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滲透脅迫信號能夠引起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的累積,進而引起植物的適應性反應(Zhu,2002)。  本文綜述了已知的脅迫信號感受器,以及細胞器在脅迫感受和應答中的作用;同時也概述了離子脅迫、滲透脅迫、ABA和溫度脅迫相關信號途徑的最新進展。
  • 難點+重點 生理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在生理和生物化學均會考察,而且每年必考,天天師兄已在十年真題的各年份中串講完了生理+生化的細胞信號轉導所有核心考點,建議同學們不留死角的整體複習。(2012)以IP3和DG作為第二信使的激素是:A.腎上腺素B.醛固酮C.促腎上腺皮質激素D.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作用於G蛋白耦聯受體,既可以cAMP(β-R)、又可以IP3/鈣離子+DG(α-R)作為第二信使。
  • 獨腳金內酯與其他植物激素聯動研究的探討
    作者:劉月欣,轉載註明:生物技術育種SL如何發揮生物學功能以及如何與其他激素髮揮協同或拮抗作用一直是植物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在獨腳金內酯被鑑定為新型植物激素不久後,研究者認為獨腳金內酯參與生長素渠化模型和第二信使模型調控腋芽生長發育的模型,但這兩種模型並不是完全成熟的。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植物學報發布了主編評述 「2018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該文對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概括性評述, 旨在全面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的發展前沿和熱點, 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總結了植物激素,包括ABA在鹽脅迫下如何調節鹽脅迫信號來調節植物的生長適應。以及植物是如何通過控制各種激素的合成、信號傳遞和代謝來構建防禦系統的。在此過程中,也強調了不同植物激素之間的信號交互(crosstalk)。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這兩種植物激素作用的機制是什麼?60年來,科學家們沒能找到有說服力的答案。
  • JBC:科學家發現脫落酸信號轉導新機制
    ——SnRK2.6的激酶位點結晶結構,並從中發現了一種ABA信號轉導新機制,這將加深我們對於ABA下遊信號通路的理解。脫落酸(Abscisic Acid),簡稱ABA,是植物體內最重要的植物激素分子之一,它具有控制、氣孔關閉、影響種子發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對於保護植物對抗逆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ABA受體的研究近年來獲得了廣泛關注。2009年4月,Science雜誌同期發表了兩個研究組的獨立成果,他們發現了同一家族蛋白PYR/PYL/RCAR(PYLs)是ABA的潛在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