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你的朋友圈裡藏著你的未來

2020-12-03 水木君說

由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的電影《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商業勵志片。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與兩位大學同學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

成東青,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兩次高考失利,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再復讀一年時,他跪在地上,乞求家人讓他再試一次。

母親借錢讓他參加了第三次高考,他不但成功了,而且考進了名校。

大學畢業後,成東青留校任教。看似生活已經步入正軌,他卻因在校外的培訓班授課被校方開除。走投無路的成東青開始了創業之旅,後來,他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東青到底具備哪些特質,使他能夠「鹹魚」翻身

其實,成東青的原型,就是自稱「土鱉」的俞敏洪。俞敏洪因創辦新東方培訓學校,幫助中國學生出國深造而被稱為留學教父。

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俞敏洪寫了自稱「比電影更精彩」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俞敏洪是肩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寫這本書的,他說:「希望我的這些感悟和思考,能夠對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但也不僅限於年輕人,有所幫助。」

01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

在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呢?」

一位網友補充說:「如果你以為自己是一條鹹魚,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沒有夢想,你連鹹魚都不如。」

周星馳的電影,大多突出有夢想的小人物。《新喜劇之王》中的如夢,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

她在「豎店影視城」跑龍套,辛辛苦苦奔波了十年。每天就像在勞務市場等著開工一樣,等待一個角色。運氣好時,演個死屍或替身,運氣不好時,連盒飯都沒有。

雖然她用樂觀的精神支撐著夢想,但生活的壓力不斷給她重擊。譬如劇中有這樣一段場景,如夢在為一家影視公司送外賣時,見到了一位導演,她想為自己爭取個角色。

導演問如夢:「你覺得你有機會嗎?」如夢回答道:「我有。」

導演說:「你沒有。」如夢說:「我知道機會很難得,我願意等。」

當導演告訴如夢她永遠也沒有機會時,如夢問導演:「永遠是多遠?」

導演回答:「永遠就是從現在直到宇宙毀滅。」如夢仍不放棄地問:「那宇宙毀滅之後呢?」

導演像看一個異類一樣看著如夢,無言以對。

苦心人天不負,如夢堅守的夢想最終開花結果,她不但實現了自己的演員夢,還成為了最佳女主角。

這驗證了一句話:

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的人身上。」

自稱「土鱉」的俞敏洪,不但是新東方的創始人,如今還是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

俞敏洪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參加了三次高考,考上了北大。北大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就在人生走上坦途時,他卻因在校外的培訓班授課,被學校處分。

俞敏洪選擇了辭職,當時離開北大需要一定的勇氣,畢竟大學教師是一個非常榮耀的工作。

他形容自己辭職時的狀態,就「像一隻家養的動物被扔到了荒野中,選擇只有兩個,要麼在荒野中餓死,要麼迅速學會捕食獵物!」

離開北大後,俞敏洪在北大西邊的一個村莊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開始著手創辦培訓班。

在創業初期他遇到過各種困難。如:當時申辦辦學許可證很艱難,他與辦證人員死磕了半年才辦下了許可證,可許可證的期限只有半年;

為了生源,他穿著破軍大衣拎著漿糊桶,心情忐忑地到自己工作過的北大去貼小廣告;

租賃的教學場地簡陋密不透風,夏天上完一節課後他與學生們的衣服都已溼透;

還有因師資力量缺乏,他一人身兼多個科目的教學工作;甚至有一次,他的員工在貼小廣告時,被競爭對手捅了好幾刀。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俞敏洪為何還能堅持?

他說過:「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因為他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所以他夢想成真了。

要想鹹魚翻身,就要先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因為有夢想,等於給了自己一線希望,等於給了自己一個爭取美好的機會。

02制定一個小目標

目標是什麼?

是前進的動力,是遠航的燈塔。有了目標,才不會彷徨躊躇不前,不會上演南轅北轍的鬧劇。

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是在告誡人們,今天的因是他日的果,今天不為他日做打算,必然會潛伏著許多憂患

因此目標的制定一定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991年初俞敏洪從北大辭職後,他為自己制定了攢10萬元人民幣的目標。那一年,因與人合作開培訓班收入大幅增加,他又把目標調整為30萬元。

雖然30萬在九十年代初不是個小數目,但1991年年底他完成了目標。

如今俞敏洪的資產已超過200多個億,這200個億,就是從10萬的小目標起步的。

成長的動力需要目標的引領與激勵,然而,並不是目標定得越大越好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

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山田本一回答:憑智慧戰勝對手。

山田本一所說的智慧,是他每次比賽前,都要乘車將比賽的路線仔細勘察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家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座公寓……這樣一直到賽程終點。

比賽開始後,他以百米衝刺的勁頭衝向第一個目標,到達第一個目標後,他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刺……這樣,40多公裡的路程,就被他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

這些小目標使他能輕鬆地跑完全程。

起初,山田本一不是這麼做的,而是把目標一下子定在終點的那面旗幟上,結果跑到十幾公裡,他就覺得疲憊不堪了,因為他被那段遙遠的路程嚇倒了。

列寧曾說過:「要向大目標走去,就要從小目標開始。」

將大目標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標,小目標最終會累積成大目標

03與高手為伍,曙光自現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以及三顧茅廬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

俞敏洪對《三國演義》也比較熟悉,他就想,要把新東方做大做強,就需要像劉備一樣找人跟他一起幹。他當時找合伙人有一個標準:就是合伙人的水平要比他強,同時又是可以一起合作的

俞敏洪想來想去,想到了幾個大學同學,他認為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學術水平都比他高。其中包括他的朋友王強,還有他在北大的老師徐小平。

1995年底,俞敏洪打算勸說王強和徐小平和他一起經營新東方。

當時徐小平在加拿大的溫哥華,王強在美國的新澤西。俞敏洪決定第一站先去找徐小平。

俞敏洪見到徐小平後,發現曾經意氣風發的徐小平在國外生活得並不好,前途渺茫。俞敏洪告訴徐小平新東方一年的總收入近千萬後,徐小平很羨慕。他們在見面的第一天晚上,就敲定了合作的事。

徐小平定下來後,俞敏洪又飛到美國找王強。

王強當時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當他知道了新東方的經營情況後,感覺挺震撼的。

讓王強更震撼的是,他發現,俞敏洪在美國期間,無論去中餐館吃飯,還是去大學參觀,許多中國留學生都認識俞敏洪,並熱情的與俞敏洪交談。那些留學生們曾在俞敏洪的託福、CRE上過課。

王強對俞敏洪說:「你居然那麼有名,我得考慮是不是要回去了。」於是王強也回國加入了新東方。

當時,新東方的業務很單一,主要是出國考試培訓。徐小平和王強的加入,增加了俞敏洪要把培訓這塊蛋糕做大的信心。

俞敏洪給徐小平和王強進行了業務劃分。

徐小平之前在溫哥華做過移民諮詢工作,於是,俞敏洪讓徐小平專門負責新東方的留學、籤證、移民以及諮詢工作。王強的英語口語水平極高,俞敏洪讓王強負責英語培訓這項業務。

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這三駕馬車齊心合力,創造了如今在中國培訓業首屈一指的新東方。

俗語說得好: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那麼,與高人為伍,必能登上巔峰

04堅守人品底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底線」這個詞,總會聽到「做人要有底線」、「做人要有原則」之類的話。

其實,底線就好比一條不可逾越的警戒線,只有保證不逾越這根線,才能保證心靈大壩的穩固。如果越過了這條警戒線,行為必然會失去最起碼的控制和約束,如同大壩決堤。

年初,在全國聚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等抗疫物資緊缺,多地出現了以口罩牟取暴利的案件。

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天津一連鎖藥店以高出進價5-7.4倍的價格銷售口罩牟取暴利,市場監督局對該藥店非法所得進行五倍罰款,該店被罰14.8萬元。

疫情傳播兇猛之際,如果說商家賣高價口罩牟取暴利,喪失人品底線,那麼那些銷售假口罩的人,可以說道德淪喪了。

據環球網報導,全國多地多名賣假口罩的犯罪嫌疑人被抓。

南京的劉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買到了劣質口罩,她買的口罩包裝簡陋、纖薄如紗,生產日期居然是一周後的。

有些人的底線,在物慾與功利面前是那麼的脆弱,損人利己成了他們獲利的法寶。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不同,但做人不能沒有底線。

沒有底線,也就沒有了衡量對錯的尺度

底線是人的自我基準,是道德的基準,是為人處世的基準

面對新冠肺炎爆發,俞敏洪在2月23日做了一場直播,這場直播彰顯了他的人品高度。

在2003年非典期間,還沒有網際網路在線教育。新東方的學生們不能上課,只能全部退還學費。當時需要退費幾千萬,最後新東方沒錢退了,俞敏洪就向朋友借了1000多萬,把學費全部退給了學生。

俞敏洪說:「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人品底線。」

不做任何沒有底線的事情,這無疑是新東方發展的基石。

司馬光說過:「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可見自古以來,修煉正直的高尚品格被視為安身立命的基石。

05自我驅動,永不言棄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我當時上學的時候,從來沒有得過班級前10名,但是我當時就有了這樣的一個想法,就是我用我的時間長度,來拼你的聰明程度。」

「就是你們幹五年幹成的,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實在不行,我就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把你們一個個送走後繼續幹。」

在俞敏洪看來,自我驅動、永不言棄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因為力求上進並取得成績的道路從來都是艱辛的,如果沒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信念,那麼成功只能成為奢望。

在美國影片《風雨哈佛路》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殘酷的現實面前你應勇往直前。」

電影《風雨哈佛路》是根據美國「奇蹟女孩」莉斯·默裡的自傳改編的。由於莉斯的父母吸毒,致使家境貧寒,莉斯8歲開始行乞。15歲時,莉斯的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也進了收容所,從此她無家可歸流落街頭。

在17歲時,莉斯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日子裡,她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莉斯還曾獲得過「白宮計劃榜樣獎」、「無所畏懼獎」,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接見。

如今,莉斯在全球各地發表演講,激勵人們在困境面前不輕言放棄、追尋心中的夢想。

人們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如何跨越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就是這種精神,使莉斯鹹魚翻身,擁有了優質的人生

其實人人都是金子,可是有些人卻把自己隱藏起來。因為他們害怕磨難,所以只能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一輩子只能做一條普通的鹹魚

當一個人真正經歷了足夠的磨難時,上天不會虧待他。梅花香自苦寒來,鹹魚翻身也就指日可待

一位網友說得好:「別擔心現實總比夢想遙遠,別計較收成不如付出豐盛。你對待當下的態度,會決定你未來的高度。」

過去不能決定當下,向未來奔跑,讓人生因努力而精彩

相關焦點

  • 《我曾走在崩潰的我邊緣》裡每一個人的崩潰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大佬朋友第一次在我面稱讚這本書一定要讀的時候,我大腦給我信息反饋是:「哦,這是大佬們要讀的書,和我沒關係。而且一聽名字就不適合我。」第二次聽見這本書名時,它成了我的必讀,更成了我現在坐在這絞盡腦汁寫復盤的書。真是應了那句「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昨天用一天時間讀完了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親述新東方創業發展之路》這本書。這本書完整、深刻的講述了俞敏洪帶領新東方從0到1,從1到N的過程與思考。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管理等方面有一個全新的思考。
  • 讀《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有感
    我是很喜歡俞敏洪的,大學時看了他的很多視頻,俞敏洪,馬雲,史玉柱儼然是青年時代的人生導師。俞敏洪的人生像是一個中國夢,我們從中看到了我們自己,從農村出來,也不算聰明,高考三次上了北大,然後創業新東方,有的只有堅持,在同學心目中最沒有出息的人,最後成了屌絲逆襲的典範,成了同學中最成功的人,你我的心中何嘗不懷有這樣的夢想。
  • 曾走在崩潰邊緣的俞敏洪,靠3點從絕望中尋找希望
    在他2019年出的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裡,俞敏洪提到了幫助自己逆襲的3個因素: 在我看來,你的自我驅動能力有多強,你面前的攔路虎就有多翔。
  •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比電影精彩
    回憶「鹹魚翻身」的歷程,俞敏洪寫了自稱「比電影更精彩」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是肩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寫這本書的,他說:「希望我的這些感悟和思考,能夠對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但也不僅限於年輕人,有所幫助。」
  • 我曾徘徊在崩潰邊緣
    看著《我是傳奇》,裡面的驚悚片段也覺得無聊。傍晚把寢室收拾收拾,想通過整理讓自己心情好一點。剛好看到了咖啡滴漏機,暫時用好奇佔據大腦便從衣櫃裡取了出來,輕撫上面的灰塵。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就買了它,一直放在那裡沒有用,今天終於拿了出來。
  • 看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想起他與馬雲的異同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最近出了本自傳《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講述了新東方的創業發展之路。這本書裡講了很多新東方鮮為人知的早年故事,在看到俞敏洪北大前後的那段經歷時,我忽然想到了他與馬雲的異同。但杭州的高校數量遠不能和北京相比,出國留學的學生們顯然也少得多,馬雲沒走英語培訓這條路,而是發現了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行業,並堅決地投身其中。人生命運各不同,數十年後的今天,俞敏洪和馬雲這兩位英語老師都很成功。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創業從來都是喜憂參半的堅持和不斷開拓...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17本(3月份第3本)《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閱讀時間2020年3月10-17日。 這本書是我今年閱讀時間最長的一本,大概用了8天才讀完,雖然這本書的頁數確實有點多,大概相當於兩本書,但讀這麼長時間的主要原因卻不是因為字數多,而是感覺自己進入了讀書疲倦期。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十三條經驗一個質疑一個問題
    我個人頗喜歡看成功人士寫的自傳,縱有美化,但亦會有少許乾貨溢出。最近看了俞敏洪這本自傳,書名為《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很形象的形容了他的創業過程。俞大智若愚,優秀但不出彩,出身草根,從底層創業,幾乎可以說把創業者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沒有崩潰沒有離析,應該歸功於他偏軟的性格和包容的思想。
  • 你的善良,藏著你的人生結局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如何回報你;你付出的善良裡,藏著你未來的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你的善良終會回到你的身邊。導讀:「你付出的善良裡,藏著你未來的路」如何理解這句話?電影《無問西東》中寫道:「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 當你在崩潰邊緣的時候,是什麼讓你撐到現在?看完我想哭!
    曾經有一個白領跟我說,「我的臉比我的兜乾淨的多」。生活確實不易,那麼當你面臨挫折、處在崩潰邊緣的時候,是什麼讓你撐到現在呢?我雖然是個高材生,公司裡的待遇還不錯,但是看到身邊的同學似乎都要比自己混得好得多,我就一直很自卑。我想過輕生,但是,一想到我的兒子和父親,為了他們我也要勇敢地活下去。
  • 俞敏洪自述,多次走「在崩潰的邊緣」,那些創業者的至暗時刻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自述,以第一人稱角度講述俞敏洪從三十歲創立新東方至今二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從一人講英語課到管理市值近千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大眾對他的經歷頗為好奇,更多的人是從前些年大火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了解他的故事的。
  • 他的一句「我等你」,把我從崩潰的邊緣拉回來
    「你吸過煙嗎?」「忘記一個人什麼感覺?」 「你戒過煙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對啊,情是什麼,能讓人交生死與之上。有人說,情是萬物所具有的一種特質,情是人性之根本,有情便有性。因此,敢愛上一個人就不要想著將他忘記,你也無法忘記。一片原野上,兩個孩子追逐打鬧著,男孩一把抱住了女孩,說:「我們會一直像這樣下去嗎?」女孩說:「一定會的!」但是他們那時只有15歲,對有些事情都還不明白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 2019年你曾有幾次接近崩潰的邊緣-超人也會哭
    少南總被架走的時候,已經把自己平日裡超人般的形象徹底的棄之不顧。今天公司年會的主題是:輕鬆、愉快、幽默。這是今天早上年會開始的第一分鐘定下的基調;在五分鐘之內就基本被摧毀。中年人們的世界裡,哪裡來的輕鬆幽默;網際網路公司裡又何來愉快相處。
  • 媽媽心聲:你不會知道,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我一直覺得我不想說為母則剛、母愛偉大這些陳詞濫調,我想說的是,能不能對她們多一點點包容?只是這過程,異常艱難,如果她陷入困境了,作為枕邊人,你最應該讓她知道:即使生活帶給她的是烽火連天,但她還有你這個港灣。
  •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對比《中國合伙人》中那些更真實的創業經歷
    引子曾有一部國產勵志影片,令無數心懷創業夢想的人,為之熱血沸騰。這部電影上映首日,即成為單日票房冠軍,累計票房超5億。故事裡的人物:成冬青,孟曉駿,王陽,對應的人物原型分別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電影裡的英語培訓機構「新夢想」,實際上就是國內非常知名的教育機構「新東方」。
  • 閱讀裡藏著你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人看得十分羨慕和欽佩,能在紛繁的世界裡堅強打拼,同時也能在想安靜的時候,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下來,能動能靜,能文能武。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有些許矯情,誰不會看幾本書啊,要寫讀後感可以去豆瓣,幹嘛長篇大段的發在朋友圈,好像顯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
  • 相親已經讓我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本人年齡27,因大學畢業入錯行荒廢三年,一事無成,但現在幡然悔悟,決定重新開始,但是事業還未起步之時,遇到了這事,致使自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事情是這樣的:有天自己的媽老漢找熟人給我介紹對象,我也想了下,自己本來圈子也小,所以要不試試,結果熟人去找了一個媒人
  • 好書推薦: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
    糊糊塗塗中,只知道俞老師是非常勵志的人,具體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影響我是完全不清楚的。看完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俞老師奮鬥的一生,勵志的一生。我也進一步了解了新東方這個品牌,新東方的歷史發展脈絡。通過俞老師的介紹,我也看到了新東方這個品牌在俞老師的帶領下的精神內核,見證了一個「土鱉」怎麼帶領一群「海龜」創業成功的故事!
  • 朋友圈裡,看到你,仿佛看到了我的另一個靈魂
    2020-11-24 11:36:00 來源: 摘星的娛樂美女 舉報   朋友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