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來源:今日新聞)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搭載東協十國軍方官員巡航南海,意圖拉攏東協擺脫中國的影響力,日本有這個實力嗎?對於日本的「煽風點火」,東協國家又會買單麼?
這篇報導稱,此次參加交流的是來自東協十國的年輕中尉和上尉等軍官,是力爭構築人際網絡的「乘船者項目」(Ship Rider Program)的一環。據中國南海網了解,「乘船者項目」是指美國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結成夥伴關係,偵測和嚇阻公海上的大規模非法捕撈。乘船者協議允許海岸警衛人員登上另一國的船隻,反之亦然。
報導稱,這次高調巡航,不僅是日本自衛隊和國防部官員積極加強和南海周邊國家關系所做的努力之一,也和鷹派首相安倍晉三所推進的軍事外交相呼應。無獨有偶,日本上周在東京附近舉行了一場軍事科技研討會,與會者包括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代表。這個星期,日本又邀請東協成員國代表到東京參與救災演習。
近年來,日本一直扮演著幫助美國監視環太平洋地區的角色,更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排頭兵」。基於發展經濟和緩和國內矛盾的需要,藉助「南海問題」渲染中國威脅論,既可以轉移國內民眾視線,也為緩和並解決矛盾留了空間。然而雖然日本很努力,但註定「剃頭挑子一頭熱」。實際上,對抗並不符合東南亞國家利益。對於這一點,區域大部分國家都有共識,南海局勢也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態勢。
與此同時,中國與東協國家在推進合作共贏的過程緩解甚至消除了許多障礙和困難。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此前在接受中國南海網採訪時指出,一般認為,中國與東協部分國家之間關於南海問題的爭議影響了中國與東協的總體關係,牽連性地影響到中國與東協所有成員國之間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是,東協內部對南海問題存在著不同聲音,但為了保持東協的凝聚力,對外整體上保持著團結,儘量用同一個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如此,中國與東協大多數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並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不僅如期與所有東協國家都落實了自貿協議,而且談成了自貿協議升級版。另外,中國與東協國家在磋商「南海行為準則」的過程中已經落實了一些早期收穫計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南海地區的具體落實,得到了東協國家的認可、接受和配合,促進了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
延伸閱讀
「出雲」號半小時擊沉遼寧艦?
據中國國防部網站宣布,遼寧艦及護衛艦艇6月25日離開青島母港,開赴相關海域執行跨區機動訓練任務。此前外界盛傳遼寧艦七一期間將訪問香港,而日本準航母「出雲」號目前也在南海徘徊,兩國航母可能的「不期而遇」觸碰到日本的敏感神經。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4日報導,日本專家甚至狂妄宣稱,「出雲」號只要半小時就能擊沉遼寧艦。
日本專家認為,「出雲」號和「加賀」號兩艘準航母經過改裝後各能搭載約16架垂直起降的美制F-35B戰機,利用其優異隱身技術,能避開中國海軍雷達探測,加上其強大的對海對艦攻擊能力,半小時就可將遼寧艦擊沉。按照日方的說法,F-35B理論作戰半徑超過800公裡,並不遜於常規戰機。此外,F-35B比遼寧艦搭載的殲-15性能先進。這樣「出雲」級將成為一艘噸位小、卻能起降隱形四代機的輕型航母,作戰能力有望超越搭載三代機的中型航母。
「出雲」級航母當真這樣強?軍事專家李傑表示,日本專家喜歡通過誇大宣傳抬高其作戰能力,以向亞太國家展示日本的軍力優勢,並試圖威懾中國。但明眼人都知道,日本此類宣傳中的水分有多大。
首先,日本目前根本沒有引進F-35B的計劃,光是花費220億美元向美國採購42架F-35A常規起降型就已讓防衛省囊中羞澀,而要為兩艘「出雲」級準航母配備足夠的F-35B,恐怕這筆花費還得翻番。F-35B垂直降落時會噴射極高溫的氣流,兩艘準航母還得重新鋪設耐高溫特種飛行甲板,並加裝艦首的滑躍甲板,改裝工程量並不小。其次,雖然F-35號稱隱形戰機,但這是指它攜帶的飛彈全部安置於內部彈艙的情況下。而反艦飛彈體積較大,內部彈艙無法安裝,只能採用外掛方式——這樣又破壞了戰機的整體隱形效果。美軍考慮為F-35A配備挪威研製的NSM反艦飛彈,但悲劇的是F-35B內部彈艙較短,塞不下這種飛彈。也就是說,未來日本F-35B執行反艦任務時,只能外掛飛彈,成為雷達上的明顯目標。更關鍵的問題是現代海戰是體系作戰,而在此方面,日本與中國的差距尤其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搭載東協十國官員巡航南海時,「出雲」號在抵達九段線前,就折返回了新加坡。
(整理/王書央 綜合環球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報導)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梁凱燕、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