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首臺反射式望遠鏡要搬「新家」了 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2020-09-07 資訊全媒體

 9月4日下午,在相城舉行的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東京雲對接會活動上,蘇州市科協、市外辦、相城區政府攜手新建一座中日友好天文臺,蘇州公園內青少年天文觀測站中一架見證了中日兩地友好交往的天文望遠鏡也將搬「新家」。  

  1981年,日本池田市與蘇州結為友好城市。次年,為紀念締結友好城市一周年,池田市向蘇州贈送了一架口徑405毫米的反射式望遠鏡,這架「落戶」蘇州公園中心小島上的蘇州市首臺天文望遠鏡見證了兩座城市38年來割捨不斷的友城情誼。  

  廣袤無垠的宇宙有著神奇的吸引力,讓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發現,通過天文科學播撒友好交流的「種子」 。

  走進蘇州公園,遠遠地就能看見蘇州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圓頂。走進觀測站,一樓是小展廳和辦公區域,二樓是一間電教室,通過一個旋轉木質樓梯,就登上了圓頂觀測間。

  天文圓頂緩緩打開,觀測室中間一座IK-五型天文望遠鏡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鏡身黑白兩色,周身裝配著各種精密配件,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  

  這個「大傢伙」今年已經38歲了,它的製作者是池田市石川勇先生。1982年8月28日,這臺集成了牛頓式和卡塞格林式光學系統的天文望遠鏡被安裝完畢,在蘇州公園內的天文觀測站正式落成。  

▲鏡身銘牌

  在它的鏡身銘牌上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你們擁有無限的可能。希望用這個望遠鏡探索宇宙的壯闊、美麗和神秘。思索幾億光年中地球的存在,從中發現生命的寶貴和喜悅,人類的和平與相互協助的重要性,以及時間的貴重。」

  30多年來,這段話激勵著無數青少年仰望星空、探索未知。  

▲前排中間為石川勇

  在安裝調試期間,石川勇夫婦與蘇州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經常在夜晚調試觀測到2、3點,直到天文觀測站正式運轉。市外辦原副主任張學回憶道,當時這個望遠鏡就做了兩臺,另外一臺在大阪青少年天文館中,和蘇州這架是姊妹望遠鏡

  蘇州市政府為感謝池田市贈送天文望遠鏡,於1984年在池田市水月公園內,仿拙政園內「荷風四面亭」,建造一座「齊芳亭」,作為兩市結好三周年的禮物。

  - 蘇州天文科普事業從這臺望遠鏡開始 -

  「這臺望遠鏡就像是中日友好交流所播下的一顆種子,期望這顆種子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這是時任池田市長若生正在天文觀測站落成儀式上的寄語。

  作為蘇州青少年天文觀測活動中心,觀測站受到國內天文愛好者歡迎,紛紛前來參觀體驗,池田市各種訪華團及每年一度的青少年訪華團都會來到觀測站訪問交流。

  「當時站裡包括我在內就兩個工作人員,周邊學校又多,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原首席科普師、天文科普專家陳波今年1月正式退休,他和這架望遠鏡相處了38年。他說,蘇州能擁有這麼大的口徑且功能先進的望遠鏡,在當時全國地級市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觀測站成立至今,依託這臺望遠鏡完成了大量天文觀測任務,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得到各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從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四級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到1985年成為全國第二家觀測到哈雷彗星的天文觀測站。

  「可以這麼說,蘇州天文科普事業從這臺望遠鏡開始。」陳波說,由於疫情和遷新址的原因,天文觀測站當前已暫時閉館,等待在「新家」和大家見面。

  「新家」10倍大,將成科普打卡網紅地

  今年,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要求努力創造中日地方合作新樣板,促進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  

  經市科協、市外辦、相城區政府友好協商,擬將蘇州公園內的天文觀測站遷建至示範區內,共建中日友好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蘇州觀測站、蘇州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助力區域科技、經濟、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日友好交流。

  根據協議,將儘快啟動選址、規劃、建設工作,使之成為見證中日友好、推動天文科普事業發展的新的裡程碑。  

▲天文觀測站

  「由於現有地點規模較小,功能單一,不能全面滿足天文科普工作和觀測需求。」天文觀測站工作人員趙義平說,新址預計建築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是現在觀測站的十倍,增加一臺口徑600毫米的折反射天文望遠鏡和一臺射電望遠鏡,天文圓頂數量也會增加。內部設置天文遠程控制中心、天文觀測臺、宇宙AR、VR體驗中心、天象廳、特展區等區域,又將是青少年科普打卡網紅地

  2021年是蘇州與池田結好40周年,2022年是蘇州市天文觀測站成立40周年,三方也將積極策劃籌備兩個「40年」紀念活動,將日本池田市40年前在蘇州播下的友好交流「種子」,在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培育成長為一棵「常青大樹」,打造天文科普的新基地、中外交流的新窗口!


責編:李俊鋒

相關焦點

  • 【天文】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折反式望遠鏡
    折射式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經典卡塞格林式望遠鏡、李奇-克萊琴望遠鏡)、折反式望遠鏡(馬克斯託夫-卡塞格林望遠鏡、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一般來講,製作大口徑(100mm以上)的組合透鏡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常見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不超過100mm。(二)反射式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牛反),沒有折射過程,所以沒有色差問題。
  • 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有什麼區別(天文望遠鏡發展簡史)
    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的區別  折射望遠鏡的特點是:鏡筒長,有色差,部署安裝容易,適合入門,重量一般不太重  反射望遠鏡的特點是:鏡筒短,有球差,部署調試、校正較麻煩,適合專業觀測,重量和體積一般都較大  所以,如果過去完全沒有用過望遠鏡,建議先入手摺射式望遠鏡,有基礎以後再考慮反射式的,一般來說反射式的望遠鏡都要有私家車才能方便運輸
  • 折射式和折反射式望遠鏡
    折射式:伽利略式望遠鏡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
  • 巨型化望遠鏡發明史,由短鏡身到大型反射式望遠鏡,突破層層困難
    例如,它受到透鏡大小的限制,當時還只能製造出10釐米寬的透鏡,要想澆鑄一塊完好無暇的大塊火石玻璃是很困難的,而鑄造大塊金屬就容易得多了。因此,在十八世紀末葉,短鏡身望遠鏡的發展方向又從消色差折射望遠鏡轉向了大型反射式望遠鏡。在這方面首先做出貢獻的是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
  • 民用天文望遠鏡(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的極限口徑多大?
    中國的官方天文臺大部分望遠鏡的口徑也不大。財力雄厚的業餘人士的望遠鏡的口徑也不小。如果想給望遠鏡一個「界定」,其到底是屬於愛好者級別的,還是私人天文臺級別的。我覺得從重量和布置方式兩個方面來談比較好。國內有很多私人天文臺,佔地,耗資,口徑,選址都是一流的。
  • 星特朗AstroMaster 114AZ反射式望遠鏡
    關鍵字:山西行情;太原行情;太原望遠鏡行情;星特朗;Celestron;星特朗AstroMaster 114AZ;天文望遠鏡;天文地景雙用    【PConline太原站 行情】星特朗AstroMaster 114AZ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快速而簡單的不用工具即可安裝
  • 都敏俊的望遠鏡到底有多牛?·都市快報
    教授投其所好,拿出一些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拍的星空照片送給他,允才估計連叫姐夫的心都有了。  這裡面有一些關於望遠鏡的細節,電視裡沒細講,我來介紹介紹。牽涉到的問題有這麼幾個:1.怎麼衡量一臺望遠鏡?2.望遠鏡有哪些種類?3.我們用望遠鏡來看什麼?
  • 牛人花0.03萬打造牛頓反射望遠鏡,真能看到月球坑,目標直指蒼穹
    最近有一位小夥伴水瓶比腳高就向我們展示了它自製超牛的望遠鏡,利用其簡單的材料和反射式望遠鏡原理,組裝後就能觀賞浩瀚的太空,將其製造原理和過程分享給大家,如有興趣可以自己動手製造。
  • 牛人花0.03萬打造牛頓反射望遠鏡,真能看到月球坑,目標直指蒼穹
    最近有一位小夥伴(水瓶比腳高)就向我們展示了它自製超牛的望遠鏡,利用其簡單的材料和反射式望遠鏡原理,組裝後就能觀賞浩瀚的太空,將其製造原理和過程分享給大家,如有興趣可以自己動手製造。反射式望遠鏡的特點對於望遠鏡來說,放大倍數越大自然就更好,而這就需要放大鏡的大口徑來實現,而反射式望遠鏡能低價獲得大尺寸的鏡片,所有受到很多製作者的喜歡和青睞。
  • 蘇州「校地合作」不完全採訪筆記:「象牙塔」有新故事
    城牆磚南大蘇州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上,南「京明城牆磚」和「蘇州古城牆磚」與奠基石一同被埋下,寓意南大與蘇州深厚的合作情誼,更寓意南大人與蘇州人從此就是「一家人」。喜結良緣背後有「小故事」之所以成為「一家人」,背後有著道不盡的淵源與情分,其中,有兩個「小故事」最是深入人心。第一個故事,可以概括為「一個人,一座城」。
  • 首臺核心工藝設備曝光機順利搬入
    首臺核心工藝設備曝光機順利搬入     成都中電熊貓第8.6代液晶面板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報訊(範坤鵬記者羅向明)9月28日,隨著首臺核心工藝設備曝光機順利搬入,位於成都市雙流區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的成都中電熊貓第8.6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式向設備調試運行階段轉變。
  • [多圖]400年來14具最著名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上榜
    折射望遠鏡的優點是焦距長,底片比例尺大,對鏡筒彎曲不敏感,最適合於做天體測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總是有殘餘的色差,同時對紫外、紅外波段的輻射吸收很厲害。  2、牛頓反射式望遠鏡牛頓反射式望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遠鏡的原理並不是採用玻璃透鏡使光線折射或彎曲,而是使用一個彎曲的鏡面將光線反射到一個焦點之上。
  • 哈勃望遠鏡與珀金埃爾默,不得不說的故事
    接下來的日子會一一與您見面,故事後還有關於本篇故事的有獎答題,快來了解我們,贏取自己的小幸運吧~人類對星空的嚮往    在歷史長河中,人類對於頭頂上這片星空的探索從公元前開始就從未停止過。直到今天,哈勃望遠鏡仍然是人類觀測宇宙的主要途徑。 珀金埃爾默為哈勃打造核心光學組件    作為一架天文望遠鏡,哈勃內部的鏡子和光學系統是整個觀測系統的心臟,因此在設計上有很嚴格的規範。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
  • 這首歌背後的故事這麼心酸?
    說到華語劉流行樂壇男歌手林俊傑,他是一位聲音很有辨識度的歌手,聲音獨特到一開口歌唱就會知道是他。「修煉愛情的心酸,我們這些努力不簡單,快樂煉成淚水,是一種勇敢。」《修煉愛情》收錄於2003年林俊傑發行的專輯《因你而在》中,這首歌背後其實是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真實的發生在林俊傑身上,對於林俊傑來說,這首歌蘊含了對好友離去的心酸,以及對好友的思念之情。這首歌的mv以動畫的形式描述了在愛情裡失去一個人的心痛,最強悍的第三者不是別人,而是命運,當那個愛自己的人離開的時候,原來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物理趣味故事——望遠鏡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或反射鏡,以及其他光學器件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它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成像或光線被凹面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後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目鏡放大而被看到,又稱「千裡鏡」。因為第一臺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而伽利略製作的卻可以放大8倍,後來製作的更是達到了20倍,甚至30倍。
  • 武漢華星光電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項目首臺曝光機搬入
    北京時間07月2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武漢華星光電t4首臺曝光機搬入 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我宣布,華星光電t4項目首臺曝光機開始搬入!」7月20日上午,隨著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的一聲令下,在現場全體員工的注視中,武漢華星光電第六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項目(以下簡稱t4項目)首臺曝光機緩緩吊入廠房。
  • 牛人用0.03萬打造牛頓反射望遠鏡,真能看到月球坑,目標直指蒼穹
    最近有一位小夥伴(水瓶比腳高)就向我們展示了它自製超牛的望遠鏡,利用其簡單的材料和反射式望遠鏡原理,組裝後就能觀賞浩瀚的太空,將其製造原理和過程分享給大家,如有興趣可以自己動手製造。提到牛頓估計沒人不知道,小學就會從書上看到他的故事,到了初中就開始學習他的三大定律,牛頓對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稱為「物理學之父」。
  • 牛頓和他的反射望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遠鏡1688年,牛頓的第一架小型反射望遠鏡製成了。他的物鏡是用青銅磨製的凹面反射鏡,直徑只有2.54釐米,鏡筒長度15釐米,放大率達40倍,觀測效果不亞於2米長的折射鏡。1672年1月,牛頓又做好了物鏡為5.1釐米的第二架反射望遠鏡,長僅16釐米。他在物鏡前面安裝上一塊傾斜45度放置的平面反射鏡,當光射到物鏡上以後先被反射到平面鏡上,又被平面鏡反射到鏡筒一側的目鏡前聚焦,通過目鏡即可看到被放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