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這裡有很多暖心故事與乾貨,願枕邊有書,命中有你!
有讀者問:
「老婆不孝順老人,家裡人要求我離婚,但是自己和老婆關係很好,應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過,「把孩子對父母的自然的愛,硬性規定成一個道德準則,是大家犯的一個最為愚蠢的錯誤」。
孩子愛自己父母,這很自然,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每個人對父母的愛的表達方式或許都不太一樣,沒有必要規定統一標準,更沒有必要上升到一個普世的道德準則去硬性要求大眾無條件服從。
而作為一個男人,你把自己對父母的愛,硬性轉移給你妻子,希望你妻子也能像你一樣去「孝順」你父母,這顯然是不符合人性與違背常理的。希望以下的觀點與方法,可以給你一點啟發與思考。
一、從「孝順」說起
「孝順」一詞,最早來源於《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來,才慢慢演化成今天的「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的意思。「孝順」老人,聽起來似乎是一種美德,深思後才發現,其實並不然。
在我看來,「盡心贍養父母」,這個自然是必要的,就是所謂的「孝」。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做到「順」,也就是「凡事順從父母的意志」,這就太迂腐與陳舊了,應該予以取締與廢除。
記得,孔子說過,「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從父之令,又焉得也孝乎」。翻譯成今天的白話就是:如果一味順從,讓自己父母陷入不義中,怎麼能說是孝呢?
是的,就連孔子都說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
簡單來說,我們要對父母要「孝」而不是「順」,沒必要凡事都聽從父母的話,而應該是尊重與敬愛他們。退一萬步來說,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父母這一代的老人他們很多的思想與看法,其實早已經過時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學會獨立思考與反省,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要凡事以父母為先,以父母為首,順從父母的意志。如果盲目聽從與順從父母,就會變成了愚孝、拎不清的人,這是一件很可怕事情,對個人成長與發展很不利。
二、整體情況分析
1、就你妻子而言:她沒有孝順你父母的義務
你說你妻子不孝順老人,不知道你口中的「孝順」,具體是什麼?
如果是要求你妻子「盡心奉養你父母,且順從你父母的意志」,那麼這要求就不合理了。就連作為親生兒子的你,都沒有必要事事順從你父母的意願,更何況是你的妻子,這樣的要求未免太過分了。
如果你口中的「孝順」只是尊重與敬愛長輩,而你妻子卻對你父母採取了辱罵、譏諷、指責以及傷害等出格行為,那就是她的不對。這就需要你跟你妻子好好溝通,讓她學會尊重長輩了。
但是,如果你妻子只是跟你父母意見不合,不想聽從與順從你父母,這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是你妻子與你父母是兩代人,他們的成長環境、受教育水平等存在巨大差異,日常相處有矛盾與意見不合,這太正常不過了。
在處理你妻子與你父母關係中,其實你才是關鍵人物,對家庭關係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你妻子與你父母存在矛盾,那麼在側面證明了你在調和矛盾中是有所失責的。這個後續,請你耐心反思並加以改善。
2、就你父母而言:他們缺乏應有的界限感
你還提及到,家裡人要求你離婚。如果這要求是你父母提出來,那麼只能證明你父母可能不夠愛你。
如果你父母愛你,他們就會讓你為難,更不會幹預你的私事了。也許在他們看來,你妻子對他們不夠順從,他們看不慣她的存在,所以想要從她從這個家裡消失,便想出讓你離婚的騷主意。
你父母真的為你想過嗎?你跟你妻子關係很好的前提下,他們竟然要求你離婚,從這一點來看,他們提這要求挺自私和不理智的。他們想過你的感受嗎?如果你真離婚了,以後你又該怎麼過自己的下半輩子?重新娶一個女人當妻子,還是說孤獨終老?再婚的機會與成本等等,這些他們都為你考慮過嗎?
另外,你要明白:你的婚姻大事,是由你自己做主,而不是你父母。如果連婚姻大事都盲目聽從父母的,那只能證明這個人還沒有長大,是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巨嬰。
在這一點你需要反思,並讓你父母明白到:他們必須學會尊重兒子的決定,就算是血濃於水的父子母子一場,都要保持一定的界限感,不要讓他們幹涉你的婚姻。
3、就你而言:要拎得清,學會拒絕父母無理要求
你父母的提出「讓你離婚」這種無理要求,你直接拒絕就好。如果只是因為你妻子與你父母有矛盾,你就順從父母的意願,選擇跟你妻子離婚的話,你遲早就會後悔的。
倘若你父母這次成功幹預了你的婚姻,他們就認定你是他們心目中那個「孝順」、不懂反抗的「乖兒子」,下次他們自然會變本加厲來幹預你的人生。因為這一切,都是你盲目愚孝下,允許他們這樣做的,這一切請拭目以待吧。
而對於你妻子不孝順老人的問題,那麼請你好好與妻子溝通。在溝通之前,務必請你明確一件事情,就是關於「孝順」二字範圍與語義的定義。不要讓你與你妻子盲目順從你父母的意願,更不要讓你妻子選擇一忍再忍。
三、如何妥善處理家庭矛盾?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家人都應該互相尊重、包容與理解,和睦相處。
如果家裡人經常吵鬧不停,這個家就會變成一座讓人難受的囚獄,讓家裡所有人都備受折磨與摧殘。因此,如何讓家庭保持和諧共同就尤為重要了。具體處理原則與方法如下:
1、建立小家庭意識,保持一定的界限感。
你父母與你這個家庭,是你的原生家庭,而你和你妻子小兩口則是一個小家庭。你妻子嫁給了你,不是說讓她融入你們父母的大家庭裡,而是跟你建立一個小家庭。區分大家庭(原生家庭)與小家庭,要樹立小家庭的意識。
在你們倆的小家庭,你與你妻子是核心人物,而小家庭的事情需要由你們倆做主。凡事有商有量,而不是讓你父母抱著愛你的藉口,去幹涉你們小家庭的事物,這當然包括你們倆的婚姻去留等問題上。
讓你父母抱有「不要幹涉小家庭」的界限感,那麼請你平時多跟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你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自己懂得如何處理家庭事務,不需要也不勞煩他們兩老操心與操控太多了。
這種小家庭意識與界限感,除了情感拎得清以外,最好物理上也保持一定的距離。譬如,結婚了以後,你們夫妻倆要創造條件擁有自己的小家,從父母家裡搬出去。距離產生美,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後,相信你妻子與你父母的關係也會得到緩和的。
2、愛從來都不是順從,要自己做決策。
「我愛你,所以你得聽我的」,父母借著愛名義,替孩子選擇,讓孩子順從,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傷害。而你的父母要求你離婚,這個硬性的要求也打著「孝順與愛」的名義來要挾,不是嗎?
在《家為何傷人》一書提及到,「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那麼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只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
倘若這個人的一生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麼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看多麼『正確』,他都會因此虛弱無力。」
改變別人永遠是最難的,我們一般能改變的人就是自己。也許你改變不了你父母的想法,但是你還是有能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思想、判斷與行動等。違背父母的意願,也許一時之間會讓他們傷心,但是這也是成長必須付的代價,對你亦或者是對你父母都是如此。
3、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堅持「配偶第一」。
父母重要還是伴侶重要,這個見仁見智。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只有夫妻關係好了,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等才會有好的轉機,否則家庭就難以和諧與幸福。
你說你跟你老婆關係很好,這一點上你做的挺不錯的。但是,你對父母提出離婚的要求,猶豫了,不知所措了,這從側面反映出:在你人生排序中,你妻子與你父母應該排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對嗎?
其實,相對合理的排序原則就是「堅持配偶第一」。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以外,伴侶是陪伴時間最長的一個人,一生的承諾與陪伴,試問你父母能做得到嗎?
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但是請不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拎不清,不然吃苦頭的恐怕只有自己了。在很多婆媳矛盾與家庭矛盾,如果能遵循「配偶第一,伴侶排在父母前面」的原則,絕大多數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總的來說,我們對待家裡的老人,要盡心去「孝」但不用事事「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堅決不順。
而家裡老人要你離婚,而你不想離婚,那麼請你直接拒絕,並說清楚你真實想法與意願,希望父母可以理解。
在家庭事務處理上,要建立小家庭意識,讓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一定的界限感,學會主動思考與自主做選擇,讓自己不斷進步,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讓家庭越發和諧與幸福。
最後:祝願家庭幸福。
微微笑了:做個紮實寫字的手藝人,情感寶藏,等你來挖掘。如果你有任何情感問題、故事,歡迎關注並私信我,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