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在相城舉行的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東京雲對接會活動上,蘇州市科協、市外辦、相城區政府攜手新建一座中日友好天文臺,蘇州公園內青少年天文觀測站中一架見證了中日兩地友好交往的天文望遠鏡也將搬「新家」。
1981年,日本池田市與蘇州結為友好城市。次年,為紀念締結友好城市一周年,池田市向蘇州贈送了一架口徑405毫米的反射式望遠鏡,這架「落戶」蘇州公園中心小島上的蘇州市首臺天文望遠鏡見證了兩座城市38年來割捨不斷的友城情誼。
廣袤無垠的宇宙有著神奇的吸引力,讓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發現,通過天文科學播撒友好交流的「種子」 。
走進蘇州公園,遠遠地就能看見蘇州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圓頂。走進觀測站,一樓是小展廳和辦公區域,二樓是一間電教室,通過一個旋轉木質樓梯,就登上了圓頂觀測間。
天文圓頂緩緩打開,觀測室中間一座IK-五型天文望遠鏡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鏡身黑白兩色,周身裝配著各種精密配件,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
這個「大傢伙」今年已經38歲了,它的製作者是池田市石川勇先生。1982年8月28日,這臺集成了牛頓式和卡塞格林式光學系統的天文望遠鏡被安裝完畢,在蘇州公園內的天文觀測站正式落成。
▲鏡身銘牌
在它的鏡身銘牌上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你們擁有無限的可能。希望用這個望遠鏡探索宇宙的壯闊、美麗和神秘。思索幾億光年中地球的存在,從中發現生命的寶貴和喜悅,人類的和平與相互協助的重要性,以及時間的貴重。」
30多年來,這段話激勵著無數青少年仰望星空、探索未知。
▲前排中間為石川勇
在安裝調試期間,石川勇夫婦與蘇州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經常在夜晚調試觀測到2、3點,直到天文觀測站正式運轉。市外辦原副主任張學回憶道,當時這個望遠鏡就做了兩臺,另外一臺在大阪青少年天文館中,和蘇州這架是姊妹望遠鏡。
蘇州市政府為感謝池田市贈送天文望遠鏡,於1984年在池田市水月公園內,仿拙政園內「荷風四面亭」,建造一座「齊芳亭」,作為兩市結好三周年的禮物。
- 蘇州天文科普事業從這臺望遠鏡開始 -
「這臺望遠鏡就像是中日友好交流所播下的一顆種子,期望這顆種子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這是時任池田市長若生正在天文觀測站落成儀式上的寄語。
作為蘇州青少年天文觀測活動中心,觀測站受到國內天文愛好者歡迎,紛紛前來參觀體驗,池田市各種訪華團及每年一度的青少年訪華團都會來到觀測站訪問交流。
「當時站裡包括我在內就兩個工作人員,周邊學校又多,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原首席科普師、天文科普專家陳波今年1月正式退休,他和這架望遠鏡相處了38年。他說,蘇州能擁有這麼大的口徑且功能先進的望遠鏡,在當時全國地級市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觀測站成立至今,依託這臺望遠鏡完成了大量天文觀測任務,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得到各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從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四級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到1985年成為全國第二家觀測到哈雷彗星的天文觀測站。
「可以這麼說,蘇州天文科普事業從這臺望遠鏡開始。」陳波說,由於疫情和遷新址的原因,天文觀測站當前已暫時閉館,等待在「新家」和大家見面。
「新家」10倍大,將成科普打卡網紅地
今年,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要求努力創造中日地方合作新樣板,促進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
經市科協、市外辦、相城區政府友好協商,擬將蘇州公園內的天文觀測站遷建至示範區內,共建中日友好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蘇州觀測站、蘇州市青少年天文觀測站),助力區域科技、經濟、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日友好交流。
根據協議,將儘快啟動選址、規劃、建設工作,使之成為見證中日友好、推動天文科普事業發展的新的裡程碑。
▲天文觀測站
「由於現有地點規模較小,功能單一,不能全面滿足天文科普工作和觀測需求。」天文觀測站工作人員趙義平說,新址預計建築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是現在觀測站的十倍,增加一臺口徑600毫米的折反射天文望遠鏡和一臺射電望遠鏡,天文圓頂數量也會增加。內部設置天文遠程控制中心、天文觀測臺、宇宙AR、VR體驗中心、天象廳、特展區等區域,又將是青少年科普打卡網紅地。
2021年是蘇州與池田結好40周年,2022年是蘇州市天文觀測站成立40周年,三方也將積極策劃籌備兩個「40年」紀念活動,將日本池田市40年前在蘇州播下的友好交流「種子」,在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培育成長為一棵「常青大樹」,打造天文科普的新基地、中外交流的新窗口!
責編: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