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激素茉莉酸可防治農作物害蟲

2021-01-10 食品夥伴網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日本

新研究發現,將一種

植物激素

噴灑到作物上能夠驅除害蟲,而另外一種植物激素則能吸引害蟲。在

農作物

和周邊植物上配合使用兩者,有望不依賴

化學農藥

來保護作物。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小組發現,給園藝花卉洋金花的幼苗噴灑一次茉莉酸後,兩周後平均每兩株洋金花上只有一隻薊馬,只有未噴灑茉莉酸的幼苗的約四分之一。反之,如果給洋金花幼苗噴灑水楊酸,則每株幼苗上的薊馬數量是未噴灑時的1.5倍以上。研究人員在西紅柿實驗中也觀察到了類似情況。

 

    茉莉酸是存在於高等植物體內的內源生長調節物質,植物遭到蟲咬後會在體內合成茉莉酸,與細胞的受體結合後會產生苦味的生物鹼和害蟲討厭的氣體以抗擊害蟲。而水楊酸則會吸引害蟲。

 

    薊馬是一種吸取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體長通常只有1至2毫米,會給西紅柿、草莓、葉菜等多種農作物造成危害,還會傳播植物病毒。雖然可以利用殺蟲劑消滅薊馬,但具有抗藥性的薊馬也已經出現。

 

    研究小組認為,如果給有用的作物噴灑茉莉酸,而給周圍的其他植物噴灑水楊酸,就可以不依賴化學農藥來保護作物。研究小組還計劃進行大規模實驗,確認利用植物激素防蟲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植物激素茉莉酸也具有以前未知的功能
    茉莉酸不僅僅是化妝品和香水工業中使用的茉莉花植物的芳香氣味。被例如咀嚼食草動物傷害的植物產生茉莉酸作為防禦信號,作為植物激素來產生其防禦反應 - 這包括例如有毒物質的形成。他們甚至使用揮發性的茉莉酸衍生物來警告他們的鄰居及時對抗不斷上升的威脅。
  • 從素食者到啃食同類,看植物如何讓害蟲「喪心病狂」
    除了可以通過改變其化學成分、形態學特點來減少可食性,經過茉莉酸甲酯處理的番茄甚至可以使甜菜夜蛾從「素食者」變成「食蟲魔」,對自己的同類痛下殺手、大快朵頤。圖丨甜菜夜蛾是一種常見的作物蟲害 「這是一種新型的誘導抗性生態機制,有效地改變了昆蟲的行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Richard Karban解釋說,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草動物和寄主植物之間的關係。
  •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茉莉酸(Jasmonate,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根毛是根表皮細胞特化形成的一種單細胞管狀突出物,它們能有效增加根的表面積,促進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毛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源信號的影響。前人研究發現茉莉酸可以影響植物根毛的發育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晰。
  • 植物為何不再對茉莉酸敏感—新聞—科學網
    和人類一樣,面對不良環境,植物也會啟動自身的免疫反應,這主要依賴於一種叫做茉莉酸(JA)的植物激素。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over growth by interfering with gibberellin signaling cascade」的文章,發現了抗病與發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責編 | 奕梵  種子萌發是開花植物生活史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受到植物體內多種信號物質和外界環境因子的精細調控。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植物激素的二次「綠色革命」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激素和綠色革命」為主題的第286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在當前我國主要農作物產量長期徘徊不前的形勢下,充分利用植物基因組學知識,主動探索主要植物激素關鍵基因在植物生長發育中的調控作用,將有望使作物產量再次實現大的突破。
  • 今年寒冷天氣,農作物的害蟲,能凍死嗎?
    1月和2月發生的嚴寒天氣對牲畜和照料牲畜的農民造成了嚴重影響,從積極的方面看,寒冷的天氣對農作物害蟲和病原體能凍死嗎?雖然如果我們正在經歷的寒冷的溫度能幫助減少我們對害蟲危害的防治,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嚴重的害蟲不太可能受到這些條件的影響而凍死。
  • 【概覽】植物精油在害蟲防治上的應用以及登記情況
    柑橘、桉樹、玫瑰、香蕉、薄荷、艾蒿等植物都是活性精油的重要來源。 植物精油是一類植物性殺蟲物質,來源於自然界,取材廣泛,在環境中殘留較低,不汙染糧食,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 植物可利用次生代謝物質來預防其他生物的危害。植物精油已用於防治儲糧害蟲和衛生害蟲。
  • 李傳友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
    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方方面面。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這非常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目前,人們對於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主要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對應於病蟲侵害或其它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體」COI1識別而釋放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活性,進而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表達。
  • 吡蟲啉可不只是防治蚜蟲,你知道還能防治什麼害蟲嗎?
    吡蟲啉是吡啶環雜環類的防治害蟲的殺蟲劑,殺蟲具有高效性。在大家的印象中,吡蟲啉是防治蚜蟲的藥品,其實不然,吡蟲啉其實是一種廣譜性的殺蟲劑,不僅對蚜蟲有很好的防效,同時對薊馬、白粉蝨、葉蟬等刺吸式害蟲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該藥的效果發揮比較快,具有內吸性強,持效性,並且屬於低毒藥品。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
  •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但對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
  • J Agric Food Chem:噴曬植物激素提高西蘭花的抗癌潛力
    2013年10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西蘭花已經是地球上最有營養的食物,近日,一項研究證實對西蘭花噴灑植物激素,提能高它的抗癌潛力。研究人員發現增加GSs的一種方法來是對西蘭花噴曬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這種天然激素的能保護植物免受害蟲。Juvik的研究小組想確定當花椰菜被噴曬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時,哪一類GSs的分解產物實際上提高酶的水平。 他們測試了5種西蘭花,發現他們用激素噴灑,GS被分解生產產物,其中蘿蔔硫素是主要增強抗癌酶的水平因素。
  • 臺灣農作物害蟲天敵的研究利用概況
    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各種不必使用農藥的害蟲防治方法受到重視,其中又以生物防治中的天敵利用為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來臺灣農政當局為謀求植物保護技術的完善以配合永續農業的貫徹執行,大力推動害蟲生物防治的研究應用,期望能夠以害蟲天敵來配合或取代部分農藥,使害蟲的防治更為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來源: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30   今日/總瀏覽:2/4188
  • 研究發現Hippo通路成員MOB1調控茉莉酸及植物發育的機制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為了進一步揭示擬南芥MOB1基因家族的作用,研究人員採用了遺傳學、生化、細胞生物學和組學等手段,發現MOB1A與MOB1B在體內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表達模式和蛋白亞細胞定位。
  • 李傳友研究組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對應於機械傷害、咀嚼式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的侵害,植物激活茉莉酸信號通路,啟動並級聯放大茉莉酸介導的轉錄重編程,從而產生有效的防禦反應。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
  • 讓農作物更高產耐旱 科學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本文轉自【新華網】;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日前提出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對改良農作物株型、提高營養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1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