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可能是在情侶中。有一方付出的非常多讓人很羨慕另一半,但是卻總是走不到最後。或者是一項工作,自己為了獲得提升,做了很多表現讓人看到,最後得到的結果卻不是自己所想要的。為什麼呢?這些都其實有利用別人的內疚來獲得別人回報的行為模式。現在我們就來談談這種利用內疚得不償失的行為模式。
首先我們都知道內疚的由來是讓別人覺得過意不去,所以想要補償付出的人。就像一種心理的互相補償。對於這個舉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一對夫妻。丈夫在外面好好的工作養家,妻子在家裡裡裡外地打理得非常好。丈夫會覺得妻子非常好,每天為自己這麼勞累,自己一定要好好地對她。這就是一個丈夫的內疚心理,這個心理也是妻子用自己的行為帶給丈夫的。但是也不是妻子有意識的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表現。比如妻子,女孩子在小的時候,母親會讓女孩子幫自己做家務,並且會說不會做家務以後不好嫁人。這種行為就在潛意識裡就記了下來,造成夫妻生活的這種分工。
就這種行為大家會覺得潛意識裡形成,並且這樣組合在一起是適合的嗎。用一方自己以為很付出的行為來實現兩個人的在一起,並且控制別人。就像很多家長會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然後強橫的幹擾孩子的生活,不讓孩子發展自己真正的興趣,這樣孩子會開心嗎,或者真的會如那些父母所希望的一樣成才嗎。事實證明很多這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容易脆弱抑鬱,或者去犯罪。孩子陷入了父母對自己這麼好,自己不能辜負他們,但是又與自己的本性違背,自己並不想的糾結心理裡,然後導致崩潰。
再提到另一方面,有的人在一見面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熱情。但是我們並不會為這種熱情所打動,只會覺得很疑惑,我們並不相識,這麼熱情,會不會別有所圖。這個時候在一開始並不相熟時,表現出來的無意識讓人內疚就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我們又會說它是強迫性重複。就比如相熟的情侶中,一開始是覺得另一半對自己太好了,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人,和自己在一起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就趕緊在一起。但是慢慢的呢,當另一半付出得不對等,太多了,另一個人給不出這麼多的愛和好,會內疚,但更多的是喘不過氣來。人本質就有人人生而孤獨形成的生而平等,具體我會在另一篇文寫下。無意識的內疚控制就變成一種可以說是甜蜜的負擔,最後的結果也就是分手了,可能付出不夠多的那一方會被人罵,但是現在應該知道過錯並不會全是這一方。
所以通過行為讓人內疚達成一些控制是不長久的。夫妻可能會就是這樣相處一段時間,但是生活中我們會見到多少這樣的一片和諧的夫妻生活。很多就是慢慢的夫妻生活變味了,有時候會看到丈夫的內疚沒有了,開始對妻子不好。但是妻子又能怎麼樣呢,早在這潛意識種下的時候,妻子就失去了與外界的交流,再發生這些事情,只能忍讓著,造成多少家庭的不幸。
真正的交流就應該是,獨立的,不依附的,以一個平等的態度面對雙方,雙方都可以有一定的空間。而不是試圖去通過一些方式去控制別人達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