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浙江火電在南蘇拉威西島點亮新傳奇

2021-01-08 國際電力網

  2017年10月16日,位於印尼南蘇拉威西島海岸線上的一座現代化大型電廠二期工程順利一次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它就是中國能建

浙江火電

(以下簡稱「浙江火電」)首個帶融資的海外EPC總承包項目——印尼吉利普多電廠二期工程。

 

  「國際化」彰顯真實力

 

  印尼吉利普多二期工程於2016年6月正式開工,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就相繼順利完成3A機組鍋爐水壓一次成功、汽機扣缸一次成功、併網一次成功等多個重大節點。截止目前,吉利普多二期工程3A機組受檢焊口16540隻,無損檢測焊口12362隻,一次檢測合格率98.2%,各驗收點、見證點按質量檢驗計劃嚴格執行,質量指標優良,質量工藝精湛。作為EPC總承包方,浙江火電還承擔了工程的設計、採購和施工(包括調試和運行)任務,以及當地電廠運行人員的培訓及後續兩年的檢修保運工作。這一系列的數據,是浙江火電在工程建設上高質量與高速度的實力寫照,更是浙江火電在「高端國際化」道路上的有力印跡。

 

  EPC項目不同於傳統安裝項目,不僅必須直面業主方適應業主的管理模式,還需要應對設計、採購、安裝等各個環節的管控,因此對整個項目團隊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不僅要具備大局觀,更需要細緻入微的協調管控能力,特別針對海外EPC項目更需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先進管理觀念。海外EPC項目採購工作中的物流和清關是進度風險最大的兩個環節,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浙江火電項目部通過加強協調和提前周密準備來儘量減低其負面影響,以提高清關進度的可控性。為儘量避免採購進度的滯後將為施工進度帶來巨大的壓力,項目部為採購留下足夠的計劃時間和浮動時間,同時提前考慮採購風險,制定周密的應對計劃,清關的各項準備工作應和設備材料的製造同步進行,以把握先機,爭取主動,最終保證了工程能夠順利如期投產。

 

  海外項目業主對於項目執行的介入程度要比國內項目業主大得多,業主的支持和理解程度直接會影響到項目執行順利與否。項目經營管理部的小賈告訴我們,業主時常會提一些苛刻的要求,但項目部都會不厭其煩地與業主進行溝通與協調。而且儘管現在網絡通訊十分普遍,海外業主是非常看重書面文件籤署的,不僅文件本身需要籤署,就連文件的接收也必須籤署,還要標明日期。所以他們工作都格外細心謹慎,力求做好精益求精,不出差錯。他還強調,合同管理是項目執行的「聖經」,項目專業細緻推敲每一份合同,最大程度在印尼當地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規避風險,從源頭上進行成本控制,力爭實現與合作方的共贏。

 

  「屬地化」提升競爭力

 

  要增強企業國際經營能力,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屬地化」管理是必經之路。浙江火電將經營屬地化、管理屬地化、人員屬地化、待遇屬地化等幾方面有機結合,讓「走出去」戰略在當地落地生根。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市場健全,能夠滿足電建項目一般性用工需求,對於高技能人才,也有一定的供給能力。針對當地的人才市場特點,浙江火電在遵守、執行當地的勞動法律和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本土用工管理細則》,統一通過當地勞務單位招錄具有一定技能基礎的當地技工。項目高峰時期,國內施工人員與印尼施工人員比例接近1:5。負責人員招聘的印尼員工小娜告訴我們,截止目前,吉利普多項目共招聘了700餘名印尼員工,「我們一起合作,把工程建設的又快又好!」同時,結合當地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意識形態情況,完善考核、考察和獎懲機制,項目部將印尼員工的工作表現與其薪酬、待遇、升遷等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屬地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項目部還大膽探索本地人管理本地人的有效方式,積極選拔和培養一批忠實於企業、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的人員,通過他們傳遞信息和思想,提高溝通能力。

 

  為了提高當地員工的工作技能與效率,吉利普多項目部形成競爭機制,當地技工由中國師傅「傳、幫、帶」加強技能培訓,通過「一對一」教學,幫助印尼員工適應工程建設的節奏。項目管理人員緊盯現場、言傳身教,在質量上把關、在技能上傳授、在安全上嚴控,並運用裂變原理,將培養成熟的員工按班組分開,培養出更多服從安排、技術過關的員工。並開展各種立功競賽等活動,將印尼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在印尼員工中掀起「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從而在工作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當地的一位印尼焊工薩努西,咧著一口晃眼的白牙,用蹩腳的英語對我們說,「我在這裡工作特別愉快,也學到了很多,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浙江火電在緊張的工程建設過程中沒有忽略對當地的公益事業。項目部僱傭當地殘疾人員參與工程後勤服務等崗位,為當地殘障人士提供了平等的就業機會,有效改善了殘障人員的生活品質,滿足殘障人員融入社會的需求。同時,贊助當地村民舉辦大型「運動會」,與當地百姓建立了融洽的關係。並在當地開展「愛心助學」等活動為當地貧困學生捐資助學,為八朗多卡小學的孩子們送上了300餘份印有中國能建品牌標識的筆、筆記本和書包等文具。通過各種人文關懷,傳播了中國能建品牌,彰顯了一個央企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不僅贏得了口碑,更收穫了友誼。

 

  「專業化」打造戰鬥力

 

  在吉利普多項目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能有寶貴的工作經驗,有專業的職業技能,更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讓這支「專業化」的隊伍時刻保有堅強的戰鬥力,堅定而執著地踐行著「工匠精神」。

 

  顏坤明,一位在

火電公司

焊接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現任吉利普多二期項目焊接隊長。2017年8月6日,他在現場檢查過程中,發現3A煤倉間過軌吊滑線中間折斷,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他馬上意識到假如沒人發現這一情況合閘運行,肯定會造成人員觸電傷害和設備損毀的情況,他立刻向安保部門進行匯報,並向在煤倉間外的施工人員告知了這一情況,讓大家注意安全切勿合閘工作。事後,經安全部門確認,該隱患是由於煤粉管與滑線間距過小,煤粉管安裝就位過程中不慎撞擊軌吊滑線,導致4臺磨煤機區域的滑線全部中間折斷,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合閘運行行車後果不堪設想。

 

  吉利普多項目不僅有這樣優秀的專業人員,更難得的是,這是一整個和諧、團結、協作的團隊,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1+1」遠遠大於2。

 

  2017年9月13日凌晨,吉利普多二期3A汽輪機在完成3000轉衝轉後的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突然發現汽輪機潤滑油壓力不穩,交流油泵停泵後潤滑油壓會持續下降,這一情況如果不緊急處理,將會導致汽輪機不能正常運轉甚至燒瓦的情況發生。經過項目部專業領導、廠方代表和汽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連夜討論分析後,大家一致認為問題應該是出在汽機潤滑油箱內部的油循環管道上面,應該屬於廠家設備缺陷問題。在通過和廠家的交涉後,為不影響機組的併網及後續工作的開展,項目部要求立即組織相關人員下到油箱內進行排查處理。關鍵時刻,汽機班迎難而上,主動請纓,請求由他們班組人員下到油池內進行排查處理,拿下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整整三天三夜,汽機班組4名員工輪番上陣,全身浸泡在40℃的油溫中,進行著仔細的排查。最終排查人員在油箱底部的油循環管道法蘭上面找到了缺陷源----法蘭密封圈變形造成漏油,屬於廠家設備缺陷。在經過廠家代表和汽機專業技術人員取證後,該隱患於2017年9月16日深夜12點得以排除,為機組併網及後續工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印尼吉利普多二期工程終於順利投產,它將極大地緩解南蘇拉威西島的電力緊缺局面。浙江火電用實力詮釋中國品質與中國速度,在南蘇拉威西島上點亮又一個新傳奇。

相關焦點

  •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籤約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1500兆瓦燃氣聯合循環...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籤約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1500兆瓦燃氣聯合循環電站項目 發布時間: 2021-01-06 00:00:00   來源:中國能建  作者:   新年伊始,中國能建葛洲壩國際公司以雲籤約方式,籤署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
  • 印尼蘇拉威西島託拉賈
    ▲ 蘇拉維西島Sulawesi 蘇拉威西島的舊名叫做 Celebes ,蘇拉威西島是群島中一個最老的海島,暴露的巖石都於超過百萬年。
  • 96個在建、新建、待建火電項目最新動態匯總!
    2020年1月火電項目動態(含1月份公布的2019年12月項目動態),涉及火電的核准、開工、併網等。 11、中國能建華東院中標華能石洞口第一電廠2臺65萬千瓦等容量煤電替代項目 2019年12月19日,中國能建華東院中標上海石洞口第一電廠2臺65萬千瓦等容量煤電替代項目。
  • 印尼南蘇拉威西島發生山體滑坡 至少致8人死亡
    印尼南蘇拉威西島發生山體滑坡 至少致8人死亡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1月09日14:08   中新網11月9日電據法新社報導,印度尼西亞官員9日稱,南蘇拉威西島8日發生一起山體滑坡,造成至少8人死亡,5人失蹤,9人受傷。
  • 13個大型火電項目新進展!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火電項目匯總(6.1-6...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5日一周火電項目,涉及項目的核准、開工、併網等。中國能建華東院中標廈門嵩嶼電廠一期機組等容量替代建設可研項目5月18日,中國能建華東院中標華夏電力(嵩嶼電廠)一期機組等容量替代建設1臺60萬千瓦級燃煤發電機組可行性研究項目。
  • 中國能建海外連籤四個電力大項目
    近日,中國能建所屬企業相繼籤約多個能源國際合作項目。項目位置該項目的籤約是國際公司和廣東院整合區域優質資源,踐行海外業務優先發展戰略,鞏固中國能建在全球火電領域業務優勢的範例,也為中國能建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2019年全國火力發電量前十大省市依次為山東、內蒙古、江蘇、廣東、山西、新疆、河北、安徽、河南和浙江,其中山東、江蘇、廣東、河北、河南、浙江等省份2019年火力發電量實現負增長,從全國來看,2019年山東省火力發電量達5169億千瓦時,排名第一。
  • 國內最大在建火電項目1號機組發電機定子吊裝成功
    國內最大在建火電項目  國電電力(600795)上海廟項目規劃建設2×1000MW+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間接空冷機組,是「西電東送」上海廟~山東臨沂(伊克昭―沂南)±8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配套電源之一。
  • 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榮膺「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第一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獲悉,在近日ENR/建築時報舉辦的2020年「中國承包商80強和工程設計企業60強」評選中,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榮獲2020年「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第一名,「中國承包商80強」第二十八名,「最具效益承包商」第六名,「最具國際拓展力工程設計企業」第七名。
  • 基建狂魔、造島神器!被美國制裁的南海建島中國企業來頭不小
    幾乎同一時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對參與南海建島或軍事化行動的單位和個人停止發放入境美國的籤證。同時,商務部門已將24家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份「清單」中至少包括了5家中國交建的子公司。此外,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七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22研究所等企業或機構。
  • 279個火電項目列入2020年省重點 哪些燃煤、燃氣、生物質發電及...
    可以明確進展階段的253個項目中,擬建項目111個,在建項目142個。據BHI中國擬在建項目網統計,2020年全國25個省(區、市)共安排超過23000個重點項目中,火電相關項目共279個,在除山東外的24個省份均有分布,廣東項目總數量及擬建項目數均最多,其次是安徽和貴州。詳見下圖。
  • 世界首個124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成投產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能建最新消息,由其旗下廣東院勘察設計、廣東火電負責建安施工總承包、廣電工程局負責土建施工的廣東華夏陽西電廠(2×124萬千瓦)工程6號機組,近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加上此前於7月
  • 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獲評「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第一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日訊(記者 周明陽)11月27日,「中國承包商80強和工程設計企業60強」頒獎典禮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典禮公布了2020年「中國承包商80強和工程設計企業60強」評選結果。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獲2020年「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第一名。
  • 美國宣布制裁24家參與在南海建島的中國企業 「造島神器」不簡單
    記者了解到,這份「清單」中至少包括了5家中國交建的子公司。此外,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七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22研究所等企業或機構。  中國交建堪稱這份清單中的「重點企業」。作為業界知名的「基建狂魔」,中國交建無論在人工建島還是其他工程領域,都曾有過聞名世界的壯舉。中國交建的作品就包括珠港澳大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科倫坡海港城等國際知名項目。
  • 廣東華夏陽西電廠:世界首個124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成投產
    據中國能建最新消息,由其旗下廣東院勘察設計、廣東火電負責建安施工總承包、廣電工程局負責土建施工的廣東華夏陽西電廠(2×124萬千瓦)工程6號機組,近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加上此前於7月7日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的5號機組,這一世界首個124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全面建成投產。
  • 中國電力工程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20世紀以後,電能的生產主要靠火電廠、水電站和核電站。有條件的地方還利用潮汐、地熱和風能來發電。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低壓交流電力網絡來實現。作為輸電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其重點是研究特高壓(100萬伏以上)交流輸電與直流輸電技術,形成更大的電力網絡;同時還要研究超導體電能輸送的技術問題。
  • 浙江舟山青浜島螢光海出現時間有什麼好玩的有沙灘嗎?
    浙江舟山青浜島螢光海出現時間有什麼好玩的有沙灘嗎?青浜島螢光海出現時間是什麼時候, 有什麼好玩的, 有沙灘嗎?
  • 中國東部「最高」的山,不在浙江也不在福建,而是在一座島上
    誰都知道中國的領土廣闊,國內有多種地形,有高山、平原、盆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東部最高的山,很多人可能會困惑,畢竟,我們平時只注意西部的一些山,比如西藏那邊,還有東邊的山,自己可能真的不太了解,那東部最高的山到底是哪一座山?接下來我們一起看。
  • 火電科技篇:先進技術促綠色發展
    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記者 葛豔華   8月15日,由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主辦的「燃氣電廠碳捕捉與封存研究」啟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首次針對燃氣電廠開展碳捕捉與封存研究。這也是我國探索更先進、更環保發電技術的一個縮影。
  • 新能源應成為主角 新建火電要慎重
    因為發電裝置的壽命差不多是30-40年之間,實際上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建高排放的設施,如果要建,就要考慮在後期採取末端治理的措施,比如採用CCUS(碳捕獲),不然就有可能成為擱置資產。」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強調,要想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2060年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標,恐怕不能再新建火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