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2020-11-28 生物谷

再回首2006年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來源:生物通 2006-12-11 10:00

        細胞表面所接收的信號怎樣傳遞到胞內,介導複合物的產生和發育過程的?上周,Science雜誌與信號轉導知識環境(Signal  Transduction  Knowledge  Environment,STKE)協作,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整理。在Science的前瞻性文章(Perspective  articles)和STKE的細胞信號轉導(Cell  Signaling)資料庫中的相關圖譜,高度強調了三種類型的受體——控制植物大小(plant  size)的油菜類固醇(brassinosteroid)受體、控制酵母雜交的G蛋白偶聯受體、控制動物細胞命運的Notch受體,引起的信號轉導途徑。

        Brassinosteroids是與植物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和生殖發育有關的植物激素。  Belkhadir  和Chory  (p.  1410)發現,Brassinosteroids的受體BR1是膜定位的富亮氨酸重複序列(membrane-localized  Leucine-rich  repeat,生物通編者譯)受體激酶,BRI所啟動的激酶級聯反應最終能夠控制基因的表達。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實驗證實BR1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其所啟動的過程抑制BIN2活性。BIN2也是一種植物激素,在植物中的作用與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在動物中的作用類似。擬南芥(Arabidopsis)的BIN2定位於核中,而動物的GSK-3定位於胞質中。BIM與動物轉錄因子Myc類似,與Brassinosteroids的響應因子(response  factor)BES相互作用,提高BES的活性。因此,Brassinosteroids途徑的每一步:從類固醇激素樣配基(steroid  hormone-like  ligands)到核中的轉錄因子,在動物途徑中都能找到相似的步驟,然而,在已知的動物信號途徑中找不到具有Brassinosteroids整個途徑特徵的途徑。

        即便研究的非常透徹的途徑也暴出了許多新秘密。酵母雜交反應是被廣泛研究的G蛋白偶聯受體途徑,其中Gβγ亞結構因為激活有絲分裂原激動蛋白激酶級聯反應(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ascade),一直是研究的焦點。最近,Slessareva  和Dohlman  (p.  1412)對Gα亞基參與雜交信號的傳遞的方式進行了描述:在內體(endosome)與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結合,刺激產生phosphoinositide  3-phosphate。不僅Gγ在酵母雜交反應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前都是未知的,而且發現PI3K的調節亞單位似乎參加非經典的Gβ(Gα胞漿定位所需亞基)途徑,這些發現勿庸置疑,會加速其它途徑中相似相互作用的研究。

        Notch信號途徑在動物發育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途徑發生異常會引起特定類型的白血病。Ehebauer  等(p.  1414)對Notch跨膜受體與相鄰細胞的跨膜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行了闡述。這種相互作用導致Notch胞內區(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的分裂和釋放,游離的胞內區轉移到核內,調節基因表達。Notch的分裂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Notch胞內區的分裂為胞外區的首次分裂提供了多種後選蛋白酶,仍存在的問題是這種第二次分裂事件的發生部位,是發生在漿膜還是胞內。Notch與其它成形素信號(morphogenic  signals)共同作用,控制細胞命運。因此,弄清Notch信號途徑在更為複雜的信號途徑網絡中的角色和地位,依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關鍵途徑。了解這些不僅有助於研究動物發育,而且為治療失去分化能力引起的疾病(癌症)開啟了新的大門。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化學所在細胞信號轉導相關蛋白的單分子實時成像和表徵研究方面...
    目前,生物體系中的單分子研究尤其是活細胞中單個生物分子動態行為的原位實時探測已成為單分子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前沿方向。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納米科學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中科院等相關項目的支持下,長期致力於活細胞體系單分子原位、實時成像和表徵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可用於細胞信號通路相關膜蛋白受體激活、內吞和配受體結合等研究的活細胞單分子螢光成像和單分子力譜法(J. Phys. Chem.
  • 難點+重點 生理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在生理和生物化學均會考察,而且每年必考,天天師兄已在十年真題的各年份中串講完了生理+生化的細胞信號轉導所有核心考點,建議同學們不留死角的整體複習。cAMP、IP3/Ca2+、DG(DAG)參與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通路;Ca2+本身可參與鈣調蛋白(CaM)信號轉導通路;cGMP參與鳥苷酸環化酶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PIP3參與酪氨酸激酶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所以BD對。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重大研究計劃「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2007~2016 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上海藥物所等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聯合攻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Rhodopsin)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該項突破性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14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
  • 2006擬南芥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由中科院植生生態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植物生理學會主辦的「2006擬南芥研究學術研討會」於12月3日在上海召開。組委會主席許智宏院士致開幕詞。    與會專家從擬南芥抗性機制、信號轉導、激素作用機理、功能基因組學、表觀遺傳學和代謝調控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在植物抗性和信號傳導領域,中國農業大學武維華教授詳細介紹了在擬南芥響應乾旱脅迫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CDPK通過對氣孔保衛細胞內過氧化氫酶活性的調控而調節保衛細胞內的過氧化氫水平,並進而參與氣孔運動信號轉導來調節氣孔開度及水份蒸騰。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2015年6月4日訊/生物谷BIOON/--6月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在上海波斯特酒店隆重開幕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第一節 TCR/CD3...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   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其活化過程的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及其分子基礎極為複雜,是目前分子免疫學及免疫生物學中研究的熱點。
  • 每日摘要:楊樹韌皮部中的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調控形成層的活性(New Phytologist)
    細胞分裂素對於次生維管發育的調控受到細胞分裂素含量的控制。但是,楊樹中細胞分裂素如何在正在發育中的次生韌皮部中富集,從而調控形成層活性還不清楚。本文中,作者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成像觀察了細胞分裂素在楊樹莖次生韌皮部中的梯度分布,並確定了定位於韌皮部的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在木材形成中的作用。
  •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題目: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人:孫金鵬(北京大學教授 山東大學教授) 時間:2020年11月11日 下午3:30 地點:吉林大學生命科學樓408會議室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孫金鵬教授,博士生導師
  • Nature: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JIPB封面故事之十九(2019年第一期)全基因組加倍複製是驅動植物進化得重要因素,本期封面研究分析了錦葵科植物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組加倍事件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植物學報發布了主編評述 「2018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該文對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概括性評述, 旨在全面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的發展前沿和熱點, 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重大科學難題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Developmental Cell: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
    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發育與疾病遺傳研究室主任楊曉研究員是國內著名的基因敲除研究專家。近期,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敲除技術研究了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調控大腦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中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細胞》(Cell)旗下的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
  • 揭示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9月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江雲課題組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孫金鵬課題組應用最新的非天然胺基酸編碼技術,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重要的信號轉導機制
  • Cell:纖毛G蛋白偶聯受體與細胞外囊泡之間的信號轉導調控
    信號依賴性纖毛出口可以延伸到一些光轉導分子和GPCR生長抑素受體3(SSTR3)和神經肽Y受體2(NPY2R)。然而,這種纖毛出口對信號轉導的功能重要性仍然比較有爭議。雖然EV最初被認為細胞清理的方式,但EV攜帶信息進行細胞間傳遞的設想已經取代了先前的假設,比如本研究中纖毛ectosome和纖毛相關EV的功能。信號傳導受體在激活Hedgehog等信號通路後會從纖毛吐出。
  • 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本文就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在膠質瘤中該信號通路相關上下遊分子的調節和通路抑制劑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由癌基因ras編碼表達的ras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在調節細胞增殖、分化、凋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RTK受體與配體結合可以激活ras蛋白,再進一步激活PI3K成為第二信使。一方面,PI3K通過調控下遊rac蛋白影響細胞骨架重組、控制細胞生長而介導細胞的轉移;另一方面,PI3K直接激活AKT信號通路調控細胞生長、增殖和凋亡,通過下調ras基因表達,可以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生長。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圖1 不同細胞器中脅迫的感受和信號轉導  (A)細胞器分散感受脅迫的模型。脅迫引起不同細胞器功能紊亂,產生並整合信號調控核基因表達和其他細胞活動,以恢復細胞穩態。(B)內質網脅迫的感受和信號轉導。(C)葉綠體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虛線表示可能的調控  脅迫感知經常被用來與配體的感知相比較,它被認為通常發生在細胞表面或細胞膜上。然後,信號會傳遞到不同的亞細胞位置如細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