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2021-01-15 吉山花瑤

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_尚衛敏

在不斷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的新背景下,人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環境的需求日益強烈,而國內目前仍然主要以高密度的池塘養殖模式為主,在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勢必不同程度對環境治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養殖尾水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現狀

當前,池塘養殖仍以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為主,在追求高產量的同時,過量投放的漁藥、飼料、化學品以及大量的排洩物等容易造成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直接導致水生動物的爆發性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實現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要從觀念到行動上做出改變,水質的提高為魚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才能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為人民的餐桌安全提供有力基礎保障。因此,尋求研究一種高效環保的池塘養殖用水處理技術,實現水體良性循環,對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2.1 物理方法

對於淡水池塘養殖模式,目前尾水處理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機械過濾和膜分離。

機械過濾是水產養殖系統中分離固態和液態的常用技術手段,具體淨化過程是利用設備的篩網對養殖尾水進行簡單的過濾處理。由於篩網的孔徑限制,雜質會停留在篩網內,進而達到淨化的效果。由於水體中還存在大量的微小顆粒物,因此,需要對篩網的孔徑做出調整,使用微濾機對養殖尾水進行進一步的處理,這樣過濾處理雜質的效果可以達到 80% 左右,具有明顯的可操作性。

膜分離技術主要採用不同孔徑的膜濾除顆粒物,是依膜孔徑截留不同粒徑顆粒物的過程。水產養殖中採用膜過濾技術主要處理直徑小於20μm-25μm的微顆粒。

生物膜對養殖尾水治理有明顯的效果,研究表明,不同的生物膜比生物濾池的流程安排更能影響處理效果,裝有十字交叉和多孔生物膜的生物濾池對水產養殖廢水的處理效果良好。

物理方法主要是採用機械設備對水體內的懸浮物進行過濾,然而對有機氮、磷去除效果不佳,並且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環節比較繁瑣,對於大型的養殖水體並不合適。

2.2 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是通過臭氧處理、化學製劑等中和、凝絮微小的懸浮膠粒等汙染物,達到去除重金屬、軟化水質、調節酸鹼度、消毒等作用,但是在去除有害物質的同時,水體的有益菌等也會被殺死,且容易造成二次汙染。所以,在使用化學製劑淨化水質的同時,要堅持適量性和科學性,嚴格控制化學製劑使用量。

2.3 生物方法

相對物理和化學方法而言,生物方法更加環保、安全,可實現水體的可持續循環綠色發展,是近年來養殖尾水處理的熱點,指的是通過水生動植物及微生物等代謝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物與氮、磷營養鹽,從而實現淨化水質的過程。

2.3.1 水生植物淨化

水生植物可以用來處理養殖尾水,具有投資小、操作簡單、無二次汙染等優點;主要是利用其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吸附、富集養殖尾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錯綜複雜的根係為微生物吸附生長提供更大的表面積,植物對氧具有輸送、釋放和擴散作用,通過發達的通氣組織和根系傳輸氧氣,為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代謝活動提供條件。不同的水生植物對水體的淨化效果不同,水生植物的種類需要結合養殖場所的環境具體分析,並且要做好循環水系統的構建,保證植物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國內外目前應用於池塘水質淨化比較廣泛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輪葉黑藻、香蒲、水培番茄、蘆葦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有效吸收利用水體中的營養鹽、氨氮、重金屬。在研究了一個月之內鳳眼蓮、輪葉黑藻、香根草和水雍菜四種水生植物處理汙水時,水體氮、磷、化學需氧量、pH值和溶解氧的變化後,發現四種植物均能強化去除養殖廢水的汙染物。

2.3.2 水生動物淨化

研究表明,一些濾食性的水生動物是通過過濾水體有機物顆粒和浮遊動植物,以降低水體有機質,常見的有鰱鱅魚、濾食性雙殼貝類,如牡蠣、貽貝和扇貝等,都具備很強的生物濾除能力,且能吸收和利用懸浮物中的有機質,對水質淨化有明顯的效果。濾食性的水生動物一般作為套養品種,既可改善水質,又能降低餌料係數,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是一項兩全其美的措施。

2.3.3 微生物淨化

微生物可通過降解水體有機質、氨氮、亞硝酸氮等,抑制致病菌生長,起到淨化水質的目的。研究表明,對水體有淨化作用的微生物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以及複合水產微生態製劑等,其原理就是利用有益菌調節水體中菌相藻相的平衡,防止殘餌與代謝產物積累所引起的水體環境的惡化,對池塘水質、底質的改良與修復效果十分明顯。但是微生態製劑的品種單一,適應性差,應用範圍有限制。

3 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的前景展望

綜合對比上述水產養殖尾水的處理方法,各有優缺點。筆者認為,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的綠色發展,首先應科學確定養殖密度,放養濾食性魚類,變廢水為可利用的「肥水」;合理投餵飼料和漁藥,從源頭上控制養殖尾水的營養性物質濃度是最關鍵的環節。同時,在治理養殖尾水的過程中,應該綜合利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例如生物浮床、人工溼地等,更加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的自身汙染和對外界水體環境造成的影響。針對不同的養殖品種,如何綜合應用並發揮各種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的最大優勢以及最大程度的優化、減小處理設施面積佔比,是今後尾水處理技術的研究方向。

相關焦點

  • 南方刀額新對蝦淡水池塘養殖關鍵技術
    南方刀額新對蝦淡水池塘養殖關鍵技術陳如潮刀額新對蝦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並不苛刻,最適宜其生長的水溫為17~32 ℃,即使到了冬天,在5~6 ℃的環境下也能存活,因此死亡率並不高。這種蝦類的養殖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不僅適鹽範圍較廣、相比於其他養殖蝦類對於生長環境的水溫要求不高,而且由於其食物來源較為廣泛,屬於雜食類蝦,在低氧等苛刻環境下也能生存,因此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其市場價值,刀額新對蝦開始被大規模養殖,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養殖經驗用於刀額新對蝦的淡水池塘養殖。
  • 淡水鱸魚的養殖技術,掌握養殖技術至關重要
    從鱸魚的生活習性中,我們可以得知,鱸魚既可以生活在海水裡,也可以生活在淡水裡,所以就有了淡水鱸魚稱呼。而淡水養殖鱸魚的重點也是養殖技術,所以掌握養殖技術至關重要的。鱸魚淡水鱸魚養殖技術一、池塘建造1、選擇水源豐富,水質清新無汙染的地方建池。2、每口池塘5~8畝,呈長方形,南北走向較好。
  • 花鰱池塘養殖技術
    花鰱作為我國淡水養殖業主導品種之一,因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據測定,每100克花鰱含有蛋白質15.30克,脂肪2.20克,碳水化合物4.70克,鈣、鐵、鉀、磷、鎂、硒等礦物質近600毫克,以及10多種維生素。古代醫書記載,花鰱具有氣味甘溫、溫中益氣、醒腦明目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花鰱魚頭是美容健腦之佳品。
  • 【新聞】省淡水所:推進鰻魚養殖尾水治理 助力漁業復工復產
    為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省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鰻魚養殖尾水治理工作,3月4日至5日,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鰻魚養殖尾水治理團隊聯合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組成技術指導組,在省淡水所副所長王劍鋒及試驗站站長黃洪貴帶領下,前往德化縣、永安市鰻魚養殖企業,對接開展尾水治理相關工作。
  • 豔豔說養殖,淡水白鯧的養殖和管理技術
    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鯧養殖技巧!一、1.形態特徵:它呈卵園形,側面扁平,頭部較小,頭部長度和頭部高度相同,尾分叉,下葉略長於上葉片,背部有肥體被園鱗,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呈鋸狀腹稜鱗,體色為銀灰色,胸鰭,腹鰭,臀鰭紅色,尾鰭邊緣為黑色。淡水白鯧魚有黑點魚的表面。它成年後就會消失。
  • 加州鱸池塘健康養殖技術
    一、加州鱸簡介加州鱸原產於美國,由於具有肉質鮮美、生長迅速、抗病力強、易捕撈而被我國廣東引進,作為名優新品種推廣養殖。目前,經過中國水科院珠江研究所選育有「優鱸1號」和「優鱸3號」。加州鱸最大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很快,當年繁殖的苗,年底可達400-500g/尾,價格可達15-20元/斤,可當年上市銷售,資金回籠快。池塘養殖可主養,可套養,養殖模式靈活。
  • 水產養殖常見模式之80:20池塘養魚技術
    在二十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顆粒飼料技術的引進和發展,以顆粒飼料為基礎,將傳統的混養技術和現代單養技術相結合,產生了以顆粒飼料為基礎的養殖技術。1993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與美國大豆協會合作,引進了淡水池塘80:20養魚技術。此技術經濟效益大,對環境影響小,是目前以人工顆粒飼料為基礎的養殖技術中最理想的模式,在生產中很快被漁民接受,並迅速普及推廣。
  • 淡水水產所科技成果展:紅螯螯蝦規模化繁育及配套養殖技術
    淡水水產所科技成果展:紅螯螯蝦規模化繁育及配套養殖技術2020-12-31 10: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1946 次 我要評論
  • 路北區澳洲淡水龍蝦抱卵育苗技術澳洲淡水龍蝦種苗先進養殖技術方法
    路北區澳洲淡水龍蝦抱卵育苗技術澳洲淡水龍蝦種苗先進養殖技術方法在鎮,村的幫助下,通過土地流轉,從村民手中租下這片荒田,每畝每年租費300斤稻穀。澳洲淡水龍蝦原產於大洋洲,是近幾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一種大型淡水蝦,包括紅螯螯蝦和牙別螯蝦兩個品種。澳洲淡水龍蝦又名紅螯螯蝦,學名Cherax quadriarinatus。原為蝦,1971年開始人工養殖,是目前世界上 優良的淡水蝦類之一。
  • 既可鹹水養殖,又可淡水養殖,這種魚養的好畝產達1噸以上!
    羅非魚又被稱為「非洲鯽魚」,除了我國臺灣、海南和廣東可以全年養殖外,其他的地區通常只有5-7個月的養殖期。羅非魚為廣鹽性魚類,能生活在不同鹽度的鹹水中,淡水中也可養殖。從淡水直接放入鹽度15的鹹淡水中仍然能正常生活,可以忍受的最高鹽度為32,但是在鹽度21.5度以上的海水中只能生長,不能繁殖,研究表明,鹹水中羅非魚的生長速度比淡水養殖中的生長速度要快!
  • 淡水養殖池塘水華問題預測及池水淨化處理方法
    淡水養殖池塘水華問題預測及池水淨化處理方法出處:《南方農機》 作者:曹宇等 水產養殖網 2017-01-11 22:56:00 作者: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nbsp曹宇,王茂鑫,周文杰,齊樺1、水華問題的背景&nbsp&nbsp&nbsp&nbsp目前,我國池塘養殖水產品佔總淡水養殖的
  • 池塘加州鱸如何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加州鱸,學名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兇猛的溫水性淡水肉食魚類,能夠在1~36.4℃的水溫內生長,最適的生長水溫為20~30℃。下面筆者對加州鱸池塘養殖技術與經驗進行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養殖模式  池塘養殖加州鱸有混養和單養兩種模式:混養模式池塘可以與羅非魚、鯽魚、四大家魚的養殖池塘套養加州鱸,利用鯽魚和羅非魚容易過度繁殖的特性,可為加州鱸提供更多的天然餌料;池塘單養模式,魚種的規格要放大一些,加州鱸一般在6cm互相殘殺非常嚴重,故投放規格為8~10cm的魚種。
  •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發布關於規範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集成...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發布關於規範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集成與技術示範工作的通知2018-08-14 16: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        瀏覽量: 13461 次 我要評論 各示範單位:&nbsp&nbsp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又稱「跑道魚」養殖模式)示範推廣項目實施以來,各示範單位積極開展技術試驗示範
  • 可以學習養殖澳洲淡水大龍蝦
    可以學習養殖澳洲淡水大龍蝦我們基地擁有8000多畝的養殖水面、40餘口高養殖龍蝦塘口、數千畝的澳洲龍蝦養殖水面(每畝正常產量在800斤到1200斤),年產數十萬斤的成品澳洲龍蝦和澳洲種苗。澳洲龍蝦養殖放養前的準備池塘要有良好的進、排水設施。蝦溝內栽植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溝邊種植蕹菜。
  • 匙吻鱘_淡水養殖(鱘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今年5月下旬至6&nbsp月初北京市水產總公司與密雲縣水產局、延慶縣水產辦公室合作,&nbsp從湖北省仙桃市水產研究所引進8~10釐米匙吻鱘苗種6000尾,分別投放在密雲水庫網攔桃花地庫灣及延慶縣官廳水庫庫區池塘進行暫養,培育成30釐米以上大規格魚種,&nbsp再移入網欄庫區,進行放流養殖,以保證其有足夠生存能力,&nbsp抗禦其它兇猛魚類侵害。
  • 德保縣%水池怎麼養澳洲大龍蝦淡水澳龍能用水稻田養殖嗎
    德保縣%水池怎麼養澳洲大龍蝦淡水澳龍能用水稻田養殖嗎德保縣%水池怎麼養澳洲大龍蝦淡水澳龍能用水稻田養殖嗎澳洲淡水龍蝦生長迅速,因此具有強大的新 陳 代 謝,高耗氧量,並使蝦池中的淡水保持新鮮而發病新塘中水草活力普遍較差,64.29%池塘草少或掛髒,14.29%池塘水草略髒,其中,發病水渾池塘中,80%水草掛髒嚴重。
  • 貴州省遵義市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貴州省遵義市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宋嬌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具有節水、節地、生態環保、生產可控性強等優點,是一種基於生態學原理的生態循環水養殖技術,能有效降低養殖水體的汙染。目前,全國已有10餘個省(市)示範應用流水養殖槽2000多條,推廣面積3萬餘畝,有力助推漁業轉型升級,是現代漁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在推廣應用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 黑魚生魚黑芝麻培育技術要點詳解_淡水養殖(黑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孵化出來的水花從苗廠到池塘,從池塘的黑芝麻到「小金眼」(20-25℃,放苗後5天左右)、「大金眼」(20-25℃,放苗後7天左右)、「小黃肉」(20-25℃,放苗後10天左右)、大黃肉」(7朝,20-25℃,放苗後15天左右)、「青頭」(8朝,20-25℃,放苗後18天左右),最後到8朝(800尾/斤)或9朝(300-400尾/斤)的過程稱之為生育育苗階段(如圖1所示)。
  • 水產養殖抓住兩個關鍵字,尾水處理、以漁淨水都不是問題
    出處:日談環境監測        瀏覽量: 23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處理可行技術指南(試行)》。適用於上海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準水源保護區及緩衝區內採用生態模式處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工藝,用於指導養殖場尾水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設施新建或改造的設計、施工和驗收,以及生態溼地的運行維護。推薦工藝:光催化模塊、臭氧曝氣、生態溝渠、沉澱池、表流溼地、生態濾壩、氧化塘等。
  • 如何在池塘養殖中運用貝藻類?
    大則是山塘、水庫、湖汊,小則是氹仔,動態則是河湧,生態則是稻田養魚、魚菜共生,現代則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主要養殖魚蝦蟹、龜鱉和貝藻類。當然,過去池塘養殖的主導品種是魚類,養好魚的關鍵環節是調節水質,把水培肥、養活,當蝦蟹類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之時,關鍵技術就是培養好一塘草,最終,龜鱉佔據了池塘養殖的制高點,關鍵技術就是養好一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