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正是興隆山楂收穫的季節。
在果園中、在行道樹上、在盆景花盆裡……紅彤彤的山楂果掛滿枝頭,裝點著「中國山楂之鄉」,使這裡的金秋別有一番韻味。
「今年收購的開秤價格比去年高了0.2元。」河北省(承德)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靜密切關注著山楂價格的走勢。瑞泰食品有限公司已與當地貧困戶籤訂「保護價機制」協議,承諾以高於市場價20%的價格收購當地貧困戶的山楂。「2018年,興隆山楂開秤價格是0.7元/斤,在我們企業的帶動下最終漲到了1.3元/斤,帶動了近4000戶農民增收。」
世界山楂在中國,中國山楂在興隆。
作為興隆走出的「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張靜知道這直徑僅有1~1.5釐米、口感酸甜的小果子,在鄉親們心中的分量。有統計顯示,興隆的山楂種植面積、產量均位居全國縣級首位,山楂生產及加工收入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高達33.8%。
10月中旬,當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張靜時,這位當地山楂產業的帶頭人正忙得不亦樂乎。1988年出生的她,身穿一襲黑色連衣裙,不施粉黛。接待訪客時,她就外罩一件西服,如果需要,她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國際範」十足;送走客人,脫下西服,換上幹練的夾克,一頭扎進車間,又頗接地氣。
2016年,曾留學英國的張靜果斷放棄了北京的工作生活,回鄉加入父親張學軍的創業團隊。這條關於她的「重磅新聞」,在親友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2011年到英國攻讀碩士學位時,家鄉的山楂寄託著張靜的思鄉之情,但她發現:國外並無種植、食用山楂的歷史,食用山楂是我國獨一無二的特產。
在國外,有一種同樣口感酸甜的紅色小果子——蔓越莓與山楂有頗多相似之處。但與山楂通常用來製作罐頭、糖葫蘆、果丹皮等休閒食品的用途不同,蔓越莓的藥用價值已得到了充分開發,被製成價格不菲的各種保健食品。
而在我國,山楂也有「果子藥」之稱。據《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山楂「皮赤肉紅黃,故善入血分,為化瘀血之要藥」。而研究證明,山楂含有解脂酶、配糖體、黃酮類化合物,屬食藥同源果品。但相對於蔓越莓產品的研發,山楂產業發展亟須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
張靜回鄉創業,就是奔著家鄉的山楂而來。
當時,興隆山楂的品質和產量上優勢明顯,但加工技術是短板和瓶頸。「山楂條、山楂漢堡都是由興隆最早研發製作。」張靜了解到,由於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眾多同類產品只能進行價格「肉搏」,而農民種植的山楂價格也因此持續低迷。
即便對於創業多年的張學軍來說,也從未涉及山楂的加工環節。父女倆之所以將目光聚焦於這一領域,正是興隆亟須有企業帶動行業突破瓶頸,推動整個產業做大做強。
從2015年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註冊到2019年年初正式投產,作為公司總經理的張靜說,4年裡,她和父親全力在做一些看似與企業發展無關的事。
2016年,瑞泰作為理事長單位參與組建河北省山楂產業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和2018年,在興隆縣委縣政府主導下,瑞泰食品公司作為依託單位,分別組建了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省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
由張靜擔任院長的河北省(承德)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中國農科院博士生導師畢金鋒等知名林果專家,建成了一支國內外一流的多單位聯合、多學科融合、協同創新的山楂研發團隊。截至目前,他們參與了山楂寡糖、山楂酵素、山楂多糖提取物對癌細胞抑制作用、功能性食品等10多項科研課題,成果轉化兩項,篩選新品種3個,開發新產品4個,擁有專利5項。
科技平臺的搭建,讓山楂從果皮、果肉到果核渾身都是寶:山楂的果皮富含黃烷醇;果肉是當之無愧的「果漿之王」,可提取膳食纖維;果漿可釀製「山楂紅酒」;就連山楂的種子,都可通過山楂核餾油提取物製成薔薇紅液抗菌液。
隨著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山楂產業正在發生質的改變,為果農增收、貧困戶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吸納1400餘戶貧困戶入股,帶動就業以及建立扶貧工廠、保護價收購等舉措,企業解決了上百人的就業,累計返還貧困戶股金240餘萬元,分紅達140餘萬元,引領4000餘戶農戶增收。
今年5月,張靜被授予了「承德青年五四獎章」稱號。而早在1989年,年輕的張學軍也曾被評為河北省青年星火帶頭人。這兩張相隔30年的獎狀,如今被父女倆擺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不久前,張靜和父親在全縣尋找山楂優果樹時,在一面山坡上,意外發現了一片樹齡百年以上的野生山楂林。
隨著自然播種,「這些山楂樹就這樣一代接一代,終於爬上了山頂。」這一幕令張靜動容:「如同接力一樣,綠了大山,富了鄉親。」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樊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