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最近出了本自傳《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
這本書裡講了很多新東方鮮為人知的早年故事,在看到俞敏洪北大前後的那段經歷時,我忽然想到了他與馬雲的異同。
相異之處當然非常明顯,一個是全球網際網路行業的頂尖巨頭,一個是國內最有名的英語培訓巨頭,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行業。
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他們都是60年代出生(俞敏洪大兩歲),都參加了三次高考,都學的是外語,畢業之後都做了外語老師。當然,俞敏洪最終上的是北京大學,馬雲則是杭州師範的專科,差距不是一般的小。
1986年以後,國內興起了出國的熱潮,北大畢業的學生們出國的非常多。那時正在北大教書的俞敏洪也想出國深造,後來也得到了一個機會,但沒有全額獎學金,自己還得負擔一大筆費用。於是,在1989年,他開始辦英語培訓班掙外快。
但北大其實是有此類培訓班的,俞敏洪自己開個培訓班顯然有利益衝突。後來,他跟北大的領導發生了一些爭執甚至是衝突,還得了一個行政記過處分,高音喇叭播了大概一個星期。
俞敏洪本來是想留在北大的,想出國留學也是打算回來繼續在北大當老師,圖一個安逸的生活。而且當時他已經結婚了,也想圖個安穩。但被處分以後就很難待下去了。
1990年,俞敏洪向北大提交了辭職報告,用一輛三輪車從北大宿舍拉了所有家當,到外面租了一間房子住。之後,自己開英語培訓班,最初掛的是東方大學外語培訓部的牌子,想的還是多掙點錢再出國留學去。後來錢賺得越來越多,再放棄這份事業去國外留學就太划不來了,乾脆自己拿到資質建立了新東方,書寫下一個創業傳奇。
1995年,馬雲當了幾年英語老師後也辭職創業了,他還在學校時就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倒和他的專業很契合。但杭州的高校數量遠不能和北京相比,出國留學的學生們顯然也少得多,馬雲沒走英語培訓這條路,而是發現了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行業,並堅決地投身其中。
人生命運各不同,數十年後的今天,俞敏洪和馬雲這兩位英語老師都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