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研究發現腹側蒼白球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

2020-10-20 復旦大學

人類的生存活動離不開動機、運動、獎賞和學習等行為,而這些行為高度依賴於覺醒狀態的維持。目前,關於整合覺醒與動機行為的神經環路和分子機制不明。

近日,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課題組聚焦腹側蒼白球對覺醒與動機行為的作用,在該領域取得新突破。10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以《腹側蒼白球GABA能神經元通過腹側被蓋核通路調控動機相關覺醒》(「Ventral pallidal GABAergic neurons control wakefulness associated with motivation through the ventral tegmental pathway」)為題,在線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

黃志力課題組先前的研究發現,存在於伏隔核中的多巴胺D1受體和D2受體陽性神經元分別調控覺醒和睡眠,腹側蒼白球是這二類神經元的下遊核團之一,但其本身是否調控覺醒和動機行為不明。研究人員運用神經科學前沿研究方法,發現腹側蒼白球中一類抑制性GABA能神經元在覺醒期活性升高,而在睡眠期降低,提示GABA能神經元可能調控覺醒,變性或抑制此類神經元顯著降低覺醒並抑制動機行為;通過特異性操控神經元活性的化學遺傳學和光遺傳學等方法,揭示了腹側蒼白球中GABA能神經元調控覺醒並增強動機行為的機制是通過中腦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去抑制,並系統地闡明了伏隔核-腹側蒼白球-中腦腹側被蓋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的神經環路。

該研究成果的重要發現揭示了腹側蒼白球中GABA能神經元是覺醒和動機行為的整合中樞;可直接調控生理性覺醒;傳統觀念中GABA是抑制性遞質,常與促眠和麻醉機制相關,本研究則發現釋放GABA神經遞質的腹側蒼白球神經元直接調控覺醒並增強動機。伏隔核與藥物成癮和戒斷密切相關,成癮和戒斷均伴有睡眠障礙。研究結果可能為臨床治療睡眠障礙、藥物成癮等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

腹側蒼白球中抑制性GABA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或抑制此類神經元顯著降低覺醒並抑制動機行為;其機制是通過中腦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去抑制,腦內存在著伏隔核-腹側蒼白球-中腦腹側被蓋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的神經環路。

復旦大學博士生李亞東和羅豔佳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曲衛敏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0-00906-0.


作者:王毅群

來源:基礎醫學院

製圖:鄭佳欣

編輯:徐俊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教授曲衛敏課題組研究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
  • 科學家證實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曲衛敏課題組研究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
  • 復旦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機制,為睡眠障礙治療提供新思路
    作者 孫國根 王毅群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黃志力教授和曲衛敏教授課題組,攜博士研究生李亞東和羅豔佳,經4年多研究有了重要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07黃志力課題組發現腹側蒼白球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  人類的生存活動離不開動機、運動、獎賞和學習等行為,而這些行為高度依賴於覺醒狀態的維持。目前,關於整合覺醒與動機行為的神經環路和分子機制不明。  近日,黃志力教授課題組聚焦腹側蒼白球對覺醒與動機行為的作用,在該領域取得新突破。
  • 復旦大學發現小鼠黑暗暴露誘發覺醒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研究發現,上丘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聯合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介導了小鼠急性黑暗暴露誘發覺醒效應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為臨床治療異常光照引起睡眠紊亂相關疾病提供新思路
  •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發現不同照度的紅光對小鼠睡眠覺醒行為的影響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發現不同照度的紅光對小鼠睡眠覺醒行為的影響時間:2017/5/8 10:31: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選稿:陳樂 復旦大學6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腦科學研究院黃志力教授團隊張澤等研究人員測定了不同照度紅光對小鼠睡眠覺醒行為的影響,糾正了「紅光不影響小鼠等夜行性動物睡眠覺醒行為
  • 中國學者發現腦內睡眠調控新核團 將造福多巴胺能神經功能異常失眠...
    中新網上海4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18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研究發現吻內側被蓋核神經元(RMTg)具有生理性睡眠促進作用,並參與睡眠內穩態調控。是睡眠啟動和維持不可或缺的核團,是腦內多巴胺系統的重要「剎車」。
  • 天黑請睜眼 科學家破解小鼠暗覺醒機制|螢光|蛋白|神經元|多巴胺|...
    是什麼機制影響了我們的睡眠和覺醒?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黃志力和教授曲衛敏的科研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這些問題的探究。1月31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該研究團隊博士生張澤和劉雯櫻等為論文第一作者。小鼠是怎麼被「暗」醒的?和人一樣,小鼠的感光器官是視網膜。
  •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宋彬課題組誠聘博士後、研究助理及技術員
    2002年獲得武漢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得中山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講師和副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及面上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2014年起在美國哈佛醫學院McLean Hospital任博士後和講師(Instructor)。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照度大於10lx的紅光影響小鼠睡眠覺醒行為
    小鼠是生命科學實驗中最常用的研究對象傳統觀念認為,小鼠缺乏紅色色覺感知,當實驗人員需要在暗期光照時,常採用紅光照明即可避免夜間光照對小鼠睡眠等行為的幹擾。但文獻顯示不同實驗室使用相同劑量同種促眠藥所產生的藥效或對照組的基礎值差異較大,提示不同條件的紅光可能影響小鼠的睡眠覺醒行為。 為驗證上述假設,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腦科學研究院黃志力課題組張澤等研究人員測定了不同照度紅光對小鼠睡眠覺醒行為的影響。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佔昌友課題組發現血液中天然IgM為葉酸結合蛋白...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佔昌友課題組聚焦於關鍵血漿蛋白對藥物體內遞送過程的調控作用與機制,重新審視了血漿蛋白與葉酸修飾納米藥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對體內藥物性能的調控,取得新進展。血液中天然IgM大量吸附在葉酸修飾的脂質體表面,造成脂質體的靶向功能丟失,增強了免疫原性並加速體內清除佔昌友課題組研究發現,當葉酸修飾的脂質體入血後,大量吸附天然
  • 基礎醫學院程金科課題組發現腫瘤免疫抑制重要調控因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程金科課題組在腫瘤研究領域知名期刊《腫瘤研究》(Cancer Research,影響因子9.13分)上發表了題為《SUMO特異性蛋白酶1對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MDSC)發育及功能的重要性》(SUMO-Specific Protease 1 Is Critical fo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 復旦大學嚴大鵬課題組發現病毒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人體免疫反應包括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當病原體入侵宿主後,首先啟動固有性免疫反應,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發揮作用的是Ⅰ型幹擾素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進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達,從而啟動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
  • 浙江大學李曉明課題組近兩年成果盤點
    該研究發現腹側被蓋區到中縫背核存在兩條平行的抑制性通路,並發現了嗎啡成癮治療的新靶點。研究發現,大腦中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到中縫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存在兩條平行的抑制性神經通路。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吳施偉 復旦大學 4 過渡金屬/Sadphos催化的不對稱反應研究 張俊良 復旦大學 5 基於二維材料的存算一體神經計算晶片 周鵬 復旦大學 6 皮膚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在特應性皮炎發病中的作用及應用 李巍 復旦大學(醫學院) 7 NAT10介導的mRNA胞嘧啶乙醯化修飾在缺血性心臟病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及機制 孫愛軍 復旦大學(醫學院) 8 DNA損傷修復基因突變誘導腫瘤糖代謝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的機制研究
  • 【求學求職】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邵志成課題組誠聘co-PI和...
    二十一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基於國家發展重大需求及腦科學的發展趨勢,復旦大學依託於上海醫學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腦科學前沿中心,新成立腦科學轉化研究院(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Brain Research, Fudan University),開展腦科學的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
  • ...超級細菌傳播,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申請受理,月球亮面首次發現水
    男女PTSD行為方式存在明顯差異 男性更傾向酗酒的原因找到了在對齧齒動物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男性和女性會表現出自己獨特的PTSD近日,該發現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也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型來鑑定生物標誌物。科學家們指出,男性和女性在遭受創傷後的行為方式上存在主要差異,並且發現GABA信號傳導模式明顯不同。
  • 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發現異染色質...
    近日,復旦大學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通過高解析度成像、三維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及生物物理學等多學科手段,系統性地論證了核基質蛋白SAFB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作用。研究者發現,SAFB在細胞核中圍繞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分布,SAFB的缺失導致異染色質的解離;SAFB的作用機制是與MajSAT RNA形成複合物,共同促進相分離來維持異染色質的高級結構。此外,研究者還發現,SAFB的缺失導致基因組區室化程度減弱、非活性染色質區域中以TAD為單元發生染色質相互作用降低、染色質-核纖層相互作用降低等一系列3D基因組的變化。
  • 復旦近兩月理工醫科研成果公布:「太空碎片」實驗天基物聯網
    基礎醫學院黨永軍課題組揭示真核蛋白翻譯起始調控的新機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暨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黨永軍課題組在真核翻譯起始的調控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去泛素化酶USP9X調控蛋白翻譯過程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