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作物更高產耐旱 科學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網】;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日前提出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對改良農作物株型、提高營養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1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記者從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團隊此次闡明了一種名為獨腳金內酯的植物激素如何在分子機制上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等。同時,發現一類新型抑制蛋白,作為轉錄因子和抑制子發揮雙重功能,可解釋獨腳金內酯為何在植物生長發育多個方面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獨腳金內酯可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對乾旱、低磷等逆境的適應能力,對農作物改良增產具有重要價值。此外,該激素也會刺激寄生雜草種子的萌發,造成農作物減產。

該團隊此前關於「闡明獨腳金內酯調控水稻分櫱和株型的信號途徑」的成果,入選了科技部公布的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此次成果是團隊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領域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相關焦點

  • 植物激素的二次「綠色革命」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激素和綠色革命」為主題的第286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在當前我國主要農作物產量長期徘徊不前的形勢下,充分利用植物基因組學知識,主動探索主要植物激素關鍵基因在植物生長發育中的調控作用,將有望使作物產量再次實現大的突破。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over growth by interfering with gibberellin signaling cascade」的文章,發現了抗病與發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
  • 天然植物激素茉莉酸可防治農作物害蟲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日本新研究發現,將一種植物激素噴灑到作物上能夠驅除害蟲,而另外一種植物激素則能吸引害蟲。在農作物和周邊植物上配合使用兩者,有望不依賴化學農藥來保護作物。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小組發現,給園藝花卉洋金花的幼苗噴灑一次茉莉酸後,兩周後平均每兩株洋金花上只有一隻薊馬,只有未噴灑茉莉酸的幼苗的約四分之一。反之,如果給洋金花幼苗噴灑水楊酸,則每株幼苗上的薊馬數量是未噴灑時的1.5倍以上。研究人員在西紅柿實驗中也觀察到了類似情況。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從藻類「借」來蛋白質 科學家改造出更高產、耐旱的菸草作物
    這一新的進展可能為未來遭受乾旱打擊的高產作物指明了道路。 這項技術專注於光合作用,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植物可以利用陽光和二氧化碳來產生營養物質來促進它們的生長。 提高光合作用將對農業生產力產生巨大的好處,但是這個過程的複雜性阻礙了過去許多利用它的嘗試。
  • 天氣乾旱收成不好,試試這幾種農作物,既抗旱又高產!
    對於一些比較容易發生乾旱情況的地區,在選擇作物方面就需要更加注重其抗旱能力,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抗旱能力強而且產量高的農作物。 1、芝麻 芝麻是一種非常耐旱的農作物,一般我們會將它種植在一些溝溝坎坎的地方,像平時管理是不需要給它澆水的,因為芝麻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耐旱作物,不怕旱怕水澇,所以我們種植芝麻的時候,我們就要提前做好芝麻的排水工作,預防雨季的時候積水造成減產,就如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打完穀子了,村裡很多老人就開始給打完穀子的田撒一些芝麻,到了秋季就可以收芝麻了
  • 日光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光合作用是各種農作物中的最基本過程
    分子遺傳學的建立,使遺傳學的面貌完全改觀,對整個生物學產生重大影響,是一項劃時代的突破。1983年將第一批外源基因導入菸草,創造了轉基因抗病菸草品系,標誌著基因工程應用於高等植物育種上取得成功。基因工程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為生物育種開闢了寬廣前景。在揭示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係方面有新進展。
  • 農作物有望不再「生病」!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在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分子機制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等研究人員對於植物幹細胞是如何抵禦病毒侵染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揭示。,會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更有甚者,會導致絕收。
  • 中科院大化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帶領微型分析儀器研究團隊在微量樣品中痕量植物激素分析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讓農作物「吃」下更多陽光 科學家找到光合作用關鍵基因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人類食物和能源的主要來源,也是農作物產量形成的基礎。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資助下,作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張立新研究員集聚八家單位開展了「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工作。
  • 【科技日報】讓農作物「吃」下更多陽光 科學家找到光合作用關鍵基因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人類食物和能源的主要來源,也是農作物產量形成的基礎。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資助下,作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張立新研究員集聚八家單位開展了「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工作。
  • 新發現助力「綠色革命」水稻新品種高產且高效—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深入理解赤黴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分子機制,為「少投入、多產出」的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培育提供了一種新的育種策略,這預示著一場新的「綠色革命」即將到來。40多年後,植物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發展揭開了「綠色革命」的本質歸於植物激素——赤黴素的生物學效應。 傅向東在回國之前,在英國有近十年的時間一直從事「綠色革命」的分子基礎研究。以矮化育種為標誌的「綠色革命」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好處是增產,但植株變矮後,有一個弊端是其氮肥利用效率低,其產量增加對化肥的依賴性高。在農業生產中,為了提高作物產量,不得不大量使用氮肥。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產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微量卻能影響細胞分裂、分化、伸長以及植物的發芽生根、株高分枝、開花結實等方面,對植物生長發育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獨腳金內酯作為近年來最新鑑定的重要植物激素,與農作物株型、產量和養分利用關係密切。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 山東農大揭示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帶領的研究團隊就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以《B類細胞分裂素響應因子通過對WUSCHEL基因的雙重調控作用決定幹細胞的活動》為題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對推動植物離體快繁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也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科學家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健康和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何奕騉及密蘇裡大學合作研究的研究論文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受此成果影響, NLR蛋白研究成為2019年的國際植物微生物分子互作大會的主題. 該研究成果是國際植物免疫學研究領域25年來重要的裡程碑式進展, 也是我國科學家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對未來高效和合理利用植物NLR蛋白, 進而改良植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上海科學家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突破 極大方便植物育種和研究
    來源/IC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我國光受體蛋白研究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福州10月21日電(記者劉娟)10月21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科學》在線發表福建農林大學林辰濤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擬南芥藍光受體蛋白——隱花色素2的光激活與失活機制」,標誌著我國在光受體蛋白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茉莉酸(Jasmonate,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根毛是根表皮細胞特化形成的一種單細胞管狀突出物,它們能有效增加根的表面積,促進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毛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源信號的影響。前人研究發現茉莉酸可以影響植物根毛的發育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晰。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