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2021-01-11 騰訊網

01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發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覺、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失去熱情;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他幫助你了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02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老遇到討厭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使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脾氣,你就會認為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投射,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

03

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

你對外排斥什麼,對內就排斥什麼。

一般而言,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也反映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內在的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當有人問我要如何改善關係,我總會告訴他們:「首先你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否則你不但無法改善,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抒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你如果無法肯定自己,就很難肯定別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別人。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努力愛對方,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因為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到自己。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我們吸引的關係,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我們的內在自我。所以,關係處問題的人,不僅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係。

04

你約束別人,自己也會被約束

你越恨就越束縛,你越愛就越自由

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同時也被掌控;如果你綁住別人,別人也會綁住你。你想想看,當你控制別人,不準他們做這做那,那如果他們不照你說的話去做呢?你會怎麼樣?你就會不高興,對嗎?你的喜怒哀樂是由別人來決定,你認為他們是被你掌控的嗎?不,其實你才是被掌控的。

如果你不斷在記憶中反芻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導致傷痛的人、事一再傷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為什麼說,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樣徹底消滅敵人?把敵人變成你的朋友!

你會發現,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05

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

如果你很欣賞,它就可以蛻變成愛

我們主要的人際關係,不斷地反映該學習的課題是什麼。

無論是你的老闆、同事、部署、朋友、配偶或小孩皆然,這些人所擁有的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只是幫你把「發黴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愛是什麼?愛就是欣賞你不喜歡和不愛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討厭或不愛的人事物,那是因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們才會一再出現,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它們蛻變成愛。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ID:BigFly1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同學在後臺問我,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本想在微信回復他的,不過發現這個話題太大了,幾句話說不清楚,就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個事情了。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要我在這裡分享一種普世且一定有效的方法,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 怎麼樣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而向內認識自己則不一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世界上不存在一個標準的自己讓你去「認識」。所以,認識自己只有路徑,沒有終點。這些路徑裡,最常用,歷史也最悠久的那就是問問題。有人會覺得這不是很簡單麼?問問題誰不會?其實問問題比起回答問題難的多了,回答問題反而簡單,會?不會?就兩個答案,不會你還可以去找答案。
  • 如何認識真正的自己?
    關於真正的你。1.看完戴爾博士 DR WAYNE 的《你的誤區》(YOUR ERRONEOUS ZONES)這本書後,我發現我從中學到的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歸結於 「我」 的問題。「我」 的世界,真正與別人無關。
  • 永遠不要期待別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華自己
    永遠不要期待別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華自己真正的愛,是一秒生情,一生不忘;真正的夫妻,是兩個人的堅守,一輩子的相愛。二、愛最大的苦惱在於你讓我得病,可你又是我的藥。四、沒有誰能夠一直陪著你,總有些事情你必須要自己面對、自己解決。而孤獨不過是一種人生狀態,你依然可以在這個狀態裡做很多事情。五、記得有一個雨天,你說你會疼我,現在又下雨了,帶走了我們所有的誓言……六、最尷尬的就是:每次都會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位置。
  • 認識你自己,從認識大腦開始!
    「認識你自己!」這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古城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刻著的一句名言。兩千多年來,人類在探索外在物質世界上,已經有了不少收穫,甚至有點兒忘乎所以了,以致於忽略了對內在的探索。人類要認識自己,要從「身、心、腦」三個方面進行。當然,表層的認識,已經有不少了,大腦有些什麼功能、內心狀態怎樣調整、身體健康怎樣獲得,我們對這些都有了很多的了解。
  • 突破人生模式,活出全新自己——《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被學員暱稱為「團長」的黃啟團跟到場讀者分享了心理學的16種行為模式,10種思維模式,22種情緒模式,他說:「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必有你的一份功勞」,並且解釋只有當我們深入了解內在的心裡模式,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模式。活動開場,團長就提了三個問題給到場讀者:你是否曾經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淖?你是否曾經和家人、朋友、同事衝突不斷?
  • 心理學:你真的了解自己嗎,真正的自我由四個部分組成
    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都必須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則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如何認識你自己,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利用周哈裡窗深度認識你自己。心理學:認識你自己2、盲區中的我盲區中的我往往是別人知道的,我們自己卻不自知。
  • 人生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
    史蒂夫·賈伯斯曾今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 人類在危機中真正認識自己
    現在人們更認識到內向的價值,也更認識到有必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內向。申荷永:您的審慎與樂觀很難得,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普遍焦慮中,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積極的情感,以及我們所應有的反思與改變。人類以及社會發展不能與自然相悖。沒有界限的發展是一種破壞,在貌似繁榮的背後,人類正面臨過度發展的危機,其中包含了人的貪婪、冷漠、躁鬱、情結與陰影。
  • 不過分依賴別人,才能自立於世
    上天寵愛那些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人,自立精神是個人發展與進步的動力和根源,生活中各個領域裡都少不了它,它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真正源泉。依賴別人會使人失去獨立自主性。依賴別人的人不能獨立,缺乏創業的勇氣,其決斷力較差,會陷入猶豫不決的困境,一直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藉助別人的扶助和判斷。
  • 三句話,看清別人,明白自己
    但可能讓你在看清楚這個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後,把自己變得比較好。」 一個人,只有看清了世事變化,才能真正把握好生活;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內心,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懂下面的這三句話,不僅能幫你看清別人,還能讓你明白自己。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透過這種救贖,人生的一個真相也讓人頓悟:人性,是面鏡子。這面鏡子,能照見不同的自己,照見真實的你我。有的讓人高興,有的讓人想逃。有的成就了善,有的釀成了惡。你的不足,照見他人的缺陷蔡康永說過:「我們常從別人的愛裡,感受到自己的好。」同樣,我們通常會從別人的不滿和抱怨裡,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糟糕。
  • [【總137】《俄狄浦斯王》:認識你自己
    原標題:[【總137】《俄狄浦斯王》:認識你自己 我的名著讀寫案例:《俄狄浦斯王》 在名著閱讀中,我更注重在讀與寫的結合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辨與整合。比如我的《俄狄浦斯王》教學。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力?
    面對自我的困惑如果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他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無形的一堵牆。那麼如何打破怎麼這堵牆呢?我們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做法,那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的定位自己,才可以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
  • 注意自己的缺點,並正確地認識自己
    注意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不管是偉人還是普通人。可是,為什麼和你一樣有缺點的人最終能夠成功,而你卻成了普通人呢?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注意自己的缺點,他們知道自己會出現怎樣的錯誤,於是會特別注意。
  • 學會認識自己是一種生存智慧
    否則,給自己帶來的後果就是,人生只能處處碰壁,搞得自己傷痕累累,最終的下場可想而知。不懂得低頭的人,往往是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造成的,看自己只看優點,看別人只看缺點,總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比,典型的表現就是自不量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說話沒分寸,辦事沒譜,心裡沒數。
  • 把自己放低兩度,把別人抬高一度:真正的優雅,是把「選擇權」交給對方
    有一次,我忍不住說:誰給你的膽量,給這些孩子輸出價值觀?你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嗎?你的價值觀就正確嗎?你的價值觀適合這些孩子嗎?我們常常把自己認為一定是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尤其是不分場合不分情境地強加給別人。你認為的東西,很可能是錯的。比如:不能待在山區,一定要到大城市去。這句話,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
  • 遇見未知的自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重讀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不禁跟著書中主人公一起思考,「我是誰?」「我快樂嗎?」「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  作者明示,每個人都有「小我」和「真我」。  所謂小我,就是受一切外界影響的自己。比如財物,權利,地位,以及身邊發生的一些事,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還有自己的虛榮心好勝心攀比心等等。
  • 自信的重要法則: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你才能無條件自信
    許多人之所以不自信,根本上是沒有發現自己的獨一無二,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忘記了自己的優點。如果我們想要學會自信,請首先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去發現自己的優點是什麼,並學會肯定自己,你才能變得無條件自信。蔣勳老師曾說過,東施效顰之所以醜是因為東施忘記了自己的美。
  • 找到自己再忘掉自己:如何真正確定 「我是誰」
    願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並非命中注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當你們偶爾遭遇失敗時,願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體育精神的重要性。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願你們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對別人抱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