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塘三種紅水的成因及對應處理方法出處:武漢華揚動保 作者:周永春 王 靜 水產養殖網 2015-05-06 08:35:00
 
第一種紅水:
成因:池塘水發紅是由於池塘營養失衡,氮和有機物的富營養造成水中多甲藻、裸甲藻、血紅裸藻、囊裸藻等大量繁殖成為優勢種,這些藻類富含葉綠素a、葉綠素b、p一胡蘿蔔素、多甲藻素和矽甲藻黃素等色素,對紅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體呈現紅色。
危害:此類紅水對環境敏感,天氣突變易倒藻;對池塘營養消耗快,營養耗盡倒藻,死藻後部分藻類釋放藻毒素,造成缺氧和中毒引發泛塘,所以出現水體發紅現象應及早處理。
處理方法:形成初期,先用應激解毒靈解毒,然後用綠源多肽+磷肥或綠康源+磷肥進行培藻改水。形成中後期,視情況在下風口殺滅部分藻類,每天換水10%,連換4天,然後解毒重新培藻。整個過程注意增氧。
第二種紅水:
 
成因:池塘倒藻後,水體透明度高,池底物質(死藻等)反射出來紅色。
 
危害:倒藻後池塘溶氧極低,同時會有藻毒素,非常危險。
 
處理方法:增氧機全開,大量換水,白天用應激解毒靈+淨水解毒劑解毒,晚上撒速生氧。選擇晴天用綠源多肽+磷肥重新培藻。
第三種紅水:
 
成因:水體原生動物、枝角類、劍水蚤等數量嚴重超標,水質惡化後其體色也會應激發赤,致使養殖水體呈現紅色。
 
危害:浮遊動物形成的紅色水水質清瘦,耗氧快,特別是陰雨天浮頭更為嚴重,應及時科學殺滅。
 
處理方法:因為浮遊動物在日出前後有爬邊的生態習性,故可在黎明時用0.7ppm硫酸銅化水後用噴霧器沿水邊0.3m- 0.4m範圍內噴霧殺滅,用後注意增氧。蟲殺後重新培藻。
 
分析討論:藻類引起的紅水具有漁產力高,易形成毒水的特點,發病後損失巨大,形成紅水水華後很難處理,養殖戶談虎色變,故要遵守「預防為主,治療為副」的原則。
案例分享:
 
湖北鄂州廟嶺鎮扇子湖農場2場,潘小兵老闆, 池塘10畝水面,水深1.5米,主養2齡草魚。池塘裝有溶氧儀,如果池塘水面下50cm處溶氧低於2.0ppm,溶氧儀會自動啟動增氧機增氧。
4月21日水色發紅,偏瘦,夜間溶氧儀自動增氧,草魚食慾差。
4月22日水色發紅,溶氧儀自動增氧。當天下2包磷肥。(如圖1)
![]()
圖1:用前
4月23日 陰天,自動溶氧儀增氧。上午使用應激解毒靈解毒,中午使用綠源多肽1桶。
4月24日天氣晴朗,早上溶氧儀增氧自動增氧。池水開始轉綠色。
4月25日天氣晴朗,溶氧儀沒有增氧,草魚吃草恢復正常。池水轉綠。
4月26日天氣晴朗,未增氧。
4月27日增氧機沒有增氧,草魚吃草正常,池水綠色。(如圖2)。
技術員心得:紅水是養殖過程中比較危險的情況,需謹慎操作,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嚴重損失。紅水出現原因跟當地養殖習慣密切相關,餵草階段下常規氮肥、磷肥,很少補充胺基酸營養、微量元素、益生菌等,導致水體營養單一,從而導致藻類生長單一,水體變得脆弱,抗風險能力下降,遇到天氣變化易出現倒藻 、翻塘。
 
解決方案及建議:養殖過程中遇到紅水,先用應急解毒靈解除水體藻毒素,穩定水體,提高魚體抗應激能力,緊接著迅速補充胺基酸、小肽營養,培養藻類。建議平時定期補充微藻類需要的胺基酸、小肽營養、微量元素(綠源多肽、綠康源)等。遇天氣變化提前使用。
作者:武漢華揚動物保健集團武漢大區 周永春 王 靜
(本文已被瀏覽 25775 次)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