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俞敏洪說:「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人品底線。」
就是自稱「土鱉」的俞敏洪。俞敏洪因創辦新東方培訓學校,幫助學生出國深造而被稱為留學教父。
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俞敏洪寫了自稱「比電影更精彩」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俞敏洪是肩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寫這本書的,他說:「希望我的這些感悟和思考,能夠對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但也不僅限於年輕人,有所幫助。」
在《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這本書中,俞敏洪完成的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從0到1,再從1到N的創業歷程。
做好合理的利益分配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利益分配的方式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一個創業者能否把公司做好、做興旺。
許多創業公司到最後之所以散架或者倒閉,往往也是因為利益分配不公平或不到位。
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利益分配也是最難的,所以應該在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分配體系,新東方就是這麼過來的。
起初,給老師遠高於同行的工資加獎金;徐小平、王強加入以後,轉變為合伙人機制;
2000年以後,新東方有了更多長久的合作夥伴,就採取了股份制;到如今採取的是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法。
正是由於有這種因地制宜的機制,新東方所以到今天還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
其實不管是國家、組織,還是家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問題。
而從本質上來說,只有把利益的問題擺正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長久。
「三臺」留住人才
創業公司想要留住人才,除了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外,還要給新人提供「三個臺」:工作的舞臺、發展的平臺和可靠的後臺。
舞臺是能夠給員工一片發揮自己才華的天地;平臺則是舞臺的疊加,在平臺上,你可以從老師變成管理者,再從管理者變成股東;同時這些人才的發展也是需要公司作為後臺予以支持。
因為別人之所以不去獨立創業,而選擇跟隨你,也是因為這樣事情可以變得更加簡單,這就是後臺的力量。
關於用人,俞敏洪認為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隊伍的年輕化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年輕人有時做事情還不成熟,甚至不靠譜,但是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鍛鍊,他們的成長速度是40多歲中年人的好幾倍。
從危機中去尋找機會
所謂商場如戰場。一家公司在成長發展中難免會遇到挫折甚至是危機,因此化解危機,從危機中去尋找機會,也是一個企業家應該具備的能力。
而在新東方的發展史上,渾水公司的攻擊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危機事件。
在受到攻擊後,新東方的股市大震,市值直接減少了60%。在這種危急關頭,越需要企業管理者要有冷靜清晰的應對策略。
俞敏洪通過求助於馬雲,柳傳志等企業家朋友,使得新東方的股價得以扭轉逆境;
後又藉助此次危機,給新東方骨幹發放三年期權,在為公司節約成本的同時又將核心骨幹留了下來。
所以,困難當頭不亂陣腳,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積極尋找突破點,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好方法。
俞敏洪1976年初中畢業後回了農村老家,1980年第三次高考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後又因換上肺結咳搜學一年。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裡挑燈看三國",轉為夜戰TOEFL、GRE,並終於考過了TOEFL和GRE。
屋漏偏逢連夜雨,1989年,美國開始了對中國的緊縮留學政策,為了賺錢,俞敏洪約王強等同學在校外辦班開始賺課時費。
工作單位北京大學對俞敏洪的創收行為態度是,賞你一個處分,不要太激動。
在校期間,班上男女比例一比一,他卻從沒被一個女同學正眼看過。漫步校園時遇見了當時北大"系花"級別的美女,一見鍾情,600本名著轉化為情詩,如滔滔江水不絕,終於抱得美人過,從此變為俞夫人。
從北大辭職之後,俞敏洪和女友租下一間農民房。女友給房東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在社會上的培訓學校打工,隨後發現觀念相差頗大,於是萌發了自立門戶的念頭。
1993年,已經31歲的俞敏洪正式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兩年之後,新東方的學生已經發展到了一萬五千人,俞敏洪的美國夢徹底熄滅了,他和同為北大教師的徐小平以及北大同學王強加盟新東方。三人號稱新東方三駕馬車。
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集團(600811,診股)旗下的新東方在線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外界稱之為"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
2002年,新東方做出了一個決定,任何人的親屬不得在新東方任職。這個決定的觸發因素是俞敏洪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後來北京和他共同居住,作為創始人的母親,俞媽媽的待遇無疑是高級的,久而久之,俞母開始幹涉新東方的發展。
其他兩駕馬車王強和徐小平欲退出新東方。俞敏洪沮喪到了極點,為了阻止母親的"指手畫腳",他以下跪的方式換來了母親的放手。
2010年,俞敏洪提出了新東方要推進三化(標準化、系統化、信息化)。而今年年初,俞敏洪再次連發五封"內部郵件"自任"三化工作小組"組長,在2019自然年及2020財年(即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強烈推進'三化'",要"脫胎換骨"、"洗心革面"。
2015年,新東方以數千萬元人民幣入股尚德教育成為重要股東。而去年,新京報曝光了尚德教育銷售員飾演多重身份、虛假承諾補錄學籍、勸轉專業、虛假優惠等招攬新學員的各種"套路"。
今年年初, 俞敏洪投資1350萬美元的達內教育涉欺詐招生,讓學生"貸款交學費",最後遭訴諸法庭。
自2018年1月-10月,9個月的時間裡新東方股價從108.4美元/股跌至51.26美元/股,跌幅52.7%,幾乎腰斬,市值從高點時的170多億美元跌至最低81億美元,蒸發91億美元。
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在線在上市的鐘聲還未消散的時候,股價就開始下跌,不到一小時,便跌破發行價。
在時代浪潮滾滾前進的途中,所有人都在拼命洗掉身上舊時代的印記,只有俞敏洪,似乎還是那個從無錫江陰農村走出來、帶著濃厚鄉音的中國商人。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創立新東方的心路歷程,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應該是「誠懇」。他通過場景和故事帶讀者回顧新東方發展的時間節點,描述他碰到的問題總結的經驗教訓,給予「後浪」一些參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