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位俠肝義膽的「連長」張志田

2020-11-21 大眾網

「連長」張志田正在做筆記。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曾幾何時,少年的我們大都有一個大俠夢,想像著長大以後像古代的俠客一樣,身懷絕世武功,背負長劍,行走江湖,除惡揚善,忠肝義膽,為國為民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成為「俠之大者」。但在現實中,很少有人能成就像金庸筆下的蕭峰、楊過、郭靖等大俠那樣的功績,卻有不少人從「俠之小者,為友為鄰」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名無私奉獻、熱心助人的好人。

在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旗下金曰公司,就有這樣一位「俠之小者」,他的名字叫張志田。談起他的事跡,同事們如數家珍:作為一名營職轉業幹部,主動請纓到施工一線,一直堅持了15年;連續多年獻血,總量超過16000毫升;樂善好施,一年總要捐個幾千上萬元;主動衝到汶川地震災區救助受災群眾……有很多同事甚至忘記了他的本名,卻記住了公司同事給他起的一個尊稱——連長。如今,「連長」這個名號,已經在濟南建設領域叫響,成為一面激勵著後來者奮力前行的旗幟。

主動請戰去一線崗位

「你到我們公司採訪連長嗎?這可是個很艱巨的任務。他幹活一流,可不怎麼愛說話,很難挖出精彩的內容……」

「連長正在車間看著工人加工瀝青拌和料呢,你們等著,我過去喊他一下。」

近日,記者跟隨濟南金曰公司宣傳人員前往商河拌和站,剛到地方,就碰到了熱情的工作人員。他們口中的「連長」,正是記者要採訪的主角——好人張志田。

張志田,河北保定人,1990年參軍來到駐濟空軍某部,在部隊當了6年排長、3年連長,2005年以營職幹部身份轉業到濟南。

2005年11月,張志田轉業來到濟南金曰公司,在辦公室裡呆了十幾天,就再也呆不下去了。他主動向公司領導請纓,要求到工程建設一線工作,因為「在辦公室坐不住,在部隊時也是這樣」。

2005年底,張志田來到金曰公司濟菏項目部。報到的第一天,當時的項目總工就給他起了「連長」這個尊稱:「軍轉幹部很少有人肯到項目一線,這裡需要鐵打的軍人作風,以後就叫你『連長』吧。」

「連長」這個名號後來真正叫響緣於一件小事。熱愛生活的張志田,在辦公室裡擺放了一盆海棠花。項目部的一位女同事為他抓拍了一張工作照,並把照片投到了金曰公司內部報紙上,將照片命名為「連長之花」。從此,張志田的「連長」名號就在整個公司傳了開來。很多人後來甚至只知道「連長」,而忘記了他的本名張志田。

「認真負責,愛崗敬業」,這是張志田在部隊時對自己的一貫要求。轉到地方後,他還是像當兵時一樣幹,感覺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很快,金曰公司員工就感受到了張志田的軍人作風:平時待人熱情誠懇,做事雷厲風行、嚴謹負責。此時,「連長」這個名號,在金曰公司叫得愈加響亮了。

「2005年底,我到濟菏項目部的第二天,就跟著同事去工地熟悉情況。那時已經是寒冬,郊外的氣溫很低,北風像刀子一樣吹到臉上感覺很疼。我看到一位20歲出頭的試驗員正在做路基試驗,她提著兩個大取樣桶,迎著風往前走,在荒郊野地裡顯得尤其弱小。當時,我腦子裡閃過八個字:『弱不禁風,勇毅篤行』,這對我的衝擊和震撼太大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記得當初的畫面,也像他們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幹好本職工作。」張志田說。

誰也沒有想到,張志田這一幹就是15年,而且,他還要一直在一線幹到退休。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我也沒有其他本事,踏踏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快樂。」

在施工一線踏實肯幹的張志田,很快成為公司關注的對象。2006年9月,張志田被任命為金曰公司104國道長清項目部拌和站站長。隨後十幾年時間裡,他一直戰鬥在施工一線,為金曰公司的建設者提供充足的「糧草」,先後負責了近20個項目的拌和站,工作足跡「圍著濟南畫了一個大圈」。

金曰公司副總工程師程德剛與張志田同一年來到金曰公司,十五年來見證了他的所有事跡。他告訴記者,從張志田身上,他看到了一名轉業軍人的錚錚鐵骨。張志田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直面磨難的剛毅品格,值得每一名金曰人學習。

一天當成「三天」來工作

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譚旭光提出的「一天當成兩天半用」的說法,曾在業界引起了強大的衝擊波,工作之努力讓人感到震撼。可很少有人知道,這正是張志田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在一些特殊的時期,他甚至「一天當成三天來用」,24小時盯守在工作現場收料、拌和料、送料,只是趁著工作間隙坐在椅子上「眯」一會兒。

業內人士都知道,拌和站是公路建設中後勤保障的大本營,瀝青、水穩等公路建設的主材料都來自拌和站。從來料檢驗到原料加工,再到成品出場,環環相扣,事關工程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作為拌和站的負責人,張志田在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帶著同事一起衝鋒在前。

2011年5月,正值平陰國道220項目大幹期間。拌和站站長張志田白天與運輸車隊溝通,爬瀝青儲存罐查看剩餘量,到拌和機操作室查看生產情況,晚上還要到司磅房認真核對每一車料單,在運輸車旁核查每一車生料質量。在近兩個月的大幹期間,他每天如此「連軸轉」,只在出料間歇,才坐在椅子上「補覺」小憩。一天中午,大家圍著桌子吃午飯,張志田在喧鬧聲中竟不覺沉沉睡去。大家看到後瞬間安靜下來,不忍打擾,餐廳裡只響著張志田輕微的鼾聲。

2015年是金曰公司各項工程全面開花的重要一年,5個月的時間要完成8個大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要求嚴。負責「糧草」的張志田不等不靠,帶領幾個同事齊心協力,加班加點組織生產。在工作最忙的一個月,他們一天24小時連續奮戰,竟然生產出9萬噸的材料,創造了金曰公司拌和站生產的一項新紀錄。

在採訪期間,張志田一邊回答著記者的問題,一邊不時看看電話,因為隨時有業務需要他去處理。趁他接打電話的時間,記者在他的桌子上發現了一本工作日記,裡面記錄著他每一天的工作內容,起床時間幾乎是清一色的四五點鐘,休息時多是晚上十一點多。

「我在部隊上養成的習慣,每天最多睡四五個小時。我們的拌和站一般都遠離市區,也沒有啥地方可去,除了工作就是睡覺。大家都和我一樣,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是常態,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寫的地方。」張志田說,「各項目部期盼瀝青拌合料的時候,晚一會兒都會影響工程的連續性,我們只有連軸轉了。」

在他的辦公桌旁邊,擺著兩組啞鈴,這是張志田平時鍛鍊的體育器材。來一線這麼多年,無論有多忙,張志田總不會忘記了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保持一個好身體,才能承擔繁重的工作壓力,把艱巨的任務完成好。其實,就在野外工作間隙,我也會抽空做幾組伏地挺身,或者打幾下拳。」張志田說。

跟著張志田幹的同事都知道,他雖然是站長,但什麼事都要搶著去幹,而且還會比普通同事多幹。無論誰有個事,張志田總能及時頂上去。在他單身的時候是這樣,成了家有了孩子依然如此。他在拌和站經常一幹就是半個月才回家一趟,工作忙的時候,一兩個月不回家也是常事。

在部隊時,張志田一直喜歡跟戰士們打成一片,甚至被批評說「沒個領導樣」。到了地方,他依然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工作衝鋒在前。「連長是兵頭將尾,必須要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去完成任務,自己不幹怎麼要求別人去幹,我一直就沒把自己當過領導。到了地方也一樣,在拌和站的工作,更是時刻離不開我。」張志田說。

對公路建設者來說,施工期間奔波各地,加班工作是常態。大家最為期盼的就是逢年過節,親人們可以齊聚一堂。作為拌和站站長,張志田總是把回家團聚的機會留給同事,自己堅守在工作崗位。從2009年至今,他只有3年春節期間回過家,其他春節都是堅守在拌和站值班。

大愛無疆永葆軍人本色

除了工作認真、踏實肯幹外,張志田還有一些令人讚嘆的優良品質:大方熱情、樂善好施……

義務獻血是張志田不到20歲就養成的好習慣,每年至少獻兩次,雷打不動。第一次義務獻血是1993年,那時還在部隊的張志田,自髮帶領6名戰士去血站獻血。此後,張志田一發而不可收,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獻血。在他的鼓勵和帶動下,30餘名戰士跟他一同走上了無償獻血之路。

轉業到金曰公司後,張志田依然保持著這個好習慣。項目工地到了哪裡,他就在哪裡獻血。濟南、淄博、樂陵……從初次獻血到現在,他累計獻血量已有16000多毫升,相當於三四個成年人的自身血量。

對此,張志田同樣認為「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都是我應該做的,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別人的同時快樂了自己,有啥不好呢?」對於這種堅持,就像他在工作上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奉獻一樣,都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樂於幫助別人,見不得別人有一點困難,是張志田的另外一個優點。他剛來金曰公司工作時,大家的工資都還不高。作為軍轉幹部的張志田,工資是普通一線工人的三四倍。平時工作間隙,大家一起到飯店吃個飯,喝頓酒,大都是他主動搶著付錢。誰家有個困難需要借點錢應應急,張志田總是傾力相助。

「到底給同事們借過多少次錢,我確實記不住了。每次就借個『仨瓜倆棗』的,大部分人也都及時歸還了,哪能記得那麼清楚?再說了,都是同事和朋友,誰都有碰到困難的時候,能幫著點就幫點,這沒有啥大不了的。」張志田說。

和張志田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都對他的優良品質讚不絕口,很多人後來離開了公司,或者走上了其他的崗位,但都對這位好大哥念念不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舉國悲痛。金曰公司上下緊急動員、捐獻物資、抗震救災。此時,張志田勇敢地站了出來,毅然背起行囊,奔赴汶川一線救助受災群眾。在去往災區的路上,他省吃儉用,風餐露宿,把隨身攜帶的所有錢物都捐給當地受災群眾。當他重新踏上返濟列車的時候,除了一身疲憊,已身無分文。

不是旅途,卻奔波千裡,雪中送炭;不是親人,卻傾囊相助,大愛無疆。張志田胸懷大愛、心繫家國、勇闖災區一線的愛心行動,充分詮釋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由衷熱愛和對事業的執著堅守。此時的張志田,已經從「俠之小者,為友為鄰」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蝶變。他的汶川之行,恰如獨行千裡、行俠仗義的俠客,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對於這些義舉,張志田還是認為「沒有什麼可說的」。而他的同事悄悄地告訴記者,張志田如今已經與時俱進,學會了用微信做慈善。無論是水滴籌、無憂籌還是輕鬆籌,只要是張志田認識的人轉發過來,他總是每次要捐助個一兩百元。

「大約是2015年,一個同事教會了我用微信,隨後就接觸到了網上慈善活動。我也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太多的經濟實力來做慈善。不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還是可以的。一年也捐不了幾十次,總捐款也就萬兒八千的,真不值得一提。看看那些社會上真正做慈善的人,一捐就是幾十上百萬元,那才是真正讓人敬佩的……」張志田說。

「妻女」是他最強的後盾

單身漢時形成的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優良品質,以及撲到一線認真忘我工作的習慣,在成家「為人夫、為人父」之後,有沒有啥改變?面對這一問題,一向沉默少語的硬漢張志田,此時變得越發沉默,眼裡開始溫潤。

「應該說,這些習慣還是沒有改變,而且還獲得妻子和女兒的支持。」張志田說,尤其在工作上,妻子對他非常理解和支持,這也是他結婚9年來取得一系列工作成績的關鍵。他堅守在拌和站,沒有時間回家,妻子就帶著女兒來看他,讓他可以安心工作。對他愛幫助別人的習慣,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妻子也從不幹涉。

平日忙於工作,很難有時間回家與家人團聚。許多本應和家人團聚的節日,張志田多是把機會讓給了同事,自己選擇堅守在拌和站。今年已經七歲的女兒上小學了,沒有時間來工地看他了,也更加想念他了。

「以前閨女小,不懂事,我出門的時候她還不是太在意。但從去年開始,我每次出門去單位時,她都要跟我說幾遍『爸爸要早點回來,我會很想你的』。」說到這些,張志田的眼角已經出現了控制不住的淚水,「我父親現在也經常數落我,說我從16歲離家到外地當兵,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在家裡待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半年。」

不過,他們雖然嘴上抱怨,但在工作上卻還是給了張志田很大的支持。張志田表示,從女兒記事起,他就一直非常重視她的教育,給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誠實的品質。「如今,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早日退休,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張志田說,公路建設者都是這樣,與家人聚少離多是常態,不單單是他自己。有好多「雙職工」同事,雙方父母都沒法前來幫助照看孩子,有時只能讓鄰居幫忙接送孩子上下學。「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有時工作就要求你這樣,確實沒有什麼好辦法。」張志田說,「我們公司一直很重視家人關懷,逢年過節就會安排家屬到工地上過個節,一是為了團聚,二是也能讓家人們看看我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成績,讓他們為我們的工作感到自豪和驕傲。」

濟南金曰第一工程公司副經理畢炳祥認為,十幾年的軍旅生涯烙下一身正氣、鐵骨錚錚的印記,張志田的實幹、擔當和甘於奉獻的精神,是同事們永遠的學習榜樣。

濟南金曰公司董事長紀續告訴記者,「連長」張志田退役不褪色,是復轉退役軍人群體的傑出代表。金曰公司現有復轉退役軍人16名,均受到「連長」精神的感召,在公司各個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戴升寶)

短評

「連長精神」引領我們努力前行

□戴升寶

每個時代,都會有衝鋒在前、勇立潮頭的能人志士;每個行業,都需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無私奉獻者。顯然,張志田屬於後者。他默默耕耘在施工一線,聚少離多卻樂在其中,奔波忙碌卻痴心不改。

十五年間,和張志田一起來到金曰公司的很多同事已經相繼調離,只有他從現場安全管理到拌和站,一直堅守在施工一線。如今,他已經從最初的營職轉業軍人,變成了大家口中「永遠的連長」,將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濟南公路事業,以苦為樂、甘於平凡,譜寫出一曲無怨無悔的奮鬥之歌。

現在的「連長」,早已到了不惑之年。他那憨厚的笑容,疾行的腳步和忙碌的身影,卻讓平淡如水的工地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成為吸引年輕人衝鋒陷陣的新戰場。在濟南金曰,在濟南城市建設集團乃至在整個建設領域,「連長」早已經變成了一面旗幟、一個標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愛崗敬業、勇於奉獻。而在各行各業中,又有著千千萬萬個像「連長」一樣的榜樣,指引著我們努力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相關焦點

  • 我和連長雙雙榮立二等功
    我倆暗下決心:越是有挑戰越是要敢於應戰,越是有困難越是要迎難而上。車輛整治和裝備檢修是擺在任務面前的兩大「攔路虎」。如今有了寶寶,這種牽腸掛肚的感覺更強了。當時,全連結婚的只有我和連長。我倆商定,這種想家的情緒不能在大家面前表露出來。要扛就帶頭扛,必須有個帶頭人的樣兒。可以說,自擔任連隊主官以來,只有因工作虧欠的家庭,沒有因家庭耽誤的工作,我和蘇博康都盡到了應盡的職責。
  • 排名上升6位!濟南人才吸引力排第八,靠什麼
    在2019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100強排名榜單中,「山東軍團」的排名分別是:濟南第8位,青島第16位,濰坊第41位,煙臺第42位,臨沂第49位,威海第52位,淄博第66位,德州第80位,濟寧第84位,菏澤第91位,日照第94位,山東16市中11市進入百強。
  • 電解質|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多項排名提升,濟南的決心和底牌是什麼?
    據梳理,截至目前,已獲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有9座,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最近幾年來,至少已有瀋陽、濟南、青島、南京、杭州、福州、廈門、長春、昆明、南昌、烏魯木齊等城市,參與到國家中心城市競逐中。
  • 連長和指導員的職責區別是什麼?如何才能幹好主官的工作?
    從內務條例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連長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連的軍事工作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等等,可以說範圍還是非常廣泛的。相對來說都是一些非常具體,非常硬性的任務。可以說,想要成為一名好的連長,自己的數字不是全面過硬的話,是很難的。從連長的職責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連長不僅僅需要擁有非常出色的軍事才能,還需要用有很好的指揮才能,教育才能,同時還要有非常好的做思想工作的能力!
  • 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更大?從「劉老莊英雄連」的戰鬥故事說開去
    新四軍3師「劉老莊連」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蹟,以82人硬剛上千名日偽軍整整八個小時,除了戰士們勇敢無畏之外,還因為有個堅強的指揮核心:出身八路軍115師的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的江西老表,軍政素質都非常過硬。
  • 濟南聘請8位院士作為「政府特聘專家」,看看都有誰
    10月26日上午,首屆中國·濟南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暨人力資源服務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本次活動主題為「新產業、新動能、新機遇」,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大咖」聚焦人力資本產業的新技術
  • 舊濟南有「濟南四大名教」,亦稱「濟南四君子」,你知道都是誰嗎?
    舊濟南有4位著名的教授,他們自小受教育於濟南,畢業於北京名牌大學,30年代後開始在濟南執教,20世紀40年代即被稱為「濟南四大名教」,亦稱「濟南四君子」。他們是王峻岑、嚴薇青、許衍梁、吳鳴崗教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濟南四大名教」之一 王峻岑王峻岑原名王聯榜(1910—1982),祖籍河南,出生於濟南。他與家父嚴薇青早在省立濟南高中讀書時,便與季羨林等同學一齊創辦了「趵突」文學社,發表、編輯詩文。
  • 80多位「特別嘉賓」坐前排,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傳達什麼信號
    大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市委經濟工作會,企業家、駐濟高校、專家學者、市民代表坐在前排」這一安排,充分釋放了濟南凝聚社會各界合力的強烈信號。極寒的天,火熱的心。助力經濟發展、城市向前,企業家是重要生力軍。這次市委經濟工作會,有60多位企業家應邀參會,共商大計、謀劃2021。近年來,濟南不斷刷新出發展新高度,這背後,離不開眾多濟南企業、企業家們的共同奮鬥。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今天,我們就認識一位老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連長張計發,聽他追憶那段崢嶸歲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連長 張計發我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來不易,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換來的今天幸福生活,不要忘記過去那些英勇犧牲的同志們,我們要珍惜,要愛護現在的幸福生活。1966年,他因病離開部隊,來到信陽軍分區幹休所,如今已在信陽生活了53年。
  • 濟南名片請你定!濟南宣傳語、logo大徵集最高獎5萬!
    (Logo),以期國內外更多人關注濟南、了解濟南、認識濟南、宣傳濟南、愛上濟南。濟南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承山東半島城市群,西通中原經濟區,是北京、上海之間重要的節點城市,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濟南融山、泉、湖、河、城於一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天下泉城」是對濟南城市風貌的真實寫照。全市遍布著十大泉群、700多處天然湧泉,其中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天下奇觀」百脈泉最為著名。
  • 濟南試鳴防空警報
    當北伐軍部隊進入濟南時,日軍早已在市內各馬路構築工事,敷設電網,步步為營。日本浪人也組成「日本義勇團」,宣稱保護本國僑民的生命財產。  5月1日上午,北伐軍第一軍營長阮濟民等因找房子帶著四名連長及幾個徒手士兵,行至經二路口時,被日本軍和日本浪人無故捉拿,當場用刺刀全部殺死,並用卡車拖去焚屍。  北伐軍在濟南不斷遭受日軍殺害。
  • 從清華大學走出來的「鐵軍」連長——記陸軍第54集團軍某師「紅一...
    楚科緯很快成為「金牌連長」:雙槓一練習,他一氣做360個,抵一個班;武裝泅渡,他全團名列前茅;全團指揮軍官崗位練兵比武,他一人取得射擊、駕駛、通信三大專業2個第一、1個第二。近兩年,「紅一連」先後完成軍區步兵作戰理論創新試點、連霍高速義昌大橋坍塌救援、靈寶山火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戰士們說,沒有血性的人不配做軍人,連長就像火鐮,點燃了大家的血性。
  • 旅遊濟南,感受濟南的冬天,別有一番滋味
    濟南之旅自然是非常愉快的,有她的生活我是非常的快樂的,有她陪著我一起逛街,一起吃好吃的,還有她陪我一起感受冬天的寒冷,還有她給我拍好看的照片,拍的美美噠,在濟南去旅遊的時候我記得在濟南的時候,濟南下大雪了,雪非常的大,我從來都沒有看過那麼大的雪,但是在濟南,我終於看到了,濟南的雪真的是非常的大,大的驚人,滿天的大雪,紛紛落到地上,大地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厚厚的一件
  • 人才是「科創濟南」第一要素!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揭曉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科創濟南」的第一要素。12月1日,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頒獎活動在龍奧大廈舉行。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等33名為「科創濟南」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受到隆重表彰。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中將大概有145人,少將1359人,其中中將和少將,在後來又有不少人晉升,但是晉升是一步步的,比如少將,第一次只能晉升為中將,第二次如果有機會才能晉升為上將,而恢復軍銜制首次實行軍銜晉升是在1993年,也就是恢復軍銜制度的5年之後。
  • 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
    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各位愛看小說的朋友們,我又出現啦~大家的評論我都看到了,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的動力。希望愛看小說的朋友們可以歡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好看的小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今天給大家推薦4篇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
  •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農行濟南分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人民網濟南5月27日電 27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中國農業銀行濟南分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確定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全面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穩定、持續成長的政銀合作關係。與此同時,農行濟南分行在開發區支行基礎上更名遷址成立自貿區支行,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持續加大對濟南高新、自貿「兩區」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益虎,濟南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宏志等相關領導出席籤約儀式。據了解,近年來,農行濟南分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積極優化營商服務環境,傾力支持濟南經濟社會建設,各項業務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稅務局裡的「靳連長」
    本微訊 靳強,現任臨夏市稅務局南龍稅務分局局長,但大家都習慣稱呼他「靳連長」。所以不管是哪個崗位,只要組織上有需要、有安排,他都不講條件地堅決服從,面對是與非永葆軍人和共產黨員的本色。2018年國地稅機構合併,他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爭做「四合」的表率。按照改革要求,新的稅務機構掛牌當天,要舉行升國旗儀式,靳強主動請纓,主動承擔起升國旗儀式的負責人。
  • 秋雨之後,濟南就冷了,我和濟南的第一次相遇,記得那年是藝考
    這是陳小熊的濟南,我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來來回回找了好久,沒有發現我眼中的濟南,倏忽,濟南的一場秋雨悄然而至,氣溫下降,這個城市的人們換上了冬裝。望著滿街枯敗的樹枝,我知道濟南的冬天來了,我的記憶也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冬天。年少每一夢都是鐵馬踏冰河。
  • 美軍戰史上的英雄,為消滅日寇連長親自上陣用木叉子炸碉堡
    戰爭年代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很多,中國人最熟悉的有董存瑞等英雄。不過每一支部隊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這種捨身忘我的精神也並不是我們部隊專有的,在二戰美日兩軍的PK中,就有一位美國連長,一個人背起炸藥包親自上陣去炸碉堡。他的事跡同樣被寫進了美軍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