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狀體和伏隔核:快樂、獎賞、動機、強化學習、恐懼及衝動的指示器

2021-02-12 芯領袖

什麼是紋狀體和伏隔核?紋狀體是基底核的核心部分,作為大腦皮層和基底核的中繼站而存在。它接收來自大腦皮層的輸入信息,並將信息輸入基底核。伏隔核也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伏隔核與快樂、獎賞、動機、強化學習、恐懼、成癮、衝動和安慰劑的效果相關。

伏隔核以其在成癮中的作用而聞名。功能成像研究顯示,服用成癮藥物與環境相關,而成癮藥物能夠觸發伏隔核中多巴胺的釋放。對於大多數教練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伏隔核在記憶編碼中處理獎勵和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愉快的、令人激動的畫面或者類似的場景,能夠激活大腦的伏隔核。伏隔核還參與音樂誘發的情緒調節。

教練通常需要尋找新的有效方法來幫助客戶整合現有資源,從而激發其潛能。而行為和大腦的結構之間有密切的聯繫,作為客戶未來的設計師,教練向客戶分享伏隔核對其行為的意義,有利於優化教練服務的效果。

紋狀體和伏隔核對教練工作的重要性。紋狀體在動機、獎勵和顯著性方面非常重要,它協調低級運動和高級運動,並且與我們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抑制不良行為的能力息息相關。腹側紋狀體參與獎勵過程,我們如何被激勵,我們對事物的重視程度和準備以及與之相關的事情都通過紋狀體發揮作用。尾狀核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殼核也參與了學習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也顯示腹側紋狀體參與了獎賞過程,獎賞的價值編碼由獎勵的數量和概率決定。另外,紋狀體能夠被新奇的、意想不到的、強烈的事物激活。它們共同的基礎是顯著性。我們甚至相信紋狀體參與包括執行功能在內的認知過程,比如工作記憶。

尾狀核被大量多巴胺神經元支配,這與它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作用有關。我們已知多巴胺系統參與反饋處理過程。當個體收到反饋時,尾狀核將被激活。殼核影響強化學習和內隱學習。強化學習對指導客戶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並對環境做出最佳反應意義重大。

紋狀體和伏隔核功能的實踐意義。人們一旦自認為正在做某件偉大而特別的事情,紋狀體就會觸發個人的獎賞反應。因此,如果一個團隊正在執行一項任務或者某個項目,將其分解成多個可實現的小階段目標和任務將更有利於刺激紋狀體的獎賞反應,這意味著每一次階段性獎勵能夠幫助個人在進步過程中始終保持充滿動力和鬥志。

教練可以與客戶進行一次交流,了解客戶生命中自設的反饋循環。比如,探討那些為自己工作的人是如何保持工作動力的(一種方法是可以通過和教練合作,通過教練獲得反饋、表揚和鼓勵)?了解你的客戶是否感受到團隊的倆零並且團隊成員彼此之間關係密切,信息能夠得到快速反饋?在人際關係中,客戶給予愛的方式能否被對方感受到?通過教練的指導,客戶可以重新評估並建立新的反饋迴路。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多巴胺更頻繁地釋放,並導致強化學習的發生。

視覺衝擊對激活伏隔核是有用的。當我們看到某些東西時,大腦就會出現真實的反應。教練可以指導客戶針對特定的目標設想目標實現的情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想像的事物就會實現,而是通過想像,我們可以關注一個人內在發生的變化。內在力量的激發更可能引起以目標為導向的行為。所以,可視化有利於增加伏隔核中多巴胺的釋放,從而使得目標實現變得更容易。

教練可以通過改變訓練方式、拓展個體體驗、親密活動設計以及讓人們遠離熟悉環境等方法,以豐富與客戶之間的積極記憶,從而不斷改善教練效果。

相關焦點

  • 研究 | 伏隔核激活與愉快體驗共享遺傳信息
    作為紋狀體核心結構之一的伏隔核是大腦的獎賞中樞,與動機及情緒加工密不可分。此外,伏隔核功能紊亂也是快感缺乏的重要神經機制。
  • Cell重磅-VR技術助力揭示'快樂源泉'多巴胺的神經機制
    多巴胺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調控物質,對運動控制、學習記憶、動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多巴胺的信號傳遞對於探究多巴胺如何調控不同生理功能至關重要。其中一個廣為接受的理論是,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時相性活動類似於強化學習模型中使用的時差獎勵預測誤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PREs)。
  • 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我們「耐力」的關鍵
    近日,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我們「耐力」的關鍵。伏隔核也被稱為依伏神經核,在靠近大腦底部的位置,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在大腦的獎賞、快樂、恐懼以及安慰劑效果等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是人腦迴路中調節動機的關鍵部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想弄清楚動機行為的神經化學基礎。
  • 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抑制性γ—氨基丁酸(一種胺基酸,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最主要的神經信息傳導物質,可改善睡眠、燃燒脂肪、促進腦部組織中氧和葡萄糖的代謝、促進機體分泌生長激素等)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改變正常神經元的功能)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大腦的獎賞迴路
    [法]讓-菲利普·拉夏在有關注意力的研究中,介紹了獎賞和動機。大腦會自發地優先處理能夠激活獎賞迴路神經元的行動——賽車手在轉彎處看到了充滿誘惑的廣告,圖片刺激了他的獎賞迴路。獎賞迴路主要由伏隔核、紋狀體和眶額皮質構成。伏隔核劇烈活動,鼓勵賽車手把注意保持在圖片上。
  • 復旦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機制,為睡眠障礙治療提供新思路
    作者 孫國根 王毅群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黃志力教授和曲衛敏教授課題組,攜博士研究生李亞東和羅豔佳,經4年多研究有了重要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
  • 馬蘭研究團隊揭示古柯鹼獎賞相關記憶存儲的痕跡神經環路機制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蘭研究團隊通過選擇性標記和操控在記憶形成(學習)過程中激活的「痕跡神經元」,發現古柯鹼獎賞及相關環境記憶存儲於海馬vCA1和伏隔核中央核腦區的痕跡神經元中,而這兩個腦區痕跡神經元間突觸聯繫的選擇性加強介導了古柯鹼獎賞記憶的提取(回憶),提出特定記憶以痕跡神經元-痕跡神經元相連接形成的特異神經環路形式儲存的假說。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研究發現腹側蒼白球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
    人類的生存活動離不開動機、運動、獎賞和學習等行為,而這些行為高度依賴於覺醒狀態的維持。目前,關於整合覺醒與動機行為的神經環路和分子機制不明。近日,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課題組聚焦腹側蒼白球對覺醒與動機行為的作用,在該領域取得新突破。
  • 科學家證實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曲衛敏課題組研究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
  • 被「我愛學習」刷屏了?怎樣才能真的愛學習?
    首先從快樂產生的機制說起。在我們腦內,有一種能傳遞快樂、興奮情緒的神經遞質——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通過中腦邊緣系統通道(mesolimbic system)產生獎賞迴路。這個獎賞迴路是包括伏隔核,尾狀核,殼核,丘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大腦深部核團以及內側前額葉等部位共同組成的神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