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嚴大鵬課題組發現病毒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2020-12-05 科教頭條

人體免疫反應包括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當病原體入侵宿主後,首先啟動固有性免疫反應,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發揮作用的是Ⅰ型幹擾素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進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達,從而啟動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來自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團隊的題為β-arrestin 2 as an activator of cGAS-STING signaling and target of viral immune evasion研究論文,揭示了β-arrestin 2通過cGAS調節Ⅰ型幹擾素通路的分子機制,而病毒通過降解β-arrestin 2實現其免疫逃逸的目的。

嚴大鵬課題組發現β-arrestin 2促進IFNβ的表達、Ⅰ型幹擾素信號通路的活化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機制上,β-arrestin 2與cGAS直接結合併促進cGAS和DNA的結合及cGAMP的產生,而β-arrestin 2在感染中發生的去乙醯化是其發揮抗感染功能的基礎。在病毒感染早期,β-arrestin 2迅速發生去乙醯化而活化,發揮其抗感染功能;而在感染晚期,β-arrestin 2卻能被病毒誘導,發生泛素化而被降解,幫助病毒實現免疫逃逸。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抗心衰藥物Carvedilol能夠促進β-arrestin 2的去乙醯化及抑制β-arrestin 2的降解,通過穩定β-arrestin 2調控Ⅰ型幹擾素信號通路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提示其可作為潛在的抗病毒藥物。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2017級直博生張懿華和2019博士生李慢慢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嚴大鵬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東方學者特聘教授等課題的共同資助。

來源: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組招聘博士後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組現面向國內外招聘具有免疫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或分子生物學背景的博士後2名。  實驗室主要針對免疫調控,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動物感染模型及臨床樣本上系統地研究天然免疫應答反應中的信號轉導機制,更側重於研究病原體如何幹擾免疫信號通路以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免疫攻擊,期望鑑定出可用於藥物篩選的分子靶標,並提出免疫診斷及治療的新途徑。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曹雪濤課題組Immunity發文揭示病毒免疫逃逸新途徑
    lncRNA 與蛋白質分子發生相互作用並調控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是目前細胞分化發育、功能調控及其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研究的熱點。然而,在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調控領域,是否存在lncRNA通過影響天然免疫關鍵信號蛋白分子的PTM來調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呢?病毒感染狀態下lncRNA拷貝數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它與天然免疫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呢?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新冠病毒逃逸人體免疫系統識別機制揭示
    記者14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講席教授馬丁·F.巴赫曼和查麗莎教授團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間距不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進而不能使人體產生良好的保護抗體反應。該項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子刊。與所有病毒相似,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的一個重要保護機制是能夠產生針對該病毒的保護性抗體。
  • 研究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5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鍾勁課題組的研究論文:Hepatitis C virus NS4B induces the degradation of TRIF to inhibit TLR3-mediated interferon signaling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揭示了B肝病毒感染導致機體T淋巴細胞免疫耗竭的新機制。
  • 研究發現RNA病毒逃逸機體天然免疫機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獲得了RNA病毒如何通過其獨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細胞監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結果,並發現了天然免疫識別與調控的新型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是機體感知與識別外源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 《科學》雜誌報導曹雪濤團隊發現病毒免疫逃逸與複製新途徑—新聞...
  • 水生所在魚類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然而,水生病毒往往給水產養殖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其中鯉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草魚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魚類病毒病的重要病原。一直以來,關於魚類病毒是如何躲避魚體免疫系統的逃逸機制尚不清楚。
  • 武漢病毒研究所王延軼在人巨細胞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上再取新進展
    先天性免疫反應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宿主細胞的模式識別受體(PRR)識別病原體的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引發細胞信號級聯反應,調節機體產生I型幹擾素和促炎因子,進而大範圍的觸發機體抗病毒反應,包括抑制病毒複製,清除病毒感染的細胞和激活適應性免疫應答。
  • 中國科大在肝臟免疫耐受和B肝病毒免疫逃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中心、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田志剛教授研究組在肝臟免疫耐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B型肝炎病毒(HBV)通過肝臟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擊的新機制。
  • 馮新華課題組發現腫瘤細胞逃逸機制
    近日,Oncogene雜誌在線發表了生研院馮新華教授為通訊作者的論文STAT3 selectively interacts with Smad3 to antagonize TGF-β,揭示了腫瘤細胞逃逸TGF-β信號的重要機制。
  • 中山醫院團隊發現黑色素瘤進展及免疫逃逸新機制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00新發病例,導致約55,000名患者死亡[1]。近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其療效在黑色素瘤中尤為顯著,然而免疫治療不應答及耐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進一步探索黑色素瘤發生發展及免疫耐受機製成為當前研究熱點。環狀RNA(circRNA)是一類閉合的環狀單鏈非編碼RNA,具有抵抗RNA酶的降解作用而相對穩定。
  • 曹雪濤院士團隊發現宿主 LncRNA 調控病毒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這項工作研究了宿主 lncRNAs 在病毒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發現宿主 lncRNA-GM 表達的減少可通過調控 S - 穀胱甘肽化修飾抑制 TBK1 激酶活性,促進病毒免疫逃逸的發生。發現只有過表達 lncRNA-GM 可抑制病毒複製,並促進 IFN-I 的產生。動物實驗發現 lncRNA-GM 缺陷使小鼠對病毒感染更加敏感。這些數據提示 lncRNA-GM 可能增強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其表達下降可能與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逸有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
  • 突破|武漢大學發現人體新的抗病毒免疫機制
    因此,了解cGAS的活化與穩態調控機制對於理解抗病毒免疫應答以及炎症反應有著重要的意義。2020年5月26日,武漢大學鍾波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USP29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cGAS and promotes cellular antiviral respons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