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茉莉酸也具有以前未知的功能

2020-12-01 生物幫

茉莉酸不僅僅是化妝品和香水工業中使用的茉莉花植物的芳香氣味。被例如咀嚼食草動物傷害的植物產生茉莉酸作為防禦信號,作為植物激素來產生其防禦反應 - 這包括例如有毒物質的形成。他們甚至使用揮發性的茉莉酸衍生物來警告他們的鄰居及時對抗不斷上升的威脅。

今天,由德國巴伐利亞州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Würzburg(JMU)的植物生物學家Dirk Becker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在科學雜誌「發育細胞」中關於茉莉酸效應的新發現。他們發現茉莉酸也參與了氣孔的快速閉合。

傷口通過茉莉酸誘導氣孔關閉

氣孔是由植物葉子表皮中的兩個保衛細胞形成的可調節孔。它們控制對光合作用至關重要的二氧化碳攝取,同時控制植物的水分平衡。植物激素脫落酸(ABA)代表了氣孔關閉的關鍵信號。植物在乾旱脅迫期間產生ABA以節約水。

在他們通過生物脅迫控制保衛細胞體積的實驗中,來自JMU植物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主席的團隊注意到,模式植物擬南芥葉片的機械傷害也很快引發氣孔關閉。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效果並不局限於受傷的葉子,而是也發生在相鄰的葉子中。

「此觀察結果之前沒有報導過,並向我們建議茉莉酮酸信號通路可能已經在保衛細胞中開啟,」Dirk Becker解釋道。但是如何監測保衛細胞中的茉莉酸信號呢?在這裡,Würzburg團隊得到了植物生物學家Antoine Larrieu(EcoleNormaleSupérieureLyon)的幫助,他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編碼的螢光傳感器,用於監測活細胞中的茉莉酮酸信號。他可以證明創傷確實激活了保衛細胞中的茉莉酸信號級聯反應。

從茉莉酸到鉀通道

氣孔關閉需要保衛細胞離子通道介導的陰離子和鉀的流出。為了解茉莉酸控制氣孔關閉的基礎的分子機制,Becker團隊出去尋找對茉莉酮酸處理沒有反應的突變體。

當篩選其保衛細胞離子通道的突變體集合時,他們發現K +通道(GORK)是茉莉酮酸誘導的氣孔關閉的基本目標。與JörgKudla(UniversitätMünster)和Erwin Grill(TechnischeUniversitätMünchen)的實驗室合作,他們可以識別鈣依賴性蛋白激酶 - 植物特異性CBL / CIPK複合物 - 以相互作用並調節GORK鉀通道的活性。 。「傷口誘導保衛細胞中的鈣信號,在電生理學研究中,我們可以證明鈣結合CBL1 / CIPK5複合物激活離子通道,」Dirk Becker說。

分子串擾的兩種植物激素

該研究小組進一步確定了蛋白磷酸酶ABI2以抵消激酶介導的通道激活,從而代表了保衛細胞中茉莉酮酸信號傳導的負調節因子。Becker進一步解釋說,「有趣的是,ABI2是植物乾旱激素ABA的共同受體。這表明兩種植物激素茉莉酸和脫落酸之間存在分子串擾。」事實上,與Pedro Rodriguez實驗室(Universitat Politecnica Valencia)的同事一起,研究小組可以證明缺乏保衛細胞ABA受體的擬南芥突變體對茉莉酸也不敏感。

在他們的故事中,由JMU科學家Dirk Becker領導的國際植物生物學家團隊在理解允許植物對保衛細胞中的創傷應激作出反應的分子框架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葉片膨脹和光合速率與氣孔導度相關。

因此,傷口誘導的氣孔關閉可能為植物提供緊急信號。「目前我們還不知道茉莉酸如何解決脫落酸信號傳導途徑,」貝克爾說。Würzburg團隊現在將研究茉莉酸是否會引發脫落酸生物合成,或者它是否在脫落酸感知和敏感性水平上起作用。

關於Coronatine的令人費解的觀察

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能夠產生茉莉酸的分子模擬物,稱為冠狀病毒。植物生理學家通常在他們的實驗中使用Coronatine作為茉莉酸的替代品。

「然而,從長遠來看,」Becker解釋說,「Coronatine恰好與保衛細胞中的茉莉酸相反:它打開氣孔,為致病菌提供進入途徑。」通過比較茉莉酸或冠狀病毒處理後保衛細胞中差異表達的基因,可以在未來的研究中解決這一令人費解的觀察結果。

相關焦點

  •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茉莉酸(Jasmonate,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根毛是根表皮細胞特化形成的一種單細胞管狀突出物,它們能有效增加根的表面積,促進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毛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源信號的影響。前人研究發現茉莉酸可以影響植物根毛的發育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晰。
  • 天然植物激素茉莉酸可防治農作物害蟲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日本新研究發現,將一種植物激素噴灑到作物上能夠驅除害蟲,而另外一種植物激素則能吸引害蟲。在農作物和周邊植物上配合使用兩者,有望不依賴化學農藥來保護作物。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小組發現,給園藝花卉洋金花的幼苗噴灑一次茉莉酸後,兩周後平均每兩株洋金花上只有一隻薊馬,只有未噴灑茉莉酸的幼苗的約四分之一。反之,如果給洋金花幼苗噴灑水楊酸,則每株幼苗上的薊馬數量是未噴灑時的1.5倍以上。研究人員在西紅柿實驗中也觀察到了類似情況。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植物為何不再對茉莉酸敏感—新聞—科學網
    和人類一樣,面對不良環境,植物也會啟動自身的免疫反應,這主要依賴於一種叫做茉莉酸(JA)的植物激素。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責編 | 奕梵  種子萌發是開花植物生活史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受到植物體內多種信號物質和外界環境因子的精細調控。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
  • 中國專家找到植物防禦機制「閘門」|蛋白|南京農業大學|茉莉酸...
    ,這主要依賴於一種叫作茉莉酸(JA)的植物激素。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記者3月2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無法激發自身免疫,是因為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
  • 研究發現Hippo通路成員MOB1調控茉莉酸及植物發育的機制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為了進一步揭示擬南芥MOB1基因家族的作用,研究人員採用了遺傳學、生化、細胞生物學和組學等手段,發現MOB1A與MOB1B在體內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表達模式和蛋白亞細胞定位。
  • 李傳友研究組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對應於機械傷害、咀嚼式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的侵害,植物激活茉莉酸信號通路,啟動並級聯放大茉莉酸介導的轉錄重編程,從而產生有效的防禦反應。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
  • 揭示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分子機理
    在被子植物中,開花使植物從營養生長階段順利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從而保證植物種子的產生。植物開花的過程受到內外源因素、各種信號網絡及眾多基因的綜合調控。此前研究表明,除了傳統的開花誘導途徑之外,植物激素茉莉酸信號途徑也參與了開花誘導過程;然而,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
  • The Plant Cell :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機理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在受到機械傷害、咀嚼式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的侵害時,植物激活茉莉酸信號通路,啟動並級聯放大茉莉酸介導的轉錄重編程,從而產生有效的防禦反應。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植物,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
  •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來源: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30   今日/總瀏覽:2/4188
  • 李傳友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
    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方方面面。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這非常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目前,人們對於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主要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對應於病蟲侵害或其它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體」COI1識別而釋放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活性,進而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表達。
  • Plant Cell |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團隊揭示茉莉酸信號調控根毛...
    茉莉酸(Jasmonate, 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Hair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韓笑助理研究員為該文第一作者,胡彥如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報導了該研究組在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及其調控根毛髮育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
  • 轉錄中介體複合物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
    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研究中,人們主要關注激素特異的轉錄因子的作用,但對於轉錄中介體的功能及作用機理所知甚少。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實驗室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轉錄中介體複合物在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功能及作用機理。MYC2是茉莉酸信號通路的核心轉錄因子,調控茉莉酸反應的多個方面,包括根生長、機械受傷反應和抗病反應等。
  •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但對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
  • 綜述|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
    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多種植物激素的受體都定位於細胞核內,且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深入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人們全面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轉錄中介體(Media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多個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體,在轉錄調控的多個層面發揮調控作用,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增強子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機理
    然而目前在植物中,如何界定特定基因的啟動子和增強子元件尚未明確,特定生理途徑中增強子的系統鑑定未見報導,增強子與啟動子之間染色質環的形成及其作用機理也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與王秀傑研究組、山東農業大學趙久海研究組合作,系統鑑定了參與茉莉酸信號途徑的增強子並揭示了其作用機理。防禦激素茉莉酸通過啟動全基因組範圍內的轉錄重編程調控植物免疫和適應性生長。
  • 遺傳發育所在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由兩個保衛細胞所組成的氣孔是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水分和氣體交換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病原菌入侵植物的天然通道。遇到病原菌侵害時,植物會主動關閉氣孔以阻止病原菌的入侵。為了打破植物的這種防禦機制,病原菌產生冠菌素(COR),使氣孔重新開張,以促進其順利進入植物體內。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over growth by interfering with gibberellin signaling cascade」的文章,發現了抗病與發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