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鮑伊離世 愛子:這是真的,我將離線一陣子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月10日,搖滾傳奇人物大衛·鮑伊(DavidBowie)因癌症去世,享年69歲。

  生於1947年1月8日的大衛·鮑伊剛剛度過了自己的69歲生日,並在生日之際發行了新專輯《黑星》。1月11日,大衛·鮑伊的社交媒體帳號發布了其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大衛·鮑伊在勇敢地與癌症抗爭18個月後,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在大衛·鮑伊彌留之際,他的家人一直陪伴著他。雖然你們中的許多人會分享這一消息,但我們希望在這一悲傷的時刻能夠尊重其家人的隱私。」

  隨後,大衛·鮑伊的兒子、電影導演鄧肯·瓊斯也發文:「非常遺憾和悲傷地告訴大家這是真的。我將離線一陣子。愛你們。」他還曬出了童年時和父親的親密合影。

  搖滾變色龍的變色音樂人生

  提起大衛·鮑伊,「搖滾變色龍」是他一生最著名的標籤。但很多人或許只知道他善於變色,卻不知道他到底如何變色,以及他的變色對於世界搖滾樂甚至時尚的影響力。就像鮑勃·迪倫唱過的《像一塊滾石》一樣,大衛·鮑伊身上永遠充滿了一種向前的推動力,在不斷推翻過去的同時,通過敏銳的時尚觸覺將當時剛出現的一些前衛音樂,推向更為大眾的層面,保持足夠的能量和活力。

  大衛·鮑伊並不是一個只知向前和上升的歌手,對於東方禪宗的迷戀也讓他經常將「退一步海闊天

  空」這個道理,運用到自己的音樂人生裡。像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極簡主義,以及新世紀開始後的回歸本質,都讓大衛·鮑伊通過緩衝和清空,為自己之後的音樂積蓄更多的能量。

  大衛·鮑伊的搖滾樂不缺人文關懷,同時讓搖滾樂變得更為性感。大衛·鮑伊的折衷主義也讓他的搖滾樂既有力度,又不缺柔軟;既可以用來反省,也可以用來享受。大衛·鮑伊的魅力在於形式上的多變,其實更在於他將搖滾樂呈現出了不同的可能性,關於曲風、關於視覺、關於時尚……

  每階段都有不同的大衛·鮑伊

  說到大衛·鮑伊在搖滾樂史上的鼎鼎大名,不像甲殼蟲樂隊分為根源搖滾和藝術搖滾兩個不同的階段,也不像鮑勃·迪倫始終在民謠和民謠搖滾間反覆「折騰」。大衛·鮑伊的搖滾音樂人生是豐富的,也是多變的。

  1969年,大衛·鮑伊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太空怪談》,從此,大衛·鮑伊不再像首張同名專輯那樣繼續演繹正統民謠。由於受到地下絲絨和傀儡等樂隊的影響,他的音樂開始多了迷幻味道。緊接著在1970年發行的《失去世界的男人》,配合著一系列貴族氣息的妖豔造型,以及由這種外在氣質影響的音樂氣質的改變,大衛·鮑伊終於以誇張的形象和華麗的表演形式,奠定了「華麗搖滾」的地位。1972年的專輯《隕落星塵》更因為結合外太空的概念,以及虛構的齊格·星塵這個人物,將故事、造型和音樂融於一體,成為華麗搖滾史上最華麗的專輯。

  1975年,大衛·鮑伊以一張《美國青年》開始了驚人的轉型,除了濃妝依舊之外,無論是紳士化的穿著,還是愈發醇厚的聲線,都有著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改變。在音樂風格上,大衛·鮑伊更增加了靈魂樂以及放克樂等黑人音樂元素,音樂口味明顯向美國聽眾靠近。1976年底,由於對德國流行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大衛·鮑伊和音樂人布萊恩·埃諾及伊奇·波普一起開始了旅居德國的生活。在這一階段,大衛·鮑伊和他的樂隊貝斯手,同時也是他專輯製作的合作人託尼·維斯康蒂,拋開早期「華麗搖滾」的繁瑣,以極簡的手法推出了他在搖滾人文意義上最為經典的「柏林三部曲」:1977年的《消極》《英雄》以及1979年的《房客》。

  當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許多搖滾巨星無法融入享樂主義的八十年代時,大衛·鮑伊則輕鬆卸下了冷戰的包袱,輕鬆地跳起舞、唱起歌。1983年發行的《讓我們跳舞吧》,大衛·鮑伊唱著當時最為新潮的「新浪潮」音樂,與時俱進地玩起了音樂新遊戲。又一個十年後,大衛·鮑伊在1995年與布萊恩·埃諾牽手,合作推出了《戶外》專輯。這肯定不是電子樂史上最為經典的專輯,但卻是流行音樂史上最為知名的電子專輯,恰恰也是搖滾變色龍對於音樂的意義所在。

  進入新世紀後,大衛·鮑伊對於搖滾樂的影響開始減弱,畢竟這本來就是一個搖滾樂缺少創新和巨星的時代。大衛·鮑伊選擇了往回走,通過2002年的《異教徒》、2003年的《真實》和2013年的《第二天》三張專輯,將搖滾樂帶回了本質。其中,《第二天》專輯不僅很好地和自己1977年的專輯《英雄》進行了呼應,還在時空對話中用世事的變化突出情懷的不變。

  2016年1月8日,大衛·鮑伊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黑星》。一代搖滾巨星沒有做到死在舞臺上,但在離世前用唱片為自己畫上句號,也是圓滿了。

  新專輯以華麗搖滾謝幕

  因為在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三天後逝世,《黑星》成了大衛·鮑伊最後一張專輯。

  或許是預感,或許是箴言,大衛·鮑伊雖然將這張專輯命名為《黑星》,其中的歌曲也有著非常黑色的氛圍,但這又是一張標準的華麗搖滾專輯。雖然可以將之劃為融合音樂的範疇,但比起現在許多該類音樂來講,《黑星》充滿了更多的底蘊,這種底蘊就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直積蓄至今的華麗搖滾。

  大衛·鮑伊在音樂上的不同,就是他不單純用元素的拼貼。《黑星》整張專輯實際上是在用一種類似「前衛爵士」的基調在調控著音樂的方向,多變的節奏和鼓點配合著每一次的情感及文字變化,進行著思想和音樂的同步發展。而薩克斯的牽引,除了讓音樂充滿著一種冷色調,也起到交響樂團指揮那樣的作用。

  專輯同名曲《黑星》既是整張專輯的序曲,也是精髓。除了將歌曲分成兩部分處理,並且用上了「前衛爵士」、藍調、太空搖滾、氛圍樂、迷幻浩室等曲風外,《黑星》是大衛·鮑伊剖析和探討自己的一首作品,其中涉及了許多像文化融合、生與死等宗教及文化的命題。這其實是他在「搖滾變色龍」表象之下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東西,也讓《黑星》充滿了神秘主義的色彩。

  《拉撒路》這首歌曲同樣承載著信仰、信念等命題,加上《黑星》抽象卻有關生死的寓意,讓人再度感嘆大衛·鮑伊的音樂世界在鮮豔外表下的深邃。或許你覺得這樣的音樂太過於晦澀,一張關於一個人一生的專輯,可不是那些神曲聽一遍就能讓你記得住,更何況這張專輯還是關於一位經歷如此豐富的搖滾音樂人的一生。

  既讓音樂變色,還讓時尚變色

  大衛·鮑伊既是一位搖滾歌手,也是最早並且是最成功的多媒體音樂人。和通常的搖滾明星主要靠音樂本身的創造性、革命性,或者音樂之中的人文自省內容,從而在搖滾樂歷史上立足不同,大衛·鮑伊身上既具有搖滾音樂人應該有的人文特質,又有著大部分搖滾明星所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他的形象、穿著,以及對時尚文化圈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服裝和化妝是大衛·鮑伊音樂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可以為其音樂加分的內容,在某一階段甚至有超越與音樂平衡關係的表現,並且決定了其音樂內容的本質。第一張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專輯,是1971年發行的《失去世界的男人》。在這張唱片的封面,他頭頂長波浪的捲髮,身著一襲藕色的長裙斜臥在一張沙發上,如此中性且妖豔的扮相在當時很快引來了一些衛道士的抗議。這張專輯的封面在歐洲一些國家發行時,甚至被迫更換。但即使如此,仍然無法阻止大衛·鮑伊的走紅,尤其是當這種華麗的造型配上唱片中的音樂,更好地在視覺上鞏固了華麗搖滾(GlamRock)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印象。大衛·鮑伊在這張專輯的打扮也很快以古典印花長裙、中分長發、絲綢襯衫和闊腿褲的方式,被時尚界選用至今。

  1972年,大衛·鮑伊迎來了他音樂生涯最為經典的一張專輯《隕落星塵》。這是一張由虛構概念構成的唱片,成為搖滾樂史上最為經典的概念專輯。為了讓虛擬更真實化,大衛·鮑伊特意邀請了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為他量身定造了一套獨特的連體衣。讓·保羅·高提耶(JeanPaulGaultier)的2011年春夏女裝系列設計靈感正是來源於此。與此同時,這張專輯上大衛·鮑伊的造型又被Prada用在了2008年春夏的印花套裝上。當時大衛·鮑伊濃墨重彩的眼妝,亦在2006年被Gucci繼承,用於他們2006年秋冬的眼妝系列。

  事實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轉戰美國市場起,大衛·鮑伊的歌迷曾經一度對自己的偶像改變曾經的華麗造型,從而對金紅短髮、蒼白面孔及金屬色眼

  妝的近似吸血鬼式的紳士新造型感到不滿,但這阻擋不了大衛·鮑伊再度創造一種新時尚。賴斯·范諾頓(Dries VanNoten)的2011年秋冬男裝造型,以及理查·尼考爾(RichardNicoll)同年推出的春夏季白衣黑褲造型,其設計靈感莫不是來自於那個時期的大衛·鮑伊。在更早的2001年,當時的亞歷山大·麥昆在就職紀梵希(Givenchy)時,曾經推出過的春夏系列設計,同樣會讓大衛·鮑伊歌迷追憶起自己偶像的「柏林三部曲」,因為那些修長款風衣,分明就是大衛·鮑伊曾經的標配。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衛·鮑伊依然前衛,2011年羅蘭·穆雷(RolandMouret)所設計的首個男裝系列品牌秋冬款,就取材於大衛·鮑伊所拍攝的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的造型。至於1973年的《阿拉丁精神》封面的彩妝,更直接影響到九十年代化妝美容業的發展,直至衍生出煙燻妝、曬傷妝這樣的新妝容,並通過王菲等歌手的傳播,一度成為最時尚的美妝。

  出演電影乏善可陳

  據不完全統計,大衛·鮑伊總共出演過大約21部電影,有的角色不過幾分鐘的戲碼,大多數乏善可陳。從1983年到1986年,他接連出演了幾部比較重要的電影,比如《欲望》《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絕對新手》《迷宮》。

  上世紀90年代,他參加了斯科塞斯的電影《基督最後的誘惑》的拍攝,扮演一個小角色羅馬執政官,出場僅僅幾分鐘,然而他的歌迷們堅持認為他在這部著名電影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除了《基督最後的誘惑》外,同期他還出演了《雙峰之與火同行》《義大利麵條事件》等。

  1996年,大衛·鮑伊出演了電影《輕狂歲月》,扮演了自己一直非常感興趣的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這個和搖滾界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名人。

  □悼念

  他的創作超越了音樂本身

  大衛·鮑伊離世的消息昨天下午傳來,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刷屏,諸多圈內人表達了哀悼之情。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寫道:「紀念DavidBowie,時光殘忍,我年少時的偶像一個個去了。」著名歌手李泉表示:「自音樂從藝術分離出來走向市場,快一百年了。它似乎失去了一些藝術的客觀屬性,包括自由地創作以及公正地被評價。但也正是它徹底地走進了大眾的生活,所以每個國家產生的音樂好像一面鏡子,折射出這片土地上的感覺、情緒和品味。DavidBowie的離去,像是碎了一面能折射出敏感深邃的不羈的鏡子。」前Beyond樂隊成員、歌手黃家強在網上留言:「好沉痛的消息,我的偶像DavidBowie因癌病離開了。祝願偶像可以好好安息,永遠懷念您。」

  歌手林俊傑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大衛·鮑伊的作品對我的創作多多少少都有影響,基本上他就是一個搖滾的代表和經典人物。我覺得應該不只是我,全世界的人其實都在哀悼大衛·鮑伊的離開。真的是像雲霄飛車的那種感受,因為前幾天我才得知他要發新專輯,今天就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難過的事情。我很敬佩他,他一直把音樂當作自己的生命。即使在非常痛苦的一段時間,他還是依然堅持著音樂夢想。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去學習這一點,把自己該做的、想要做的一直不斷地做到最後。」

  著名DJ有待同樣在採訪中表達了敬意:「我對他在這個年紀還在做很多新的嘗試感到特別的興奮,他在一直不斷地探索,很讓人敬佩。雖然搖滾樂不是他發明的,他等於是再發明了搖滾樂,更準確地說是,他為今天的搖滾樂開拓了更多新的領域。他當年做的很多嘗試是特別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他的影響力可以說無處不在。他從文學、戲劇、藝術上面吸收了很多靈感,並將這些靈感運用到搖滾樂當中。他不僅僅是一位音樂家,而且他對於時尚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和時裝設計師的合作,把他的搖滾理念通過時裝設計來體現。他也是最早將視覺藝術與搖滾樂結合的藝術家。我覺得他其實不是一個歌手或者是一個搖滾明星那麼簡單,他的音樂是一種藝術創作,超越了音樂本身。」

  □生平

  大衛·鮑伊,原名大衛·羅伯特·瓊斯,英國著名搖滾歌手,與披頭四、皇后樂隊並列為英國20世紀最重要的搖滾明星。1970年與安吉拉結婚,生有一子鄧肯·瓊斯。1992年與伊曼再婚,生有一女亞歷山大莉婭·瓊斯。

  1947年1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的布裡克頓。

  1959年得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件樂器——薩克斯。

  1965年9月16日,因為重名問題,正式把姓名改成大衛·鮑伊。

  1967年出版了第一張正式專輯,發表之後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1969年出版了第二張專輯《太空怪談》,這也是他第一張轉型唱片。

  1971年第三張專輯《失去世界的男人》引起轟動。隨後的第四張專輯《優質小船》則更為成功。

  1972年發行的《隕落星塵》是公認的,他最出色的專輯之一。

  1973年的《阿拉丁精神》中,他給自己的臉上畫出閃電狀的紅色油彩作為標識。

  1975年在專輯《美國青年》中改變了形象和音樂,梳著時髦的金髮,西裝革履。

  1977年《消極》和《英雄》兩張專輯與1979年製作的《房客》,是公認的他的三張上佳專輯。

  1983年和格調樂隊的Ni1「R°dg「「「合作,推出專輯《讓我們跳舞吧》。

  1995年發行概念專輯《戶外》廣受歡迎。

  1997年的專輯《凡人》中,把他把電子音樂發揮到了一個極端。

  1999年的專輯《時間》裡面則充滿溫柔與無限依戀。

  2002年的專輯《異教徒》延續了《時間》的風格,溫和、內斂,富有感染力。

  2016年1月8日發行最後一張專輯《黑星》。

  2016年1月11日因癌症去世。

  京華時報記者侯豔特約撰稿愛地人

相關焦點

  • 大衛·鮑伊離世 曾被選為20世紀最偉大明星第6名
    - 新專輯發表後兩天離世  當地時間1月10日,大衛·鮑伊的發言人發布聲明:大衛·鮑伊因癌症去世 ,他已與病魔抗爭18個月。在他8號的69歲生日之際,為歌迷送出超級大禮——他的第25張錄音室專輯《Blackstar》。沒想到兩天後,這位傳奇巨星撒手人寰,這無疑是新年伊始樂壇最令人悲痛的新聞。  大衛·鮑伊究竟何許人也?
  • 一個時代逝去 我們在銀幕上錯過了大衛-鮑伊
    無數驚豔造型引領潮流  搜狐娛樂訊(森月/文)1月8日是大衛-鮑伊的69歲生日,才過去兩天,訃告傳來,大衛-鮑伊突然離世,他來不及接受自己第25張專輯帶來的聲譽,也看不到自己兒子執導的《魔獸世界》了。大衛-鮑伊是一個時代符號,在搖滾音樂的殿堂中有屬於他的耀眼位置。
  • 樂壇傳奇大衛鮑伊為何會如此成功?遺傳性「絕症」成關鍵
    曾以偽紀錄片《總統之死》獲得艾美獎最佳電視電影的導演、新聞人蓋布瑞.蘭吉(Gabriel Range),用他精闢且優秀的敘事手法,在大衛鮑伊逝世將滿五周年之際,獻上紀念性電影《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 由三立新聞網提供接演傳奇人物大衛鮑伊,是少數演員敢接下的作品,而男主角強尼佛林則是用:「有毒的聖杯」來形容這一次的機會,而網路上冒出諸多討論,認為佛林跟大衛鮑伊長相「差太多」。導演則是認為,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靈魂」,而非外表。
  • 大衛鮑伊逝世8個月 讓他安息在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
    大衛鮑伊逝世8個月 讓他安息在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時間:2016-09-13 16:4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衛鮑伊逝世8個月 讓他安息在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 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今年不敵癌症病魔辭世,享年69歲。
  • 大衛鮑伊逝世8個月 骨灰撒在火人祭沙漠
    大衛·鮑伊火人祭網易娛樂9月12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今年1月10日不敵癌症病魔辭世,享年69歲。
  • 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去世 享年69歲
    你看最近,12月31號歌手娜塔莉高65歲,咱們今天想談的大衛·鮑伊,大衛·鮑伊69歲,對吧?我就剛才講蔡辰洋先生是66歲,然後這艾倫·瑞克曼就是《哈利波特》裡邊那個演員,69歲。 許子東:演反派,是吧? 梁文道:也不一定,他演很多不一樣的。 竇文濤:然後知名的席琳·迪翁的丈夫,知名的經紀人,圈裡的,這個是70幾了。
  • 搖滾巨星大衛鮑伊的女兒長大了!低調另類的氣質太像她爸爸!
    ,但是大衛鮑伊的遺孀,伊曼(Iman)真的是個好媽媽,在Lexi出生後分出很多精力照顧她的學校生活,在2013年外媒採訪聊到鮑伊的巡迴演出的可能性時,她當時就說:「我們有一個12歲的孩子在學校上學,所以我們暫時不能離開家。
  • BBC再推大衛鮑伊紀錄片,將首度公開「寶爺」菜鳥時期罕見視頻!
    據外媒消息,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宣布,將推出一部關於大衛·鮑伊的音樂生涯紀錄片,名為《大衛·鮑伊:最初五年》(David Bowie: The First Five Years),由弗蘭西斯·惠特利執導,預計將於2019年在BBC二頻道播出。
  • 面孔·大衛鮑伊|去世前的他用MV發出了什麼信息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陸文琳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去世,他的官推稱「大衛去世時很平靜,他的家人在他身邊。《Lazarous》(中文譯為拉撒路)是大衛·鮑伊去世前三天發布的生前最後一支MV,現在才明白,原來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所以在生日當天,去世前三天發給了全世界一個死亡預告。拉撒路是《聖經·約翰福音》中記載的人物,他病危時沒等到耶穌的救治就死了,但耶穌一口斷定他將復活,四天後拉撒路果然從山洞裡走出來,證明了耶穌的神跡。
  • 大衛·鮑伊逝世一周年 我們才知道他「最後五年」的故事
    去年在鮑伊去世前3天,他推出最後單曲《Lazarus》的MV,蒙著雙眼的大衛·鮑伊躺在病床上,唱到「抬頭望這兒,我在天堂」,這一片段在他去世後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解讀。不過MV導演喬韓·瑞克在紀錄片中透露,他們最初的創意與大衛的病情無關。
  • 大衛鮑伊去世享年69歲:搖滾變色龍的瑰麗人生
    -鮑伊去世  >>>大衛-鮑伊經典歌曲MV欣賞【Heroes】【The Next Day】【Lazarus】  搜狐娛樂訊(愛地人/文) 據外媒報導,被稱為「搖滾變色龍」的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因癌症去世,享年69歲。
  • 「David Bowie Is」展覽推出 AR 應用,從這裡了解大衛·鮑伊的一生
    展覽包含上百件和大衛·鮑伊相關的物品,是過去幾年中最受歡迎的個展之一。不過在去年(2018 年 7 月 15 日),David Bowie Is 已經永久關閉,主辦方承諾會推出虛擬展覽以供人們在線觀看。在 1 月 8 日大衛·鮑伊生日這天,同名的 AR 應用終於上線。
  • Major Tom最後的歸宿 —— ASGARDIA太空國 | 大衛鮑伊的Space Oddity
    本期走進……對不起本期捂臉聽歌今天我們跟著Major Tom留下的線索提供一個給自己或後代的選擇不是故弄玄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選擇隆重介紹,Major Tom是大衛鮑伊這首歌Space Oddity的男主角,男一號去年2016年大衛鮑伊老先生去世的時候,大概全世界每個人都聽過了吧。
  • 大衛·鮑伊新專輯:皇帝的新衣還是天外來客?
    2014年春天的一個周日晚上,大衛·鮑伊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紐約的55酒吧。這是一間有96年歷史的爵士酒吧,朋友推薦給他的是當晚在酒吧表演的一支由薩克斯手唐尼·麥卡斯林(Donny McCaslin)帶領的三人爵士樂隊。十天之後,麥卡斯林收到鮑伊的郵件,內容是希望他和鼓手去他的工作室一起做點東西。
  • 大衛·鮑伊和他看起來毫無交集,但兩人曾在節目中合作過一首歌!
    這首歌從此成為美國、加拿大與英國的經典聖誕曲目,電視演出則被《華盛頓郵報》評為「聖誕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雙人合唱」。在合唱前,鮑伊和克羅斯比先表演了一段有趣的劇情。鮑伊敲門拜訪朋友的家,這位朋友謊稱他住在這裡,並答應借鮑伊使用鋼琴,但應門的卻是克羅斯比。素未謀面兩人自我介紹後閒聊了聖誕節節慶傳統,接著鮑伊瞥了一眼樂譜說道「哦,是這首歌!
  • 聽著大衛鮑伊,讀著《銀河系漫遊指南》
    這輛特斯拉跑車的駕駛座上坐著一位「太空人」(Starman),太空人面前的屏幕上用大而友善的字體印著「Don't Panic!」(不要慌張!)——這句話來自道格拉斯·亞當斯所著的《銀河系漫遊指南》。
  • 大衛·鮑伊19歲女兒半年未見媽媽,曾為父親紋身,越發像名模母親
    據《太陽報》5月13日報導,一代巨星大衛·鮑伊19歲的女兒首曝因疫情半年未見媽媽。據悉,大衛·鮑伊的女兒萊西·瓊斯(Lexi Jones)說,她非常想念現年64歲的媽媽伊曼(Iman),因為她公開表示已經半年多沒有見到她了。
  • 英國傳奇搖滾歌手大衛•鮑伊因癌症去世 8日剛剛發布最後一張專輯
    大衛·鮑伊(1947-2016) 大衛·鮑伊的官方推特發布了這一消息,並稱「大衛去世時很平靜,他的家人在他身邊。·鮑伊1947年1月生於倫敦南部的布裡克斯頓(Brixton),1月8日,他剛剛度過自己69歲的生日,他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他最後一張專輯:《★》(黑星,Blackstar)。
  • 「未讀」x樂童獨家推出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創作生涯全紀錄
    時值大衛·鮑伊一周年祭日後不久,由知名文化品牌「未讀」和「樂童音樂」聯合引進的《經典搖滾音樂指南:大衛·鮑伊》也將於近日面世,這是英國權威搖滾音樂雜誌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系列引進中國大陸的第三本特輯,也是目前國內所有出版物中,關於大衛·鮑伊音樂創作生涯和專業評價最權威的珍貴讀本。
  • 下一個大衛·鮑伊、埃爾頓·約翰?音樂金童在路上
    她對Tom Odell的評價:「他在舞臺上的能量讓我想起了大衛·鮑伊」。這可真是極大的褒獎了。他聽過的第一張專輯之一是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1973),他的創作還受到大衛鮑伊David Bowie、Jeff Buckley、Bob Dylan、Leonard Cohen、Billy Joel、Tom Waits等音樂人的影響,這些人的音樂烙印也深深印在Odell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