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航母」進南海,沒逃過「天眼」

2021-01-15 環球網

日本也來刷存在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Hyūga-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航向東北。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稱,本級艦(即「日向」級)共兩艘,首艦「日向」號,二號艦「伊勢」號。考慮到後者8月31日剛結束在夏威夷舉辦的「環太」軍演,推測這次發現的是「日向」號的機率更大。

圖自「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微博

根據此前報導,「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絡,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此前面對美澳等國艦機在中國周邊海空域頻繁開展軍事活動,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強調,一段時間以來,美澳等一些域外國家在南海頻繁開展軍事活動,強化軍事存在,這種做法不利於南海的安全穩定,我們對此是堅決反對的。事實一再證明,美方是南海軍事化的最大推手,是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

來源:環球網/李姚

相關焦點

  • 澳準航母艦隊在南海一度與我海軍發生對峙,為虎作倀,必付代價!
    在美國的跟班小弟中,日本、澳大利亞都派出了準航母艦隊與它們的美國主子一道在南海晃蕩,狐假虎威、為虎作倀。還有英國,英國宣布禁用華為5G後,也宣布要派航母來印太、南海。被稱為美帝最鐵桿跟班的澳大利亞在南海簡直囂張狂妄、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極點,澳準航母艦隊竟蓄意抵近我南沙群島,還一度與我中國海軍發生對峙。
  • 日本準航母闖南海示威?沒敢進九段線就調頭
    據中國南海網了解,「乘船者項目」是指美國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結成夥伴關係,偵測和嚇阻公海上的大規模非法捕撈。乘船者協議允許海岸警衛人員登上另一國的船隻,反之亦然。報導稱,這次高調巡航,不僅是日本自衛隊和國防部官員積極加強和南海周邊國家關系所做的努力之一,也和鷹派首相安倍晉三所推進的軍事外交相呼應。
  • 澳大利亞準航母引關注,真航母卻被廣東人拆掉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媒體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海軍派出多達5艘軍艦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日本開展聯合演練,其中旗艦就是被稱為「準航母」的「坎培拉」號戰略投送艦。這是澳大利亞三軍更新換代期間的一次大行動,也是這種「準航母」組成航母戰鬥群後第一次行動。
  • 日媒稱準航母在南海被中國軍艦監視展實際控制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據日本電視臺網站8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護衛艦「加賀」號日前在南海航行時,被中國軍艦抵近監視報導稱,這是日本媒體第一次抓拍到中國海軍艦艇在南海海域監視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的畫面,當時共有兩艘中國飛彈護衛艦抵近。日本電視臺評論說,中國海軍沒有針對「加賀」號做出危險行為,不過,此次事件再次彰顯中國正加強對南海的有效控制。
  • 美艦進南海島礁12海裡內
    他國買賣武器想幹涉就幹涉,他國的領海領空想逛就逛……美國最近極其狂躁——7月4日,美國獨立日時,其雙航母闖入習同區域搞所謂的演習;7月6日7日8日,美軍機連續3日抵近我廣東方向偵察,最近只有51海裡7月13日,美軍機由臺灣南部進入南海
  • 剛籤下百架美戰機,日本又曬防衛白皮書,趙立堅:實為「黑材料」
    在如今全球化的趨勢下,海洋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國之間不可避免的爭議話題,近些年來,美國頻頻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派艦機在各大海域耀武揚威,例如美國軍艦都似乎已經成為了南海等海域常客,對此中方尊重各國根據國際法所享有的在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但美方卻倒打一耙,曾指責中方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將進一步破壞有爭議海域的局勢穩定
  • 美航母要闖黃海,兩棲艦南海發威,這是要鬧咋樣?
    現在,裡根號借著美韓軍演出現在了我們東海方向,同時不要忘了,美軍還有一艘準航母,在我們南海方向已經遊弋了半個月。看看那舷號為6的「好人理察」號兩棲艦,這大傢伙滿載排水量高達 40500噸,直通甲板可搭載F-35B、 AV-8B鷂式飛機、MV-22魚鷹還有多型直升機起降,還可以運載12艘LCM6機械化登陸艇或3艘LCAC氣墊登陸艇,裝載坦克、車輛約200輛,不是準航母是什麼?比準航母功能還多。
  • 原子彈爆炸時,跳進水中可以逃過一劫嗎?聽聽日本倖存者怎麼說
    日本核爆倖存者曾經給出過答案。在這種情況下,無數日本人民因為核爆炸而失去了生命,長崎和廣島這兩座繁華城市也瞬間成為廢墟。 核爆所帶來的瞬間衝擊波固然是非常強烈,但只要你能夠身處隔絕光熱能的保護屏障內,那你逃過一劫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 破罐子破摔,好人理察號確定報廢,我國準航母數量可能超過美國
    疑似消防員燒成灰的圖片就不上了,但是,我有火災過後,電腦面前的吃瓜群眾們僅僅根據網絡上的照片,就紛紛不約而同地得出結論:「這艘準航母完了」,美國海軍偏偏要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修」,甚至還有將它改造成後勤船舶、醫院船的計劃。當然,這一切不過是為了挽回臉面,或者是為了逃避責任。
  • 為向中國傳遞態度,日本軍艦曾準備闖我南沙領海,被安倍晉三叫停
    日本能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發言人,主要得益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現總統川普。川普拿下2016年美國大選後,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一時間向川普伸出橄欖枝,自此後美日聯盟關係日漸加深,也間接的影響到了中日關係,有日本媒體透露,當時日本為向中國傳遞態度,還草擬過一個極端的計劃,但最終被安倍晉三叫停。
  • 讓日本網友熱烈討論的中國天眼,竟然是一口〝鍋〞?炒飯夠全世界...
    讓日本網友熱烈討論的中國天眼,竟然是一口〝鍋〞?說到 「 天眼 」 ,你會想到什麼?神話中的開天眼?還是好萊塢大片裡酷炫的「天眼系統」?當然這兩種不管是哪個都是很厲害的存在~而近日,中國的 「天眼」 突出重圍,備受日本網友的關注。
  • 不給美國日本留時間,美報告指出,中國核彈頭數量增加35%
    另一部分網友認為,美國近年來通過貿易戰和南海爭端遏制中國,中國在這種背景下擴大核武器儲備量也十分正常,是反擊行為。從2017年川普上臺開始,美國在遏制中國的問題上一直表現的非常積極。特別是在2019年和2020年,美國平均每個月就會到南海「自由航行」一圈。壓力產生動力,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戰略,並沒有讓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妥協。
  • 美國天眼塌了沒錢再修,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大批科學家將來我國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同時,它也是世界各國天文學家交流和使用的主要平臺,為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就在12月1日的時候,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卻意外坍塌了,它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了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面。
  •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 奧特曼為什麼都不敢在人類面前變身,迪迦如此,戴拿也沒逃過!
    小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觀看動漫,最經典的日本動漫有《名偵探柯南》、《海賊王》和《奧特曼》等,最讓很多80後和90後懷念的就是奧特曼一系列,這部動漫是日本的「圓古製作公司」製作出來的空想特色劇,從1960年播出到現在的2018年經過了長達六十年的時光,很多人都喜歡奧特曼不僅僅因為劇情,
  • 南海豈是說來就來的?英國新航母再度漏水!一路上不沉底就不錯了
    從2019年至今,英國國防大臣和一些政府官員就曾多次揚言要"派遣航母到南海巡航",仿佛這兩艘"不列顛的驕傲"真的那樣強悍無敵。然而事實證明,豪言壯志這個東西喊兩嗓子就行了,身為龐然大物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 日本衛星帶穿甲彈上天,爆炸後小行星出現深坑,技術美國也沒掌握
    圖為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作為一個科技強國,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一直以來也是非常雄厚的,此前日本就試驗過一項技術連美國也沒掌握的太空實驗,隼鳥2號探測器這顆日本衛星搭載穿甲彈上天,然後在太空扔出穿甲彈,被隼鳥2號探測器引爆,爆炸後小行星出現深坑,日本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取小行星物質,美俄都不敢這麼幹,可以說這次試驗讓日本的野心終於徹底顯現,同時也令世界提高了警惕。
  • 日本衛星帶穿甲彈上天,爆炸後小行星出現深坑,技術美國也沒掌握
    圖為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作為一個科技強國,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一直以來也是非常雄厚的,此前日本就試驗過一項技術連美國也沒掌握的太空實驗,隼鳥2號探測器這顆日本衛星搭載穿甲彈上天,然後在太空扔出穿甲彈,被隼鳥2號探測器引爆
  • 衛星發現日本出現異象!突現「天眼風暴」是咋回事?威力不容小覷
    為了掌握地球的環境變化,科學家一直都在密切關注地球的環境問題,科學家在衛星上發現日本地區出現異象,從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到,日本突現「天眼風暴」,這種現象意味著日本的氣候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天眼風暴」是一種氣候現象,其本質是一種強大的溫帶氣旋,根據專家對於氣象的分析,這種溫帶氣旋的核心氣壓低於980百帕,相當於12級颱風的氣壓。可見這個「天眼風暴」的威力還是很大的,不容小覷。「天眼風暴」將會使該地區溫度出現降溫,並且伴隨狂風暴雨,根據氣象分析來看,日本南部沿海局地24小時降水量已經超過了300毫米,多地打破了4月歷史日降雨量的最大記錄。
  • 日本展開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收集數據預防海嘯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了探明預想中的「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迄今為止極難觀測的海底地殼變動。近日,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在南海海溝附近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開始實施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