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面對快節奏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的衝擊,許多傳統文化和藝術正迅速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比如「暗八仙」。
什麼叫「暗八仙」呢?
「八仙」我們都知道,這是中國古代眾多神仙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組合,通常是指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和曹國舅八位仙人。
「八仙」信仰在我國民間深入人心,是公認的吉神,因此也成為民間藝術的重要題材。
而「暗八仙」,就是八仙隨身攜帶的八樣法寶,即:葫蘆(鐵拐李)、芭蕉扇(漢鍾離)、漁鼓簡子(張果老)、寶劍(呂洞賓)、荷花或者笊籬(何仙姑)、花籃(藍採和)、洞簫(韓湘子)、玉板(曹國舅)。
民間常常用這些法寶來借代八仙,只要看見這些器物的組合,就會聯想起與之對應的八仙,因此稱之為「暗八仙」。
在民間傳說中,這八件法寶各具神通,都非常厲害——
鐵拐李的葫蘆「內藏風火,要風便風,要火便火,要金便金,要銀便銀」;另外,葫蘆中的仙丹,不但能為人治病,且能起死回生。
漢鍾離的芭蕉扇「扇火火滅,扇風風熄,扇邪邪死,變化無窮」。
張果老的漁鼓簡子能「星象卦卜,靈驗生命」。
呂洞賓的寶劍能降魔除妖,據說此劍有飛取人頭的特異功能,只要告訴它仇人的姓名、地址,念一個咒,它就會化為青龍,飛去斬首,口中銜頭歸來。
何仙姑的荷花出汙泥而不染,可令人心氣平和,修身養性;又傳說她的法寶是一個笊籬,笊籬是農家婦女做飯時常用的器具,這就更接地氣了。
藍採和的花籃內裝滿神果異花,能廣通神明,「不論未熟菜果,採入籃中,自然成熟」。
韓湘子的洞簫能吹出神曲妙音,令萬物生靈。
曹國舅的玉板「仙板神鳴,萬籟無聲」,還能「收聚伏鬼,合籠捉邪」。
可見,這些法寶都具有趨吉避邪、祈福禳災的功能,再加上老百姓對八仙人物和故事的喜愛,大約到了明末清初,這些法寶便逐漸從八仙身上分離出來,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暗八仙」體系。
與佛教的「八吉祥」圖案類似,「暗八仙」作為民間吉祥的象徵,被應用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剪紙、瓷器等慣用的圖案,也是建築雕飾、刺繡、繪畫、印染、花燈、家具紋飾等方面常見的圖案,屬於「人人皆可會意的吉祥圖案」。
至少自清代以來,「暗八仙」圖案就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中一組約定俗成的符號,具有固定的組合方式和含義。人們一看到「暗八仙」,就會聯想起八仙,聯想到祈福禳災、吉祥如意。
不過,時至今日,這組傳統民間藝術符號基本已經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尤其在年輕人中,已經完全陌生和無法解讀!
你認為還有必要重拾這些消失的民間藝術元素,為今所用嗎?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