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看到過大海實物的人,還是只看過圖片與視頻的人,對大海的第一印象就是藍色的,而且寬廣,看著很讓人放鬆心情。那你知道,世界上這麼多色彩,為什麼大海偏是藍色呢?為什麼不是其它的顏色呢?
這個呢,就得來科普一下了。這主要是因為海水與太陽光線的相互作用--反射與吸收。我們都知道,光是由七種顏色所組成。當太陽的光線照射到大海平面上時,其中波長比較長的紅光與橙光,因為其投射力最強,很容易被海水裡面的小生物吸收,其中波長較為短的藍光,因穿透力弱,在遇到大量的水分子或者是其它可見與不可見的微粒時,會四處散開,有一部分還會反射回去,從而使大海呈現出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藍色。
那麼?海水真的是藍色麼?其實,我們也知道,水,是無色而透明的,你在海邊捧起的一汪水,其實和普通的水沒有區別,最多是海水裡面的微生物種類要多一些而已。那麼?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大海,顏色並不透明呢?
原因,還是得從光線來說。海水大部分時候呈現的都是藍色,但也有綠色,更深的水底,因為沒有光線到達,還是黑漆漆的。水,對於光的吸收與折射,和光本身的性質――波長有關。也就是說,水具有選擇性吸收的能力。
光由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光波組成。在陽光接觸海面時,紅光、橙光――波長最長的,最先被水分子、海水內部的微生物吸收,因為它們的投射力最大。紅、橙、黃三色光,在不同的水深度慢慢被吸收掉,並使海水的溫度漸漸升高。越往海底的深處去,綠光也被慢慢吸收了。而藍光、紫光等一些波長較短的,在一開始接觸海水的時候,就被水分子及其它微粒給散開了,有的就被反射回去。越深的海水,它反射回去的藍光就越多,所以,越深的海水,就越藍。
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水,大多數是綠色,這是因為水體裡面還有很多綠藻。