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書拯救了自卑青年俞敏洪?企業家的黃金屋和桃花源

2020-12-07 財經故事會

文/陳紀英

1980年夏天,一位江南俞姓木匠的18歲兒子,考進了北京大學——跨進校門時,他連普通話都說不好,那口蘇南方言總被戲稱為「日語」。

沉重的自卑感揮之不去,幫室友提熱水、給女生扛行李,是他一次次融入集體的笨拙嘗試。

如果按照慣常的邏輯,劇情大概會這般續寫——「我努力了二十年,就是為了坐在這裡和你喝一杯咖啡」。

可惜,這位來自鎮江臨縣江陰的鄉下青年,從小喝慣了鎮江香醋,咽不下洋咖啡。

不走尋常路的他,九年後創辦了一家企業——新東方。

從身處塔基的自卑青年俞敏洪,到高居塔尖的社會精英俞敏洪,看似很遠,其實很近——近得只需要一本書就能填平。

大學時期的俞敏洪

拯救俞敏洪的那本書,是尼採的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提出的「超人概念」把俞敏洪「從自卑中拯救了出來」,牽引他走向企業家的終途。

書籍如同阿基米德的槓桿,具有撬動地球的力量,它讓諸多類似少年俞敏洪一般的邊緣人士,走出封閉的世界,突破人生的局限,走到舞臺中央。

儘管熱愛讀書,並不一定能夠成就非凡事業,但成就非凡者,幾乎都是書籍的忠實信徒。做到頭部的企業家,也無一例外都是「書蟲」。

當俞敏洪在惡補英語和普通話的時候,向南不到五公裡的北京外國語學院裡,後來擔任噹噹執行董事、創始人的女大學生俞渝,正在設計她的留學計劃。

兩位俞姓青年並不認識——但他們都痴迷讀書。

俞渝留學計劃的緣起也是一本書,書名為《如何去美國留學》,靠著這本書的指引,她照葫蘆畫瓢去了美國。

如果不去美國,她還會創業嗎?

很大概率之下,依然會有企業家俞渝——單槍匹馬勇闖華爾街的俞渝,在MBA畢業後第三年,就玩了一出完美的收購遊戲,幫助中國公司拿下美國通用汽車旗下子公司,大賺一億三千八百萬。

俞渝1995年在美國康州爬山

但未必會有噹噹。1996年,俞渝在美國結識李國慶,不到三個月閃電結婚,隨後回國創辦了噹噹。

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拯救了自卑的俞敏洪,一本《如何去美國留學》改變了俞渝的人生。

這樣的例子,在企業界比比皆是。鋼鐵俠原型埃隆·馬斯克仿佛無所不能,先是涉足網際網路支付改變金融業,又開著特斯拉顛覆汽車行業,同時把民營火箭送上外太空。他無所不能的秘訣就是讀書,「光靠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當然再加上「實驗,因為有時書上的東西未必正確。」

讀書對馬斯克的塑造不僅關乎科學素養,還關乎人生選擇。馬斯克從小就是書痴,「直到有一天,我開始讀百科全書,這也無意中讓我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設計和實現產品的工程師。」

讀書啟蒙了許多企業家的創業初心,隨著企業發展壯大,他們又在書本中尋求管理之道。

2013年,我去採訪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和他的創業夥伴、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

他們創業之時,中歐長江等商學院尚未成立,「你們做企業遇到問題向誰請教呢?」

兩人的答案很一致,拜書本為師——採訪結束後,唐修國還送了我一本《基業長青》,他說那本書是他的「管理老師」。

書籍,某種程度上,是企業家的孵化器。

因為認識到讀書的價值,機緣巧合之下,把圖書做成了生意,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噹噹。

在電商出現之前,書蟲們於浩瀚卷宗中,尋找心中所愛,並不比海裡淘金容易多少——在全球,每天有7740萬本書出版,全球圖書的總量累計超過了2萬億本。

俞渝就親歷過找書之苦。20多年前,她經常去逛中國最大的書店——西單圖書大廈,16000平方米的營業廳裡,陳列著33萬種出版物。俞渝穿梭於暗淡的室內光線中,從一層到另一層,上上下下,每一層圖書還要分開排隊付款,苦不堪言。

俞渝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

為了找到一本梁實秋描寫北京秋天的散文,俞渝還曾趕到三聯韜奮書店,在三層樓的書店裡,來來回回地翻找,才在「港臺文學」的小角落裡得見真容。

切身體驗過線下買書的不便之後,俞渝更為篤定創辦噹噹的決心。

彼時,初出茅廬的噹噹腳下所踩的,尚是網際網路、電商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的不毛之地。

噹噹的第一個辦公室,選在了國家圖書館。俞渝上班的路上,總能看到瀛海威的廣告牌,「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從這裡向北1500米。」

瀛海威的廣告牌

彼時,連網民都是鳳毛麟角——噹噹的早期用戶中警察居多,因為公安部門是中國最先聯網的機構。

沒有快遞公司,噹噹啟用了各地的送報公司,給讀者送書上門;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信用卡,噹噹開拓了貨到付款的模式。

於不毛之地建起城池,從無到有、從0到1,噹噹成就了中國第一家上市電商公司,早於京東和阿里四年。

現在,當信息流、短視頻、直播平臺大行其道,人們的注意力被碎片化地分割於短短的140字和15秒,放下手機,斷開Wifi,沉心閱讀還有價值嗎?

親自把全球帶入信息化高速公路的比爾·蓋茨,依然覺得讀書有價值——每天睡前的一個小時,都是固定的讀書時間,他甚至略顯古板地偏愛紙質書勝過電子書。

而俞敏洪的家中,如今已經收藏了一萬多本圖書,「好像沒書在身邊,靈魂就沒有了安全感」。他甚至有些矯情地認定,人生的最大成就不是創立新東方,而是實現了買書自由,再也不用糾結價格。

即便到了現在,俞渝依然從讀書中受益良多,「大衛奧格威的自傳很具象地告訴了我什麼是廣告;華盛頓郵報Katherine Graham的自傳讓我相信,依靠勇氣、堅持和不斷搜尋人才,一個中年女人可以踏入新行業,打造優秀的公司;彼得杜拉克則讓我意識到,要在公司與人性的衝突中尋找中間地帶。」

閱讀的價值,並沒有因為信息的泛濫而消失,反而越發凸顯,這也是噹噹和俞渝繼續堅守的底氣。

而書香的回歸,也讓噹噹繼續青春期。今年4月書香節,噹噹1分鐘賣出圖書3521982冊;暑假讀書季,噹噹的圖書收訂碼洋同比增長48%,中小學生閱讀更是同比大漲156%。

如今的噹噹,不僅身負商業使命,也在履行社會擔當——兩者已經合二為一。無論是與盒馬鮮生、滴滴跨界送書150餘萬冊,讓書香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專車、超市,還是利用年輕人最愛的社交媒體打卡、短視頻平臺直播等新模式,開啟一場復興傳統文化的時空之旅,都是社會價值與商業使命的同步共振。

於商業,書中自有「黃金屋」;於社會,書中自有「堯舜禹」。

從書籍中得到滋養的企業家們,也在著書立說,反哺社會。

比如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出版的《價值》。

對於操盤4000億投資基金的張磊來說,寫書,從經濟回報來看,性價比著實過低,但以文字為載體,共享積攢幾十年的投資智慧,釋放於普羅大眾和後輩晚生,於社會價值來說,則是指數級的無限量放大。

無獨有偶,全球最大私募基金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明,也以八旬之身,耗費三年時間,把從人生的「艱難險阻、挫折坎坷」中總結出來的見解經驗,傾囊相授於《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本著作中。

「希望這本書能夠給那些希望提升個人影響力、實現自我價值,或是志在建立具有獨特文化的卓越組織的機構人士以啟迪。」

並非每位企業家都有機會寫書立說,但推薦書籍,則人人可行。

也是為了推薦圖書,三十多年前,相隔不到五公裡,卻無緣相識相熟的俞敏洪和俞渝,三十多年後的昨天,終於在亞布力相聚一堂。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裡的噹噹圖書館

剛剛落成的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裡,有一所俞渝以噹噹名義捐贈冠名的圖書館。

酷愛讀書的俞敏洪、張躍、羅康瑞、劉永好等理事,成為了圖書館首批薦書大使。

遠大集團創始人張躍 的手寫書單

俞敏洪推薦的書單長達31本,再顯「學霸」氣息,涵蓋小說、戲曲、哲學、詩歌、紀傳體、社會文化等多種類型。

曾被哲學家尼採「拯救」的俞敏洪,對於哲學書籍依然偏愛有加——《商人為什麼需要哲學》和《人生哲思錄》名列書單。

在一個讀書精神似乎不合時宜的年代,企業家走到臺前,扛起提倡讀書的大旗,具有不可替代的感召力——一個熱愛讀書的社會,才有遠大前景。

因為,書中不僅有維持生計的「糧食與蔬菜」,也有安放靈魂的「詩歌和遠方」。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人,都能從激烈的商戰、繁忙的工作中,暫時抽身而退,轉頭回到書籍的「桃花源」和「理想國」裡休整靈魂,滋養心靈。

向企業家看齊,開始讀書吧。

相關焦點

  • 從TNC到「桃花源」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從TNC到「桃花源」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2017-08-0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菅宇正 高文興 老河溝景色 或許,這正是這批中國企業家的另外一面——他們的「詩和遠方」。 桃花源基金會名下的第一家機構——四川省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其實由成立於2011年9月的「四川大自然保護基金會」更名而來。 彼時,馬雲、歐亞平、黃怒波、胡祖六、郭廣昌、牛根生等共計16人,執意要將至少5000萬元的真金白銀投入到一片近10萬公頃的高山密林。
  • 評俞敏洪事:"墮落"的俞敏洪與日益敏感的性別話題
    11月18日,2018學習力大會上,俞敏洪在談到「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時,說:「就像女生挑選男生的標準決定了這個國家男人的方向。」——這句話似乎也沒錯,但是他的進一步闡述則闖了大禍,「實際上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常說在女性就是這個原因,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這就是典型的「女人禍水論」,把國家發展中讓人不滿意的地方歸罪於女人。
  • 中國知名企業家俞敏洪一行深入阿木爾北極冰藍莓酒莊考察
    8月1日,中國知名企業家俞敏洪,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劉正好,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主席孟繁志,中國旅遊集團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磊,中國當代書法家黃其錦一行10人,深入北極冰藍莓酒莊參觀考察。林業局副局長牟海軍,北極冰藍莓酒莊公司董事長於浩淼陪同考察。
  • 馬雲,雷軍,俞敏洪,劉強東,郭廣昌等談高考,為什麼要讀大學?
    馬雲在微博裡說,第二次高考失敗後,他對未來充滿憂慮和惆悵,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抬不起頭,怕自己沒有未來……所以,馬雲格外珍惜被杭州師範大學錄取的機會。俞敏洪:高考對大部分人來說試一次改變命運的努力和馬雲一樣,俞敏洪也是「經歷了三次高考才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 俞敏洪:一隻悲欣交集的駱駝
    若干年以後,每當回憶起這段時光,俞敏洪話題總是離不開屈辱、自卑、受傷……俞敏洪拼了命地學習普通話、英語,有空就去圖書館看書,就是為了能和同學們縮小一點點距離。但是兩年過去,他的成績依然在全班墊底。大三那年,俞敏洪拼命讀書,讀到大口吐血。到醫院一查,原來得了肺結核。由於這病具有傳染性,俞敏洪被迫休學。
  • <一日行>俞敏洪調侃雷軍英文 展示最小辦公室
    走進新東方英語課堂,俞敏洪、魯豫兩位GRE高分得主分享自己的考試心得,俞敏洪還現場點評馬雲、劉強東、雷軍的英文水平來,調侃雷軍發布會英文演講:換成我打死也不上臺。引得臺下大笑不斷。  魯豫現身新東方引騷動 俞敏洪展示最小董事長辦公室  採訪當日,魯豫來到位於北京海澱的新東方總部,剛進辦公大樓,主持人魯豫就在眾人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一位激動的女員工對著魯豫直呼:哇,女神。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比電影精彩
    俞敏洪是肩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寫這本書的,他說:「希望我的這些感悟和思考,能夠對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但也不僅限於年輕人,有所幫助。」在《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這本書中,俞敏洪完成的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從0到1,再從1到N的創業歷程。
  • 俞敏洪自述,多次走「在崩潰的邊緣」,那些創業者的至暗時刻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中,俞敏洪輕描淡寫地提到徐小平因「不守規矩」而被新東方董事會投票開除一事,將多年來大家感興趣的三人恩怨掀開了一角。徐小平為何要創作這樣一部電影?這源於2003年的一本書《東方馬車》。2001年,《北京青年報》資深記者盧躍剛開始了在新東方長達兩年的「蹲點」,為這個正在快速發展的企業寫傳記。
  • 好書推薦: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沒有看這本書之前,自己對於「新東方」和「俞敏洪」三個字都很陌生,概念是模糊的。糊糊塗塗中,只知道俞老師是非常勵志的人,具體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影響我是完全不清楚的。看完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俞老師奮鬥的一生,勵志的一生。
  • 桃花源董事會及理事會成立大會
    出席會議的除了包括基金會董事局聯席主席馬雲、馬化騰,以及沈國軍、王中軍、虞鋒、曾梵志、朱保國、張爽等桃花源董事之外,還有組成桃花源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的40多名中國知名企業家,慈善家。他們帶著關注自然,注重實效,快樂公益的期望,談論著如何用「科學的手段和商業的手法」的保護新模式。這是自4月寧波「桃花源基金會」宣布成立以來大家的第二次相聚。
  • 俞敏洪:保持水勇往直前的本質,永遠不要把自己變成泥沙
    然而,超級演說家中的俞敏洪,似乎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成功人士的想像。他的親和,隨意,臉上洋溢的對生活的熱情和時常露出的燦爛的笑臉,讓我們怎麼也很難跟印象中的成功人士聯繫在一起。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他上來的第一句話,就點醒了千千萬萬的年輕人。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在很多年輕人眼中,會覺得如果是讓他們在舞臺上,給他們機會,一定會做得更好。
  • 四川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代表大會開幕
    本報訊(記者 唐小未)記者從11月30日上午開幕的四川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獲悉,近年來,協會勇擔社會責任,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捐資助學、促進就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帶領全省各級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累計捐資捐物總額達7200餘萬元,為全省高校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2萬餘個。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昨天用一天時間讀完了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親述新東方創業發展之路》這本書。這本書完整、深刻的講述了俞敏洪帶領新東方從0到1,從1到N的過程與思考。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管理等方面有一個全新的思考。
  •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 2016-01-0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基金會成員及執行團隊合影   2015年4月10日,公益機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在寧波宣布成立,馬雲、馬化騰出任該機構董事會聯席主席,國內一批知名企業家及公益人士亦參與其中,包括沈國軍、歐亞平、朱保國
  • 重慶青年企業家進校園分享心得:畢業時一定要想清楚就業還是創業
    (原標題:重慶青年企業家進校園分享心得:畢業時一定要想清楚就業還是創業)
  • 自卑的女孩,從小在什麼樣的家庭?自卑不是性格,而是思維方式
    自卑的人是什麼樣子的?自卑的人連走路都充滿了自卑感,不敢被別人注意,不敢和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自卑,甚至不敢和別人說話,也不敢和別人交流,只想默默地走在路上,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給小編印象最深刻的自卑行為是小編的一個朋友,我們暫且叫她沐陽,沐陽是一個長相白皙,性格溫柔的女孩子,單從外表看,誰也看不出她的內心深處。跟她相處了幾年,也能感覺到她的不自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很差,根本不會成功。可是她本人哪有這麼差?只不過是一味地在自我否定罷了。
  • GSEA全球青年企業家創業之旅啟動
    一年一度的GSEA全球青年企業家創業大賽於近日揭開帷幕,2016年中國區決賽已在上海舉行,評委包括全球創業家協會EO亞洲總監JB Dimayuga和XNode創業空間/創業加速器創始人與CEO周煒以及上屆中國區冠軍選手相楊。最終李彥翰選手獲得冠軍,將於2月底赴香港參加亞洲賽。
  • 《自卑與超越》①|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不夠漂亮,所以我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幸福,所以我也不敢談婚論嫁;我精心準備的提案被老闆全盤否定了,我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
  • 馬雲對話青年企業家: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機
    此外,價值觀至上的馬雲建議年輕人特別是青年企業家要具備三觀,即未來觀、全球觀和全局觀。當企業家具備了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以後,面對今天暫時的迷茫和困難,就會非常冷靜和清醒,並且會採取行動,抓住機會。儘管很多人認為全球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馬雲表示,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導致的,是全球化不完善導致的。
  • 《自卑與超越》① | 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的開篇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