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06 錦春育兒經

作為家長自然希望孩子品質好、性格好,在外被人誇讚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都聽話、懂事。尤其在7歲之前,很多孩子都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熊孩子」而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就出在家長身上。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可以說很多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不論孩子犯什麼錯誤,家長都捨不得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所以,她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

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

1.孩子的性格

有這麼一句話「成也性格,敗也性格」,好性格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同樣壞性格也能毀掉一生。6歲以前首先該管的是孩子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做什麼都很消極,害怕失敗,遇到苦難還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動不動就哭,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培養孩子什麼性格,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性格。性格好的孩子才能受人喜愛,也更容易有一番成就。

培養孩子好性格,我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孩子看一看性格培養的繪本,孩子性格開朗,在很多方面都比較有好處。我推薦家長選擇這套《歪歪兔情商培養》,這套書總共有8冊。一本書一個主題,其中《性格教育這本》,在孩子閱讀這篇故事後,能夠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性格,對自己和身邊人有這麼重要。

讓孩子學會樂觀、學會勇敢、學會自信。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習慣培養、社交培養、品格培養等等,孩子讀完整套書不僅鍛鍊了單項能力,孩子的情商也會提高。利用孩子的閱讀興趣,這套書中有豐富的彩繪圖畫,而且書中的故事都有注音,可以讓孩子當做睡前讀物,每晚睡前讀一篇短文,讓孩子在暖心故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好性格。

2.克制任性

在孩子成長中一定要控制住孩子的任性,很多孩子的本心並不壞,但是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的慣縱,孩子難免會任性一些。比如當孩子在玩具店前,哭著、鬧著、甚至滿地打滾,這時家長一定不能因此就答應孩子,在孩子任性時嚴厲的管住孩子,然後再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記住用這種方式威脅父母是沒有用的。家長做到不妥協、不慣縱,就能很好的克制住孩子的任性。

3.孩子的品質

一個品質好的孩子,一定會受到他人的欣賞。「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何能一直能延續到現在,因為他身上有讓我們學習愛護幼小的品質。如果一個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欺負小朋友,生活中總是目無尊長,這樣的孩子如果不管教過來,將來就有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人。所以,在孩子成長中,父母狠心管孩子的品質,就變得越發重要了。這需要家長在平日裡督促孩子,告訴孩子哪些做法不對,及時改正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曾成為一個有好品質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好品質,我身邊的家長都會給孩子購買這套《好孩子好品質》,這套書總共有12冊,適合3-6歲孩子閱讀。家長們選擇這套書是因為無論是從封面還是內容,都非常適合孩子閱讀,而且這套書是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學前教育研究顧問祝士媛專家權威推薦的,更值得家長的信賴。

每本書裡有八個故事,而且都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學會很多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例如如何和同伴相處,怎麼培養團隊精神,要遵守哪些好習慣。很多孩子在閱讀這套書後,品質都好了許多,孩子身上再也看不出曾經那個「熊孩子」的身影。而且這套書的質感很好,書角彎曲設計,還贈送一個身高尺,培養好品質孩子,這套書一定會讓您滿意。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曾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孩子會更懂事
    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李玫瑾曾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孩子會更懂事!大部分家長都是比較困惑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說出了問題的答案,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重點在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會更懂事。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對於孩子來說簡單的抱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想你抱怨或者總埋怨別人的話,家長就要多多注意了,這正是情商低的表現,因為孩子將自己的錯誤都甩給了別人。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一定要積極引導孩子向陽光的思想發展,然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我的孩子就有這種情況,其他的小朋友不喜歡跟他玩,回家總向我抱怨,卻不找自己的原因。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自從有了孩子後,父母都深刻地體會了帶孩子的辛苦。尤其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仿佛有無限的精力,每天從早玩到晚都不嫌累。孩子是開心了,可是家長卻苦不堪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為鬧騰的時候,孩子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會感到好奇。不管前方有沒有什麼危險,孩子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
  • 李玫瑾:孩子一生必過的3個生日,建議家長別錯過,助娃走正道
    01李玫瑾:孩子這3個"生日",家長最好別錯過,過好了娃走不偏說起李玫瑾教授,寶爸寶媽們應該都不會陌生,她提出的育娃觀點很多家庭都非常受用在一次講座上,李玫瑾教授特別強調過:孩子一生必過這3個生日,建議家長別錯過。孩子從小到大會有很多個生日,但是其中有3個家長不能讓孩子白過。第一個必過的是孩子14歲生日。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應該及時地滿足其生理需要; 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地對其說「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地將其當作朋友......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右腦
    真正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並有益於孩子今後更好地適應信息爆炸時代的,是右腦優先開發,左腦循序跟進;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幾乎每一次和寶媽們聊天,都會被問這樣一個問題:「明明孩子平時挺機靈的,老師也誇他聰明,為什麼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呢?」其實這個問題,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早就給出了答案。李玫瑾教授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李玫瑾教授認為,與其給孩子買各種提高智商的營養品,不如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而且她還說道「孩子在睡覺時如果有這3個反應,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好,將來智商也低不了」。這一話題引起了很多家長好奇,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李玫瑾教授指的是在睡覺時有哪三種反應吧。
  • 李玫瑾提醒:「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幾年前,英國就有專家向國會遞交報告,建議禁止家長讓年齡低於3歲的兒童看電視。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優秀的孩子必定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的背後也一定站著一對有遠見、有見識的父母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35歲前必讀)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不到未來每天上班下班,渾渾噩噩,沒有激情和動力,覺得很沒意思羨慕別人的工作,機會來了,卻遲遲不敢投簡歷工作幾年了沒什麼起色,反而不如自己的人升了職加了薪……我們一生中1/3的時間都在職場中度過,從20到40歲都會遭遇不同的困境和難題
  • 李玫瑾:為了孩子智力發育,家裡再「窮」這幾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
    說到李玫瑾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雖然沒有聽過她的育兒課,但肯定都聽過她的育兒觀點。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跟遺傳因素、飲食、後期培養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辦法改變基因,只能從孩子飲食、培養等方面促進孩子智力開發。
  • 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肯定不會孝順,家長該管就得管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家長想要知道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在孩子6歲之前的生活點滴中就能夠窺探出來,尤其是孩子的話語中,更是能讓家長看得很清楚。而隔輩親有好也有壞,好的是能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並且照顧孩子上也有很多經驗,但是不好的是老人帶孫子輩的話會過度寵愛,也就是所謂的隔輩親,只要是小孫子張口提要求,那就會想盡辦法滿足,爺爺都經常說「小軒就是我們家的小皇帝」。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晚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喜歡讓孩子寫保證書的父母,不妨讀下李玫瑾的語錄,會後悔莫及!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李玫瑾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對於大家而言,孩子在青春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在李玫瑾的很多語錄中也能找到很好的方法,比如李玫瑾說過,「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
  • 李玫瑾直言: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為此小媛還專門諮詢了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孩子看電視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能合理地安排好時間就行,若是無節制的無安排地看,肯定是不行的。對此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這個話題,深受廣大父母家長的認可。李玫瑾直言: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機會,錯過難彌補
    李玫瑾是我國教育專家,她關於孩子的大腦表示:3-6歲是孩子右腦主導的階段,家長選對方法,孩子將會越來越聰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分成下面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孩子出生3個月-6個月,大腦發育完成到50%。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
    ,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 曾經就有一些人在李玫瑾的講座中問出了這個問題,而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的值得讓家長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周末去親戚家串門,5歲的小侄子特別可愛,虎頭虎腦的。自己在陽臺上玩玩具,一幅歲月安好的場景。然而到了吃飯的時候,我才見識到有娃的家庭可以可怕到什麼樣子。那些文章中所描述的追著孩子餵飯是真的存在的。看著跟著孩子屁股後面餵飯的姥姥,我有點坐不住了。
  • 家裝給水管使用什麼材質的水管好?
    家裝給水管使用什麼材質的水管好?ppr塑料管-銅管-不鏽鋼水管,哪個更適合家裝修給水管的標準?了解以下內容相信你會有答案。在鍍鋅管淘汰之後,塑料管以壽命比鍍鋅管長十幾年,塑料管對人體的危害性比鍍鋅管小很多,因此替代了鍍鋅水管,所以人們一致認為它是解決生活給排水管道的理想方案。為什麼現今不鏽鋼水管取代了塑料管?塑料管使用時間長了,塑料管的缺陷也暴露出來。經過多年的損壞,暴露在外的塑料管會變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