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新東方大事記與經驗教訓,《中國...

2020-12-08 騰訊網

  作者對新東方重要歷程的回顧。涉及到利益分配方式、合伙人引進過程、公司組織結構改進、新業務探索、經驗教訓總結等多個方面。

  從初創到上市這一段,內容有趣有料,故事比較多。後半部分是上市後的事,故事少了很多,新東方新業務介紹多了一些。

  新東方這些大事以前基本上都公開過,這本書補充了不少細節,也從作者和新東方的視角對這些大事做了一次梳理。

  書中作者總結的經驗教訓我認為還是比較誠懇深刻的,不避諱自己的缺點和失誤。

  讀後感覺新東方多次度過危機,多虧了作者比較厚道,多次出讓自己的利益來息事寧人。

  另外,俞敏洪雖然讀書很多,但是非常清楚自己讀的以人文社科為主,理工科思維比較欠缺,我認為這一點也比較難得。

  有趣的是俞敏洪還交代了《中國合伙人》的由來:徐小平對2003年寫新東方的《東方馬車》一書中他的形象不滿意,寫了《中國合伙人》的劇本。

  總體評價4星,不錯。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於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我在北大已經落了下風,而且工資還那麼低,不如離開北大出去教書,掙的錢會比現在多很多,而且出去以後我再開培訓班,也不會有任何人給我處分!P6

  2:此外,這些學生本身的基礎也非常不錯,所以很容易被教出高分來。一旦他們被教出高分,會反過來對我培訓班的發展有很好的影響,甚至說非常重要的影響。P10

  3:後來,大班模式就變成了新東方的一種標配,甚至成了新東方教學文化的一部分。這裡面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學生進入更大的班級以後,學習熱情反而提高了。P16

  4:那時,我在深刻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我給新東方老師開出的工資比周邊所有培訓機構都高。當時,我們周邊包括北大、北外在內,已有二三十個託福、GRE培訓機構。我調查了它們給老師開的工資以後,決定把我們給老師的工資翻倍。P26

  5:但這樣的好老師並不是很多,即使我當時全力以赴去培養,一年也就培養出來十幾個。當時,新東方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多,老師不夠怎麼辦呢?一般的做法是繼續招老師開課,但是我當時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堅決不讓我認為不合格的老師進課堂。P28

  6:所以,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應採用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新東方在不同階段採取的利益分配方式有:起初,給老師固定工資加獎金;後來徐小平、王強來了以後,採取合伙人機制;2000年以後,新東方有了更多長久的合作夥伴,就採取了股份制;而如今採取的是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機制。P33

  7:現在,大家對於「東方大學」這個名字,已經非常陌生了。但是當年的東方大學,尤其是東方大學外語培訓部是一個特別響亮的品牌,因為它就是新東方的前身。P37

  8:在跟他們討論完了以後,我提出由我來辦這個外語培訓部,把總收入的25%分給他們。但如果學生要發票的話,他們就必須把發票給開出來,以證明培訓的合法性。P38

  9:所以,當時的新東方為保證教學質量採取了一個策略,那就是:沒有名師不開班,班級是限量的。這就促使很多人都幫助新東方做宣傳,動員身邊的人趕快去新東方報名,要不然就沒辦法上新東方的這些班,一旦你晚一年報名,你出國的事就會耽誤一年。P54

  10:當時出現了這樣一種景象:教室一停電,學生就把蠟燭點上,階梯教室裡同時燃上幾百根蠟燭,那種感覺真的特別神聖。P62

  11:原來徐小平把接我這件事情給忘了,過了兩個小時才想起來,趕快帶著他兒子來接我。很快我就發現了一件事情,徐小平在溫哥華實際上沒有工作。P68

  12:最後,家庭企業就變成各幹各的,上下級關係也變得非常不清晰。比如這件事情我想這樣幹,可家族成員已經那樣幹了,我就不好再去說什麼了,員工也不知道該聽誰的,最後員工會陷人迷茫,弄不明白到底應該怎樣去做事。此外,員工還會產生這樣一種心態——討好的心態:要不斷去討好這個人,討好那個人,免得得罪了誰。P79

  13:當時,新東方凡是能做的板塊都已經劃分完了。關於利益分配,我沒有給他們開工資,而是採取這樣一種方式:每個業務板塊獲取的大部分利潤都由該板塊的負責人負責,我只要求兩點。一是上交總收入的15%。P87

  14:如果一直堅持包產到戶,我估計新東方到最後也就是分開發展的幾家小公司而已。新東方之所以現在能成為總收入不錯,市值也相當高的上市公司,就是因為我們後來打破了包產到戶,實行了集約化、集團化的發展。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但我們也都做到了,P92

  15: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我把我的家族成員趕走,他們看到我的家族成員都離開新東方了,他們也得照做。這才是一個真正公平的解決方案。這是一件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P98

  16: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領域中的「夫妻店」通常是做不大的。到現在為止,我見過的教育領域中堅持夫妻一起幹的機構,基本上即使中途幹大了,最後也是越幹越小,因為其他人沒有發展空間。P100

  17:然後,這個人帶的幾個跟班看我還有呼吸,就對他說:「老大,我們把他幹了吧!」他說:「俞敏洪還是一個不錯的人,我們已經拿了這麼多錢,足夠遠走高飛了,就留他一條命吧!」 P106

  18:」結果,他們商量了一下說:「我們還是不退了,覺得未來公司可能會更值錢。但是你要保證,如果新東方將來倒閉了,這1億元的底價必須由你俞敏洪承擔!」我說:「好,這樣的話我也願意,我們就一起好好往前做。」 P138

  19:他們說:「俞老師,既然你實在不願意轉到殼公司,那就把錢退給我們,我們也不跟你合作了。」我二話沒說,就把錢退給了他們。其實,按照當時的合同,我把這1億元退給他們,要扣15%的違約金,相當於1500萬元。後來我說:我也不扣你們的違約金了,就算朋友一場,你們讓我弄懂了A股市場到底是怎麼運營的,P142

  20: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就是北京新東方學校的管理層和老師們,他們的利益和我們吵架是沒有關係的,這也就確保了學校的正常發展,不受變革中任何糾紛的幹擾。P145

  21:接著,我就說:「那這樣吧,我讓位。我現在當董事長,你們覺得我幹得不合格,那就由你們來做吧!我願意讓位,就當一個純粹的股東,這樣總可以吧!」這一點他們同意了,P146

  22:這中間還出現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徐小平在某件事情上沒守規矩,我提出必須讓徐小平離開董事會,結果大家投票通過了。當然,這件事情對徐小平的進步和新東方的進步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後來,徐小平一直說,當時被投票離開董事會的那一刻,他終於意識到了一個企業有規矩其實是很重要的。P147

  23:沒想到機緣巧合,他來的同時,剛好王明夫的諮詢團隊過來,說新東方值50億元,這既開啟了新東方的資本財富夢想之路,也打開了新東方的潘多拉盒子——接著的兩年時間,盧躍剛完整地記錄了新東方管理團隊爭吵的過程,也就是說,什麼光輝形象都沒了。P150

  24:這件事情後來還引發了電影《中國合伙人》的創作,因為這部電影最初的劇本是徐小平寫的,他寫這個劇本,就是覺得《東方馬車》中沒有把他們的形象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他們就希望寫一個劇本,把每個人的形象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P152

  25:由單獨的機構或者個人去銷售資料,讓學生在馬路邊買資料,這樣的話就跟機構沒關係了,機構只負責講課!而講課本身是我們自己的智慧財產權,資料又不是我們在賣,所以也就跟我們沒關係了。最後,新東方也跟其他培訓機構採取了一樣的策略。這件事情直接導致ETS陷入了另外一個困境。P162

  26:因為對我們來說,做雅思既不用擔心盜版,而且還跟官方形成了非常好的合作。這樣一來,雅思在中國就開始蓬勃發展。幾年以後,中國考雅思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考託福的人數, P167

  27:所以兩年多之後,他們覺得要想把事情做下去,可能還得俞敏洪回來,後來,他們就把我邀請回去,繼續當董事長和總裁。那個時候是2004年,新東方最激烈的內部鬥爭已經過去了,大家也開始能夠理性地思考一些問題了,覺得其實大家最終的目標就是把新東方做好。P175

  28:我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新東方在國內上市基本上不太可能。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國內的資本市場非常不規範,而且當時到A股上市極其困難,排隊都要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二是中國沒有教育公司上市的先例,所以最後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證券委審批的時候,能不能通過是未知的。P183

  29:後來,他來到國內,在向新東方董事會做陳述時,我說我選定了,就是謝東螢。當時陳曉紅也在董事會上,她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問為什麼,她說他長得太難看了。我解釋說我們用人的標準是看他的能力,是看他未來的發展,而不是看他的長相,實際上看順了以後,謝東螢一點都不難看。P199

  30:2012年,渾水公司攻擊新東方,說新東方做假帳、數據造假,但是最後也不了了之了。後來經過兩年的獨立審計,新東方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確認為沒有財務問題。這樣的好結果源自新東方最珍貴的傳統——不做假帳。P204

  31:東螢上去講了財務,接著我就上去講業務。只講到一半,下面有些人就聽得不耐煩了。下面有人說:「俞老師,你就別講了,新東方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是從新東方上學出來的。你就告訴我們你的定價是多少,願意給我們多少股票就行了。」 P210

  32:他們說:「哎呀,新東方也不缺錢,就把我們給你們的5000萬元給我們就行了。」後來我一想,都是老朋友了,而且我特別敬重柳傳志,就說:那就把5000萬元都還給你們吧。新東方還是挺大氣的,不光把5000萬元還了,還把銀行帳上存下的利息也都給了聯想。P251

  33:我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一點,如果你想做的業務和你的主營業務沒有太多的瓜葛,在資源、產業鏈上又不能互用的話,那對這樣的業務就一定要小心謹慎。所以到新東方上市之前,電腦培訓業務雖然還在,每年還有兩三千萬元的收入,但是沒什麼利潤。P268

  34:我突然意識到,一對一業務是存在重大問題的:第一,這項業務需要的人力資源太密集,一個老師只能帶一個學生;第二,服務體系太龐雜;第三,如果只做一對一的話,最後利潤會被全部吃掉,以致企業不能持續發展。所以我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對一對一進行限制。P280

  35:現在,不管是投資界、科技界,還是教育界,都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是有內在規律的。所以,資本的規律是不能夠完全應用在教育領域的,但是在把真正的教育歸類的前提之下,資本是能為教育添磚加瓦的,甚至可以使教育如虎添翼。P288

  36:這個機會到底是什麼呢?在這樣一個股價被拉低了50%~60%的情況下,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為新東方的骨幹力量發期權的機會。於是,我就立刻啟動了申請發期權的機制。P300

  37:所有上市公司的主要目標,新東方當然也不例外。那麼,資本市場給新東方帶來的增長要求,也使新東方犯了很多錯誤。其中,最主要的錯誤有兩個:一個是依賴營銷,一個是開校區。P305

  38:比如,我讀了大量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書籍,於是,我的思維模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框架,基本就局限在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範圍之內。這樣一來,我就發現,在某個領域我的思想是擴展了的,而在另外的領域我的思路卻是狹窄的。P347

  全文完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比電影精彩
    就是自稱「土鱉」的俞敏洪。俞敏洪因創辦新東方培訓學校,幫助學生出國深造而被稱為留學教父。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俞敏洪寫了自稱「比電影更精彩」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是肩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寫這本書的,他說:「希望我的這些感悟和思考,能夠對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但也不僅限於年輕人,有所幫助。」在《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這本書中,俞敏洪完成的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從0到1,再從1到N的創業歷程。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昨天用一天時間讀完了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親述新東方創業發展之路》這本書。這本書完整、深刻的講述了俞敏洪帶領新東方從0到1,從1到N的過程與思考。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管理等方面有一個全新的思考。
  • 讀《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有感
    俞敏洪的人生像是一個中國夢,我們從中看到了我們自己,從農村出來,也不算聰明,高考三次上了北大,然後創業新東方,有的只有堅持,在同學心目中最沒有出息的人,最後成了屌絲逆襲的典範,成了同學中最成功的人,你我的心中何嘗不懷有這樣的夢想。
  • 看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想起他與馬雲的異同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最近出了本自傳《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這本書裡講了很多新東方鮮為人知的早年故事,在看到俞敏洪北大前後的那段經歷時,我忽然想到了他與馬雲的異同。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他們都是60年代出生(俞敏洪大兩歲),都參加了三次高考,都學的是外語,畢業之後都做了外語老師。當然,俞敏洪最終上的是北京大學,馬雲則是杭州師範的專科,差距不是一般的小。1986年以後,國內興起了出國的熱潮,北大畢業的學生們出國的非常多。
  • 俞敏洪自述,多次走「在崩潰的邊緣」,那些創業者的至暗時刻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自述,以第一人稱角度講述俞敏洪從三十歲創立新東方至今二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從一人講英語課到管理市值近千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大眾對他的經歷頗為好奇,更多的人是從前些年大火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了解他的故事的。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十三條經驗一個質疑一個問題
    我個人頗喜歡看成功人士寫的自傳,縱有美化,但亦會有少許乾貨溢出。最近看了俞敏洪這本自傳,書名為《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很形象的形容了他的創業過程。俞大智若愚,優秀但不出彩,出身草根,從底層創業,幾乎可以說把創業者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沒有崩潰沒有離析,應該歸功於他偏軟的性格和包容的思想。
  • 曾走在崩潰邊緣的俞敏洪,靠3點從絕望中尋找希望
    在他2019年出的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裡,俞敏洪提到了幫助自己逆襲的3個因素: 俞敏洪認為如果自己一直待在農村,就只會是一個離不開農村的農民了。 而在農村的環境裡,他不可能成為超越農村環境的個體。 俞敏洪的敢於改變,倒是使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1995年第一次來中國的其中一幕。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創業從來都是喜憂參半的堅持和不斷開拓...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17本(3月份第3本)《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閱讀時間2020年3月10-17日。 這本書是我今年閱讀時間最長的一本,大概用了8天才讀完,雖然這本書的頁數確實有點多,大概相當於兩本書,但讀這麼長時間的主要原因卻不是因為字數多,而是感覺自己進入了讀書疲倦期。
  • 《我曾走在崩潰的我邊緣》裡每一個人的崩潰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大佬朋友第一次在我面稱讚這本書一定要讀的時候,我大腦給我信息反饋是:「哦,這是大佬們要讀的書,和我沒關係。而且一聽名字就不適合我。」第二次聽見這本書名時,它成了我的必讀,更成了我現在坐在這絞盡腦汁寫復盤的書。真是應了那句「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 好書推薦: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沒有看這本書之前,自己對於「新東方」和「俞敏洪」三個字都很陌生,概念是模糊的。糊糊塗塗中,只知道俞老師是非常勵志的人,具體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影響我是完全不清楚的。看完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俞老師奮鬥的一生,勵志的一生。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對比《中國合伙人》中那些更真實的創業經歷
    故事裡的人物:成冬青,孟曉駿,王陽,對應的人物原型分別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電影裡的英語培訓機構「新夢想」,實際上就是國內非常知名的教育機構「新東方」。《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這本書,就是俞敏洪老師所寫的關於新東方從創業初期到現在的真實經歷。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你的朋友圈裡藏著你的未來
    其實,成東青的原型,就是自稱「土鱉」的俞敏洪。俞敏洪因創辦新東方培訓學校,幫助中國學生出國深造而被稱為留學教父。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俞敏洪寫了自稱「比電影更精彩」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列寧曾說過:「要向大目標走去,就要從小目標開始。」將大目標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標,小目標最終會累積成大目標。
  • 俞敏洪調整新東方在線高管:34歲工科生孫東旭掌舵
    在春節前的1月20日,俞敏洪終於完成對旗下新東方在線管理層的「大清洗」,孫暢從聯席CEO和執行董事之位退出,調任為非執行董事;34歲工科生孫東旭成為唯一CEO和兩大執行董事之一。  資料顯示,孫東旭於2007年獲得中國南開大學工學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學畢業後即入職新東方,先後就任天津新東方學校國外考試部教師、合肥新東方學校助理校長、西安新東方學校校長。
  • 俞敏洪:一隻悲欣交集的駱駝
    俞敏洪的助理來了,說俞老師管王強要公章(當時新東方的公章歸王強管)。王強立馬就懵了,心想我寫了這麼令人感動的信給你,而你卻這麼對我。他越想越心酸,一拍桌子就走了,一邊走一邊委屈地想,我要回美國,以後再也不回來了。而實際上,俞敏洪當時根本就沒有讀到信,只是因為其他事情要蓋章,結果造成了一個大烏龍。讀到信以後才發現,大錯已經釀成。當晚,新東方在翠宮飯店緊急召開董事會。
  • 新東方國際遊學雲課堂 俞敏洪上直播講解如何讓孩子了解世界
    在疫情期間,為了讓每一位中國青少年足不出戶看世界、聽世界、遊世界、學世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領銜全球教育大咖,探討全世界不同國家的教育,帶來一次世界人文、歷史、政治、經濟、科技和藝術的青少年博物大課堂。
  • 哪本書拯救了自卑青年俞敏洪?企業家的黃金屋和桃花源
    如果按照慣常的邏輯,劇情大概會這般續寫——「我努力了二十年,就是為了坐在這裡和你喝一杯咖啡」。可惜,這位來自鎮江臨縣江陰的鄉下青年,從小喝慣了鎮江香醋,咽不下洋咖啡。不走尋常路的他,九年後創辦了一家企業——新東方。
  • 「新東方帝國」俞敏洪就——「女性墮落致國家墮落」不當言論抱歉
    摘要:俞敏洪就演講中的不當言論道歉——「女性墮落致國家墮落」,俞敏洪稱是因為自己表達方式不對引起的誤會。稱它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女性強國家才能強。新浪娛樂訊 11月18日,俞敏洪在演講中發表的不當言論,稱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墮落導致整個國家墮落,此事引起了眾多人士的不滿和譴責。緊隨他發表演講之後,著名影星張雨綺隨後在微博發文「稱其不了解女性的價值和什麼叫平等」。
  • 新東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王強接過花坐進俞敏洪汽車的剎那,他問了俞一個問題:「老俞感謝你信任我,讓我回來,我問你個問題,今天我和小平一無所有,有一天我們萬一做的比你名氣更大,你能承受嗎?」對王強來說,潛意識裡就覺得自己能力強過俞敏洪。徐小平同樣如此。他們對俞敏洪的印象仍停留在北大時期,在公司隨意喊俞是土鱉、農民,講話很不客氣。
  • 我曾徘徊在崩潰邊緣
    我居然找不到一個理由來支撐我做的事情。趴在桌上我想了好多事情,都是負面的、自卑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心中的小我在不斷的縮小、縮小。曾經的經歷和當下的壓力,嚴重地打擊著那個小我。我想讀書,但又感覺到非常的疲憊。
  • 新東方年會節目瘋狂吐槽公司,俞敏洪樂得合不攏嘴?
    這首歌的歌詞描述了新東方公司內部的種種管理現象:員工對老闆溜須拍馬、實幹型員工比不過「做PPT的」、為了賺錢不顧個人道德……用詞「穩準狠」,令人不禁替表演員工「捏一把汗」,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對此似乎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