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免疫反應包括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當病原體入侵宿主後,首先啟動固有性免疫反應,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發揮作用的是Ⅰ型幹擾素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進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達,從而啟動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來自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團隊的題為β-arrestin 2 as an activator of cGAS-STING signaling and target of viral immune evasion研究論文,揭示了β-arrestin 2通過cGAS調節Ⅰ型幹擾素通路的分子機制,而病毒通過降解β-arrestin 2實現其免疫逃逸的目的。
嚴大鵬課題組發現β-arrestin 2促進IFNβ的表達、Ⅰ型幹擾素信號通路的活化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機制上,β-arrestin 2與cGAS直接結合併促進cGAS和DNA的結合及cGAMP的產生,而β-arrestin 2在感染中發生的去乙醯化是其發揮抗感染功能的基礎。在病毒感染早期,β-arrestin 2迅速發生去乙醯化而活化,發揮其抗感染功能;而在感染晚期,β-arrestin 2卻能被病毒誘導,發生泛素化而被降解,幫助病毒實現免疫逃逸。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抗心衰藥物Carvedilol能夠促進β-arrestin 2的去乙醯化及抑制β-arrestin 2的降解,通過穩定β-arrestin 2調控Ⅰ型幹擾素信號通路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提示其可作為潛在的抗病毒藥物。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2017級直博生張懿華和2019博士生李慢慢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嚴大鵬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東方學者特聘教授等課題的共同資助。
來源: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